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建筑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诗人白居易也是著名的造园家,在其诗篇中出现了大量的园林营造内容:“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描写其对竹林山石的钟情。

小品点竹林起到的是点景的作用。

怪石成景,布置墙角竹下,缓解了线条的生硬,增加趣味。

若增加一两处水景小品,坐在院子里就可以听到水流潺潺之声,使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竹林万顷的勃勃生机。

三、结语
平乐古镇被称为“秦汉文化·川西水乡”,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

云庐客栈结合当地的特产和古城风貌,把竹子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社会元素充分结合,将竹元素引入庭院设计。

通过竹影印粉墙、当窗移翠竹、小品点竹林等设计手法,呈现出我国古典园林文化,从而将云庐客栈院落打造成幽竹茂盛、翠竹凌云、云影徘
满族建筑装饰纹样起初是由本民族萨满信仰文化中的图腾标识发展而来,在长期演变与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动物、植物、几何等装饰纹样类型,用现代设计语言来说,非常具有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

一、满族建筑装饰纹样的概念
建筑装饰是一种采用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物的室内外进行处理的过程,目的在于对建筑物的主体进行保护,对建筑物的物理性能进行不断完善,强化建筑物使用功能。

对于满族建筑装饰来说,则在此基础上要求选择的装饰材料要能够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或者特色的满族风俗。

作为满族建筑装饰中的重要文化符号,满族纹样最初源于本民族萨满信仰文化中的图腾标志。

美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曾将“图腾”定义为:
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

同样,这种最初的图腾观念在中国也有着深远的历史,尤其是在信仰萨满文化的北方诸多民族中,更是有所保留和沿袭。

比如满族创世神话中就有着喜鹊、乌鸦、苍鹰、蟒蛇等众多图腾文化的影子,并且这种原始图腾观念深深根植在氏族社会的人们心中。

他们甚至认为自己的氏族与自然界的某种动植物有着血缘关系,并将这些自然物看作自己的祖先,继而产生相应的崇拜心理,久而久之形成了本氏族特有的标志或图徽,即图腾。

不仅如此,这些氏族社会的人们还会将这些图腾标志与他们的崇拜观镌刻在圆木上,筑造成名为“图腾柱”的柱形崇拜物。

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程,这种原始的图腾文化也逐渐得到发展和升华,形成独具满族意蕴的人文遗产,并且经过不断丰富,最后又演变成为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装饰纹样。

满族建筑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文/王 平 赵 赫
摘 要:满族建筑装饰纹样经过长期的积淀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并通过视觉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

基于对满族传统建筑艺术的研究,从满族早期建筑装饰纹样中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元素,结合现代室内设计对其进行重新设计表达,为满族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装饰;纹样;满族;室内设计;应用
徊的居住和休闲环境。

总而言之,云庐客栈以竹文化主题为核心,既符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又充分利用了当地气候、地貌特征。

参考文献:
[1]陈维越,罗言云.竹在中国人居环境应用的渊源与发展[J].北方园艺,2007(3):83-85.
[2]闻世震.历代名家竹诗新注[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3]范景中.中华竹韵[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孙传宝,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编辑:雷雪
装饰纹样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传达出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反映时代普遍的审美特征,如饕餮纹就在于其当时能够起到的震慑作用,表达出狰狞之美。

而建筑装饰纹样由于自身的时间恒常与造型庄重等特点更应如此。

二、满族建筑装饰纹样的类型
对于古代建筑而言,每个部件的设计或组合,都有着其特有的功能价值,有的背后可能还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需要我们去探索和挖掘。

在满族建筑文化中,建于清初的沈阳故宫堪称是满族装饰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

因此,就以沈阳故宫这座满族皇家建筑的装饰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和归纳满族建筑装饰纹样的几大类型及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动物装饰纹样
遍观沈阳故宫,在满族建筑装饰题材中占比较大的是动物装饰纹样,尤其以龙纹、兽面纹及狮纹居多。

