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叹小夜曲》唱法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叹小夜曲》唱法分析
吴晨阳
(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225)
摘要:恩里克·托塞里是浪漫时期晚期的意大利作曲家,而他的作品《悲叹小夜曲》曲调婉转,节奏缓慢,其中在美声唱法中这首歌曲在演唱的过程中用到的发音、呼吸、共鸣等技巧在本文中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小夜曲;恩里克·托塞里
恩里克·托塞里的声乐作品多数都是强调人声的旋律,而一般来说在歌剧中人声的演唱部分也是占首要位置,在巴洛克时期很多作品都有大量的人声炫技,这就需要在气息和打开腔体的前提下,更进一步对气息和演唱的力度灵活地控制。

对于伴奏的创作也是非常的讲究,他的多首作品的伴奏不仅做到了为歌曲本身服务,更多的是和歌曲之间的互补。

他的作品时而明朗,时而温婉,时而哀怨,力度变化明显强弱之间有对比,这些细节的地方使音乐更加具有感染力,这些表现为感叹生活和赞美爱情作铺垫。

《悲叹小夜曲》是一首男高音演唱的作品,演唱时突出自己声音的特点,要把声音和作品的情感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完美的展现和塑造艺术作品。

作品本身呈现出的意境是失恋者对过去美好感情的追忆,在演唱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紧紧把握歌曲的艺术风格特点,男高音在演唱这首作品时要注意表现出歌曲的意境和暗淡的色彩,因为在歌曲中运用的小长音比较多,所以要表现的悲伤、色彩要灰暗一些。

而男高音也不能因为自己在音域上的优势,过于表现却忘了滚动式的进行歌唱,表达的情感要深沉和对逝去情感的追忆之感。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声音,要注意技术上的应用和对歌曲风格的把握,这是唱好《悲叹小夜曲》的重要保障。

在学习歌唱时,不仅要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也要多培养学习的兴趣,在日常学习中对意大利艺术歌曲的选择也是学好声乐至关重要的一点,曲目要根据自身的音域和技术水平高低来定,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作品,难易程度要循序渐进,以自身为出发点。

《悲叹小夜曲》是托塞里最为著名的声乐作品之一,歌曲总体表述的是在感情上失利的主人公对失去爱情的怀念和思念之情,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对作品情感的表达,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音色和技术,表达歌曲的情感特色和艺术气息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演唱艺术歌曲时,不单单只是演唱,而是要对我们所演唱的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对于歌曲的调式调性,和声色彩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揣摩。

在实际的演唱中把我们对歌曲的理解转化到演唱的过程中去以便唤起演唱者内心的情绪波动,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在演唱和学习托赛里的作品时我们要更多的注意自己的气息和咬字,通常在我们演唱声乐作品时气息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要把握好歌曲的唱腔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把握歌曲的情绪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始终坚持技巧表达情感,情感完善技巧,在唱歌之前要先感受歌曲的旋律,如果有中文标示的歌词,首先要读懂歌词的意思。

如果歌曲是歌剧的选段要多了解歌剧的上段和下段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表现演绎歌曲。

在演唱歌曲时应该先不急着带歌词演唱,应当选择自己唱的好的母音来带旋律演唱气息要平稳,不易过快,反复练习,力求完美。

深刻的体会作曲家的用意,表达出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有必要时要阅读有关歌曲的历史,了解主人公的的经历,完美的诠释作品。

在演唱时要求声音圆润、优美、抒情。

在歌唱活动中,气息是我们的动力支持,气息的冲击带动声带从而发出声音,在歌唱的过程中 不仅要追求通态舒服完美的声音,也需要很好地共鸣腔体,所以我们要打开身体的腔体,让气息通过腔体进行扩大震动起共鸣,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才能更好的完成歌曲。

在学习声乐的初级阶段可以演唱托塞里的一些简单的曲目,来规范咬字和音准以及对气息的把握。

一般来说初学者对音色的概念不清晰,往往先进行模仿学习,而模仿学习容易让初学者进入一个误区,如“压嗓子唱歌”这样容易对颈部肌肉进行压迫从而获得所谓“浑厚的声音”。

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我们刚开始学习声乐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正确的发声概念,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慢慢体会声乐的技巧才能逐渐进步。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的作品是意大利语,由于意大利语纯正的母音和平整的音律,很多歌词句子结尾的单词都是以母音结尾,所以可以更好的巩固腔体歌唱时共鸣的状态,有利于声音位置的统一。

而汉语则更容易造成喉音的出现,不利于初期训练腔体状态,经过长时间训练学习意大利语歌曲规范了腔体的位置,才能达到更好的演唱状态,为完成更难的声乐作品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宪林译. 意大利古典声乐曲集[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蔡良玉,梁茂春. 世界艺术史音乐卷[M]. 东方出版社,2003.
[3]徐庆平译. 西方艺术史[M]. 海南出版社,2000.
[4]邹本初. 歌唱学[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余子正. 声乐教学论[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吴晨阳(1995-),男,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