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动力学第4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加荷重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抗液化措施,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饱和砂土密度的 不足。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5
图 4-7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6
图 4-8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7
(三)动荷条件
动荷条件主要指动荷的波形、振幅、 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作用方向等。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4
振动液化机理解释:
3. 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较小(力幅小或持时 短),不会使土的结构发生破坏,则孔压上 升、变形增大、强度降低的现象不会出现。 只有当动强度超过前述的临界加速度(持时 一定或无限制)或超过临界的振次(幅值一 定)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孔压的明显上升 和变形的明显增大。最后,当动荷加速度达 到破坏加速度或动荷循环次数达到破坏振次 时,孔压的上升达到了可能的最大值。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8
6.排水 排水的方法在于减小孔隙水压力的威胁,从 而减小液化的危险性; 7.深基 采用深基础增大基础的砌置深度,可以相应
地增大地基砂土的抗液化能力。如果能够全部 穿过液化土层,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液化的危害 性。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9
本章内容结束, 谢谢大家!
土动力学第4章
第四章
饱和砂土及轻亚粘土 的振动液化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
第一节 振动液化的机理
液化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动强度问题,但它因 具有强度丧失的急剧性和突发性特点,而又 不同于一般的动强度问题。
液化是任何物质转变为液体的作用和过程。 在无粘性土中,这种转变是由固态到液态, 它是孔压增加、有效应力减小的结果。液化 定义为一种状态的改变,而与起始扰动的原 因、变形或地面破坏运动等无关;液化常产 生一种强度的瞬时丧失,但常不产生剪切强 度较长期的减小。
图 4-1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1
图 4-12
图 4-13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2
(四)排水条件
排水条件指土层的透水程度、排渗路径及 排渗边界条件。一般来讲,细的颗粒,均 匀的级配,浑圆的粒径形状,光滑的土粒 表面,较低的结构强度,低的密度,高的 含水率,较低的渗透性,较差的排水条件, 较高的动荷强度,较长的振动持续时间, 较小的法向压力都是不利于饱和砂土抗液 化性能的因素;反之,饱和砂土的抗液化 性能较好。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6
1.临界孔隙比法 就是对实际的孔隙比与所谓的临界孔隙比进行 比较。 注意:理论根据、考虑条件。 2.振动稳定密度法 就是对比沙土的实际密度与振动稳定密度。 注意:振动稳定密度概念、与动力强度的对应 关系。 3.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法 对比砂土实际标准贯入击数与临界标准贯入击 数。 注意: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概念、与不同地震烈 度的对应关系、相应计算公式。
动荷作用的持续时间,对砂土液化的发展具有极 大的影响。即使动荷的幅值并不大,但如果振动 的时间很长,也可能引起砂土的液化。
一般认为,振动方向接近土的内摩擦角时抗剪强 度最低。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9
图 4-9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0
图 4-10
29.04.2021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6
第六节 增强土抗液化稳定性的 基本途径和方法
对于建筑物可液化地基,常用的方法 可以归纳为避开、挖换、加密、增压、 围封、排水和深基等途径,可按具体情 况比较选用。
1.避开
就是在选择建筑物场地时,如有可能, 尽量不要把建筑物放在容易发生液化的 地段;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0
图 4-2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1
