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优化

合集下载

2017-2019年面瘫诊疗方案分析、评价

2017-2019年面瘫诊疗方案分析、评价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价(2017)患者病程在60天内的,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症候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痊愈:疗效指数≥85%;患者面部功能恢复,健、患侧对比无明显异常;显效:疗效指数≥50%,同时<85%;有效:疗效指数≥30%,同时<50%;无效:疗效指数<30%.2017年度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总结疗效分析: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本年度我科病房收治的160位病人中,35位为发病24小时内入院,且无糖尿病基础疾病,患侧耳后疼痛不明显,针刺、艾灸结合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面部功能恢复,健、患侧对比无明显异常,达到痊愈标准。

38位患者病程虽然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但患侧耳后疼痛明显,经上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入院时好转,疗效指数达显效标准;23位患者发病24小时后入院,伴或不伴耳后疼痛,经上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入院时好转,疗效指数达显效标准。

43位患者入院经上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入院时稍好转,疗效指数达有效标准。

21位患者入院后经上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入院时无改善,无效。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总结评价、难点分析、解决思路及措施(2017年度):1.疗效总结评价:在面瘫的临床诊疗中,按照面瘫的优化诊疗方案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满意,主要体现在急性期可较快控制患者症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面部功能。

方案中早期针刺取穴少、刺激量小,减少了患者后遗面部痉挛的发生。

2.难点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在病程第七天症状已完全控制,第八天后开始出现功能恢复,按2017年度诊疗方案中规定至病程的15天才可以在面部予以电针刺激,患者面部功能恢复较慢,需要调整治疗措施。

3.解决难点的思路及措施:经临床观察,90%的患者在病程第七天症状已完全控制,60%的患者在病程第八天已出现面部功能恢复现象。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2篇)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2篇)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引言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面部肌肉的功能障碍,造成面部表情不对称。

面瘫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对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1. 分析1.1 疗效分析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在治疗面瘫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面部表情功能。

在药物治疗方面,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炎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面瘫病的症状。

在物理治疗方面,通过热敷、面部按摩、功能性训练等手段,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恢复功能。

在手术治疗方面,面神经重建手术可以通过重建受损的面神经,使面部肌肉重新获得功能。

1.2 不足之处然而,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优化。

首先,药物治疗的疗效不稳定。

由于面瘫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不同的患者对同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

因此,需要更精确地确定面瘫病的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其次,物理治疗的效果有限。

尽管物理治疗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但其效果依赖于患者的合作程度和治疗师的操作技巧。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物理治疗的方法,提高治疗的效果。

再次,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

面神经重建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感染、面部肌肉功能不全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2. 优化建议2.1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面瘫病的病因多样性,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确定面瘫病的病因,并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2 创新物理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物理治疗方法,提高面瘫病的治疗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电刺激、激光治疗、声波治疗等新技术,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

同时,可以开发面部肌肉功能训练的虚拟现实系统,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效果。

周围性面瘫风寒证型患者优化治疗方案的效果比较

周围性面瘫风寒证型患者优化治疗方案的效果比较

第39卷第6期2021年6月CHINESE HEALTH CARE中华养生保健作者简介:杨奇君(1982.9-),女,回族,籍贯:北京市,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全科。

资料显示[1],周围性面瘫,又称为Bell 麻痹或面神经炎,该病在临床上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发,从而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

主要临床症状有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以及鼓嘴等[2]。

该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并没有特定发患者群以及年龄要求,而且绝大多数患者为单侧性。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中医疗法,效果较为显著[3-4]。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7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对比温针灸与常规针刺对周围性面瘫风寒证型患者的临床效果,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0月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医院收治的76例周围性面瘫风寒证型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2.43±2.54)岁;观察组患者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33.83±2.1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0.05),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纳排标准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周围性面瘫风寒证型;发病时间在1周内;自愿配合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高血压、冠心病以及严重心律不齐者;中耳炎、乳突炎等为诱因发病者;不遵医嘱者。

1.3方法在治疗前,医护人员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检查。

其中包括:心率、血压等检测。

另外,医护人员应当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避免患者由于紧张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在针灸过程中,主要针灸穴位包括:患侧风池、颊车、阳白、鱼腰、地仓、四白、攒足以及足三里等。

对照组接受常规针灸治疗。

患者取坐位,医护人员对针灸穴位进行皮肤消毒,并使用一次性针灸针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10~15min,平补平泻法进行行针,每隔10min 行针1次,每次针灸行针3次。

