产业集聚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聚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
第一篇:产业集聚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
河南省巩义市产业集聚概况
摘要:自2003年巩义市提出“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个集中的发展战略以来,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工业强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以产业集聚区规划制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工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的发展战略,使产业集聚区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2006年,巩义市(回郭镇)产业集聚区、豫联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产业园区、民营科技创业园区、耐火材料工业园区五个重点工业园区进入郑州市重点产业园区,2009年该市(回郭镇)产业集聚区、豫联产业集聚区进入河南省重点产业集聚区,2012年(回郭镇)产业集聚区被国家工信部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2011年,该市5个重点产业集聚区完成销售收入809.4亿元,工业项目投资完成105.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完成7.16亿元,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字:产业集聚;河南省巩义市;经济发展。

引言: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 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论是新经济地理学(NEG)还是新增长理论的推论, 都认为产业集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泉。

这一推论已得到大量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 1]。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0为代表的, 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的产业集聚。

目前, 这占全国61 3% 的国土面积和241 2% 的人口的三大经济圈, 生产了占全国481 3% 的GDP。

当前,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县域经济的主力军,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综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逐渐成长为市、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镇居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动机”。

1.产业集聚
1.1产业集聚概念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产生于l9世纪末,马歇尔在1890年就开始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马歇尔之后,产业集聚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

比较有影响的有:韦伯的区位集聚论、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E·M·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与钻石模型等。

1.2产业集群形成模式
1.2.1市场创造模式
区域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使产业的生产过程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

在我国,市场创造模式形成产业集聚的典型地区是浙江省,该省内有许多颇具规模的专业化市场,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1.2.2资本转移模式
一般是发生在有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当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出于接近市场或节约经营成本的考虑,在生产区位上作出重新选择,并投资于一个新的地区的时候,有可能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朝这个地区汇聚。

这样一种产业集聚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资本从外部的迁入。

我们把缘于资本迁移和流动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称作资本迁移模式。

目前,国内在资本迁移模式下形成的产业集聚或产业集群有很多,其中起推动和促进作用的迁移性资本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

1.3产业集聚形成类型
1.3.1指向性集聚
这是为充分利用地区的某种优势而形成的产业(企业)群体。

通常是在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原材料集中地、市场集中区或交通枢纽节点。

这些区位优势因素作为某种重要指向,吸引形成了产业(企业)集聚体。

1.3.2济联系集聚
这种集聚的目的在于加强地区内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为企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

它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纵向经济联系而形成的集聚。

纵向经济联系是指一个企业的投入是另一个企业的产出,这是种投入产出关联关系;另一种是横向经济联系形成的产业集聚。

横向经济联系是指那些围绕着地区主导产业与部门形成的产业集群体之间的关系。

1.4产业集聚的集聚效益
1.4.1外部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有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之分,前者指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益,后者是指随企业自身的规模扩大而产品成本降低的经济效益。

产业集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发现,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外部经济)。

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可以促进行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

这主要体现在:
(1)有助于上下游企业都减少搜索原料产品的成本和交易费用,使产品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2)集群内企业为提高协作效率,对生产链分工细化,有助于推动企业群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集聚使得厂商能够更稳定、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比较容易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了解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

(4)集聚形成企业集群,有助于提高谈判能力,能以较低的代价从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处获得公共物品或服务。

(5)由于集聚体本身可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会对外地相关人才产生磁场效应。

集聚区内有大量拥有各种专门技能的人才,这种优势可使企业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费用找到合适的岗位人才,降低用人成本。

1.4.2创新效益
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创新。

企业的创新常常来源于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在产业集聚中,新工艺、新技术能够迅速传播。

企业更容易发现产品或服务的缺口,受到启发,发现市场机会,研发新的产品。

由于集聚,不同公司员工之间接触沟通的机会增多,有助于相互间的思想碰撞而产生创新思维。

同一园区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定期交流会对各个企业带来创新灵感,这是知识技术外溢性的体现。

1.4.3竞争效益
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中四个决定因素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间竞争,这四个因素是企业拥有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园区的集聚企业具备这些条件,为提高本企业、本行业甚至本区域的竞争力提供了可能。

产业集聚加剧了竞争,竞争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对市场的争夺,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同处一地的同行业企业有了业绩评价的标尺,可以相互比较。

这给企业带来了创新的压力与动力,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提高服务,追赶技术变革的浪潮。

集聚区内的企业比起那些散落在区外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竞
争优势,更容易进入这一行业的前沿。

2.河南省巩义市概况
巩义市1991年撤县建市,现辖15个镇、5个街道,292个行政村,人口80万,耕地50多万亩,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0万人。

2005年,全市完成GDP 23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8.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045元,1992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4年位居河南省首位,连续8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是河南省赋予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的扩权县市、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和科技进步示范区。