图 4-3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2
图 4-4
图 4-5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3
图 4-6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4
(二)起始应力条件
振前土的起始应力状态,对抗液化能力有 十分显著的影响。在水平表面侧限试验条 件下,上覆有效应力愈大,液化的可能性 愈小,临界加速度与上覆有效应力之间具 有直线关系;在三轴试验条件下,起始固 结应力比愈大,抗液化的能力也愈大。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1
第五节 液化危害性分析
有可能液化并不一定存在危害,发生液 化的危险程度高,并不意味着必须采取
直接措施。如果液化并不危及建筑物的 稳定性,可以不去花费巨大的财力来对 它作过分的处理。可液化土的处理只需 与建筑物的稳定和使用要求相适应,即 按建筑物的特性及液化的实际危害性采 取必要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措施。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8
7.剪切波速法 对比实际条件下土的剪切波速与可液化剪切
波速,如前者大于后者,则无液化可能,反 之,则液化。 8.综合指标法 对比实际条件下砂土的几个土性与应力条件
指标和容易发生振动液化时相应指标的经验 值。优则不液化,反之则液化。 9.统计法 对比实际条件下的液化灵敏性指标和一定保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0
第四节 饱和轻亚粘土液化可能 性的估计
由于轻亚粘土是砂土与粘土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土, 它既具有砂土的某些特性,砂粒和粉粒含量大;又 具有粘土的某些特性,有粘塑性和团粒结构。结构 强度是抗液化性能有所提高,但粘粒的存在又是标 贯击数有所降低。对于这类土单凭标贯击数来判定 液化可能性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此时需要考虑粘 粒含量的影响。大多数公式采用的途径是在判别公 式中引进粘粒含量这个指标,确定出临界标贯击数 作为判别依据。有些公式在建立中,在研究轻亚粘 土与砂土差别的基础上,在保持砂土已有公式基本 形式的条件下作了某些修正。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7
4.标准爆破沉降量法 对比标准爆破沉降量与液化可能沉降量。 注意:标准爆破沉降量概念。 5.临界加速度法 对比实际可能产生的振动加速度与临界加速 度。 注意:临界加速度概念。 6.抗液化剪应力法 对比实际地震的剪应力与砂土的抗液化剪应 力。 注意:抗液化剪应力概念。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7
2.挖换 就是将可液化土挖去并用非液化土置换; 3.加密 加密是一种广泛采用的而行之有效的措施,
对于饱和砂土的加密常采用振冲加密法、挤密 砂桩法、直接振密法和爆炸加密法;
4.增压 就是利用上覆压力形成对抗液化有利的因素; 5.围封 围封主要是限制砂土液化时发生侧流,使地
基的剪切变形受到约束,避免建筑物因大量沉 陷而破坏;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6
(一)土性条件
c. 从土的结构特征来看,土的排列和胶结状况不同, 抗液化的能力也不同。排列结构稳定和胶结状况 良好的土均具有较高的抗液化能力。原状土比重 塑土难液化;古砂层比新砂层难液化;遭受过地 震的砂土比未遭受地震的砂土难液化;土粒排列 中主要接触方向角大的土比方向角小的土难液化。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
振动液化机理解释:
1. 在振动荷载的持续作用下,砂土经历了压力 由土粒传给孔隙水,又由孔隙水传给土粒这 样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 即振动液化和振动压密。研究土的动力特性 就要防止振动液化,利用振动压密;
2. 从振动液化阶段的发展来看,饱和砂土其所 以能够发生液化现象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 条件:一是,振动作用足以使土体的结构发 生破坏(即振动荷载较大或砂土的结构强度 较小);二是,在土体结构发生破坏后,土 粒发生位移的趋势不是松胀而是压密。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3
图 4-14
图 4-15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4
图 4-16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5
第三节 饱和砂土液化可能性的估计
评价砂土液化可能性是一个十分现实的 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临界孔隙比法、 振动稳定密度法、临界标准贯击数法、 标准爆破沉降量法、临界振动加速度法、 抗液化剪应力法、波速法、综合指标法、 静力触探法和统计法。这些方法的共同 特点都是对比促使液化方面和阻抗液化 方面的某种代表性物理量的相对大小而 作出的判断。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2
