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以“古韵秦淮”主题活动为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 资源名称
类型
资源价值分析
非遗文化产品,如花灯、代表家乡民俗文化,丰富幼儿
剪纸、绒花等。
对艺术作品的认识。
多 种 绘 画、手 工 创 作 的
物质
为幼儿提供表征和创作的机
材 料。 如 各 种 画 纸、毛
资源
会。
笔、墨等。
各类与秦淮文化历史相 拓展、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
关的绘本、艺术作品。
续表
秦淮河
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展现家 乡自然之美。
老门东 社会
南京博物院·小剧场 资源
非遗传承人
提供丰富、美味的家乡美食。 了解南京历史及南京白局。 民俗文化内涵的展示与传承。
幼儿园家长
保障寻访活动和一对一倾听交 流的顺利开展。
与 秦 淮 相 关 的 古 诗 词、 传递家乡历史文化内涵。
民谣
人文 甘熙故居、秦淮非遗馆
1.亲子寻访——感知家乡美誉。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它们向幼儿展示了具体、 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主题活动开始,我们以亲子“寻 访秦淮河”为切入点,通过游览参观、收集资料、图片展示 等方式,引导幼儿对秦淮河的历史、人文、建筑、美食等产 生探究兴趣,初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地方特
6
2023.10
资源
集中展示家乡民俗特色,是幼 儿观赏、体验民俗文化的重要 场所。
东水关遗址公园
探索南京明城墙,了解家乡历 史文化。
二、多途径开展“爱家乡”体验活动
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探究欲望,能初步了解 人们的生活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保护、尊 重、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我们以“秦淮河” 为切入点,通过亲子寻访、集体探究、区域游戏、环境创设 多种途径,开展体验、探究、创作等活动,引导幼儿深度感 知家乡文化内涵,萌生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023.10
7
专题聚焦SPECIAL
依托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
——以“古韵秦淮”主题活动为例
文 / 李金花 江苏省南京市瑞金路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 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 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南京 是六朝古都,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诗意的山水风景,在千 年文脉滋养下散发出独有的气质和魅力。我园所处的秦 淮区,周边有老门东、明城墙、博物院、秦淮非遗馆等富有 地域特色的文化、历史资源,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立足本土,以主题活动 的方式,梳理资源,设计活动,引导幼儿在寻访、体验、探 究等活动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 的美好情感。
三、多元化表达“爱家乡”情感
情感的表达不能“空讲”,需要凭借一定的活动,并与 幼儿的经验建立起联系。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 结合区域游戏、社会节日以及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小导 游”“学非遗”等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说、唱、画、做中, 多元化地表达爱家乡情感。
1.说一说:我是小导游。 在区域游戏中,为增加游戏串联效果,吸引其他幼儿
SPECIAL专题聚焦
色,知道家乡各种美誉的由来,感受家乡的美。 2.集体活动——探究家乡文化。 在幼儿有了一定经验准备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幼儿的
探究兴趣和发展水平,设计了系列集体教学活动,如“水 墨画:青砖小瓦马头墙”“社会:老门东真好玩”等。通过 在集体中同伴间的倾听、分享、辩论、质疑,以及师幼间的 对话、讨论、挑战、提升等,引导幼儿深入探究家乡文化内 涵,体验家乡美,丰富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一、多维度梳理“爱家乡”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
要而直接的条件。我园以幼儿生活为中心,从幼儿的兴趣
和经验出发,梳理周边一切可利用且富பைடு நூலகம்秦淮地域特色的
物质、社会、人文等资源,通过课程审议,筛选能促进幼儿
经验生长的资源,形成“古韵秦淮”主题资源,做有准备的
课程。
“古韵秦淮”主题资源
3.区域游戏——传承家乡民俗。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秦淮传统的手工艺品非常感兴 趣,如:花灯、吹糖人、捏面人、绒花、剪纸等,并在欣赏、 交流、绘本阅读、手工制作等活动中不断地丰富相关的经 验。此外,我们还把民间艺人请进了幼儿园,鼓励幼儿与 民间艺人互动,体验秦淮手工艺品的艺术美、创意美、人文 美。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我们生成了新的区域操作活动 并将相关材料投入班级区域游戏中,如表演区“皮影戏”、 建构区“东水关遗址公园”、角色区“秦淮小吃店”、美工区 “美丽的花灯”等,让幼儿在与同伴的游戏互动中,在作品 的制作中,了解家乡民俗文化 ,激发幼儿对家乡民俗、传 统文化浓厚的探索兴趣和热爱之情。 4.环境创设——涵养家乡情怀。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 班级、走廊展示幼儿收集的家乡特产及游览家乡的景观照 片,并结合区域,将幼儿的作品,如水墨画、手工等,布置 在环境中,打造一个小小的“秦淮风光带”。让幼儿在布置 环境、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萌生家乡归属感和 爱家乡的情感。
到小小“秦淮风光带”来游玩,一些幼儿商量设置了“秦淮 小导游”的游戏角色,模仿亲子参观时所见到的讲解员的 言行举止,把游戏区中秦淮特色小吃、手工作品讲给其他 人听,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幼儿对家乡风景、民俗的认识,还 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愉快的心 境中陶冶了情感,感受了家乡的美。
2.唱一唱:我是秦淮娃。 南京白局在秦淮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巨大的教育价值, 为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我们积极挖掘白局资源,开展了 系列幼儿“南京白局”学习和游戏活动,用“白局”的表演 方式,编排了“我是秦淮娃”歌唱节目,深受幼儿的喜爱。 童心融入非遗,让非遗艺术在本土幼儿园焕发生机和活 力,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润泽了幼儿的美丽心灵。 3.画一画:文化宣传员。 结合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开展了非遗 进园的宣传活动。将非遗文化宣传图片带进幼儿园进行 展览,提高师幼对非遗的保护意识。同时,我们鼓励幼儿 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理解,增强了 幼儿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意识,激发了他们保 护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情感。 4.做一做:娃娃学非遗。 南京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捏面人、扎花灯、做 绒花等非遗项目均能走进幼儿园,让幼儿体验操作。结合 南京民俗博物馆,我们开展了“娃娃学非遗”的系列活动, 如剪纸、做花灯、布艺扎染等。并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幼 儿园,带领幼儿对传统艺术进行探究、学习和传承,感受非 遗深厚的文化内涵,体会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 家乡是一个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地方,每个人都爱自 己的家乡。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 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幼儿进行爱家乡、 爱祖国启蒙教育十分必要。通过开展“古韵秦淮”主题活 动,幼儿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以及家乡丰富的文化内涵,真 实地感受自己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萌发对本土文 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家乡,增进了热 爱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