面瘫护理目标

面瘫护理目标

面瘫护理目标面瘫是指面部神经麻痹导致的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带来了很大困扰和影响。

因此,面瘫护理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和自尊心。

下面是关于面瘫护理目标的详细介绍。

首先,面瘫护理的首要目标是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

面瘫患者往往因为神经麻痹而无法正常控制面部表情肌肉,导致呈现深沉不悦或严肃的表情,影响了与他人正常的交流。

因此,护理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肌肉的活动能力,让他们能够正常表达自己的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护理团队可以采取一系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方法,如使用适当的脸部按摩和运动,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恢复;使用电刺激等物理疗法来激活肌肉的收缩;通过呼气吹气或吹气球等训练来加强面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其次,面瘫护理的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面瘫患者由于面部神经麻痹而无法吃饭、说话、咀嚼等,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护理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功能,使他们能够正常吃饭、说话和咀嚼。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护理团队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康复护理,如针对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提供饮食指导和理疗,帮助患者恢复吃饭的能力;通过语言训练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重建说话和咀嚼的能力;并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面瘫带来的心理困扰。

最后,面瘫护理的目标是恢复患者的自尊心。

面瘫患者由于面部表情肌肉的功能障碍,往往在社交场合会感到尴尬和自卑,影响了他们的自尊心。

因此,护理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改善自我形象和提升自信心,让他们能够积极面对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护理团队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和接受自己的面部表情的改变;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康复治疗,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和处理心理困扰;还可以组织康复活动和社交训练,让患者有机会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提升自信心。

总之,面瘫护理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和自尊心。

护理团队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来实现这一目标,并提供饮食指导、语言训练和心理支持等综合护理,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面瘫带来的挑战,重拾自信,重新融入社会。

面瘫的康复训练方案

面瘫的康复训练方案

面瘫的康复训练方案面瘫,也被称为面肌瘫痪,是指面部肌肉出现失去运动能力或运动功能不全的病症。

这一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康复训练是面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加面部肌肉的力量和活动度,促进肌肉恢复,提升面部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面瘫的康复训练方案,以帮助患者恢复面部的正常功能。

一、面瘫的康复训练前期准备在开始面瘫康复训练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这包括与医生咨询和沟通,了解面瘫的具体症状和可能的康复方案。

医生会进行面部肌肉的评估,确定患者的面瘫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此外,还需要清楚地了解面瘫的原因,这将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在准备阶段,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面部肌肉的保护和休息,避免非正常的面部运动。

二、面瘫的康复训练内容1. 静态训练静态训练是面瘫康复训练的基础,旨在帮助患者重新建立面部肌肉的张力和平衡。

患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静态训练:- 面部按摩:轻柔地按摩面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 表情训练:通过模仿面部各种表情,如微笑、皱眉等,刺激面部肌肉的运动。

- 面部肌肉放松: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训练,减轻面部肌肉的压力和紧张。

这些静态训练方法可以帮助面瘫患者促进面部肌肉的活动,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和张力。

2. 动态训练动态训练是面瘫康复训练中的进阶阶段,旨在通过逐渐增加面部肌肉的运动范围和力量,进一步恢复面部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态训练方法:- 唇部运动:通过吹气、吹口哨、吹气球等训练方式,有针对性地锻炼面部的唇部肌肉。

- 眼部运动:通过眨眼、平视、注视远处等动作,有针对性地锻炼面部的眼部肌肉。

- 面部肌肉协调训练:通过模仿口腔和面部动作,如吹气、咀嚼、吐舌头等,提高面部肌肉的协调性和活动度。

动态训练旨在通过实际的面部活动训练,逐渐提高面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促进面部功能的恢复。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也是面瘫康复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面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和康复计划

面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和康复计划

01
02
03
保持面部保暖
急性期患者应避免受到寒 冷刺激,出门应佩戴口罩 或围巾。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
如超短波、红外线等,有 助于减轻面部水肿和炎症 。
恢复期的康复计划
针灸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灸治 疗,有助于促进面部肌肉 的恢复。
面部肌肉训练
心。
06
面瘫的预防和预后
面瘫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持饮食均衡,戒烟限酒 ,以降低面瘫的发生风险。
避免过度使用空调和风扇
避免长时间吹空调或风扇,以免面部受到寒冷刺激而引发面瘫。
定期进行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特别是中老年人,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导致面瘫 的潜在疾病或病因。
心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面瘫的相关知识,提高对面瘫康复治疗的了解和 信心。
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情绪管理
01
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识别、表达和管理情绪,以减轻焦虑、抑
郁等负面情绪。
应对技巧
02
教授患者及家属应对面瘫相关问题的应对技巧,如面对社交压
力、自我护理等。
家庭支持
03
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支持和关爱,增强患者的情感支持和信
感觉异常:面瘫患者可能会感到面部肌 肉麻木、刺痛或过敏等症状。
02
面瘫的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
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一些口服药 物,如皮质类固醇、抗癫痫药物 等,以减轻面神经肿胀和改善神 经功能。
局部用药
如眼药水和眼药膏等,有助于保 护角膜和预防感染。
物理治疗
电刺激

