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编辑的桥梁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园 l , 地I 其学术质量体现了 j 该校的科研
能力和学术水平。但是相对专业期刊而言, 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把关较难。 因为专业期 刊编辑人员可以为本专业的硕士或博士, 他 们不仅能够以独到的眼光对来稿进行初审, 以保证来稿中的大部分是该专业领域中前 沿的研究成果, 而且在遴选审稿人方面也相 对容易些; 而对于高校学报的编辑而言,由 于涉及的专业较广, 编辑部不能保证在各个 专业都有相应专业的编辑送审, 这样给稿件 的送审过程增加了难度, 对于稿件的学术质 量初审把关也无从下手, 编辑要想对全部来 稿的学术水平和真实价值都做出恰如其分 的鉴定, 是很难办到的。 因此编辑必须主动 发挥作者与审稿专家之间以及审稿专家之 间的沟通 “ 桥梁” 作用, 增强编辑在这方面 的服务意识, 通过同行专家的评审以及彼此 的交流与沟通,对稿件的理论上是否有创 新, 技术上是否先进予以评判, 增强审稿的 公正性。
平等的 则, 利于科学的进步与发展[2 原 不 ]0
1.2 审稿专家之间沟通的 “ 桥梁” 高校学报的审稿专家大多数是校外专 家, 且每个稿件至少要两个专家审阅, 这样 就可能存在审稿人意见不一致的问题。此 时, 矛盾的审稿意见会阻碍编辑对稿件的判 断, 对于高质量的稿件不想错过, 而低质量 的稿件不想放过, 因此编辑不知如何处理该 稿件, 这时就需要编辑主动发挥审稿专家之 间的桥梁作用, 艺术地把审稿专家的审阅意见 彼此传递, 相互交流, 集中大家的智慧, 减
版的全国博士导师名单中等, 但是无论是从 哪个途径选择审稿人, 该途径所提供的审稿 专家的信息是不完善的, 有的甚至寄出稿件 或发出Email 后一直没有回音, 因此学报要 自己建立一个完善的、 动态的专家库, 在专 家库中除了有专家详细的审稿方向、 通信地 址外,还要包括专家的电话联系方式以及 Email ( 可及时收到的) 地址,便于编辑能 够随时与审稿专家沟通, 编辑有疑问时能及 时向审稿专家请教, 从审稿专家那里直接获 取其对该稿件的信息, 了解他们的意见以及 对作者修后的意见。
高校学报是反映本校教学和科研成果
的学术理论刊物, 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
直率、 客观地评价稿件, 有利于保护审稿人,
避免因学术观点的不同引起审稿人与投稿
人之间的矛盾。因此, 审稿人与投稿人之间 不能直接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就需要编辑担 当起投稿人与审稿人之间的桥梁纽带角色, 艺术地把审稿专家或投稿人的学术观点传
不同意见,搭起沟通的 “ 桥梁” ,从中探求 出对彼此评审意见之间的评论, 确定该稿件 的学术水平。 这样, 在保证学报学术质量的 同时, 又防止了好稿件的流失, 稳定了作者
在其他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现了类似的论 文,由于审稿专家见不到作者的姓名, 所以 对该稿件是否 “ 一稿多投” “ 1窃” 或 票 难以 下结论,而且有些文章虽然在会议上发表, 但仍可以在期刊上正式发表, 这就需要编辑 与审稿专家及时沟通, 同审稿专家交流该稿
3.2 增强审稿专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学报的审稿专家都是国内外的知 名学者, 他们隐姓埋名地为刊物工作, 默默 地为我国的期刊科技事业奉献, 理应得到学 术界和社会的肯定和赞扬, 编辑部应该定期 在刊物上对本刊做出较大贡献的专家们表 示感谢, 并颁发审稿证书或荣誉证书,目 的 是鼓励审稿人, 同时加强审稿人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 确保其尽好审稿义务, 保证评审质 量优良。体现审稿人的劳动和责权的统一。 3.3 培养出学报编辑部自己的一支审 稿队伍 尽管编辑部建立了自己的审稿专家库,
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编辑的 “ 桥梁”作用
孙立华,赵艳静 ,赵 阳 ( 天津大学学报编辑部 ,天津 300072 )
摘 要: 针对高 校学报稿件送审方面存在的问 指出了 题, 编辑是联系 作者与审稿专 家以 及审稿专家之间的 “ 桥梁” ,分析了 编辑主动沟通的必要性,并结合送审工作 论述了 与审稿专家沟通的前提. 关键词: 桥梁; 高校学报; 编辑; 审稿专家; 作者
件是否属于 “ 一稿多投” “ 吐 或是作者 、 票窃” 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这样可以 从一定程度上遏制 “ 一稿多投” 等现象的发 生,促进学术交流。
3 沟通的前提条件 3.1 学报要建立完善的动态审 稿专家库
学术期刊编辑可以通过很多途径选择
自 审 己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稿人[ ]。 4 如从参考文献、 教育部出
队伍,因为好的稿源是期刊学术质量前提。 2.2 加快审 稿周期 审稿专家多为科研一线的技术骨干或知 名专家, 其工作任务非常繁重, 社会活动也 不少, 因此有时审稿专家收到稿件时, 可能 因为忙于其他事情或不在国内, 不能及时对 稿件进行相应的评审工作; 另外, 有的专家 可能对于该专业不是十分熟悉, 故没有及时
少偏见的错误,从而使审稿结果更为公正。
1 编辑的两个 “ 桥梁” 作用 1.1 审稿专家与作者之间沟通的 “ 桥梁” 国内现行的审稿模式多为双盲审稿, 这 是为了让审稿人在审稿时无心理压力, 可以
15 0
2 沟通的必要性 2.1 把握学术质量的关 键 审稿专家都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 学 风严谨, 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 把稿件 邮寄或Email 给审稿专家后, 审稿专家会对 该稿件进行相应的评审,并给出审稿意见, 作为编辑是否录用该稿件的参考; 编辑根据 审稿意见做出相应的处理, 这是对于两个专 家意见都相同、 并且作者对专家的意见没有 异议的情况下。但是,稿件在处理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上述情况, 此时, 从对稿 件和作者负责的角度来讲, 就需要编辑针对
递给对方, 为投稿人和审 稿人搭建起平等对
话的桥梁,促进审稿人与投稿人之间的交 流, 使大家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即使稿件
被退回,作者也能从中获益。 避免了审稿人与投稿人完全处在一个不平 等的地位上, 审稿人犹如手握生杀大权的法 官 (当 然是有章可循的),而投稿人则是等待 宣判的原告或被告, 这是违背科学面前人人
寄回,这时需要编辑及时与审稿专家联系, 敦促、 提醒他们审阅稿件, 或者请该审稿专
家推荐合适的审稿专家, 尽早审完论文并寄 (送) 回,以缩短审稿周期。 2.3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 “ 稿多 或“ 一 投” 刹窃”
“ 一稿多投” “ 或 一稿多刊” 成为困扰 学术期刊编辑的问题, 虽然重复报道可以将 主要责任归咎于作者, 但是编辑工作中的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