龙的造型作为明清时期皇家的主要装饰,被广泛应用于皇家早期建筑中,以此凸显建筑的庄严气派。

如在沈阳故宫大政殿的正南向入口处,可以看到两根造型神态威猛的木雕蟠龙柱;而在崇政殿中,蓝色的行龙五彩琉璃饰布满在建筑的正脊、垂脊、博缝、墀头等部分,檐柱和金柱间的连接梁(如图1)同样也被雕刻成行龙,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性与装饰性完美结合。

除了龙纹装饰,兽面纹饰(如图2)也是沈阳故宫建筑装饰的一个重要标志。

兽面纹是将兽面与人形结合并赋予神灵意识的图纹,在故宫的早期建筑上,多以木雕、石雕或者琉璃的形式出现。

如大清门檐柱柱头上的兽面木雕、大政殿宝顶琉璃饰件以及望柱下的地栿石雕等。

这种兽面纹样装饰艺术起源于藏传喇嘛教建筑,后期通过融合本民族的审美需求加以变形,呈现出狰狞的美感,传递出满族原始的萨满宗教情感。

当然,在沈阳故宫建筑中还存在不少其他富有寓意的动物造型装饰,如大政殿望头柱上半蹲半卧式的石狮造型装饰,取狮头变形之意,并有意突出刻画狮耳部分,意在谛听八方。

崇政殿北侧垂带望柱上塑有蹲狗造型装饰(如图3),这是因为相传狗曾对努尔哈赤有救命之恩,从此被
满族人视为圣物。

另外,还有体现女真人畜牧业发达的羊造型也被充分设计在屋脊走兽的行列里,甚至还在兽面纹样装饰中也融入羊角的造型,表达了受蒙古游牧民族影响的满族人对羊的喜爱。

(二)植物装饰纹样
在沈阳故宫建筑中,有关植物题材的装饰纹样也相当丰富,尤以卷草、梅、兰、菊、莲等植物花卉(如图4)最为常见,其中大多都具有比拟或象征意义,传达出某种思想或者内涵。

如清宁宫室内檐枋彩画纹饰,其中垫板部分的彩画,就是取材于稻草和谷物,这是由于满族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从渔猎转向农业,为建立国家政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而清宁宫作为举行萨满祭祀活动的场所,在信奉“万物有灵”的萨满宗教背景下,出现稻草、谷物等侧面反映农业经济的元素,折射出祭拜者祈求神灵保佑的心理,这些都与清宁宫的功能及满族人的生产生活特点相关。

此外,缠枝纹、卷草纹以及各种花卉图案在故宫建筑纹样装饰中同样占有一席之地,石雕栏板、望柱、大木梁枋以及彩画甚至是早期建筑屋脊的琉璃雕饰上随处可见。

缠枝纹以各种花草的茎叶、花朵或果实为题材,主要构成形式为涡形、S 形或波形。

而卷草纹则是由花草的茎、叶组合而成,通过曲线正反相切,呈现出连续的波形或者向四周适当延伸形成连续纹样或单独纹样。

不仅如此,由于受到汉民族的文化背景影响,牡丹、梅花、莲花等汉族人用来表达吉祥寓意的各种花卉图案也逐渐被应用在故宫建筑装饰当中,为满族建筑纹样装饰提供借鉴。

(三)几何装饰纹样
在以沈阳故宫为代表的满族建筑里,寓意吉祥并且强调形式美法则的几何装饰纹样(如图5)也被应用于各类雕刻和彩画等装饰中,常见的有“卍”字符、方胜纹、回纹、如意纹等。

“卍”字符是佛教的标志,象征佛法庄严、功德无量,汇集吉祥万德,后由唐朝女皇武则天定名为“万”;方胜纹的造型是由两个菱形压角相叠组成的图案或纹样,来源于古代神话中西王母头上所佩戴的饰物,寓意辟邪趋祥;回纹的雏形则是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后来逐渐衍化成为现在横竖短线折绕组成的方形或圆形的回环状花纹几何纹样,与由渐变螺旋线构成、形似对称的云头或
图3图2图1图
4
灵芝的如意纹一样,皆寓意吉利。