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方案目的概述
本专诊疗方案的目的是
4.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提升医疗 服务水平。
3. 优化面瘫病的治疗方案,降低治疗成 本和患者负担。
1. 提高面瘫病的治愈率,缩短病程,减 少后遗症。
2. 规范面瘫病的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 量和安全性。
02
前期方案制定与实施
前期诊断流程
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病情进行初步判 断。
详细描述: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具体措施包括
1. 急性期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以 减轻炎症反应和减轻神经损伤。
Hale Waihona Puke 2. 恢复期患者采用针灸、理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手段, 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3. 对于顽固性面瘫患者,考虑手术治疗,如面神经减压术、 移植术等。
身体检查
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如测量体温、检查面 部肌肉等。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既往病史 等。
辅助检查
如血常规、生化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的 可能性。
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诊断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案 。
确定针灸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灸穴位和刺激强度。
确定药物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选择抗 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也增强了医患沟通与合作。
方案优缺点分析
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具有针对性强 、疗效显著等优点,但也存在一 些不足之处,如部分患者恢复时 间较长、部分医护人员对该方案
掌握不够熟练等。
经验教训总结
经验总结
在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加强 患者教育、注重康复治疗等。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类似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标题: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引言: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患者面部表情肌肉的运动功能异常或消失。

面瘫病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在近年来,面瘫病的专诊疗方案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和优化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一部分:面瘫病的现状和问题分析1. 面瘫病的分类和病因2. 目前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优势和不足3. 患者面临的困扰和需求第二部分: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分析与总结1. 综合医学与个体化治疗的结合1.1 综合医学的定义和实践1.2 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和意义1.3 如何将综合医学与个体化治疗结合起来2. 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1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面瘫病诊断中的优势2.2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面瘫病评估中的作用2.3 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提升面瘫病治疗效果3. 药物治疗的研究和创新3.1 基于分子机制的新型药物研发3.2 中药治疗在面瘫病中的应用前景3.3 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与改进4. 康复治疗的综合管理和跟踪4.1 康复治疗的内容和重要性4.2 康复治疗的综合管理和协同合作4.3 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康复治疗第三部分: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优化建议1. 加强面瘫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1.1 提高医务人员的面瘫病识别和评估能力1.2 推广面瘫病的早期筛查方法和工具2. 优化面瘫病治疗的技术手段2.1 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精准定位2.2 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2.3 建立面瘫病治疗的追踪和评估机制3. 改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3.1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3.2 制定康复护理方案,提高康复效果3.3 加强康复知识宣传和教育结论:面瘫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诊疗方案的优化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医学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药物治疗的研究和创新、康复治疗的综合管理和跟踪等方面的努力,才能为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方向。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摘要:面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着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咀嚼功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瘫的诊疗方案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

本文将对____年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关键词:面瘫;神经系统;诊疗方案;优化建议一、引言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的麻痹或功能障碍。

面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面瘫的诊疗方案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

二、____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1. 临床评估在____年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中,临床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咀嚼功能和听力等指标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的评估工具,如House-Brackmann面瘫评分系统和Sunnybrook面瘫评分系统等,来评估患者的功能损失和康复程度。

2. 诊断面瘫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来确定的。

在____年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中,医生可以利用一些影像学检查,如MRI和CT等,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和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等,来评估面瘫的病因和病程。

3. 治疗面瘫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在____年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中,保守治疗主要采用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以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和减轻疼痛。

物理治疗可以包括颜面肌肉按摩、热敷和运动训练等,而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和抗炎药物等。

对于某些严重的面瘫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神经重建术和肌肉植入术等,以修复和重塑面部神经和肌肉的功能。

4. 康复训练在____年的面瘫病专诊疗方案中,康复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康复训练中,可以采用一些特定的训练方法,如面部表情训练和咀嚼功能训练等。

