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知识点巩固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读古诗,做习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_,诗中抒发了作者强烈的
__________之情。

[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泊:__________ 数重:__________
绿: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
[3]王安石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位于()。

A.瓜洲江边停泊的船上
B.京口
C.钟山
[4]你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绿”字让我们看到了无尽的江南春色,你能把“绿”写具体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江上渔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读到这波涛滚滚的江水,你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使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小)。

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专项训练。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大型田园诗,共60首,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田园风光与生活。

本诗写的是____________(季节)的景象,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可以看出来。

[2]用恰当的词语描写下面景物的特点。

()的梅子()的杏子()的麦
花()的菜花
[3]有人评价前两句诗“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花,________、__________是果,_________、_________写色,__________、__________写形。

[4]细读本首诗,体会诗人看到景物时的心情,以第一人称写出诗人在田间的所见、所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寒食
[唐]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1]这是一首______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们,却得到皇帝特赐的火烛,享有特权。

[2]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
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3]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__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5]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补全诗句,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__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
________(咏物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从“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______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是去踏青。

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______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________,________。

7. 读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花木成畦(guīqí) 排闼(dátà)
[2]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

它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出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所居环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自己无法过这种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8. 朗读古诗《采薇(节选)》,完成练习。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

行道迟迟,______________。

我心伤悲,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理解词语的意思。

(1)依依:___________。

(2)霏霏:___________。

(3)昔:____________。

(4)迟迟:__________。

[3]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

“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

“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9. 朗读古诗《春夜喜雨》,完成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
乃:______ 发生:________
潜:______ 野径:________
红湿处:______ 花重: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_____ 。

这首诗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______之情。

[3]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感觉)来写春雨。

[5]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的一句是_____。

此句中你认为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______
[6]这首诗赋予了春雨___________的品格,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

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10. 课内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中描写了____的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_____之情。

[2]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诗中的“一水间”三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

你还知道哪首诗与《泊船瓜洲》的手法一样,写在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外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解释下面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1)之:______ (2)若:______ (3)沾:______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达送别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理解本诗与普通的送别诗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填空。

(1)“咏柳”中“咏”的意思是_______。

(2)“丝绦”一词本义是_______,在本诗中指的是_______。

(3)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_______。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写下来,并写出意思。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13. 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作者是代诗人。

[2]《清明》一诗描写的是_____(节日)时的景象。

[3]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
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
B.扫墓时凄凉、忧伤
C.喝酒时逍遥
14. 文言文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七八个/星天/外
B.两三点雨/山前
C.旧时/茅店/社林边
D.路转溪桥/忽见
[3]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