三、满族建筑装饰纹样的美学意蕴探究
通过对满族建筑装饰纹样的类型进行梳理,不难发现这背后蕴涵着深刻的美学意蕴,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纹样的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

对此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满族文化源流,为更好地将满族建筑装饰纹样元素应用到室内设计中提供理论支撑。

(一)符号意义
纹样是人类用来记录生活经验和表达审美意识的特殊语言,内涵丰富,具有特定的符号意义。

满族作为信奉萨满文化的北方游牧民族,有着原始的图腾崇拜观,将自然界认为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动植物进行符号化并作为本氏族的图腾标志,这也是满族纹样造型产生的早期雏形。

因此,在研究满族建筑装饰纹样的过程中,了解其背后的符号意义,对于设计具有满族特色的室内空间也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随着满族人的入主中原,满族文化也经历了入关前和入关后的发展变化。

入关前,满文化仍是本民族的主导,汉民族的文化融于满民族的文化;而在入关后,满民族逐渐对汉民族文化进行主动的接收和吸纳,在沈阳故宫里,可以通过其中的建筑装饰纹样符号语言看出满汉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尤其是在宫殿彩画中常有龙、凤、狮子之外其他飞禽走兽的形象,多是受汉文化意识的影响的结果。

(二)象征意义
与此同时,纹样还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其中萨满服装是满族纹样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代表。

萨满服装作为神服,是为了与神灵沟通,因此具有神圣威严的象征意义。

同样,在满族建筑中,也存在表达象征意义的装饰,如沈阳故宫中凤凰楼屋脊两端的正吻(如图6),主体部分由螭首与凤头相背组合而成,东西两端的两个螭首相对张口叼住正脊,凤头朝外眺望,整个造型雄壮恢弘,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势。

尤其在正吻上的风火轮里,分别雕饰着镂空的“日”“月”字样,象征着满人推翻“明”治、入主中原的决胜雄心。

此外,这种正吻造型作为权利和雄心的象征标志,也被应用在东北地区的皇陵建筑当中。

在与汉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信奉萨满文化的满族受到汉族影响,对于纹样装饰也赋予吉祥寓意,如用“祀”字或万年青花与灵芝组成的纹样成为“万事如意”的象征;在满族传统建筑的飞头、椽头彩画中,大多都刻画有“卍”和“寿”字,象征万寿无疆,表达吉祥祝福。

这种独特的表意手法,深深影响着现代设计思维。

此外,满族传统建筑上的雕龙装饰所塑门钉路数与钉数等数量也都具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四、满族建筑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室内设计的主要内涵就是在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性质后,通过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创造出符合标准、功能分区合理、居住舒适宜人,并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室内空间。

满族建筑装饰纹样,以其民族装饰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在设计中给人们带来新的审美感受。

随着室内设计语言的多元化发展,通过汲取民族传统元素并加以现代化手法的处理,将其应用到室内设计当中,已经成为新的设计趋势。

(一)简化与变形
在传统满族建筑装饰纹样基本样式的基础上,保留原有体现民族特征的装饰元素或选取体现文化精髓的主要部分,将其余复杂且多变的冗余图案部分进行删减或简化处理,在参考现代装饰艺术风格的同时进行重新设计表达,创造出彰显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新意象图案。

如在中式设计风格的墙面装饰上,可选取代表满族建筑装饰纹样特色的龙纹或兽面纹,以简化或者变形的方式进行设计表现后再加以运用。

(二)解构与重组
将传统满族建筑装饰纹样进行解构,分别选取其中能够体现民族特征的装饰元素或体现文化精髓的主要部分,进行搭配重组,从而形成新的独具现代创意和审美的装饰
符号。

