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真题分解》必修 2 分课汇总(人教版)
第 8 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 2014·四川文综· 14)图 2 形象地刻画了1936 年美国电影《摩登时
代》的主题。

该电影()
A.必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穿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中兴法》的见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情况
图 2【考点】工业革命;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艺术
【解析】图片寓意主要折射工业革命负面影响而非其积极方面,故 A 项错误;图画中将人的部分身体异化为钢铁构件及工具,寓意人被视为没有感情的工具,人性被忽略,反响了工业革命下工人的处境,故 B 项正确;图片寓意与对付大危机没关,故 C 项错误;卓别林《摩登时代》主若是用喜剧的手法描绘工人的工作生活,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2.( 2014·海南单科· 20) 1923~1929 年,美国的企业宽泛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许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响出当时在美国 ()
A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就有限
B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解析】题干资料中“少许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
成就中获得很少,故 A 项正确;依照题干中“美国的企业宽泛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
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 B 项错误;依照所学,1929 年以前,
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 C 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才开
始推行,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3.( 2014·四川文综· 14)(30 分)历史表达、历史讲解和历史议论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
图 3
(1)经济全球化表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参照图 3,结合所学知识表达这一趋势。

(10 分)
【考点】( 1)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大;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布雷
顿森林系统的建立——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1)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序”在相当长时间内指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系统;依照数轴图,结合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将其划分为若干阶段,分别表达阶段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系统的发展情况即可。

如新航路开辟后到工业革命前,殖民扩大活动建立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整体处于无序状态;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序次现端倪,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进一步加强世界经济序次进一步加强。

20 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系统化、制度化。

20 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答案】( 1)表达: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大,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

18 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20 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系
统化、制度化。

20 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住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10 分)
4.( 2014·北京文综· 37)(36 分)地区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资料二
图 16 公元 1400 年前生界主要贸易路线表示图图17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
妄图
图 18公元1900年前后辈界主要航海贸易图19公元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对中国商品
路线和铁路表示图网购需求预估表示图
(2)阅读图 16 至图 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资料二所包括的历史信
息进行解读。

( 14 分)
要求:提守信息充分;总结和概括正确、完满:讲解和解析逻辑清楚。

【考点】( 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海陆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大;
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 2)解读方式一:分别描绘四个阶段世界洲际贸易的大要,图16 反响出 1400 年前,新航路开辟前各大洲虽有联系但不亲近,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图17 反响的是1400—1800 年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大开始后,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范围拓展;图18反响出19—20世纪,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扩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后形成;图19 反响出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睁开,经济全
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解读方式二:从世界贸易的范围、发展速度,贸易过程中反响的科技进步,贸易中心的变化等三个方面,结合四幅图从整体上解析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

【答案】( 2)示例 1:公元 1400 年以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地区,互相虽有联系但不亲近。

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
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牢固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亲近。

1400~1800 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大,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球。

他们通
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抢劫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

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齐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 20 世纪,在工业革命推进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

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系统建立起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打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
和便利化。

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当先地位。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

示例2: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中止、缓慢逐渐向全局、亲近、迅速的发展
过程。

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亲近,这与殖民扩大、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
界系统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以分。

世界经济开始表现出全球化趋势。

20 世纪 90 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

从贸易过程中反响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就为主,
如轮船、火车。

20 世纪 90 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利的贸易方式。

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地区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

1400 ~1800 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

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今后美国又取而代之。

此刻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5.( 2014·上海单科· 38)扩大之路
美国在 19 世纪末的扩大
问题:(13 分)
( 1)依照以上资料,美国的扩大表现出哪些特点? ( 6 分)
( 2)美国推行扩大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4 分)
【考点】(1)美国的扩大和兴盛
( 2)美国的扩大和兴盛——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1)结合提示“美国在19 世纪末的扩大”以及美国在19 世纪末的主要史实作答,另
外处图中表示有中国、日本以及一些小岛,都可以反响出美国扩大的特点即重视海上扩大;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大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主要目标是中国,经过“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遇。

( 2)结合美国国内政治南北战争的作用和美国经济进步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作答。

【答案】( 1)水平 1:能依照地图发现美国扩大的多个特点(6-4 分)
·重视海上扩大;扩大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大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主要目标是中国,经过“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遇
水平 2:能依照地图发现美国扩大的一个特点( 2 分)
其他答案:回答与资料、问题没关系性(0 分)
( 2)水平 1:能依照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合理讲解( 4 分)
·南北战争结束,美国保护了国家一致,迎来了工业化的高潮,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其他答案:回答与资料、问题没关或不吻合史实(0 分)
6.( 2014·上海单科· 39)文明的代价
1962 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沉静的春天》里预知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惹起了今世环境保护运动。

试以“人与环境” 为主题,表达人类在工业进度中所付出的代价。

(11 分)【考点】工业革命的结果及影响;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京都议定书》
【解析】列举三次工业革命采用不同样的能源对于环境带来的破坏的史实,同时人们生活碰到

重影响。

比方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度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今后,随着电力的宽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耗资加剧,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

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

《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示天气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重问题。

【答案】史实:
水平 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9 分)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度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今后,随着电力的宽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耗资加剧,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

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

《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示天气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重问题。

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地区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计。

水平 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系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吻合程度赋分)
组织:
水平 1:表达表现时序感( 2 分)
水平 2:表达时序跳跃( 1 分)
水平 3:表达缺乏时序感(0 分)
7.( 2014·海南单科· 28)(12 分)依照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
问题
资料一19 世纪初,德意志依旧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1807 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接踵进行了近似改革。

1834 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结盟宣成功立,促进了一致市场的形成,
德意志的工业化进度由此开始,并对政治一致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度研究》资料二 1870 年今后,德国工业化进度加快,经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抢夺了矿产资源丰
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 亿法郎的战争赔款,一致后的德国连续扩大军费支出,
大大刺激了与军器生产相关的重工业。

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可以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当先于其他国家。

19 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要打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变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依照资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对照,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

(3分)
( 2)依照资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0 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9分)【考点】(1)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化)
(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化)
【解析】( 1)依照资料一中“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其他一些邦也接踵进行了近似改革”“促进了一致市场的形成” “并对政治一致提出了迫切要求” 并结合英国工业化特点,从改革、资本积累以及政治条件等视角概括特点。

( 2)依照资料一中“政治一致提出了迫切要求”以及资料二中“普法战争获得50 亿法郎的战
争赔款”“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要打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变为生产力” 等信息从政治条件、资本获得、交通运输以及科学技术等角度来概括原因。

【答案】( 1)特点: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立条件;主要依靠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缺
乏有利的政治条件。

( 3 分)
(2)原因:德国一致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供给了一致市场和制度保障;经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供给了资源和资本;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进重工
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成就直接应用于生产。

(9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