重点行业电解铝产量占全省的28%,耐火材料产量占全国的20%,净水剂产量占全国的50%。

3.巩义市产业集聚区概况
巩义市形成了以五个重点产业集聚区为骨干,以乡镇特色园区和
重点企业园区为支撑的三级园区发展格局。

全市拥有河南省级产业集聚区2个,郑州市级产业集聚区5个,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和豫联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巩义市(回郭镇)产业集聚区还被评为“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2010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销售收入720亿元,工业项目投资完成134亿元,占到全市工业项目投资的65.7%,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亿元。

3.1豫联产业集聚区
3.1.1地理位置
巩义豫联产业集聚区位于巩义市东北部浅山丘陵区,紧邻巩义新城区,北与河洛镇相接,南与大峪沟镇相连,集聚区内沟壑纵横,地势起伏较大,冲沟陡坎较多。

连霍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从集聚区北部穿过;省道314和237分别位于集聚区北侧和西侧;建设中的巩登高速从集聚区西侧经过;规划建设的中原西路延伸线从集聚区南部穿过。

集聚区地处郑洛工业走廊的中心地带,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3.1.2规划情况
巩义豫联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3.1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4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5平方公里,规划涉及四个镇办(站街镇、河洛镇、紫荆街道办、北山口镇)驻地人口10.9万人。

3.1.3集聚区建设情况
目前,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607平方公里,拥有投融资平台1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2家;有较为完善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网络,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吸收就业人口11850人,主导行业产品电解铝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9%。

集聚区的铝及铝加工产业规模、装备水平、科技研发能力稳居中国铝行业第一方阵。

全国500强之一的豫联集团是集聚区主导产业的领军企业,其控股子公司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沪深300综合指数成份股和上证治理板块成份股之一。

2010年11月,由中孚实业等单位研发的“铝电解系列不停电停(开)电解槽的装置及方法”获得第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集聚区在豫联园区实施的国际合
作环保示范项目,已被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伙伴计划确定为20个旗舰项目之一,是我国唯一入选的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

2010年集聚区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3.1.4运营情况
2011年,巩义豫联产业集聚区完成企业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27.5%;税收收入
6.5亿元,同比增长85.7%;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同比增长29%;主导产业营业收入146
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95%,2011年,集聚区投资强度为8795万元/万平方米。

今年1-3月份集聚区完成营业收入31.77亿元,同比增长15%;税收0.7亿元,同比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3.6556亿元,同比增长11%。

3.2巩义市(回郭镇)产业聚集区
巩义市(回郭镇)产业集聚区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普通铝板带箔加工基地,位于回郭镇镇区。

2008年入选我省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2010年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全区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第5,综合考核指标排名全省第67位。

3.2.1规划情况
全区规划面积13.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7.8平方公里,以铝加工、电线电缆为主导产业,入驻各类工商企业2000余家,法人企业217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76家,超亿元企业42家,拥有明泰、永顺、万达、鑫泰4个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铝加工龙头企业。

目前,全区已建成铝铸轧生产线86条,热轧生产线3条,冷轧生产线28条,箔轧生产线27条,并拥有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4热轧生产线及中国第二宽1+2热轧生产线,年铝加工能力150万吨,销售收入308亿元,出口创汇1.8亿美元。

3.2.2运营情况
目前,集聚区铝板带箔产量占河南省铝板箔产量的36%左右,占全国铝板箔产量的21%左右。

其中,电子箔占国内市场的80%以上,
PS版基占45%,空调箔占30%以上,基本主导了全国该行业产品的价格定位。

2010年,产业集聚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6.5亿元,营业收入3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5亿元。

3.2.3集聚区目标
根据集聚区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区内超佰亿元企业将达到4家,上市企业3—4家,实现营业收入超800亿元,利税100亿元,并跻身省产业集聚区十强,努力晋升为国家级铝加工特色产业基地。

3.1.2巩义市(回郭镇)产业集聚区。

3.3巩义市经济技术产业园区
巩义市经济技术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以冶金、能源、化工、高科技、新材料等为主,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建成面积已达到10平方公里。

2010年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2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0亿元,完成工业投入9.16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0.5亿元。

3.4巩义市民营科技创业园区
巩义市民营科技创业园区位于巩义市康店镇,产业集聚区集金属制品深加工、机械精密制造、耐材、化工多种行业,其中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恒丰钢缆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

2010年巩义市民营科技创业园区完成销售收入5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5.85亿元,完成工业项目投资完成10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完成0.044亿元。

3.5巩义市耐火材料工业园
巩义市耐火材料工业园位于巩义市城区总体规划以外,豫31省道两侧西河、山川、老井沟村区域。

以耐火材料工业为主,包括仓储、耐材原料、耐材化工、机械加工、包装、物流等。

2010年完成工业销售收入61.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7.2亿元,工业项目投资完成9.7亿元。

园区耐材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成为我省和我国重要耐材生产基地。

4.结果与建议
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方向明确,发展过程中抓住政府扶持机遇,大力发展。

但是,巩义市经过20多年粗放型的快速发展,所暴露出来的发展与资源、能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发展与自然相和谐之间的矛盾、
发展的效益与投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潜力已接近极限。

