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生产瘫痪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生产瘫痪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龙红燕
(甘肃省临洮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临洮730500)
摘 要:奶牛生产瘫痪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常称为“乳热症”。

多发生于奶牛处于产前和产后的一个阶段。

病牛在发病后表现为瘫痪、站立不稳甚至是不能站立,有的病牛会突然失去知觉而摔倒。

给养牛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针对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因素以及发病后的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奶牛养殖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奶牛;生产瘫痪;病因分析
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19.06.071
 引言
随着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奶牛饲养也会不断出现一些疾病,这些因素制约着养牛业的快速发展,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奶牛生产瘫痪就是一种对奶牛养殖危害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本病发生。

 病因分析
1.1 低血钙
奶牛在生产后,其机体内血液中的钙离子含量会迅速下降,这就导致母牛处于低血钙情况,可导致发生生产瘫痪。

血钙迅速降低的原因是奶牛在分娩前后的时间段,体内会有大量的血钙进入到初乳中,与此同时会削弱机体动用母牛骨钙的能力,综合起来会直接造成体内的血钙浓度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降低明显[1]。

奶牛在妊娠期的后期,由于胎儿生长快,而长的较大,会对腹腔中的其他组织器官形成挤压,导致奶牛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消化能力下降,肠道就不能从肠道中吸收足量的钙,导致低血钙。

1.2 脑皮质缺氧
奶牛在产出胎儿后,其腹压会迅速下降,腹腔器官一直处于压迫状态,在胎儿产出后压迫状态消失,马上就会表现为代偿性充血。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由原来相对正常状态变为缺氧状态,就会表现出短暂性的兴奋和功能性的丧失,这就导致母牛发生生产瘫痪。

1.3 诱发性因素
导致奶牛生产瘫痪还有一些诱发因素,主要是饲料因素,如果饲料中含有的蛋白质过高,也会容易诱发本病。

这主要是因为奶牛采食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精料,会导致瘤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被破坏,从而容易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2]。

奶牛血液中镁的含量也是诱发生产瘫痪的一种因素。

当血液中的镁具有较高的浓度时,含量达到甚至是超过2~3mg时,镁离子较多,会发生致晕作用。

当血液中的镁离子含量过低时,奶牛会表现为肌肉震颤、神经兴奋,也会导致母牛发生生产瘫痪。

 临床症状
根据发病情况可以将奶牛生产瘫痪表现临床症状分为两种情况,即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

2.1 典型症状
当奶牛发生典型症状时,病牛表现为精神不振,行走困难,周身肌肉出现痉挛情况,常在站立时不能维持平衡。

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反刍停止,瘤胃蠕动音消失,泌乳量减少或停止泌乳。

喜卧,四肢常在身体下边,头向后弯曲。

病程长的病牛出现体温下降,后逐渐濒临死亡,病牛完全处于昏迷状态。

2.2 非典型症状
病牛通常是发生非典型症状,这症状主要发生于产前或分娩后不久[3]。

病牛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有的病牛病程较长而表现为食欲废绝,常表现为严重瘫痪情况,头颈部表现为姿态异常,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头颈部变形,呈S状。

 防治措施
3.1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

牛舍要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圈舍内要清洁,适当增加母牛的运动量。

母牛要能够受到阳光照射,这样可以促进V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处于干奶期的奶牛所摄入的能量不能过高或过低,应饲喂较多的干草,相对减少蛋白性饲料的使用量,临近生产的奶牛,应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要注意母牛的体重,不能过肥,否则会影响分娩,造成难产。

由于生产瘫痪主要和钙元素相关,这就要注意钙磷比例,奶牛的钙磷比例在(1~1.5)∶1为最佳。

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碘,也可以防止生产瘫痪。

在分娩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应该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30g左右的氧化镁,这样可以防止发生低血钙症,从而引起抽搐和生产瘫痪。

