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剧场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戏曲渊源久远,钱塘自古繁华,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演艺事业的发展,我省的城乡保存至今的古戏台仍为数不少。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在今绍兴卧龙山东南麓建造的“勾践小城”中的“美人宫”内就设有宫台,以供西施、郑旦等美女歌舞表演之用。

同时还出现“乐亭”,绍兴坡塘乡出土的战国三零六墓随葬品图腾柱铜质乐亭,四角攒尖顶,内有男女乐伎六人在演奏,是表演场所建筑化的雏形。

宋代的戏场已遍布城乡。

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出现了长年集中向市民观众卖艺的地方——瓦舍勾栏。

演出杂剧的较大的勾栏,已将表演台、乐棚、看棚综合了起来,表演台三面围观,留出一面作为后台,设立上下场门。

戏剧场的形制至此基本定型。

当时临安城内有瓦市勾栏二十余处,并有兼作演出场所的茶坊、酒楼二、三十处,盛极一时。

明、清时代,浙江民间戏曲演出异常频繁,保存至今的古戏台多为这一时期的建筑。

当时遍及全省城乡的寺庙、宗祠、会馆中普遍建有专演戏曲的戏台,俗称“庙台”。

庙台为伸出式,三面敞开,面对神殿,中间为露天戏坪,供观众站立,两边建有看楼。

戏台一般为歇山式,雕梁画栋,飞檐挑角,十分壮观。

台顶设有天花,有的设有凹球形藻井,俗称“鸡笼顶”(如绍兴舜皇庙戏台),由密集型小斗拱作螺蛳状结顶,有聚音作用,尖顶圆心雕有回龙,并设一照明用挂灯铁钩。

保存至今的如宁波天一阁内陈氏支祠戏台、秦祀戏台、诸暨枫桥大庙戏台等,精雕细刻,十分富丽堂皇。

古戏台建筑,往往因地制宜而建,形成与周围环境极为协调的颇具地域特色的景观建筑。

有的小城镇建有跨街而立的庙台,称为“街台”或“路台”,其特点是闲时为亭,演时为台,绍兴的土古祠街台,象山县爵溪街心戏亭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街台,与周围街市合为一体,兼具集市、聚会、娱乐等多种功能。

浙江多水,民间常利用水面或河岸构筑戏台,形成独具水
乡风味的临水戏台,俗称“河台”,或倚岸而筑,或
文化设施设计资料
materialofculturalfacilitiesdesign背河而筑,戏班“班箱”可直接从船上搬进厢房。

鲁繁荣,不少地方开始兴建新式剧院,在舞台装备上迅在《社戏》中描写道:“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采用了比较先进的灯光音响控制设备,有些还设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有吊杆、升降乐池、冷气设备等,具有一定的现代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气息,而建筑外形上多为比较单一的长方形造型,在这里出现了。

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有些在外墙上做了粉饰装修,显得美观大方。

这一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时期建的剧场是目前使用中剧场的主体。

其突出的是看戏的人家和船篷”。

此时期城市戏园的发展的代表是建于省城武林广场的杭州剧院,建成于也更加完善,在清中叶兴起的某些酒馆和茶园中,1978年,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兴建,是目前全省戏台与观众席之间加了顶,成为规模较大的室内面积最大,设备比较齐全,也是唯一能容纳大型芭剧场。

蕾舞剧演出的剧院。

剧院主副舞台总面积1000余辛亥革命前后,西式镜框式舞台的建筑样式平方米,设有56道复式平衡吊杆、无节变速大幕、开始影响我省。

嘉兴的“寄园”是私家花园戏台中化妆服装间、冷暖空调、音控、光控设备等。

在建声的首座镜框式舞台。

绍兴的山阴会稽布业会馆,受方面采取了一些独特的处理手段,达到了令人满上海新舞台的影响,于民国三年(1914)建成了全意的效果。

剧院三面是钢架落地式玻璃构筑,整洁省设备最完备的西式舞台——觉民舞台。

设有圆明敞,美观大方,并与武林广场宽阔的空间和绿树形转台和机关布景,可以边演边换景,整个观众厅草坪相映衬,颇具雅致的艺术气息。

位于湖滨黄金依屋顶作椭圆形环绕,音响集中,视觉开阔,并设地段的东坡大剧院建成于1990年,也是目前省内有包厢和楼座。

西式剧场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一流的演出场所,其升降乐池具有多种功能,在升绍兴、嘉兴、温州、湖州等地。

镜框式舞台传承至到与舞台齐平时,则成为伸出式舞台,拉近了演员今,成为目前剧场舞台的主要形式。

与观众的距离,丰富了表演手段,环形楼座的设置建国以后,剧场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今使造型新颖,视听效果俱佳。

用中的剧场都新建或改建于建国后,每个县级以进入90年代中后期,经济的持续繁荣和文化上城镇都建有剧场,・些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剧场建设进入了新一轮高潮,建有两座或两座以上剧场,成为当地的文化中经济发达地市首先开始兴建、改建新式现代化剧心。

