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随笔:小餐厅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蝴蝶餐厅趣事多
山东省淄博市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许玲
进入中班下学期后,我们将原来的室内的日常生活区改造成了小餐厅。
孩子们根据春天的主题,把餐厅命名为“蝴蝶餐厅”。
而餐厅里的食材也不再由老师精心准备,而是由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经过简单的准备,孩子们在美工区利用太空泥制作了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后,我们的蝴蝶餐厅就开张了。
餐厅第一天开张营业,没多长时间,来吃饭的客人就多了起来。
一桌客人刚坐下来,服务员曼曼就连忙拿起空盘子,将里面装满食材——小朋友剪的蔬菜纸片和用太空泥做的蔬菜,给客人端上桌;雨泽则忙着给客人拿餐具。
就这样招待了几个客人之后,菜没有了。
曼曼跑来向老师求救:“老师,菜没有了!”老师随手端起一小盒插塑积木说:“这不还有嘛!”雨泽和曼曼接过来会意地相视一笑,就用这些“蔬菜”去接待客人了。
过了一会儿,曼曼又说:“没菜了!”雨泽听到后,看了看刚才放插塑积木的盒子,说:“嗯,真是没有菜了!”接着他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对曼曼说:“有了!我去买菜去!”只见他跑向玩具架,又端了一盒插塑积木回来,边跑边兴奋地说:“菜买回来了!菜买回来了!”于是曼曼又开始给剩下的客人上菜(拿盘子,装满插塑,给客人端上桌),雨泽则继续给没有餐具的客人分餐具。
分到最后,餐具也没有了,雨泽对没有餐具的两个客人说:“餐具没有了,你们拿手吃吧!”客人炫毅说:“啊?拿手吃有细菌呀!”峻熙则伸出两个指头说:“这样吃!”只见他把手指当成筷子,夹起一块积木“啊呜啊呜”地吃了起来,炫毅看到后,也连忙伸出手指,夹起一块积木吃起来,边吃边和峻熙咯咯地笑起来。
(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食材缺乏和餐具不够的问题,但是有趣的是,当孩子沉浸在游戏情境中时,这些突发事件并没有影响孩子们的情绪,游戏情节反而随着问题的出现变得更丰富、有趣,问题被孩子们机智、巧妙地解决,并成为推进孩子们游戏进程的加速器。
服务员雨泽在游戏中,借鉴老师“送菜”的经验,想到了“买菜”的游戏情节,解决了食材缺乏危机,让我们看到了中班孩子以物代物的能力。
他还用灵活的处理方式,解决了餐具不够的问题,展现出了较强的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沉浸在游戏情景中的客人熙熙,也
并没有觉得雨泽的这个建议不合理,而是智慧地变出一双筷子,将游戏有趣地进行了下去。
这说明,相同年龄段的孩子,由于经验和能力相似,在游戏中很容易产生游戏创意的互相认同,因而能够默契地进行游戏。
)
第三次玩游戏时,餐厅里增加了提供饮料的服务。
服务员睿睿很热情地走到刚坐下的客人佳怡和荧荧跟前,礼貌地问:“你们要什么饮料?菠菜味的吗?”荧荧连忙说:“要草莓味的!”佳怡指指荧荧说:“要四个,你一碗、我一碗、两个宝宝一碗!”睿睿好脾气地说:“好!”然后就向放积木的盒子走去,不过她接着又返回佳怡的跟前问:“几个草莓的?”佳怡说:“四个!”只见睿睿一手拿着杯子,一手向装长方形积木的盒子里抓取红色的长方积木,嘴里还大声数着:“1、2、3、4!”再换一杯继续装继续数,两杯饮料都装好后端起时,睿睿的眼睛看着左手杯子里的积木,头不停地点:1、2、3、4,然后又看向右手的杯子,头又点了四下,然后,才将两个杯子端上了桌,看向佳怡说:“这是你们的草莓饮料!”佳怡看看说:“还有两杯呢!”“马上就来!”接着又迅速拿起两个空杯向积木盒跑去,探身向积木盒里看。
不过这次睿睿没有抓积木,原来他发现积木盒里只有原木色的积木块了,于是睿睿返回佳怡处询问:“没有草莓饮料了!喝点菠菜饮料好吗?”佳怡说:“好吧!”泽睿连忙从餐桌上的餐盘里捡了几个薄荷叶子,放到了杯子里,拿到佳怡跟前说:“好了!”
(同样是餐厅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游戏的内容在逐渐丰富,他们自己主动增加了提供饮料的服务,并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积木不仅可以当“菜”,还被当作配制饮料的原料。
游戏中,睿睿能够根据材料的颜色展开想象,使用红色的积木块制作草莓饮料,使用绿色薄荷叶制作菠菜饮料,很有意思。
而两位顾客为自己和宝宝点饮料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中班孩子数概念的发展现状;服务员睿睿在做饮料时,也利用点数帮助自己保持了两杯饮料数量的一致。
孩子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中班游戏情节的丰富与他们年龄段特点的相关。
)莹莹和佳怡吃完饭后,在教室转了一圈,相约着又再次走进小餐厅,服务员又开始忙碌地招待起来,重复着装盘、上菜、上饮料的工作。
一会儿,两人坐的桌子上就摆满了杯子、盘子。
荧荧看看这些菜,说:“上两个火锅!”餐厅经理哲
哲听了,一转身回到厨房,拿来了两个杯子和两个盘子,然后分别把两个盘子对应地架在了杯子上,一边从旁边的盘子里拿积木块向“火锅”里添加,一边对荧荧说:“你要的火锅,快吃吧!”做完这些,哲哲又看看桌上的菜,跑回厨房,端了一盘薄荷走了过来说:“你们的青菜!”