分娩后的奶牛,挤奶时应少量多次挤,防止一次挤净后乳房压力变低,而诱发本病。

3.2 治疗措施
本病的治疗常有2种方式,即静脉注射钙制剂和乳房送风治疗。

一旦发病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3.2.1 静脉注射钙剂
给奶牛静脉注射钙剂,通常使用的是硼葡萄糖酸钙,这种制剂中由于在葡萄糖酸钙中加入了硼酸,导致其稳定性和溶解性都提升。

在治疗时使用20%~25%的药剂,剂量为500mL。

同时还应该注射5~10mL维丁胶性钙,可以促进其体内钙的吸收。

在注射后观察奶牛的恢复情况,如果情况不良,可以重复使用1次。

当注射后的奶牛心跳速度逐渐有100~120次/min下降到70~90次/min后又开始恢复正常,就不能继续用药注射。

注射钙制剂时要控制好注射速度,防止将药液渗入外周,容易导致心率加快,以及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

一旦发现有 (下转第92页)
本依据,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5.2 实验室检查
5.2.1 镜检
取患病羊的心脏、肝脏、肺脏、脾脏、淋巴结、肠系膜等组织,进行涂片染色,分别用瑞氏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法,镜检可见卵圆形、两极浓染的小球杆菌,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阴性,根据以上结果即可做出确诊。

5.2.2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料接种于绵羊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经37℃培养24h,在血平板长出圆形、表面光滑、湿润且无色透明的菌落,菌落不溶血。

而肉汤培养基先轻度混浊,官底生成黏稠的沉淀物。

5.2.3 动物试验
采集病死羊只的肝脏、肺脏、脾脏等组织研磨成糊状,使用生理盐水按1∶10稀释成悬液,过滤后取上清液备用。

试验用的8只小白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试验组每只注射0.5mL,对照组只注射生理盐水。

结果发现试验组陆续出现死亡,剖检可见皮下组织、腹膜等有出血点,肺脏充血,肝脏肿大,无菌取肝、脾等组织分别涂片镜检确诊为巴氏杆菌。

5.2.4 药敏试验
采用常规的方法选用12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巴氏杆菌对磺胺类药、恩诺沙星、硫酸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较敏感,对环丙沙星、氟哌酸、土霉素、氟甲砜霉素有不同程度抗药性。

结合临床病症、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即可诊断为巴氏杆菌病感染。

 防治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饲养密度,不宜太拥护,及时清扫羊舍粪便及异物,寒冷季节做好保暖和通风工作,定期进行驱虫,尽量不要将羊只赶到低洼潮湿的地方去放牧。

6.2 消毒及无害化处理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对羊舍内外、过道、工具等用3%火碱溶液、10%石灰乳等进行彻底消毒,对粪尿等排泄物使用20%的漂白粉彻底消毒,使用百毒杀、碘伏2000、来苏尔等轮换带羊喷雾消毒,连续消毒7~10d,对已发生病羊及时进行消毒、深埋并做无害化处理。

6.3 磺胺嘧啶
0.1g/(kg体重),大黄苏打片10g,一起喂服,1次/d,连用3~5d,同时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2~5mL/(kg体重),2次/d,连用3~5d。

作者简介:
胡占海(1975-),男,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草原监测与管理方面工作。

(上接第90页)
漏液,应及时吸出,并使用25%的硫酸钠,减轻其对局部的刺激,使用剂量为10~15mL。

使用钙剂还可以使用葡萄糖酸钙。

3.2.2 乳房送风治疗
乳房送风治疗相对较为简单,就是通过乳房送风器给乳房内打入空气。

在使用前应先对送风器进行消毒处理,并在其内放入已消毒的棉花,对空气形成过滤。

也可以使用打气筒来替代乳房送风器。

在治疗前先对牛进行侧卧绑定,将乳房中的乳汁挤净,消毒后将乳导管从乳头处插入,将4个乳房内均打满空气。

而后用纱布包扎乳头,防治漏气。

待牛站立后,可解除纱布。

参考文献:
[1] 张国军.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9,40(2):30.
[2] 张芳芳.奶牛生产瘫痪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综合治疗方法[J].现代畜牧科技,2017(6):99.
[3] 王继红,王有智.奶牛生产瘫痪病因、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5):99-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