剧场的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仅限于场,在造型上追求整体感、突出的艺术品位和独特演传统戏曲,而是兼有音乐、话剧、
歌舞演出和会议功能的多功能剧
院,许多还兼营电影、录像、歌舞
厅。

这些剧院的兴建主要集中在三
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初至六、七
十年代,改变了以前的砖木结构,
改用钢筋水泥结构,采用火柴盒式
的三面封闭的镜框式舞台。

由于经
费匮乏:灯光音响设备、观众席的
设置等都比较简陋。

目前这一批剧
院许多都经过了再装修和设备改
造,少数经济较落后地区仍沿用此
时期的剧院。

1978年后,城乡商品经济日益
37
艺苤科撞2盟!笙差!期
的地域气息,在内部功能、舞台装备上追求高档次、现代化,引进计算机数控灯光、音响设备、计算机售票系统、电控舞台机械等等,使这些剧场往往成为代表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最醒目的标志性建筑,在繁荣文艺市场,提升人们文化生活品味等方面卓有成效。

如宁波逸夫剧院,在香港宁波籍著名人士邵逸夫先生资助下,于1996年完成改建,剧院外立面饰以宁波市市花——茶花为主题,立面采用宁波传统建筑石材梅园石为墙基与立柱,外观造型颇具西欧古典风格,气势恢宏,成为具有港城文化内涵的艺术殿堂。

位于绍兴的浙江绍剧艺术中心充分体现出水乡特色,在造型上引入波浪型屋面统帅全局,以抽象的方式引证了中国传统的檐部造型,也使绍剧艺术有了自己的高雅殿堂。

温州东南剧院整体造型通透简洁,门口饰以钢架玻璃构筑的大型多棱面圆球,配以宽敞的绿地、蓝天,展现出浓浓的现代气息,给人鲜明、愉快的视觉观感。

杭州市较富裕地市也兴建了一批高水平的现代化剧场,如余杭临平大剧院、桐庐剧院等,不仅外观造型秀丽华美,而且在内部舞台设备的装备上力求高档次、现代化.,成为当地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为地方增色。

位于杭州市体育场路上的浙江音乐厅规模虽然不大,但在舞台装备上全面追求现代化,采用全数字分布式灯控系统,由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研制完成的大型镜框式舞台——音乐演奏台转换机械首次在国内实现了一厅二用且两种剧场都达到很高建声水准的功能。

位于杭州城站广场的红星剧院,改扩建后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杭州城东一个重要的艺术表演中心。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人们满怀希望进入一个崭新的未来,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2000年12月,经省委讨论通过,颁布了<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纲要中对文化设施的建设,特别是现代化剧场的建设作了重点的部署,提出“加强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杭州要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志性文化设施。

抓好杭州剧院改扩建工程,杭州大剧院(暂名)等文化设施和2003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场馆的建设。


38波、温州及其它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建造2—3个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省级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各自的发展规划和事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上档次、有特色的文化设施。

”纲要的提出将有力地促进现代化、高水平剧场建设的进程,而近在眼前的2003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也为新一轮建设高潮推波助澜。

杭州剧院的改扩建工程规模宏大,新杭州剧院无论在外部造型与内部设施上都全面追求现代化(如题图所示),将成为杭州城市文化的一个新亮点,剧场部分的建设计划于今年内完工。

筹建中的杭州大剧院建设更是目前省内投资最大的文化设施项目,剧院的选址几经波折,目前定址于杭州城市的新中心滨江地块。

剧院的设计方案也引起全体市民的极大关注和参与热情,三个人围设计方案刊登于各大报刊上,一时议论之声不绝于耳,最终加拿大卡洛斯设计的“明珠出水”造型,以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与简洁的现代特色赢得专家与众人的一致青睐。

省内其它重要城市也正在或计划建造一批高档剧院,如绍兴大剧院、嘉兴大剧院、宁波大剧院、温州大剧院、桐乡会展中心大剧院、萧山歌剧院等等。

新的现代化舞台已不仅仅局限于正规的剧场建筑,开始向大型旅游公园、富庶的乡村文化中心、营业性娱乐场所辐射。

如“未来世界”主题公园的梦幻中心舞台、宋城娱乐城的露天舞台,满陇桂雨广寒宫舞台等等,将文化与旅游、娱乐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表演艺术发展的新的方向。

去年建成的作为西湖博览会主会场的黄龙体育中心气势恢宏,作为2003年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式主会场,将在舞台设施的建设上,加大投资力度,营造如梦似幻的现代舞台表演艺术的效果。

随着时光的推移,浙江作为现代的人文之邦的形象已隐隐在现。

从古代的临水戏台到今日的江滨剧院,浙江的剧场建设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始终与周围环境安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与湖光山色互相映衬,表现出江南水乡的独特艺术魅力,传承着这块古老土地上一脉相承的久远的文化氛围。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担负起更加重要的文化载体的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