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教学理念】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课堂有效性,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教学目标】
在概括古代帝国文明扩展及波斯、罗马等帝国兴衰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历史地图和有关史料,分析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向外扩展的原因和特点,说明古代世界大帝国出现具备的条件。
能够运用历史地图和有关史料、视频,从历史的角度,论述各地区文明交流的内容和方式,探讨文明交流的重要意义,感悟认识人类文明交流的多样性、包容性、平等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扩展及古代世界的帝国
教学难点:文明交流表现、意义及认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播放一段电影片段《斯巴达300勇士》,简单介绍影片概况。
影片介绍的是一场战役,叫温泉关之役,讲述的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城邦斯巴达300
勇士在国王列奥尼达率领下在温泉关抗击入侵的波斯军队,最终300勇士全部牺牲的故事。
教师问:波斯这个国家从哪里兴起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出示地图)
让学生观看地图,指出兴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与斯巴达相距甚远,但波斯帝国疆域已达到巴尔干半岛北部,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帝国?还有类似的帝国吗?
二、新课讲解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教师展示四大文明古国地图,简单介绍文明发展。
教师问:(1)这些地区文明扩展有什么共同特点?
(2)哪些因素促成古代世界农耕文明影响和范围不断扩大?
教师:(出示史料)
材料一:
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闭塞的。
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愈来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
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落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
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材料二:
一旦文明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的几个地区生根,他便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
------同一块地所能养活的农民比所能养活的狩猎者要多得多。
部落社会无法与生产率高得多的文明社会相对抗。
诸文明社会之所以会生产率更高,是因为它们是建有国家机构的阶级社会,国家机构
能从农民身上榨取税收和租金来供养国王、朝臣、官吏、军事首领……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教材思考。
教师适当点拨:
①都属于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②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2、与农耕文明不同的还有一种文明就是海洋文明,典型代表就是古希腊文明。
教师问:与农耕文明不同的希腊文明,文明向外扩展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材料和观察“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教材相关内容),分析与农耕文明不同的希腊文明,文明向外扩展有何特点?
①利用航海技术、组织能力、武器向周边殖民
②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
③建立众多小国寡民的独立的城邦
教师总结:这些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向外扩展,正是因为文明不断扩展,文明间相互连接,大帝国兴起。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教师先简单介绍四大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孔雀王朝、罗马帝国,以坐标轴形式标注时间。
波斯马其顿孔雀罗马
前6世纪前4世纪前3世纪2世纪
教材介绍主要涉及帝国的政治制度措施、经济和文化发展。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在内容上进行取舍,主要向学生介绍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
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材料信息、教材叙述、识别疆域图等手段来介绍帝国发展情况。
1、波斯帝国
教师:①介绍波斯帝国疆域,培养学生时空观。
②波斯帝国统辖范围内,既有文明较发达的地区如两河流域、埃及,也有像伊朗高原、中亚地区还处在原始社会解体阶段,也就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完全不同,不平衡。
应该如何进行统治管理呢?(出示补充的史料)
材料一:
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
-----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材料二:
波斯作为一个后进民族,在面对如此丰富的先进文化时,不是采取拒之于门外的保守态度,而是如饥似渴地吸收,并且在吸收中融进自己的传统因素。
当然,作为一个统治民族,也是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将辖内的先进东西拿为己用的。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材料三:
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
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
此外,从巴比伦开始的驿站有两条,分别通向波斯另一都城波斯波利斯和中亚以及印度。
通向中亚的驿道的长度不在“御道”之下,为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前身。
——教材《探究与拓展》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给出的史料及教师补充的史料,总结波斯帝国进行管理统治的措施。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政权核心最高主宰,权力神受。
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官员直接对国王负责。
经济上:完善的税收系统;经济改革,统一货币
交通:修驿道,稳固帝国统治,加强对地方管控。
文化:包容百纳,吸收外来文化,融会贯通。
2、马其顿帝国和孔雀帝国
教师:展示帝国疆域图,简单介绍两大帝国兴衰历史或最具特点的文化传承。
生:学生阅读教材,运用地图了解帝国疆域及发展历程。
3、罗马帝国
教师:①指导学生识别地图,罗马帝国疆域图
②播放一段视频,介绍罗马帝国在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繁荣。
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了解罗马帝国是如何强大起来的,又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三)文明的交流
教师问:根据对四大帝国的学习,你能整理归纳不同地区文明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内容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①回顾归纳整理文明交流的方式、表现(内容)。
以字母文字为例,解释说明文明传播的具体表现。
②讲述大秦(罗马帝国)与汉帝国之间的交流往来的具体史实,进一步印证文明交流的多样性。
③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以中国为例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食物是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深切体会文明交流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
教师:根据学生对文明交流的初步认识,组织学生探究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有什么重要意义,而我们从不同文明交流中会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分小组探究问题,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最后形成一个比较认可的结论。
①意义: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时间内即为人类共享,使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人类文明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中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②启示:文化文明是多彩的,是平等的,是包容的;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借鉴而丰富,同时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民族性。
课堂小结
古往今来,文明的传播交流从来没有停止过,随着科技发展进步,交通通讯手段进步,网络发达,文明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文明交流越来越来广泛,就像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倡导增进各国人民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和谐包容、兼收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