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授课人:授课班级:高一(12)授课时间:
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角度来看:学生在上节课已学习电解质的概念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知道电解质溶于水后会电离成为离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能书写简单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并了解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理论,学生将比较容易在原有认知上建构新知。

从技能方法角度来看: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方法,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初步分析和处理,但逻辑思维不成熟。

同时还缺乏微观原理分析基础,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还需老师引导。

从学生掌握程度看:成绩优异的学生前面所学内容掌握较好,容易进入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实验操作与分析问题能力较强,可以带动组内其他同学一起学习。

成绩一般的学生由于前面所学内容理解不好,分析探究能力较弱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掌握及探究存在难度。

为此,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并完成预习学案,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所了解。

学有余力的同学浏览课外书籍或网上查阅资料,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

效果分析
通过对上节内容的复习回顾,以及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自主学习、有效讨论、实验探究,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良好。

对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意义都有了清晰的理解认识。

离子反应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分为两个课时,分别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

1、教材内容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自然的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教科书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硫酸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实质是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本节离子反应则侧重于对概念和发生条件的认识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本节内容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自主检测】
1.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Zn+H2SO4(稀)B.NaCl溶液+AgNO3溶液
C.C+O2D.Fe+CuSO4溶液
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Na2SO4溶液和MgCl2溶液B.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C.NaOH溶液和Fe2(SO4)3溶液D.Ca(OH)2溶液和盐酸
3.(2020·临沂高一检测)能用H++ OH―=H2O的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NaOH和盐酸反应
B. F e(O H)3和H2SO4反应
C. B a(O H)2和HNO3反应
D. B a(O H)2和H2SO4反应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盐酸与碳酸钡反应:CO2-3+2H+===CO2↑+H2O
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2OH-+Cu2+===Cu(OH)2↓
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Cu===Cu2++Ag
D.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课堂检测】
1.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A.Ba(OH)2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B.NaOH溶液和盐酸的反应
C.Cu(OH)2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D.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BaCO3+2H+===CO2↑+H2O+Ba2+中的H+不能代表的物质是()
①HCl②H2SO4③HNO3④NaHSO4⑤CH3COOH
A.①③B.①④⑤C.②④⑤D.①⑤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跟稀盐酸反应:HCO-3+H+===H2O+CO2↑
B.澄清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Ca(OH)2+2H+===Ca2++2H2O
C.钠与水反应:Na+H2O===Na++H2↑+OH-
D.碳酸钙溶于醋酸中:CaCO3+2H+===Ca2++H2O+CO2↑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CO-+2H+===CO2↑+H2O
A.盐酸与大理石反应:2
3
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SO-===BaSO4↓+Cu(OH)2↓
Ba2++2OH-+Cu2++2
4
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Cu===Cu2++Ag
D.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5.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1)BaCl2(HCl)试剂: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Fe):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SO4(Na2CO3)试剂: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掌握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离子反应成发生的条件。

因北,本人在设计本节教学时主要是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讨论、归纳、练习等方式自主获得知识,从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而且本节实验简单易操作,既可以锻炼学生动手的能力,又可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性提高,课掌效率较高。

从课堂训练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本内容掌不错,教学效果良好。

但是部分同学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还不是很熟悉,还需加强理解和练习。

离子反应
课标要求: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关于离子反应的内容在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
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是在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之后,以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方法和程序来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反应的实质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通过实验,将外部的感官现象和内部的本质联系起来,发展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

本节教材上尽量将离子反应实质探究与实验、实例结合,对化学概念或术语采用直接使用或叙述含义而不下定义的方式出现,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同时注意与学生的经验、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化学史实、相关学科相联系,力求使本章学习内容在相应的“知识生态”中呈现,体现其知识的生长型、环境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2.能正确书写简单离子反应方程式
3.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