图 4-44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3
从地基方面
埋深愈小,可液化土层愈厚,液化 势超过抗液化势愈多,可液化土层的非 液化土层愈薄,液化的危害性就愈大, 液化的危害性就愈大;反之,液化的危 害性就愈小。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冲击型波荷载作用时,孔隙水压力突 然增高;振动型波荷载作用时,孔隙 水压力逐渐上升。砂土对于液化的抵 抗能力在冲击型波荷载作用时最大, 振动型波荷载作用时次之。正弦波作 用时最小。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8
(三)动荷条件
一定数值的振动加速度可以由振幅和频率不同的 组合来获得。只要加速度不变,在低频高幅和高 频低幅的不同组合情况下,土的动力反应并没有 多大差别。但是,一定密度和应力状态下的砂土, 在高频率时能够较在低频率时更早的达到动力屈 服。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40
谢谢大家
证率下的液化灵敏性指标。是一种对以往大 量液化和非液化的实际资料经过统计分析来 判定未来液化可能性的方法。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9
以上各种方法都以不同方式反映
了影响砂土振动液化的主要因素,可 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条件加以应用。 但由于各方法立足点不同,依据条件 各异,因此得出的结论有时并不一致。 此时,液化的可能性应根据各种方法 的条件和可靠程度,最后在综合分析 的基础上进行评定。
d. 从土的饱和度来看,饱和度愈小,及起始孔压系 数B愈小,达到初始液化所需的循环次数愈多, 抗液化强度愈高。初始饱和度较低的土,只要动 应力足够,仍然能够达到液化。由于饱和度稍有 变化,孔压系数B将有很大变化,故饱和度的影 响不容忽视。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图 4-1
29.04.2021
34
从基础方面
一般,基础埋置深度愈小,荷载偏 心愈大,液化的危害性越大。但是如果 基础埋置在非液化土层中,埋深使得基 础与可液化土层间的非液化土层太薄, 则会增大液化的危害性。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5
从上部结构方面
主要是上部结构的型式、刚度、质量分布
和使用特点。型式、刚度和质量分布可以通 过结构的基本周期来反映。在地震作用下, 当可液化土层由硬变软时,地基的自振周期 增长。这样,对于本来具有较长周期的建筑 物会使其地震反应增大,而遭到更大的破坏, 增大液化的危害性。对于同样的建筑物,当 其因为使用特点可能造成次生危害,或轻微 的破坏足以使生产中断,蒙受巨大损失的, 也将大大增加液化的危害性。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5
振动液化机理解释:
4. 初始液化发生,当孔压等于侧压后,动荷的
继续作用将会引起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每 周完成的孔压等于侧压,变形持续发展,发 生无限流动;二是每周只产生有限的变形, 发生往返活动性的有限流动,这是由于土有 一定的阻力,或土的松胀(使孔压降低)或 土在荷载作用下的硬化。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5
图 4-7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6
图 4-8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7
(三)动荷条件
动荷条件主要指动荷的波形、振幅、 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作用方向等。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4
振动液化机理解释:
3. 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较小(力幅小或持时 短),不会使土的结构发生破坏,则孔压上 升、变形增大、强度降低的现象不会出现。 只有当动强度超过前述的临界加速度(持时 一定或无限制)或超过临界的振次(幅值一 定)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孔压的明显上升 和变形的明显增大。最后,当动荷加速度达 到破坏加速度或动荷循环次数达到破坏振次 时,孔压的上升达到了可能的最大值。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8
6.排水 排水的方法在于减小孔隙水压力的威胁,从 而减小液化的危险性; 7.深基 采用深基础增大基础的砌置深度,可以相应
地增大地基砂土的抗液化能力。如果能够全部 穿过液化土层,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液化的危害 性。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9
本章内容结束, 谢谢大家!