面瘫诊疗具体方案模板标准模板的优化、评估.总结模板计划模板计划模板.doc

面瘫诊疗具体方案模板标准模板的优化、评估.总结模板计划模板计划模板.doc

面瘫2011—2012年目录2009年⋯⋯⋯⋯⋯⋯⋯⋯⋯⋯⋯⋯⋯⋯⋯⋯⋯⋯⋯ 3 诊断⋯⋯⋯⋯⋯⋯⋯⋯⋯⋯⋯⋯⋯⋯⋯⋯⋯ 3治疗⋯⋯⋯⋯⋯⋯⋯⋯⋯⋯⋯⋯⋯⋯⋯⋯⋯ 3难点及解决措施⋯⋯⋯⋯⋯⋯⋯⋯⋯⋯⋯⋯ 4中医药特色⋯⋯⋯⋯⋯⋯⋯⋯⋯⋯⋯⋯⋯⋯ 4分析评估⋯⋯⋯⋯⋯⋯⋯⋯⋯⋯⋯⋯⋯⋯⋯ 5 2010年⋯⋯⋯⋯⋯⋯⋯⋯⋯⋯⋯⋯⋯⋯⋯⋯⋯⋯⋯ 6 诊断⋯⋯⋯⋯⋯⋯⋯⋯⋯⋯⋯⋯⋯⋯⋯⋯⋯ 6治疗⋯⋯⋯⋯⋯⋯⋯⋯⋯⋯⋯⋯⋯⋯⋯⋯⋯ 6难点及解决措施⋯⋯⋯⋯⋯⋯⋯⋯⋯⋯⋯⋯9中医药特色⋯⋯⋯⋯⋯⋯⋯⋯⋯⋯⋯⋯⋯⋯9分析评估⋯⋯⋯⋯⋯⋯⋯⋯⋯⋯⋯⋯⋯⋯⋯9 2011年⋯⋯⋯⋯⋯⋯⋯⋯⋯⋯⋯⋯⋯⋯⋯⋯⋯⋯⋯11 诊断⋯⋯⋯⋯⋯⋯⋯⋯⋯⋯⋯⋯⋯⋯⋯⋯⋯11治疗⋯⋯⋯⋯⋯⋯⋯⋯⋯⋯⋯⋯⋯⋯⋯⋯⋯13中医药特色⋯⋯⋯⋯⋯⋯⋯⋯⋯⋯⋯⋯⋯⋯17优化总结⋯⋯⋯⋯⋯⋯⋯⋯⋯⋯⋯⋯⋯⋯⋯18面瘫 2009年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 CT、 MRI 检查正常。

(二)分期诊断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 14 天;2.中期(恢复期): 15 天至 6 个月(发病半月 --- 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2024年面瘫的治疗方法

2024年面瘫的治疗方法

面瘫的治疗方法面瘫的症状一、对患者进行一些局部的理疗同时还包括进行手术治疗,局部理疗时治疗面瘫疾病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面瘫的时候,热敷面瘫的一侧,每天热敷四次每次坚持20分钟,这样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消除炎症。

手术治疗方法也比较常用,一般常见于外伤引起的面神经离断患者,通过神经移植术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二、选用针灸和按摩这属于中医治疗的一种,往往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首先要找专业的中医,针刺患者的合谷、风池、翳风和下关等穴位,注意强度要适中,以患者不出现发紧最适宜,防止影响面面瘫的正常恢复。

同时要注意按揉,针灸配合按揉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地改善麻木感,更有利于促进面瘫的恢复。

三、对患者进行面部表情的康复训练患者疾病的恢复往往缺乏不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康复训练,除了针灸按揉等治疗,患者也可以同时自己就行康复训练,尤其是早期的面瘫通过自我康复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做出抬头、耸鼻、努嘴、闭眼、皱眉头、示齿、吹气、鼓起腮帮等一系列的动作,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的自我康复训练,这对于面瘫的及早康复十分有利。

面瘫的治疗方法面瘫的症状表现一:中枢性面瘫。

于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因之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

面额纹与对侧深度相等,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面下部肌肉出现瘫痪,即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故患者于静止位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

