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十九单元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 平原
面积最大,海拔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多在 200 m 以 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
下,地势坦荡; 地;油气、煤炭等矿
肥沃的 黑土 ; 产资源丰富
多沼泽地
华北 平原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 海拔多在 50 m 以
油生产基地,人口众 下,地势平坦,又
多,经济发达。中低 称 黄淮海 平原
产田的改良
长江中 下游平
考点一 中国的地形 1.地形、地势
(1)特征地 地势 形: :西复高杂东多低样, ,呈 山阶 区梯 面状 积分 广布 大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 天山 —阴山、昆仑山—b 秦岭 、南岭
东北—西 c 大兴安岭 —太行山—d 巫山 —雪峰山、长 南走向 白山—e 武夷山 、f 台湾山脉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解析:第(1)题,从图 1 中可以看出,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 550~
1 700 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海拔<1 250 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
少,故选 C,不选 A。阅读图 2,找出聚落数量随坡度的变化规律。
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少,坡
度 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多,故不选 B、D。
分
其影响因素;外流区 2013·课标Ⅱ 选
和内流区,主要河流 ,3~4题,8 择
及其水文特征,黄河
分
题
治理和长江开发;我 2012·课标卷
国的自然资源概况, ,6~7题,8
矿产资源、能源、土
分
地资源、水资源的分
布、开发利用与保护
1.我国重点区域 的自然地理特 征和人文地理 特征是高考考 查的重点内容, 多以区域图、 统计表格、经 纬网图或有关 文字材料呈现 信息,试题难 度较大,题型 以综合题为主。
至 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1)~(2)
题。
(1)我国亚热带在 34°N 以南、104°E 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
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布区;水土流失 严 旱作农业;以煤
重、千沟万壑、支离 炭为主的能源
破碎
开发
云贵高 原
地势西高东低, “ 坝子 ”为
从 2 000 m 降到 农业区,交通落
1 000 m;地表 后制约经济发
崎岖,石灰岩广 展;旅游资源丰
布; 喀斯特 地 富;少数民族分
貌发育
布广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 250~1 400 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 550~1 700 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 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答案:(1)A (2)C
考点二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1.气温
(1)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季节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冬季
南暖北寒、南北 温差大;漠河最 冷;1 月 0 ℃等 温线大致经过 青藏高原东部 边缘,东至秦岭 —淮河一线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 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 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 的热量远小于南方;②南方离冬季 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隔, 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北方
C.秋季
D.冬季
解析:第(1)题,本题以地膜使用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区域地 理的有关知识。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 保土等作用,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春种、春播时气温较低、降水较 少,此时需要用地膜覆盖来保温、保湿,故 A 项正确。第(2)题, 选择四个区域中相对最干燥且温度偏低(纬度偏高)、土壤水肥容易 流失的地区,综合考虑,西北地区最符合。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
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
全国普遍高温、 却长于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
南北温差不大 方少多少;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
夏季
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 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和天
山、大小兴安岭 等山地气温偏
地势高
低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 吐鲁番盆 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时,增温作用 夏季 地最热 强,形成热风;②沙漠广布,吸热
答案:(1)A (2)D
考点三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1.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 辽河、海河、黄
流松花江
河
长江、珠江
特征
丰富
较小
丰富
水
流经森林茂
流经半湿润和半 流经降水丰富的
以上;边缘和内部分布 于 雅鲁藏布江
着高大山脉;雪山连 谷地和湟水谷
绵,冰川广布;内部山 地;人口稀少
脉相对高度不大
内蒙古 高原
海拔 1 000 m 左 草原畜牧业;河
右;地面坦荡 ; 套平原、宁夏 平
自东向西由草 原、河西走廊的
原、荒漠草原到 灌溉 农业
荒漠
黄土 高原
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 以谷子为主的
第(2)题,三江平原海拔在 200 m 以下,且聚落主要分布在平 地上,故不选 B。塔里木盆地虽然海拔较高,但聚落数量较少且 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坡度也较小,故不选 C。黄土高 原和江南丘陵的地势起伏较大,聚落集聚区的坡度也较大,但黄 土高原海拔较高,江南丘陵海拔较低,故选 A,不选 D。
考纲解读
考纲下载
核心内容
中国地理分 区
北方、南方、西 北、青藏地区主 要区域特征、区 域间的差异及影 响因素;主要省 级、省内、跨省 区域的位置、范 围、区域自然特 征、区位优势、 经济发展特点及 环境问题
全国卷五年 考题统计 题型
2015·课标
Ⅰ,37题,
24分
综合
2015·课标 Ⅱ,37(1)~ (2)题,12分
题 选择 题
2013·课标
Ⅱ,4题,4
分
命题探究
“呼包鄂”、东 北老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珠 江三角洲、黄河 三角洲等地区的 产业发展的区位 条件、存在问题 及发展方向进行 考查。