再结合现代装饰材料以及现代装饰工艺,在室内设图5图6
计中加以灵活运用,如室内空间软装设计、空间各界面的构成式装饰设计等。

既可以延续传统的形式美,又可以减少传统与现代的风格冲突,便于人们理解并且更加容易接受。

(三)隐喻与暗示
对于传统的满族建筑装饰纹样,除了在形式上进行继承和创新外,还应该对其内在意蕴多加揣摩,思考其文化表达、美学价值等深层次问题。

尤其是在视觉形象上最具完整性的室内陈设,其材质、造型、色彩甚至是肌理等常常最能传达出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

因此,通过对满族建筑装饰纹样的审美和意蕴进行研究,追溯其中隐喻与暗示的深刻内涵,和现代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将会为室内设计表达注入新的思想。

五、满族建筑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分析研究满族建筑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为后续的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再结合实际,分别围绕地面设计、顶面设计、墙面设计、隔断设计、陈设设计五大方面探讨满族建筑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地面设计
通常情况下,在室内空间里与人接触最多的部分就是地面,装饰风格应当符合简洁明快的大众审美要求。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以光亮平整的地砖或地板为主,就满族建筑装饰纹样而言,可以适当辅以几何纹、植物纹甚至是文字、数字纹等,也可以是连续铺设设计的组合纹样,以营造出特定的文化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时需要控制好满族建筑装饰纹样在其中的比例,以免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负重。

(二)顶面设计
顶面作为室内空间高度的延伸,开阔敞亮已经成为业主和设计师的共识。

在进行顶面设计时,可以配合灯具的设计,在天花吊顶中心位置使用以莲花纹为代表的植物纹,在结构梁或者边缘等位置使用以方胜纹为代表的几何纹等纹样进行装饰。

当然,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室内设计的风格进行整体把握,在保证设计审美的前提下对满族建筑装饰纹样予以适当调整,从而保障用户的居住体验。

(三)墙面设计
相比于地面和顶面设计,墙面设计在满族建筑装饰纹样的使用上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设计师不仅可以根据墙面的风格和用途合理选择纹样的类型,还可以通过墙绘或装饰画等形式实现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具体来说,可以将方胜纹、回纹等几何纹直接用于踢脚线等区域,也可以使用以龙、马等为代表的动物纹或者以梅、兰等为代表的植物纹制成木雕版画等悬挂在墙面,总之都是为了实现最好的装饰效果。

(四)隔断设计
隔断在室内设计中的主要意义在于对室内的功能区域进行分割,最常见的有隔墙、屏风、帷幔等。

设计师应当遵循美观与实用相统一的原则,根据隔断的不同材质选取适合的纹样进行优化设计。

比如动物纹、植物纹等可以应用在隔墙设计当中,而几何纹可以应用在屏风和帷幔的设计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将满族建筑装饰纹样与传统的木结构通透隔断设计联系起来,将纹样中与木结构设计相配的几何纹用于隔断装饰。

(五)陈设设计
陈设在室内设计中的效果主要是强化空间环境的美感,通常分为装饰和实用两大类。

装饰类的如壁画、摆件等,可采用鹤、牡丹等寓意吉祥的动物纹和植物纹加以装饰;实用类的如窗帘、沙发等,可将审美价值较高并且清新简洁的植物纹、几何纹等满族建筑装饰纹样运用其中。

从而通过设计师对不同的纹样进行组合搭配,为现代室内设计增添满族特色文化底蕴,传递出传统的美学内涵。

六、结语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梳理满族建筑装饰纹样的概念和类型,不仅深入了解到满族纹样的起源与演变,还对其中的美学意蕴进行挖掘和归纳,从而为传统建筑装饰纹样注入现代设计思想奠定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通过探索简化、变形、解构、重组、隐喻、暗示等手法的组合运用,将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纹样以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呈现在室内空间环境中,为缓和传统与现代的风格冲突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乐磊.满族装饰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2]赵琳.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4.
[3]冯丽莎.满族建筑装饰纹样研究[J].华章,2013(20):78.
[4]赵一,郝雨婷.满族建筑装饰纹样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6(4):44.
作者简介:王平,助理工艺美术师,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艺术学助教。

研究方向:艺术学。

赵赫,无锡市未视加空间设计有限公司空间设计师。

编辑:雷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