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选修四 专题四 结合实践 善于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 2 (2012• 福建高考 ) 某农场运用生物技术,把杂草、生 活垃圾变成有机肥料,施放到农田,用来生产粮食、蔬菜; 粮食、蔬菜的一部分用来养猪,猪粪与杂草混合,加工成牛 饲料;再把牛粪与杂草混合制成高效农肥,经处理后回施到 水田,成了养鱼的饵料。在这一良性生态循环的农场里没有 废物排放,避免了环境污染,土地又能够重复耕种,解决了 土地贫瘠的问题。 (1)材料中良性生态循环农场的建立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 A.直觉 B.想象 C.灵感 D.聚合思维
思维的节奏,松、紧结合,有利于灵感的诞生
核心考点二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高考常以关于直觉、想象、灵感的
2010· 福建高 事例为背景材料,考查对直觉的特
考,42(2)
点、想象的方式、灵感产生的条件
的理解和运用。
核心考点二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命题点 想象
解题指导:理解想象的方法
人教版
选修四
专题四 结合实践
善于创新
考点展示
1.思维创新的含义及其特征。 2.发散思维的含义、特点。 3.思维发散的技法。 4.聚合思维的含义、特点。 5.思维聚合的方法。 6.逆向思维的含义、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7.直觉及其特征。 8.想象及其作用。 9.灵感及其产生条件。
栏目索引 主干整合 核心突破
联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具有互补关系。只有将发散思维与
系 聚合思维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典例 1
(2011•福建高考)上海某中学的同学逐一罗列出太
阳灶造价高、工艺复杂、笨重(50千克左右)、携带不方便
等缺点,提出改进的设想,明确了主攻方向,终于发明了
限时训练
主干整合 核心突破


发现 多向性
⑦ ⑧ ⑨ ⑩
列举 头脑风暴 逻辑思维 事物原理 构成要素
正向思维
敏捷性 猜测性 新的事物形象
样性
心理
合“理”
核心考点一 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
考点整合
1.发散思维
又称辐射思维。它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 含义 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 样性答案,它是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 ①发散思维的过程具有流畅性 特点 ②发散思维的思路具有变通性 ③发散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2)①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并按照有意想象的要
求,找出不同对象之间的关联,给抽象思维的对象建立富有
创造性的新形象。(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说明 )②通过提 出“假如”式问题,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事物发展的一 种条件,仿照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推测事物可能发展的前 景。(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说明)
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垃圾围
城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在垃圾围城的恐怖阴影下,每个
人都是受害者。在“垃圾反恐”中,公众参与是解决垃圾
问题的动力。“垃圾反恐”不仅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表达,
也是对公民意识的考验。
请围绕“变废为宝”这一主题,展示自己对垃圾处理的想
象,并运用想象方式的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自己的想象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2)这一思维方法在“以鱼养水”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①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江苏省转换角度来认识太湖水和藻类的状态。②对已有的有
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通过技术处理变水藻为经济
资源,使鱼类成为“清道夫”。③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
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变“以水养鱼”为“以鱼养
对点训练
答案
①发散思维是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有助于
发现新问题,并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
有利于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②发散思维以某问题为 出发点“发散”出去,发散出去的思维还要再聚合起 来;只有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结合起来,才能更好 地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2.鱼儿离不开水,水怎么反而要靠鱼来养?江苏省治理太湖 利用微藻生态透析技术——将水中99%以上的藻类和悬浮物 结粒富集上浮,然后通过放养食藻鱼等方法进行清除,这 样,花鲢、白鲢、白鱼、鳗鱼等都成了净化水质的 “ 清道
夫”。实践证明:以鱼养水是一个治水良策。
(1)相对于“以水养鱼”来说,“以鱼养水”属于哪种思维方法? 答案 逆向思维方法。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高考常常结合发散思维、聚合 思维或逆向思维的具体事例, 考查发散思维的特点和技法、 聚合思维的特点和方法、逆向
2012· 福建高考,42(B)
2011· 福建高考,42(B)
思维应注意的问题等。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命题点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解题指导:比较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核心考点二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3.梅里美是一名出色的特工。一次,他接受了一项任务—— 潜入某使馆获取一份间谍名单。名单放在一个密码保险箱内, 梅里美只有设法获知密码,才能打开保险箱并安全返回。梅 里美进入格力高里的办公室,试图用自己掌握的破解密码技 术打开保险箱。可是,一阵忙碌之后他发现一切都是徒劳。 离警卫巡查的时间仅剩十分钟了,怎么办?突然,他的目光 盯在了高挂在墙上的一部旧式挂钟上,挂钟的指针分别指向 一个数字,而且没有走动。梅里美热血沸腾,他按照钟面上 指针指定的数字在关键的几分钟内打开保险箱,拿到了名单。
聚合思维的过程具有严 谨性;聚合思维的思路 具有归一性;聚合思维 的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对点训练
思维发散的技法有两类:适合于个体思 思维聚合的方 区 方 维的技法有“检核表法”“列举法”“信息 法主要有形式 别 法 交合法”等;对于群体思维而言,主要 逻辑方法和辩 有“头脑风暴法”,或称“集思广益法” 证思维方法
考点整合
解决问题的方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出发点 思维 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 方向 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 射 区 别 发散思维的过程具有流畅 特 性;发散思维的思路具有 征 变通性;发散思维的结果 具有独特性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聚合思维是从四面八方 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 系、共同之处想,是收 敛、集中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2.聚合思维 又称收敛思维。它是通过多种逻辑思维方法,利 含 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 义 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 题的方案 ①聚合思维的过程具有严谨性 ②聚合思维的思路具有归一性


③聚合思维的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下图所示的交通堵塞的影响要素,并针对交通工具这一要素
