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学海导航》高考生物一轮同步训练:第28讲植物的激素调节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讲植物的激素调节
题组一生长素的发现、产生、运输和分布
1. (2013安徽卷)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
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
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
A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2. (2012新课标卷)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将a、b两组胚芽鞘
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
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 '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
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 '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A. 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 . 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 b '组尖端不能
C. 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 . 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b '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3. (2012四川卷)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
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
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
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廿/
处理方式测定指标
外源生长素(mg/L)NPA(卩mol/L)
00.0010.010.13
弯曲角度a 度) 37 40 31 22 16 生长速率(mm/天) 15
17
13
11
8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 .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 •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 •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 •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4•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
用不能透过生长素的薄玻璃片分割, 放在琼脂切块上,
A . a 与b 对照说明薄玻璃片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B . b 与c 对照说明琼脂切块影响生长素的运输
C . c 与d 对照说明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D •该实验说明了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5•如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①④是一组对照实验
B .向左弯曲生长的是⑤
C .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①③
D .单侧光能够对②④起作用
6•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
实验处理如图1所示,收集到的生长素
F 列说法正确的是 (
(IAA )的含量如图2所示。
b IAA
1AA
IAA
EAA
二光
3。
单傥单位 IAA IAA
A .②⑤⑦
B .①②③⑤⑧
C .①③④⑥⑦
D .②⑤⑧
7•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
图处理:一段时间后,①、③、④均明显弯向上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
根据上面实验,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 )
盆栽植物横放实验示意图
A •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B •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C •①和②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D •③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某同学对刚萌
T 方照光 ① ② ③ ④
8•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
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9.用同位素14C 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 吲哚乙酸存在。
枝条及
位置如图。
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处理甲图中的 A
端,
不可能在甲图中的 B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
B 处理乙图中的 A 端, 能在乙图中的 B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 C
.
处理乙图中的 B
端,
能在乙图中的 A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
D
处理甲图中的
B
端,
能在甲图中的
A 端探测到
14
C 的存在
10.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如图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
的分布)( )
A .①④⑥
B .②④⑧
C .③⑤⑥
D .②⑤⑦
11.(2012上海卷)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
为获得棉纤维既长又多的优质棉花植株,研究者对棉花植株中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的关系 做了一系列研究。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研究中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
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 明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的运输方式是 。
(2)
如图1所示棉花植株①、
②、③三个部位中,生长素合成旺盛的部位是 ___________ ,生长素
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黑点代表生长素
曄
牛花的茎
三
⑦
图1(3)研究者比较了棉纤维将要从棉花胚珠上发生时,无纤维棉花、普通棉花和优质棉花胚珠表
图2(4)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得到结果如下表。
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
胞分子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处理前处理后
DNA : RNA :蛋白质 1 : 3.1 : 11 1 : 5.4 : 21.7
12.(2013大纲卷)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
B •同一植株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
C .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
D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
1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均分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
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2,4-D浓度(mol/L)0—15
10
—14
10
—13
10
—12
10
—11
10
生根平均值 2.0 3.87.29.415.120.3
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11
A .促进桂花枝条扦插生根的2,4-D溶液最适浓度是10 mol/L
B .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C .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D .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相同
14•为了探究不同环境下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A花盆侧放在某一
光照强度的地方;装置B花盆侧放在一个不透光的木箱内;装置C花盆摆放在一个有小孔的木箱中
装优圮』
(1)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长素对根作用使根弯曲向生长,其原因是:(G、E、G'、E'表示近地侧,L、F、L '、F'表示远地侧)。
请回答下列冋题:
⑵用植物生长素调节机理解释,装置A、B幼苗茎向上弯曲生长的原因
(3)在装置C中,若固定光源位置,让花盆和木箱一起绕d轴匀速转动,则一段时间后,箱内幼
苗的生长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A、B 为对照性实验,A、B实验探究的课题可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选
的植物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该类实验的基本原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组三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5. 将用生长素正确处理过的插条,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其生根状况是()
A .形态学下端生根
B .两端都生根,形态学下端数量较多
C .形态学上端生根
D .两端都生根,数量基本一致
16. 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甲所示取得的切段浸
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
在23C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
见图乙。
乙用不同浓度的A 溶液 处理切段的结果(n = 7)
请分析并回答:
(1) 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 作用的一类化合物。
本实验中
mg/L 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 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
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
液成分接触更。
(3) 生长素类似物 A 应溶解于
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 溶液。
切段浸泡在
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图乙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 mm 。
浓度为0.001 mg/L 的溶液对切段伸长
(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 的结果相比,浓度为 10 mg/L 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 是 。
(5) 图乙中,浓度为0.1 mg/L 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 (选填下列选项前
的字母)。
A •舍弃
B .修改
C •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 。
题组四其他植物激素
17.
