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第十五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方案】20XX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中国
的科技和文艺学案新人教版
1条历史发展主线
2个知识归纳整合
一、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不同特点
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传统科学严格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主要表现为把人类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的经验积累、整理;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传统科技善于全面观察现象,直接从这些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则是很薄弱的;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近代弗兰西斯·培根将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科技重理论。
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缺乏用逻辑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属于理论科学,大都属于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活学活用]
1.(2012·金华模拟)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
A.重实用B.重理论
C.重民众D.重实验
解析:选A 《九章算术》介绍了与当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应用题,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但缺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
二、中国古代的书画成就
1.汉字的起源及演变
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的原始图画。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按照甲骨文、金文、篆
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书法艺术
(1)楷书艺术: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著名书法家有魏晋的王羲之,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征明等。
(2)草书艺术: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
草书名家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3)行书艺术: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书体。
名家有魏晋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宋代的苏轼等。
3.绘画艺术
(1)原始社会时期,出现了彩陶画、岩画等绘画形式。
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战国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处在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
(2)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提高。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山水画、宗教画、人物画等盛行。
(3)两宋时期,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风俗画是当时画坛最大亮点,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
(4)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活学活用]
2.(2012·潍坊模拟)观察下图,对该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崇魏晋风范B.追求个性
C.注重意境神韵D.遵循法度
解析:选D 本题所选的作品均为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为了弥补楷书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难于辨认的特点而产生的,因而其没有楷书的严谨与法度,而是力图追求个性与情趣,D项符合题意。
1个图解热门考点
热门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图说历史]
[图片解读]
图1为汉代造纸工艺流程。
该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图2为简仪。
是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
因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加以革新简化而成,故称简仪。
简仪的创制,是我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飞跃,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
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的1598年才由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明与之类似的装置。
图3为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
“生” “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
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
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
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俗称小花脸。
[揭秘高考]
[典例] (2012·浙江高考)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
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干,某外国学者以诗证史,但未加详细考辨造成证据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2012·常德质检)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
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解析:选D 本题可用排除法来解。
A项不正确,智力因素并没有人种的差异;C项所述不符合中国的史实;B项不能证明,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有辉煌灿烂的科技发明。
应选D项,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主要科技成果为农业服务,因此缺少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
2.(2012·湖北重点中学第联考)李红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几个( )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了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的经典④《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A.2个B.1个
C.3个D.4个
解析:选A 本题综合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①错误因为纸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西汉前期,所以战国时期不可能出现;③错误因为《诗经》奠定了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②正确;《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④正确。
3.(2012·绍兴质检)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解析:选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分析,是草书而不是行书,把中国书法的
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排除A项;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体现了元曲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而不是浪漫主义风格特征,排除C项;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汉调艺人进京,徽汉合流,形成了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故应排除D项。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二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
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
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材料三科技、工业和政治领域内发生的这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1)材料一表明15世纪是中西科技地位易位的关键点。
试分析其原因。
(5分)
(2)材料二中科技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科技、工业和政治领域内发生的这三大革命”指什么?(3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科技的发展对比,意在考查考生对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第(1)问,结合图示状况及所学知识分析归纳。
第(2)问结合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来分析。
第(3)问,结合科技、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来分析,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推动政治革命。
答案:(1)原因:中西的社会状况不同。
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资产阶级产生,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科技由此诞生。
中国依然处于农耕经济和专制制度的环境之中,科技发展缓慢。
(2)变化:由英国转到法国。
原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进了欧洲科学技术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3)三大革命指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通关锦囊]
古代中国,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都曾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过辉煌灿烂的
成就,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了解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清理文学艺术的遗产,剔除文学艺术的封建性糟粕,吸收其精华,这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
结合古代科技、文学、书法、绘画、戏曲艺术的发展,考查认识当今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