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煎何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呕心沥血》等成语故事合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煎何急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

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只好贬他去镇守边疆。

[出处]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释义]煎:煎熬。

煎煮得为什么那样急。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兄弟间自相残害[相近词]煮豆燃萁、同室操戈[反义词]和睦相处[成语造句]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相煎何急
成语拼音:xiāng jiān hé jí
成语解释:煎:煮;何:多么;急:紧迫。

煮得为什么那样急。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典故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语例句:这两个王子,年龄只差一岁,小时候总是亲昵地玩在一起。

当他们渐渐知道王位的利害时,就开始相煎何急的争斗了。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514年,晋国魏舒继任执政大臣,他派魏戊去当梗阳县令。

魏戊把一桩不好了断的官司上报给魏舒。

官司的一法方送一个漂亮的女乐人给魏舒。

大臣阎没和女宽借吃饭之机,劝谏魏舒,说他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成语拼音: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ó jūn zǐ zhī fù
成语解释: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典故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成语例句:他处处怀疑别人在跟他过不去,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呕心沥血的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

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

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

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呕心沥血
成语拼音:ǒu xīn lì xuè
成语解释:呕:吐;沥:滴。

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

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典故出处: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成语例句:呕心沥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

(臧克家《老舍永在》)
秦镜高悬的成语故事
传说秦朝咸阳宫中有一面神奇的镜子,他宽四尺,高五尺,正反两面都能照人,人在镜前镜中影子是倒立的,用手按住胸口照镜可以显示五脏六腑,可以看出人体内的病灶,还能看出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秦始皇经常用该镜对付身边的人。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秦镜高悬
成语拼音:qín jìng gāo xuán
成语解释:比喻官员判案公正严明。

典故出处:清李渔《比目鱼骇聚》:“若非秦镜高悬,替老夫伸冤雪枉,不止陨身败名,亦且遗臭万年。


成语例句: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5回:“望大人的秦镜高悬。

杀人之事,休要屈赖我佛门弟子。


东涂西抹的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才华出众的薛逢参加科举取中为官,但始终没有被提拔,还是穷困潦倒。

一次他骑马上朝,碰巧遇到新科进士放榜,那些新贵在马上不可一世就是不让道。

薛逢笑着说:“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东涂西抹
成语拼音:dōng tú xī mǒ
成语解释:涂、抹:原喻从事文辞。

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典故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成语例句:我从前曾经要学画两笔山水,东涂西抹的,闹了多少时候,还学不会
呢。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七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