中构性面神经麻痹时,颜面不对称并不明显,移行于面肌痉挛者极为罕见。

中枢性面瘫往往伴有偏瘫之其他体征,如腱反射异常、Babinski氏征等。

面瘫的症状表现二:周围性面瘫。

引起病灶同侧全部颜面肌肉瘫痪。

也就是说,上下部面肌都发生瘫痪,由于眼轮匝肌麻痹,故眼睑不能充分闭合,闭眼的同时眼球上窜,在角膜下缘露出巩膜带(贝尔氏征)。

患者闭嘴时,颊肌极为松驰,故口角下垂,船帆征阳性。

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睑裂变大,内眼角不尖,眼泪有时外溢。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第1篇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因面神经受损导致的肌肉麻痹症状。

中医认为,面瘫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侵袭、肝风内动等原因引起。

针灸治疗面瘫具有悠久的历史,疗效显著。

本方案旨在规范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安全。

二、治疗原则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整体调理:注重调整患者整体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 局部治疗:针对面部麻痹肌肉,采用针灸、拔罐等方法,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三、治疗方案1. 针灸治疗(1)取穴原则:以手足阳明经穴、督脉穴、局部阿是穴为主。

(2)常用穴位:风池、翳风、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合谷、太冲等。

(3)操作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4)辨证加减: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调整穴位及操作方法。

2. 拔罐治疗(1)取穴原则:以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循经取穴。

(2)常用穴位:风池、肩井、大椎、肺俞、膈俞等。

(3)操作方法:采用闪罐法,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4)辨证加减: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调整拔罐部位及操作方法。

3. 中药治疗(1)内服:根据患者辨证,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

(2)外用: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成药膏或药敷,敷于患处。

4. 其他治疗(1)理疗:采用超短波、磁疗等方法,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2)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功能训练,促进康复。

四、治疗周期1. 急性期(发病1-2周):每日1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10次。

2. 恢复期(发病2周-3个月):隔日1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20次。

3. 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后):每周2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2-3个月。

五、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2. 针灸治疗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

3.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路径病种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临床路径病种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临床路径病种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面瘫分析、评估20 年共收集128例面瘫病例,占总住院人次的18.99%,现将临床路径病种-----面瘫病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评价汇报如下:20 年共收集128例面瘫病例,均为急性期期门诊和住院病人。

其中走临床路径105人次,占面瘫总住院人次的90.02%。

随机分成20 年方案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2~78岁,平均41.21±1.37岁;病程1天~4月,平均6.30±1.20天。

2014年方案组68例;男35例,女33例;年龄1~76岁,平均46.21±1.17岁;病程1天~6月,平均8.30±1.20天。

1.1疗效分析参照《中国针灸2009年增刊》2009年制定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断标准方案(修订案)》中“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患者治疗结果统计情况见下表:组别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计2013年方46(0.7750(0.8354(0.904(0.0660(1)案组) ) ) 6)2014年方案组54(0.79)57(0.84)63(0.93)4(0.059)68(1)注:经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人员治疗前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014年方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2013年方案组,各项症状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二、面瘫优化总结2014年面瘫临床路径在2012年和2013年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优化具体如下:1.提出了急性期抗病毒药,皮质激素类药的早期应用,针刺以浅刺激为主,提出了面部透穴的操作方法,进一步加大了针刺的得气力度,加强了针感的传递;能够有效地防止面肌痉挛的发生。

2.进一步明确了面瘫后遗症期的治疗方法,提出了头穴治疗的方法,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3.进一步完善了灸法在面瘫治疗中的作用;4.进一步提出了中医特色疗法拔罐法在面瘫中后期的应用;5.取消了常规检查——胸片检查。

面瘫治疗方案

面瘫治疗方案

面瘫治疗方案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使得患者的面部肌肉无法正常运动,导致面部表情不自然甚至无法表达情感。

这个病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困扰,因此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成为了医学界和患者所关注的问题。

一、药物治疗在面瘫的初期,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

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抗病毒药物则有助于杀灭病毒,从而减少神经组织的损害。

然而,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病情没有明显改善,甚至还会出现副作用。

因此,在药物治疗方面需要个体化的选择和调整。

二、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面瘫治疗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电刺激治疗、按摩、按压、艾灸等方式,可以促进患者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神经传导,从而改善肌肉的活动能力。

这种物理疗法是非侵入性的,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进一步伤害,因此受到了许多患者的欢迎。

三、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中的一项重要疗法,对于面瘫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可以刺激神经和肌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面部肌肉的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对于面瘫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但具体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四、手术治疗在某些面瘫病例中,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手术可以修复受损的面神经,或者移植其他可用的神经组织来代替功能丧失的面神经。