从轿车、公交车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出治理交通堵塞的
一些具体办法。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1) 学生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运用的思维方法主要属于
( C )
A.归纳推理 C.发散思维 B.类比推理 D.逆向思维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核心考点一
对点训练
3.逆向思维的含义、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又称反向法,是从人们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 含义 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 目的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已有的与事物结 构顺序相关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 方法 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注意 ①在采用正向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 问题 ②逆向思维只能在只有正反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使用
(2)请你运用这种思维方法,从道路和管理这两个交通堵塞的
影响要素中任选一个,提出至少三个治理交通堵塞的办法。 答案 ①道路要素:建设或拓宽道路;发展地铁;建高架路 桥;协调交通主支线,发挥支线分流作用;建设公交专用车 道;扩大非机动车道、人行道……②管理要素:错时、错峰 上下班;合理设臵红绿灯;鼓励拼车上路;及时发布交通路 况提示;完善城市规划,优化区域功能;单双号限行;严惩 交通违法行为……
加以说明。
核心考点二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解析
主题限定“变废为宝”,要求对垃圾处理设臵
进行想象,但是想象方式不限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和探究性,可以提出“假如”式问题,仿照条件,推
测结果,关键在于给抽象思维的对象建立一个富有创
造性的新形象。答案不拘一格。
核心考点二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答案 (1)展示一个围绕主题的想象。(想象内容略)
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并按照有意想象的要
求,找出不同对象之间的关联,给抽象思维的对象 方法
建立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
通过提出“假如”式问题,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作为 事物发展的一种条件,仿照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 推测事物可能发展的前景
核心考点二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典例3 (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又称辐射思维。它根据已 又称收敛思维。它是通过多 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 种逻辑思维方法,利用已有 区 含 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 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 别 义 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 答案。它是一种展开性的 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 思维方式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解析
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两问紧密联系。要准确
把握材料意思,注意抓住“良性生态循环”“运用生物 技术”“避免了环境污染”“土地重复耕种”“解决了 土地贫瘠的问题”等,从而判断出运用聚合思维方法。
答案 D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2)材料如何体现了这一思维方法的特征? 解析 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两问紧密联系。要准确
把握材料意思,注意抓住“良性生态循环”“运用生物
技术”“避免了环境污染”“土地重复耕种”“解决了
土地贫瘠的问题”等,从而判断出运用聚合思维方法。 再根据体现类问题答题方法回答第(2)问。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答案
①材料中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
统进行聚合思维,体现了聚合思维的过程具有严谨性特征。
水”净化水质,实现因果转化。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核心考点二 直觉、想象、灵感
考点整合
直觉、想象、灵感
①含义:直觉是一种特殊的洞察事物的思维活动 直觉 ②特征:直觉具有敏捷性、总体性和猜测性的特征 ①含义: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 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 想象 ②作用: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思维创新的目标;有助于 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从新的角度 看待事物,从而为思维创新开拓新的思路
答案 A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2)有同学认为:“如果进行发散思维,就能达到思维创新的
目的。”请你运用发散思维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同学的看法。
解析
运用发散思维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同学的看法,
首先要说明观点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不足,强调思
维创新不仅要发散还得要做好聚合。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核心考点二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①含义:灵感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人所特有 的心理状态 ②产生条件:灵感不会光顾毫无准备的头脑,这里所
灵 说的准备,主要是指对问题的探求,对基本事实的调
感 查研究,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必要积累。另一方面也需
要我们有捕捉它的方法,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和积累,
做捕捉灵感的有心人,随时都可能有灵感产生。掌握
②材料中的思维活动都围绕着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这一
目标来进行,体现了聚合思维的思路具有归一性特征。③
运用生物技术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解决了环境污染和
土地贫瘠的问题,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体现了聚合思维 的结论具有可论证性特征。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对点训练
1.某校学生围绕交通堵塞这一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讨论出如
只有 4 千克重、拆装方便、便于携带的“无基板充气太阳 灶”。该项发明获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发明创造比赛一 等奖。 (1)材料主要体现的思维发散技法是( A.列举法
核心考点一
) C.信息交合法
对点训练
B.检核表法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解析
本题以上海某中学同学发明的“无基板充气太
阳灶”为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热爱科 学,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第(1)问考查材料主要体现 的思维发散技法,结合材料可以进行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