(两个小客人突然提出的要求,让游戏的情节发生了变化。
虽然餐厅里原本没有准备“火锅”,但聪明的哲哲创造性地利用原有的杯子和盘子,自然地造出了自制的“鸳鸯火锅”,满足了客人的要求。
从他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有吃火锅的经验,知道火锅的基本构造和吃火锅要荤素搭配的道理,并很好地迁移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
看来,没有现成的游戏材料,中班的孩子们照样能创造性地利用已有的材料进行游戏。
)
又过了几天,餐厅游戏对食物的需要,已经不满足于原有的积木和自制食材等,孩子们开始把橱子里的生活操作材料如乒乓球、海绵块、玉米粒、布饺、夹子、盒子等陆续搬出,来丰富食物的种类。
小餐厅里,正在吃着“玉米”的炫毅大声说:“服务员,我要一个汉堡!”服务员鲁鲁听到后,转身走到厨房拿起一个盘子,在里面并排放了两块红色的长方积木(见图1)端了过来,边走边说:“你的汉堡来了!”坐在一边的洪瑞看到了,对鲁鲁说:“我也要汉堡!”鲁鲁干脆地回答:“好嘞!”转身向厨房急急地走去,他拿起一个空盘子,又在里面并排摆上了两块红色长方积木,这时,他瞄到经过身边端着乒乓球的佳怡,马上说:“给我一个鸡蛋!”拿到乒乓球鸡蛋后,鲁鲁把它放在了两块积木的旁边,然后走到了洪瑞的跟前说:“你不是要汉堡吗?给你加了个鸡蛋!”(见图2)洪瑞高兴地说:“谢谢!”端过盘子,大口吃了起来。
图1 图2
(随着游戏进程的推进,孩子们开始自发地寻找和丰富食材,活动室里的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游戏的材料,餐厅里的食物随着孩子们的“胃口”的丰富也越来越丰富起来,他们会有意识地根据客人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
中班的孩子已经能够根据物品的颜色、形状等进行想象,寻找合适的替代物进行游戏,非常有意思。
)
另一个服务员峻熙,从佳怡在厨房摆好的“烤盘”里拿了两个海绵块给了炫毅,炫毅说:“这是蛋糕吗?”俊熙说:“这是面包!”正当炫毅要吃的时候,佳怡匆匆走了过来,从炫毅的碗里把海绵块拿走并说:“我还没煮熟呢!”炫毅连忙配合地说:“哎呀!没熟就再煮煮吧!”峻熙在一边看着,转身跑去拿了个空盘子,又从积木盒中拿起长方积木,分作两层整齐地码在了盘子里,接着,他拿起一块积木对着盘子左右摇摆做喷射的动作,嘴里还发出“嗞嗞”的声音,做完这些之后,他又码了一下盘子里的积木,然后,端起盘子放到炫毅跟前说:“你的蛋糕!”炫毅看着蛋糕,又看看俊熙说:“我最喜欢吃蛋糕了!”俊熙很得意地双手插兜,转身回到了厨房,拿着盘子和食材研究起来。
过了一会儿,熙熙端着一盘中间整齐码了几块红积木,周围摆了一圈薄荷叶的菜,来到了炫毅的面前,并且解释道:“这边上的不能吃,这是生的,中间的是红烧肉很好吃,你尝尝!”炫毅高兴地说:“红烧肉是我最喜欢的!”连忙喜滋滋地大口吃起来。
(孩子的食物丰富以后,他们开始关注食物的生熟问题。
看得出,游戏越深入,孩子的经验越丰富,他们的游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中班的孩子已经能够用假想的动作来进行角色扮演,并尽到角色的职责,角色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频繁。
)
蝴蝶餐厅的故事还在精彩继续……
我的反思和回应策略
1.鼓励幼儿主动搜集和寻找餐厅游戏所需要的食材,支持幼儿游戏中的以物代物的假想行为。
角色游戏中的材料不一定全部由教师包办代替准备好,有时候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选择、制作材料,反而能够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以物代物能力,促进其游戏水平的发展。
在幼儿不知如何准备时,教师可以
给予一定的提示,如提醒美工区的幼儿帮助餐厅准备食物;在幼儿主动寻找替代物如积木等材料进行游戏时,教师应对幼儿的选择进行积极的认同,并在需要时帮助幼儿继续丰富选择,推进游戏情节的开展。
2.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提供必要的支持,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餐厅开张前,老师曾经同孩子们讨论“菜”要如何准备时,大家提议,可以画画剪剪,用太空泥做做。
于是,孩子们分头开始忙碌着准备食材,半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沮丧地端了很少的“菜”来到了老师的面前说:我们才准备了一点!看到孩子们没有更好的办法,老师说:“没关系,明天游戏的时候,如果你们的菜不够,我给你们送菜!”孩子们听到以后很高兴。
在第二天的游戏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一小盒插塑积木引导幼儿完成以物代物的假想游戏。
类似的教师介入指导方式,既简单,也有实效。
3.通过交流分享环节,分享对餐厅服务员角色的认知,丰富游戏内容。
游戏结束后的分享交流环节,教师可以请担任服务员的幼儿说说自己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等,从而提高全体幼儿对服务员这个角色的认识,促进游戏内容的丰富。
特别是几次游戏中新出现的游戏情节和好的做法,对于以后参与游戏的幼儿应该是不错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