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患者的知情同意才能进行。

五、辅助治疗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案之外,面瘫的治疗还可以结合一些辅助治疗来进行,例如口腔操、言语矫正训练等。

这些辅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重新掌握正常表情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虽然面瘫的治疗方法不少,但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治疗的效果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调整,患者和医生应保持耐心和信心。

此外,面瘫的康复过程也需要综合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营养调节等,以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

面瘫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面瘫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面瘫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面部表情肌群出现麻痹或减弱,导致面部表情不自然。

面瘫病因复杂,治疗起来也颇具挑战,但是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下面将介绍面瘫最好的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面瘫的常见方法之一。

患者可口服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等,以减轻面部神经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

此外,还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帮助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情。

其次,物理治疗也是面瘫治疗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针灸、艾灸、推拿、理疗等方法。

这些物理治疗手段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增强面部肌肉力量,有利于面部神经的康复。

此外,面瘫患者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改善病情。

对于一些严重的面瘫病例,特别是由于颅底肿瘤、面神经瘤等引起的面瘫,手术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手术可以通过减压或神经移植等方式来缓解面部神经的受压状况,恢复面部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外,面瘫患者还可以尝试
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中医治疗、针灸、艾灸、理疗、按摩等。


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总的来说,面瘫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
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日常护理,避免受凉、保持面部
清洁等。

希望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每一位面瘫患者都能早日康复,重拾自信的笑容。

中医这四步治疗面瘫,治愈率达90%以上

中医这四步治疗面瘫,治愈率达90%以上

中医这四步治疗面瘫,治愈率达90%以上四步法治周围性面瘫有较满意的疗效,其治愈率能达到90%以上。

其急性发作的面瘫能在7〜10天之内获得基本痊愈(不说话,不笑的时候看不出面瘫的外在表现)。

慢性病除个别特殊情况的病人,也能在几个疗程之后得到明显好转或者基本痊愈。

这四个治疗程序为:一闭眼,二抬眉,三祛风,四正嘴。

一般的急性病人来诊的时候大都按这个程序运用,慢性病人来的时候,可以根据病的具体情况从其中任何一步开始治疗,可以数步反复使用,直至好转或痊愈。

四步法的针灸处方组成及方义1.闭眼处方睛明、巨髎、颊车,加健侧的颧髎、合谷。

(1)睛明穴是主穴:面瘫多由于外来的风寒引起,急性病人来诊的时候,往往外邪还没有完全驱除,这时候还需要注重解表,而睛明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穴,位置在上部,有一定的解表能力。

治疗程序中首先抓闭眼,睛明穴正在眼睛的局部,所以要重视睛明穴的使用。

(2)面瘫发病的时候,也可因为气血不足以抵抗外邪引起,巨髎、颊车属于手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对于正气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3)面瘫发生的时候,面部肌肉向一侧喎斜,病变部位在肌肉松弛侧,但是根据阴阳协调的认识,一侧肌肉松弛后,另一侧就会相应出现紧张。

单治疗患侧,不治疗健侧,不利于面瘫的恢复。

故在健侧选用颧髎。

颧髎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也有祛风散寒的作用,而且位置在面部中间,使面部健侧肌肉从紧张到松弛,有利于患侧肌肉的恢复正常。

合谷穴属于远端配伍,也是治疗面部疾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2.抬眉处方阳白、瞳子髎、攒竹、颧髎,加健侧巨髎、合谷。

(1)阳白是主穴:这是因为该穴是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而且是经脉在面部大曲折的部位,气机很容易在这里受阻滞。

当外邪基本祛除以后,调理经气就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少阳经经气易动,故调动少阳经气,一起动则其他经气也跟着动,有利于面部经气的运行。

阳白在眉毛正中的上方又是一个最恰当的局部穴。

(2)攒竹、瞳子髎使用的目的:①是重要的局部穴,继续起到闭眼的作用,是闭眼治疗的跟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瘫优化治疗方案
面瘫指特发性面神经炎即面神经麻痹,是以口角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临床常见病,传统中医学认为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表不固,风邪乘袭,面络受损,气血痹阻,经筋失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炎的最常见病因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

面神经水肿为其早期主要的病理改变,同时可有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神经髓鞘或轴突变性。

面神经受损后,神经内压变化是面神经病理改变的重要特征之一。

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9月出版鲍远程主编现代中医神经病学诊断标准。

分型论治
风邪袭表
患者出汗受风,或睡眠中发病,醒后突然发现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随恶风寒、发热、肌肉酸痛,舌淡苔白,脉浮紧或弦紧。

