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合作中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合作中创新
2019-05-31
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合作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合作的最终⽬标和结果。

因此,学校应在追求有效的互动、真正的合作中,积极地焕发出师⽣的活⼒,促进学⽣主动、健康的发展。

⼀、师师合作,共享创新资源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改⾰创新精神,学校要强化教师的创新精神需求,这是有所创新的内趋⼒。

我们都知道,每个学⽣周围⼏乎有⼗来名教师,分别传授他某⼀⽅⾯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各科教师在强调⾃⼰学科重要的同时,客观地将学⽣变为学科的机械组合。

因此,我们如果以为培养全⾯⽽健康的学⽣为⽬的的话,就应该强调让同⼀班级的各科教师在教学上进⾏学科内容的合作。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更有利于各科教师在对接教学内容的同时触发新的思考。

如⼆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语⽂⽼师刚刚讲完《⼩蝌蚪找妈妈》⼀课,⾳乐⽼师就在课堂上教学⽣唱《⼩青蛙》,美术⽼师教学⽣折⼩青蛙,在这单元的⼝语训练中⼜进⾏《保护有益动物》的说话训练。

可见,如果教师间齐⼼协⼒,资源共享,不仅能让学⽣获得⼀个整体的、⽴体的学习概念,更会使教师的教学具有活⼒。

⼆、师⽣合作,促进学⽣创新
课堂中的师⽣合作,要求教师点在需要时,化在关键处,为学⽣的创新留有⼴阔的空间。

我们都知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进”,许多科学发明与创造都是从质疑开始,从质疑⼊⼿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势利导,诱发学⽣质疑,教师只有将⾃⼰的活动意图转化为学⽣的活动⽬的和需要,才能引导学⽣主动⽽积极地去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通过师⽣合作达到学⽣理解和创新的⽬的。

如数学课上,教师在教学⽣认识“⽶、厘⽶”时,先让学⽣⽤⽶尺测量绳⼦的长度。

由于是第⼀次测量,很多学⽣⽅法不当,出现了测量过长或过短的问题,这时让学⽣讨论,为什么会测量错误,并请测量较准确的同学介绍做法,学⽣通过再实践悟出了其中的道理,真正掌握了测量⽅法。

拓展知识到下⼀步:“如果所测量的物体超过⼀⽶,怎样测量呢?”以此类推,学⽣很快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教师的参与缩短了师⽣间的距离,学⽣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开发。

在测量⾝⾼时,学⽣不拘泥于别⼈⽤过的⽅法,有些甚⾄是教师课前备课时未想到的,他们已经有了创新的意识。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参与者”,也是“合作者”,学⽣是“合作者”,也是“创造者”,师⽣的合作与创新在这节课上相得益彰。

三、⽣⽣合作,在实践中创新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不仅是数学,对于任何⼀门学科的知识⽽⾔,都是这样的。

学⽣独⽴思考,相互讨论、辩论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

也就是说,学⽣只有通过⾃主探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实现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最后才能有所创新,这是⼈类思维发展的必然规律。

通过⽆数次的实践,我们发现学⽣很喜欢⽣⽣合作的⽅式。

这表现在课下,也表现在课上。

课下的合作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有时还会打破年级和班级的界限。

例如,我校曾开展了⼀次古诗知识竞赛活动。

活动前,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学⽣对活动充满热情但缺乏知识储备,⽽⾼年级的学⽣在活动中具有⼀定的知识储备但⼜缺乏热情。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开展了年级间的合作,这极⼤地提⾼了学⽣学习古诗的⾃觉性。

这次合作,极⼤地调动了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的创新能⼒。

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地采⽤⽣⽣合作的形式。

在学⽣独⽴思考、⾃主探究的基础上,学⽣间进⾏合作交流是很重要的。

问题是学⽣⾃⼰提出的,学⽣更乐此不疲地去发现、尝试、对⽐,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且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花的相互碰撞中,创新能⼒会不断得到提⾼。

⾛进新课程,我们应该努⼒加强师师合作、师⽣合作、⽣⽣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来焕发出教师和学⽣的创新激情,使学⽣在童年时代就享受到合作与创新带给他们的快乐,长⼤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才。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如何在合作中创新
被举报⽂档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