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212223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212223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21、22、23课考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叱咄(duō) 缥碧(piǎo) 弗之怠(dài)
B.烨然(huá) 泠泠(léng) 轩邈(miǎo)
C.皲裂(jūn) 箪瓢(dān) 辄尽(zhé)
D.婵娟(chán) 黔娄(qián) 汲汲(jí)
二、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2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衔觥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轮事务者窥谷忘返。

D.不戚戚于贫贱,不级级于富贵。

三、选择划横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猛浪若奔(飞奔的马)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B.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朋友)把.酒(端起)
C.期.在必醉(期望) 甚.箭(甚至)
D.戾.天(至,到) 何许.人(处所)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绝:天下独绝.( ) 百叫无绝.( )
2.好:好.鸟相鸣( ) 好.读书( )
3.上: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
4.能:虽有千里之能(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五、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环绕四周都是萧条的景色,不能遮蔽大风和烈日。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见到底。

六、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
C.《与朱元思书》——《吴均文选》——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D.《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文学家)
七、根据要求填空(6分)
1.念天地之悠悠,。

(1分)
2.海内存知己,。

(1分)
3.默写《赠从弟》(其二)(4分)
八、阅读
(一)(2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

(4分)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

2.千里马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 (2分)
3.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原因的是哪句话? (2分)
4.“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分)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恶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分)
6.第二段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 (2分)
7.找出第三段中的中心句。

(2分)
8.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而以“千里马”喻指,以“伯乐”喻指,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4分)
(二)(10分)
愈(韩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著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够,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1.文中“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中的“三代”指的是( ) (2分)
A.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B.炎帝、黄帝、颛顼
C.夏、商、周
D.唐、虞、夏
2.文中有一句话千百年来为人们广泛引用,并几乎演化成为成语,这一句是( ) (2分)
A.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B.惟陈言之务去
C.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D.当其取于心而注人手也,汩汩然来矣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②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③惟陈言之.务去④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⑤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⑥誉之.则以为忧
⑦非圣人之.志不敢存⑧然后识古书之.正伪
A.①⑤/②⑥/④⑦⑧@
B.①⑥/③⑧/④⑦/②⑤
C.②⑥/①④/③⑧/⑤⑦
D.①⑤⑧/②⑥/④⑦/③
4.“不自知其至犹未也”的意思是。

(2分)5.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 (2分)
(三)(1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
造饮辄尽()不汲汲于富贵()短褐穿结()晏如()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3、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全文表现了先生怎样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九、作文(4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