治则:疏风解表,通络和营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方药:麻黄6g、附片3g、细辛3 g、薏苡仁15 g 、白术10g 、黄芪20g 、当归20g、赭石10 g、甘草6g。

备选方:小续命汤。

加减:表虚自汗,去麻黄,加防风15 g;头痛加白芷15 g,羌活12g;味觉障碍加茯苓15 g ,五味子10g;耳鸣加石菖蒲12g,苍术10 g. 如手足不温,畏寒肢冷加桂枝20克、附子10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

临证事宜:可加白附子、蜈蚣、地龙等更有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

风热外袭
突然发现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随头痛、咽痛、咳嗽、口干,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散热
处方:银翘散加减。

方药:金银花12g、连翘12g、薄荷6 g、桔梗10 g 、牛蒡子12g 、桑叶10g 、僵蚕10g、全蝎3 g、白蒺藜10g、防风9g 、荆芥9g、川芎15 g。

备选方:大秦艽汤。

加减:口苦加柴胡10 g、龙胆草12 g;头晕目眩加钩藤15 g、菊花15 g,咽痛耳下肿痛加蝉蜕6 g,大青叶15g;味觉障碍加茯苓15 g ,五味子10g;大便干加大黄10g。

水煎服,一日一剂。

临证事宜:此类病人大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有不同程度咽痛、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治疗上以清热利咽银翘散加减,风药较多而燥性太过,有耗伤阴液之弊病,宜临床酌情加减。

风痰外袭
患者素体为痰湿之体,突然发现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流涎、流泪,胸痞、纳呆,恶心,舌苔厚腻,脉滑。

治则:疏风化痰、通路止痉
处方:牵正散加减。

方药:白附子120g、、僵蚕10g、全蝎5 g、防风10g葛根15 g、羌活10 g 、钩藤10g 、半夏10g川贝10 g。

备选方:苍耳子散。

加减:痰湿明显加薏苡仁20 g、半夏10 g;头晕目眩加钩藤15 g、菊花15 g,咽痛耳下肿痛加蝉蜕6 g,大青叶15g;味觉障碍加茯苓15 g ,五味子10g;面肌痉挛加蜈蚣2条,乌梢蛇10 g。

面麻木加忍冬藤12 g ,丝瓜络12g.水煎服,一日一剂。

临证事宜:此类病人素体为痰湿较重,外风引动痰湿治宜祛风通络化痰,使邪去痰消,经络通畅。

诸症皆消。

气血亏虚
患者素体气血不足,复受风邪而发病,或久患面瘫肌肉萎缩,舌质淡白,六脉细弱、微。

治则:补益气血、疏风祛邪
处方:八珍汤加味
人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15克、熟地25克、白芍25克、当归25克、川芎25克、天南星25克、防风30克、荆芥15克、白芷20克、葛根30克、升麻50克、黄芪120克、丹参50克、鸡血藤50克。

备选方:人参养荣汤
如夹痰湿者加瓜蒌15克。

面肌痉挛加蜈蚣2条,乌梢蛇10 g。

面麻木加忍冬藤12 g ,丝瓜络12g.水煎服,一日一剂。

临证事宜:此类病人全身气血亏虚,不能一味祛邪,过于伤害机体,易生变证。

久病血瘀
患者面瘫超过六个月以上者,出现病侧发凉,逐步肌肉萎缩,舌质紫黯、舌上下有紫斑紫点,六脉细涩、偶结、弦细。

治则:补气活血、搜风祛邪
处方:桃花四物汤加味
桃仁10克、红花10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水蛭6克,黄芪6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鸡血藤10克、葛根10克、升麻10克、白芷10克、天南星10克、天竺黄10克、桂枝10克
备选方:血府逐瘀汤
气滞重者加白芍10 g 、郁金10g、香附10 g ,痰湿重加陈皮10g 、半夏10g 、肌肉萎缩蜈蚣2条、全蝎5克、僵蚕10克、白附子15
克等
临证事宜:久病气血不足,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逐瘀,久病可加虫类搜逐之品。