第 1 讲 中国地理概况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的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 征。2.掌握我国的气候特征,理解气候对农业等方面的影响。 3.掌握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4.识记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 分布状况。5.学会分析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西北—东 g 祁连山 、阿尔泰山
南走向 南北走向 h 贺兰山 、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i 喜马拉雅山
歌诀法记忆我国主要山脉 主要山脉拢,三大撇与横。东西三大横,天阴山北耸; 昆仑山秦岭,南边是南岭;三撇西首称,大太巫雪峰; 台武夷居中,台湾山脉东。贺兰横断纵,祁阿属捺形; 喜横相连接,弧形山系成。喜马拉雅山,基本属西东; 珠穆朗玛属,世界第一峰。
解析:第(1)题,我国 34°N 以南、104°E 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 高原和横断山区,这里地势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气温较 低,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所以该范围内亚热带分布范围小。故 B 项正确。第(2)题,温度带的划分主要以积温为依据,我国亚热带 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 1 月份 0 ℃等温线大致吻合。由于我国冬季 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导致我国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 比明显偏低,因此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故 D 项正确。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由图示信 息可判断,甲城市大致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大致位 于我国东部黄淮平原一带。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由于秦岭阻挡, 冬季风对甲城市影响较小,故 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7 月份普遍高温,根据图示信息,两地均温大小不易判定。第(2)题, 本题考查区域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示经纬度采用排除法不难选 出 C 项。
代号 干湿地区 A 湿润地区
降水状况
分布地区
主要植被
秦岭—淮河 以 南
年降水量 地区、东北三省东 森林为主
>800 mm 部、北部和青藏高
原 东南边缘
东北 平原、
年降水量 华北 平原、黄
B 半湿润地区
森林、草地
>400 mm 土 高 原 南 部 和 青
藏高原东南部
C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 <400 mm
快;③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2)温度带划分及主要分布地区
据 活动积温 [作物生长期内(日均温≥10 ℃)的日均温累积] 的大小划分出五个温度带和 1 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地区,其分布情 况如下:
2.降水 (1)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2)根据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出四个干湿区。 下图中 a、b、c 分别大致相当于 800 mm、400 mm 和 200 mm 等降 水量线,通过它们划分出 A、B、C、D 四个干湿区。
我国面积最大 的 绿洲 农业,种植棉
塔里木 盆地
盆地,内有世界 花和葡萄等,人口 上最大的流动沙 和城市沿 漠。内部平坦, 盆地边缘 呈环状分
多沙漠和戈壁 布。油气资源开发
准噶尔 盆地
绿洲农业,种植春 小麦、甜菜。人口 内部平坦,多沙 和城市沿盆地边缘 漠和戈壁 呈环状分布。油气
资源开发
柴达木 盆地
原
东西狭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
长;海拔 棉基地,“鱼米之乡 ”。
更低;河 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
湖密布
重要组成部分
1.(2014·高考广东卷)图 1、图 2 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 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 (2)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 的是( )
海拔 3 000 m 左 右,内陆高原盆 矿产资源开发,青 地;多戈壁、沙 藏铁路沿线将要崛 漠;东部多沼泽、 起的经济区
盐湖
四川 盆地
低山丘陵起 伏,海拔 500
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 是 m 左右;成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 都平原较为
口、城市密集 平坦。紫色
土广布
(3)三大平原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答案:(1)C (2)A
2.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1)B (2)D
2.(2013·高考课标全国卷Ⅱ)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
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
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
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
A.春季
B.夏季
2.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和特征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 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对 此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四大高原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 高原
世界上海拔 最高 的高 以 畜牧业 为
原;平均海拔 4 000 m 主;种植业分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考点六 考点七 课时规范训练
第十九单元 中国地理
[考纲解读 备考导航]
考纲解读
考纲下载
核心内容
全国卷五年考 题
题统计
型
命题探究
中国自然 地理特征
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
划;我国地形、地势
的主要特征,以及主 2016·课标Ⅱ,
要山脉和地形区;我 9~11题,12
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及
考纲解读
考纲下载
核心内容
全国卷 五年考 题统计
我国人口的增长和
分布,我国的人口
政策;我国农业分
布概况及因地制宜
中国人文地 理特征
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 布特点及高新技术
-
产业在经济发展中
的作用;我国交通
运输网络的地区分
布
题型 -
命题探究
2.预计2017年高 考对重庆两江新 区、天津滨海新 区、武汉经济圈 、成渝经济圈、 环渤海、北部湾 、皖江城市带、 关中—天水、新疆 、“长吉图”、
内蒙古高原、黄土 高原和青藏高原 大 部分
草地为主
新疆 、内蒙古高
年降水量
D 干旱地区
原 西 部 和 青 藏 高 荒漠
<200 mm
原 西北 部
(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2014·高考安徽卷)1958 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
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 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