(2012安徽卷)留树
0 O J OOI (KKI 0.1
液度 Ijmi/Li
J2JI0J7,[
JUG
创立
甲实验材料(切段)截取示意图
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
喷施赤霉素和 2,4— D 对
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20 40 60 80 100
留树天数
o s O 5 O 5 OO g ?伍
4 3 I
A .喷施赤霉素和2,4 — D 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
B •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 2,4— D 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C •喷施赤霉素和2,4 —
D 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脱落酸含量的升高 D •赤霉素、2,4— D 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18. (2012江苏卷)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 •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 •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 •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19. (2012浙江卷)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F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 •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 •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 •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20. 南京地处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植物能接受外界光照、温度变化的刺激。
某些植物通过调
节各种激素的合成,使得冬天休眠、夏天生长,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U 20 40 60 BU I OU
留锚天数兀
低 ------- > 筒 生长
甲瓦龙醱
1拙魁分型索
1①④/
③ /
异戊烯基焦璘醱
\②胡夢卜素
\⑥
!
赤霉素脱蔣酸
亦霉倉、細胞分裂隶和脱落酸二者之间合成关系
A . 10 C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30 C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
B •冬天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C •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
D •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只由一种激素调节完成
21. 如图为小麦子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小麦子粒成熟后赤霉素合成量较小
B .小麦子粒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
C •小麦子粒质量的增加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含量
D .小麦子粒的形成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
22. (2013山东卷)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 阶段I和川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
阶段I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 。
阶段川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 阶段n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阶
段川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 _______________ 。
(3) 若测得阶段n种子吸收0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 : 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
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
(4) 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0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
含量的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
主要目的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第28 讲植物的激素调节
1.B 该实验现象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2.D 该题通过实验装置图中信息的提取和处理,侧重考查了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极性运输的特点。
从图中可知c 组尖端和d 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c 组和d 组的区别是d 组的胚芽鞘是倒置的。
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据图中的实验处理结果,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3.C 本题考查光对生长素的影响。
光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C 选项提到的能否影响生长素的
合成本实验中并没有设计相应实验加以验证,故不能得出该结论。
4.C 该实验重点探讨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a 与b 对照说明有无光照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
b与c对照说明琼脂切块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
而c与d对照说明单侧光照射能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
转移。
5.B 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不能完全替代胚芽鞘尖端的作用,其中生长素只能极性运输,在单侧光照射下不能横向运输,因此单侧光对④不起作用,①④也无法形成以单侧光的有无的对照实验。
①、②、③、④、⑤组的胚芽鞘的设置情况依次是: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不生长不弯曲、直立生长和向左弯曲生长。
6. D a、b中生长素浓度相同,故①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生长;③直立生长;④直立生长;
⑤向右弯曲生长;⑥不生长也不弯曲;⑦只有暗室内的幼苗旋转,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直立生长;⑧向小孔方向弯曲生长。
7.D 燕麦横放,重力引起生长素向地侧多于背地侧,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①上方照光以及重力影响都使向地侧生长素多,促进生长快,弯曲向上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说明重力与单侧光的共同作用使向地侧和背地侧生长素分布量差别不大;③只受重力影响;④中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受重力影响弯曲向上生长。