注:每付药水煎3次,共剩水4碗[约300毫升],早晚各一次,温服。

[外治] 牵正方
生天南星75克、生姜50克、蜈蚣2条、全蝎5克、僵蚕10克、白附子15克。

1付,上药捣碎,成糊状,外敷患处。

每天40分钟,重者可敷2小时,如不变质,1付药可用3-5天。

敷后面色潮红,有刺痒感,个别患者,半小时内,看着有牵正者。

确有奇效。

可连敷半个月一疗程。

2.刺灸法
治则: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处方:太阳阳白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
方义:本病乃风中经络,气血痹阻,经脉失养,纵缓不收所致,取太阳、阳白、地仓、颊车疏调局部经气,温经散寒,濡润筋肉;翳风疏解风寒;合谷循经远取,亦有"面口合谷收”之意。

随证配穴:人中沟歪斜配地仓透水沟,体弱者配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亦可温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疗程。

3.电针法
选穴: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选两穴为一组,得气后接通电极各1头,每次选1-2组。

通电15-2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刺激量以患者耐受为,早期患者不宜用电针法。

4.穴位注射法
选穴: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或加兰他敏,或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每次用3-4穴,每日或隔日1次。

5.穴位贴敷法
选穴: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将马钱子挫成粉末约1-2分,撤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一7日换药1次。

或用蓖麻仁捣烂加少许麝香,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每隔3一5日更换1次。

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少许冰片作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

6.拔罐疗法
适用于口角歪斜者
7.物理疗法
红外线或微波治疗
8.按摩
穴位按摩
调摄护理:
平素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受凉感冒,注意精神调养,避免精神刺激,注意饮食禁忌肥甘。

调护:急性期至少应休息一周,面部局部保暖防风,眼部用眼药水(膏)保护,
注意保护眼睛,预防感染及角膜损伤,眼罩、眼药水、眼膏应用减少眼内感染。

分期治疗;
1、初期面瘫的治疗原则:
①初期面瘫的症状表现:除可以见到有口眼歪斜、头晕耳鸣、面肌
不收等症状歪,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有典型的皮损红赤、疼痛剧烈、耳后疱疹。

面瘫的发生比较的快,在起病初期的时候应该祛风解毒,佐以通络牵正。

②初期面瘫的治疗处方:丝瓜络、地龙、蜈蚣、伸筋草、海风藤、野菊、防风、荆芥、蔓荆子、全蝎、白芥子。

如果伴有耳后疱疹疼痛,可以加用白芷、细辛、板蓝根、连翘。

2、中期面瘫的治疗:
①中期面瘫的症状表现:在面瘫发生半月后,病机常常转化为气滞血瘀、经脉痹阻,病人甲皱微循环弯曲度增加,部分管腔狭小或痉
挛,血液粘稠度增高;面部麻木不仁,面肌萎缩无力。

脉细涩,舌有瘀斑或是紫暗。

所以,应该活血化瘀,佐以通络牵正。

②中期面瘫的治疗处方:全蝎、蜈蚣、白芥子、地龙、片姜黄、川芎、桃仁、红花、当归、赤芍。

如果淤血明显的时候可以选用十六毫升的丹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500 毫升静脉滴注,一次/天,一个疗程为七天,患者应该积极的配合可以改善微循环或是活血化瘀的功效。

2、长期面瘫的治疗方法:
①症状表现:面瘫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正虚邪实,病人除有买脑瘫主证外,还会出现有胃纳不佳、汗耳鸣、动辄乏力等气血不足之证。

②长期面瘫的治疗处方:治疗的时候宜疏通经络、补益气血,可以选用白芍、苡仁、丝瓜络、丹参、葛根、川芎、石菖蒲、黄芪、淮山药、赤芍等,如果眼睑闭合无力者,可以加用30克的黄芪,十克的升麻、党参;如果是面部肌肉萎缩,皮肤麻木较重者,可以加用10克的红花\10克的当归。

针灸治疗:取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太冲、牵正等局部浅刺,以循经远取穴为主。

此期针灸的要点是:针刺面部穴位宜浅不宜深;手法宜轻不宜重;局部穴宜补不宜泻;留针时患者不宜讲话。

②恢复期
针灸治疗:前方去风池、翳风。

根据症状加用阳白、攒竹、鱼腰、太阳、四白、迎香、承浆、夹承浆等,可透刺,手法轻中有重。

配合TDP、按摩治疗。

中药治疗:依症状、舌脉、辨证用方口服从僵蚕天麻提炼的具有修复再生面神经功效的中成药
西药治疗:应用神经生长因子、营养剂,可用穴位注射法(见前述)亦可口服。

③后遗症期
针灸治疗:已无意义,可加大按摩力度及功能锻炼。

中药治疗:辨证用药口服从僵蚕天麻提炼具有修复再生面神经功效中成药,重在扶正、活血、化痰、通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