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影响巩义市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要突破巩义市发展的极限和顺利跨越这个鸿沟,就必须寻求新的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

循环经济成为必不可少的发展方向。

同时巩义市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实力:
(1)巩义市可综合利用的“三废”产生量大,每年排放粉煤灰65万吨,炉渣
35万吨,净水剂渣18万吨,电厂冲灰水900万吨,化工废水294万吨,钢渣及各种矿渣700万吨左右。

加上历年积存的大量废弃物,足以支撑起一定规模的循环经济产业。

(2)巩义市企业类别较多,互补性强,物料在产业间转移的余地很大,能源梯级利用的空间巨大o
(3)巩义市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已基本完成,发展模式由低级、初级向高级跨越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所以发展循环经济是巩义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是推进巩义市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节约型转变,是实现巩义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之选、迫切之选,是巩义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洛平,产业集聚的交易费用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05;
[2]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 2006,(3): 103-114;
[3]王缉慈.关于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J].经济地理, 2004,(4): 33-36.
第二篇: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汇总
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目录
作者:佚名日期:2010年11月11日来源:本站原创我要评论(3)
2009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2010年元月开始对全省首批确定的180个产业集聚区进行全面调查。

产业集聚区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

2009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2010年元月开始对全省首批确定的180个产业集聚区进行全面调查。

在掌握全省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产业集群生存状况、发展条件、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态势进行对比分析,为省委、省政府政府制定产业集聚区发展政策,分类指导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010年下半年,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推出20个河南示范产业集聚区:
临颍县产业集聚区洛宁县产业集聚区沁阳市产业集聚区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柘城县产业集聚区鄢陵县产业集聚区遂平县产业集聚区鹤壁金山产业集聚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原阳县产业集聚区郏县产业集聚区邓州市产业集聚区武陟县产业集聚区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平舆县产业集聚区滑县产业集聚区民权县产业集聚区内黄县产业集聚区鹿邑县产业集聚区宜阳县产业集聚区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
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0.3——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能源
2、郑州经济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55.63——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铝加工
3、郑州航空港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138——主导产业:食品饮料、仓储物流、生物医药、印刷包装
4、郑州市白沙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29.4——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
5、郑州市官渡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
积(km2):36.5——主导产业:现代商贸、科技研发、创新产业、旅游服务、现代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产业
6、郑州市金岱工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1.42——主导产业:一类工业为主、二类工业为辅
7、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70 ——主导产业:金融、服务、物流及咨询
8、郑州上街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3——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
9、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1——主导产业:铝电联营及铝的精深加工业
10、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回郭镇铝加工产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3.3 ——主导产业:铝加工
11、河南省新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8——主导产业:电子工业和粮油储运与加工
12、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曲梁服装工业园)——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6 ——主导产业:服装
13、登封市产业集聚区(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9.7——主导产业:铝品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
14、荥阳市产业集聚区(豫龙工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0 ——主导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
15、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23.88 ——主导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含光伏产业)为主导,以物流业为补充
16、林州市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3.68 ——主导产业: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
17、安阳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19.53 ——主导产业:钢铁和焦化产业为主导,以焦化深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为支撑
18、滑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5 ——主导产业:农副食品加工、服装加工为主,辅助产业为光伏高科、机械制造、物流商贸
19、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17.2 ——主导产业:现代食品产业、医药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和城市服务业
20、内黄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1 ——主导产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
21、安阳市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17.4 ——主导产业:钢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导,现代物流业为辅助
22、安阳市新东区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 ——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
23、安阳市纺织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2 ——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及纺织轻型装备制造业
24、汴西新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121 ——主导产业:食品、机械、汽车零部件
25、开封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5.3 ——主导产业:光伏、精细化工
26、开封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所在市:开封市 14.23 ——主导产业:食品
27、兰考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4.5 ——主导产业:机械、食品
28、杞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9 ——主导产业:农副产品加工、棉纺织服装业
29、通许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4 ——主导产业:机电和纺织业
30、尉氏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7.5、18.8(省规划面积)——主导产业:纺织业、农副产品加工
31、洛阳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25.3 ——主导产业:硅电子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
32、洛阳工业产业聚集区(含洛阳工业园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20.8 ——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
33、洛阳经济技术产业聚集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2.9 ——主导产业:商贸和物流业
34、洛阳市伊洛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50.1 ——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
35、洛阳市洛龙科技园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21.9 ——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硅光电光伏,新材料
36、洛阳市洛新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9.7 ——主导产业:机械加工,重型装备制造,新材料
37、洛阳市石化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13.3 ——主导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化纤纺织产业、精细化工以及新能源和化学新材料产业
38、洛阳市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14.9 ——主导产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重型机械及装配加工)、新兴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
39、洛宁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7.5 ——主导产业:轻工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
40、宜阳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2——主导产业:铸造和机械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配套产业、硅材料生产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和相应的配套产业
41、新安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17.8 ——主导产业:能源铝产业、铝精深加工产业和以镁合金、钛合金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
42、栾川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5.7 ——主导产业:钼钨深加工产业为主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