土动力学第4章
第四章
饱和砂土及轻亚粘土 的振动液化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
第一节 振动液化的机理
液化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动强度问题,但它因 具有强度丧失的急剧性和突发性特点,而又 不同于一般的动强度问题。
液化是任何物质转变为液体的作用和过程。 在无粘性土中,这种转变是由固态到液态, 它是孔压增加、有效应力减小的结果。液化 定义为一种状态的改变,而与起始扰动的原 因、变形或地面破坏运动等无关;液化常产 生一种强度的瞬时丧失,但常不产生剪切强 度较长期的减小。
图 4-1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1
图 4-12
图 4-13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2
(四)排水条件
排水条件指土层的透水程度、排渗路径及 排渗边界条件。一般来讲,细的颗粒,均 匀的级配,浑圆的粒径形状,光滑的土粒 表面,较低的结构强度,低的密度,高的 含水率,较低的渗透性,较差的排水条件, 较高的动荷强度,较长的振动持续时间, 较小的法向压力都是不利于饱和砂土抗液 化性能的因素;反之,饱和砂土的抗液化 性能较好。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6
1.临界孔隙比法 就是对实际的孔隙比与所谓的临界孔隙比进行 比较。 注意:理论根据、考虑条件。 2.振动稳定密度法 就是对比沙土的实际密度与振动稳定密度。 注意:振动稳定密度概念、与动力强度的对应 关系。 3.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法 对比砂土实际标准贯入击数与临界标准贯入击 数。 注意:临界标准贯入击数概念、与不同地震烈 度的对应关系、相应计算公式。
动荷作用的持续时间,对砂土液化的发展具有极 大的影响。即使动荷的幅值并不大,但如果振动 的时间很长,也可能引起砂土的液化。
一般认为,振动方向接近土的内摩擦角时抗剪强 度最低。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9
图 4-9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0
图 4-10
29.04.2021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6
第六节 增强土抗液化稳定性的 基本途径和方法
对于建筑物可液化地基,常用的方法 可以归纳为避开、挖换、加密、增压、 围封、排水和深基等途径,可按具体情 况比较选用。
1.避开
就是在选择建筑物场地时,如有可能, 尽量不要把建筑物放在容易发生液化的 地段;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0
图 4-2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1
图 4-3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2
图 4-4
图 4-5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3
图 4-6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4
(二)起始应力条件
振前土的起始应力状态,对抗液化能力有 十分显著的影响。在水平表面侧限试验条 件下,上覆有效应力愈大,液化的可能性 愈小,临界加速度与上覆有效应力之间具 有直线关系;在三轴试验条件下,起始固 结应力比愈大,抗液化的能力也愈大。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1
第五节 液化危害性分析
有可能液化并不一定存在危害,发生液 化的危险程度高,并不意味着必须采取
直接措施。如果液化并不危及建筑物的 稳定性,可以不去花费巨大的财力来对 它作过分的处理。可液化土的处理只需 与建筑物的稳定和使用要求相适应,即 按建筑物的特性及液化的实际危害性采 取必要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措施。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8
7.剪切波速法 对比实际条件下土的剪切波速与可液化剪切
波速,如前者大于后者,则无液化可能,反 之,则液化。 8.综合指标法 对比实际条件下砂土的几个土性与应力条件
指标和容易发生振动液化时相应指标的经验 值。优则不液化,反之则液化。 9.统计法 对比实际条件下的液化灵敏性指标和一定保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0
第四节 饱和轻亚粘土液化可能 性的估计
由于轻亚粘土是砂土与粘土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土, 它既具有砂土的某些特性,砂粒和粉粒含量大;又 具有粘土的某些特性,有粘塑性和团粒结构。结构 强度是抗液化性能有所提高,但粘粒的存在又是标 贯击数有所降低。对于这类土单凭标贯击数来判定 液化可能性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此时需要考虑粘 粒含量的影响。大多数公式采用的途径是在判别公 式中引进粘粒含量这个指标,确定出临界标贯击数 作为判别依据。有些公式在建立中,在研究轻亚粘 土与砂土差别的基础上,在保持砂土已有公式基本 形式的条件下作了某些修正。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7
4.标准爆破沉降量法 对比标准爆破沉降量与液化可能沉降量。 注意:标准爆破沉降量概念。 5.临界加速度法 对比实际可能产生的振动加速度与临界加速 度。 注意:临界加速度概念。 6.抗液化剪应力法 对比实际地震的剪应力与砂土的抗液化剪应 力。 注意:抗液化剪应力概念。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7