8.C 本题考查顶端优势的原理,要把握侧芽受抑制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处于抑制生长的范围。
9.C 示踪原子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示踪原子来追踪某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可以帮助理解这些物质在整个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在植物体内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
10.A 胚芽鞘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多,背光侧促进生长比向光侧快,①对,②不对;尖端是感光部位,③应为直立生长,不能向光弯曲生长,③不对;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由于受重力影响,向地侧生长素比背地侧多,向地侧多抑制生长,背地侧少促进生长,⑥对,⑦⑧不对;茎卷须绕物体生长,远离物体侧生长素多,靠近物体侧
生长素少,④对,⑤不对。
11. (1)主动运输(2)①② ②(3)生长素的含量与棉纤维的发生呈正相关(4)生长素促进细胞
内的转录过程
12. B 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 B 错误。
13. C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生根平均值与2,4-D 浓度成正比,但无法看出2,4-D 的最适浓度、
是否会产生抑制效果以及2,4-D 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枝生根效果的差异,所以A、B、D 错误。
14. (1)下在重力作用下G、G '侧生长素分布多,根对生长素敏感(2)在重力作用下E、E'
侧生长素分布多,茎对生长素没有根敏感(3)向小孔弯曲生长(4)光照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同一
物种长势相同的幼苗单一变量
解析:花盆侧放,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G、E、G'、E'生长素分布多于远地侧,根对生长
素敏感,向地生长,茎对生长素没有根敏感,背地生长;装置 C 中由于光源固定,花盆和木箱匀速
转动过程中,幼苗面对小孔处接受光照,生长素背光侧分布多,幼苗弯向光源生长;A、B 的单一变
量为有无光照处理,试验探究的课题可表述为光照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所选植物必须是同一物种长势相同的幼苗。
15. A 用生长素正确处理插条的方法是对基部即形态学下端进行操作,具体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因此是形态学下端生根。
16. (1)调节1 (2)①氧气②均匀(3)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切段中内源激素(4)7.0有
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5)C 重复实验
解析: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生长也可以抑制生长,起调节作用;在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时,氧气浓度是重要的限制因素,所以要进行振荡;本题的单一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所以其他因素要相同且适宜;要用对照组进行比较得出是促进还是抑制作用;记录实验结果要如实,在处理数据时可以进行舍弃。
17.D 本题以坐标曲线的形式呈现实验结果,旨在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识别及理解能力。
由图可知,与喷施清水的对照组相比,喷施赤霉素和2,4-D 都可降低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并且
同时喷施赤霉素和2,4 —D时效果更显著,A、B、C符合坐标曲线的含义,D项从图中无法得出,所以D项正确。
18.A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通过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或调节细胞的代谢过程
实现的,A 对;顶芽的生长不需要侧芽产生的生长素,相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积累在侧芽部位抑制侧芽生长,B 错;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C 错;植
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节,某一生理活动中有的激素分泌增多,而有的减少, D 错。
19.D 本题以图像的形式考查考生的迁移思维及对图形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由曲线可直接看出,
随着乙烯浓度增大,脱落率先增大后减小。
生长素浓度较低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乙烯的作用效果
相同;生长素浓度较高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乙烯的作用效果也相同。
因此,可通过增加生长素的浓度来降低该植物的脱落率。
20.C 南京夏天日照时间长,冬天日照时间短,由于此植物冬天休眠、夏天生长,故夏天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含量会增加,而冬天时脱落酸含量会增加。
植物的休眠和生长应是多种激素调控的结果。
21.C 从图示小麦子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可以看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多种激素的综合调节,小麦子粒质量的增加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长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含量。
22. (1)自由扩散自由水⑵赤霉素(或:GA)生长素(或:IAA)抑制(3)6 : 1 ⑷升高(或
增加)升高(或增加)增加C02浓度
解析:(1)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阶段川种子新陈代谢强度比较大,细胞内的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2)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激素是赤霉素;根向地性产生的原因是生长素的运输受重力因素的影响,在根水平放置时,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而生长受到抑制,远地一侧生长素浓度低但促进根生长,从而表现为根的向地性。
(3)根据题意假设氧气的吸收量为1mol,则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3mol,贝U 有氧条件下
酶
C6H12O6+ 6O2+ 6H2O ------- > 6CO2+ 12H 20
1 6 6
1/6mol 1mol 1mol
无氧条件下酶
C6H12O6 -------- > 2C2H5OH + 2CO2
12
1mol 2mol
所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 6 :1。
⑷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以后,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弱,所以消耗的C5减少,同时短时间
内C5的再生不受影响,所以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由于生成的C3减少,消耗光反应中[H]和ATP
的量减少,所以ATP 的含量增加;“正其行,通其风”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来增强光合作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