2.挖换 就是将可液化土挖去并用非液化土置换; 3.加密 加密是一种广泛采用的而行之有效的措施,
对于饱和砂土的加密常采用振冲加密法、挤密 砂桩法、直接振密法和爆炸加密法;
4.增压 就是利用上覆压力形成对抗液化有利的因素; 5.围封 围封主要是限制砂土液化时发生侧流,使地
基的剪切变形受到约束,避免建筑物因大量沉 陷而破坏;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6
(一)土性条件
c. 从土的结构特征来看,土的排列和胶结状况不同, 抗液化的能力也不同。排列结构稳定和胶结状况 良好的土均具有较高的抗液化能力。原状土比重 塑土难液化;古砂层比新砂层难液化;遭受过地 震的砂土比未遭受地震的砂土难液化;土粒排列 中主要接触方向角大的土比方向角小的土难液化。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
振动液化机理解释:
1. 在振动荷载的持续作用下,砂土经历了压力 由土粒传给孔隙水,又由孔隙水传给土粒这 样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 即振动液化和振动压密。研究土的动力特性 就要防止振动液化,利用振动压密;
2. 从振动液化阶段的发展来看,饱和砂土其所 以能够发生液化现象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 条件:一是,振动作用足以使土体的结构发 生破坏(即振动荷载较大或砂土的结构强度 较小);二是,在土体结构发生破坏后,土 粒发生位移的趋势不是松胀而是压密。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3
图 4-14
图 4-15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4
图 4-16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5
第三节 饱和砂土液化可能性的估计
评价砂土液化可能性是一个十分现实的 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临界孔隙比法、 振动稳定密度法、临界标准贯击数法、 标准爆破沉降量法、临界振动加速度法、 抗液化剪应力法、波速法、综合指标法、 静力触探法和统计法。这些方法的共同 特点都是对比促使液化方面和阻抗液化 方面的某种代表性物理量的相对大小而 作出的判断。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2
图 4-44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3
从地基方面
埋深愈小,可液化土层愈厚,液化 势超过抗液化势愈多,可液化土层的非 液化土层愈薄,液化的危害性就愈大, 液化的危害性就愈大;反之,液化的危 害性就愈小。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冲击型波荷载作用时,孔隙水压力突 然增高;振动型波荷载作用时,孔隙 水压力逐渐上升。砂土对于液化的抵 抗能力在冲击型波荷载作用时最大, 振动型波荷载作用时次之。正弦波作 用时最小。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8
(三)动荷条件
一定数值的振动加速度可以由振幅和频率不同的 组合来获得。只要加速度不变,在低频高幅和高 频低幅的不同组合情况下,土的动力反应并没有 多大差别。但是,一定密度和应力状态下的砂土, 在高频率时能够较在低频率时更早的达到动力屈 服。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40
谢谢大家
证率下的液化灵敏性指标。是一种对以往大 量液化和非液化的实际资料经过统计分析来 判定未来液化可能性的方法。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9
以上各种方法都以不同方式反映
了影响砂土振动液化的主要因素,可 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条件加以应用。 但由于各方法立足点不同,依据条件 各异,因此得出的结论有时并不一致。 此时,液化的可能性应根据各种方法 的条件和可靠程度,最后在综合分析 的基础上进行评定。
d. 从土的饱和度来看,饱和度愈小,及起始孔压系 数B愈小,达到初始液化所需的循环次数愈多, 抗液化强度愈高。初始饱和度较低的土,只要动 应力足够,仍然能够达到液化。由于饱和度稍有 变化,孔压系数B将有很大变化,故饱和度的影 响不容忽视。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图 4-1
29.04.2021
34
从基础方面
一般,基础埋置深度愈小,荷载偏 心愈大,液化的危害性越大。但是如果 基础埋置在非液化土层中,埋深使得基 础与可液化土层间的非液化土层太薄, 则会增大液化的危害性。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35
从上部结构方面
主要是上部结构的型式、刚度、质量分布
和使用特点。型式、刚度和质量分布可以通 过结构的基本周期来反映。在地震作用下, 当可液化土层由硬变软时,地基的自振周期 增长。这样,对于本来具有较长周期的建筑 物会使其地震反应增大,而遭到更大的破坏, 增大液化的危害性。对于同样的建筑物,当 其因为使用特点可能造成次生危害,或轻微 的破坏足以使生产中断,蒙受巨大损失的, 也将大大增加液化的危害性。
29.04.2021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5
振动液化机理解释:
4. 初始液化发生,当孔压等于侧压后,动荷的
继续作用将会引起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每 周完成的孔压等于侧压,变形持续发展,发 生无限流动;二是每周只产生有限的变形, 发生往返活动性的有限流动,这是由于土有 一定的阻力,或土的松胀(使孔压降低)或 土在荷载作用下的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