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战国策)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原文:苏秦谓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 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 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 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 相之尊者乎?”
26
译文: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 把我当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全都是我苏秦 不好啊。” ”于是,当天晚上取出藏书,摆开几十 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阴符》的谋略,伏案诵读, 选择自己熟悉的来研究。读书想睡觉时,就拿锥子 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他说:“哪有说服国 王却不能让国王拿出金玉和锦绣衣服来、取得公卿 宰相尊位的人呢?”
16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南北为纵,
是以魏国、韩国、赵国为中心,北联燕国,南联楚 国,东联齐国,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霸权和侵 略的国际战略。此战略核心人物就是苏秦。
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东西为横,
曾是齐、秦两国用武力迫使弱国听命,继而兼并其 他弱国的国际战略。在战国后期齐国衰弱之后,连 横便成为秦国专用的吞并六国的谋略。此战略核心 人物是张仪。
四类为食客,包括 鸡鸣、狗盗、任侠(恶 霸)、奸人、罪犯、赌 徒、屠夫、刺客等等无 赖凶人,如 “以三寸之 舌,强于百万之师”的 毛遂,帮助信陵君“窃 符救赵”成功的侯嬴、 朱亥,还有《战国策》 中可歌可泣的荆轲等。
12
13
超 强 “ 毛 遂 自 荐 ”
14
2、春秋战国形势
15
战 国 文 化 圈
己人生目标的必需。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室,三 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文心雕龙》
39
㈡语言纵横捭阖,文采裴然
纵横家游说诸侯,目的是要打动诸侯,采纳自己的 建议,从而一夜成名,功名富贵双收。这就必须要有滔 滔不绝的口才和华丽辉辩的言辞,不仅说得透彻,入木 三分,而且要说得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诸侯喜欢听。
4
《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1、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 2、宣扬争名逐利的人生观。
曾被视为“畔经离道之书”。
5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一、长于说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描写人物的形象极为生动。 三、运用譬喻、寓言增强论者的说服力。
6
《战国策》的名言名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
10
士之种类
一类为学士,如 儒、墨、道、名、法、 农等专门家。
二类为策士,即 所谓的纵横家,苏秦、 张仪;善于“讽齐王 纳谏”的邹忌,“不 辱使命”的唐雎,敢 于“犯颜劝诫”的触 龙,以及为孟尝君 “营就三窟”的冯谖, 亦有纵横家的气度和 风采。
11
三类为方士,一是 天文、历法、地理、医 药、农业、技艺等学科 的专门家,一是阴阳、 卜筮、占梦、神仙、房 中术等骗取衣食的游客。
27
原文: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 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 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 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28
译文:过了一年,苏秦终于揣摩明白了,说:“这次我一定
可以说服当世的君主啦!”于是苏秦又来到赵国的燕乌集,在 华美的宫殿中拜见赵王,与赵王亲切地交谈。赵王非常高兴, 封他为武安君,授予宰相大印。让他享用兵车百辆,锦缎千匹, 白玉百双,黄金万两,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 行合纵散横的计谋,以此来抑制强大的秦国。因此,苏秦在赵 国当宰相的时候,函谷关两边的国家不相往来。
33
原文: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 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 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 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 上,势位富贵可忽盖可乎哉!”
34
译文:苏秦准备去说服楚国国王,路过洛阳,他的父母听说了, 打扫房屋,清扫道路,演奏音乐,摆上宴席,到三十里远的郊外 迎接。妻子卑恭地不敢正视,恭听他教诲;嫂子小心翼翼跪拜请 罪。苏秦说:“嫂子,怎么以前傲慢,现在卑恭呢?”嫂子说: “因为你的地位高而且金子多。”苏秦说:“啊!贫穷就连父母 都不认儿子,富贵就连亲戚都畏惧。人生在世,地位和财富,怎 么能够忽视呢!”
36
(二)自然段大意 ⒈苏秦最早向秦惠王进谏秦国一统诸侯国的优势。 ⒉秦惠王认为条件不成熟,拒绝接受苏秦的游说。 ⒊苏秦进谏:天下不可能只靠军队和武力解决问 题,如果那样,战争就会越来越多。 ⒋苏秦向秦王进谏没有成功,生活十分拮据便回 家,被家人冷落。
37
⒌于是,苏秦开始锥刺大腿,诵读姜太公的《阴 符》,终于从中悟到了说服天下的道理。
(苏秦到赵国游说,以便孤立、抵制秦国。)
29
原文: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 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 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 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 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 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 外。”
30
译文: 在此期间,天下如此广大,百姓如此众多,王侯 们的威势、谋臣们的权力,都取决于苏秦的策略。 不费一斗粮,不出一兵,不打一仗,不断一弦, 不折一箭,诸侯国之间就比兄弟还亲。贤人在位 而天下归服,一人得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 “把力量用在政治方面而不用在武力方面,用在 朝廷之上而不用在四境之外。”
31
原文: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 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 轼撙衔,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杜左右 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32
译文:在苏秦事业辉煌的时候,黄金万千为其所 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道路;山东六国, 如草从风,倒伏于前;从而使赵国在诸侯中的地 位大大提高。而以前苏秦只是一个出身于穷门陋 巷,贫寒困苦的穷书生罢了。现在却是乘马坐车, 横行天下,在朝廷上说服各国的国王,使国王的 谋臣有口不能言,天下人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人了。 (苏秦终于成功,得到赵王重用,赵国因也此崛 起。)
19
译文:
苏秦最初用连横理论向秦惠王游说:“您的国家,西边有巴、 蜀、汉中的财富资源,北边有胡地的貉、代地的马等自然资 源。南边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边有郩山、函谷关的坚固。 田地肥美,民众富足,战车万辆,勇士百万,肥沃的原野辽 阔,储藏的积蓄丰富,占据的地势有利,这就是所说天下富 国、天下强国。凭借大王您的贤能、百姓的众多、军队的使 用、兵法的训练、您可以吞并诸侯,统一天下,登上皇位。 请大王费心,请允许我陈述预期的效果。” (苏秦最早向秦惠王进谏秦国一统诸侯国的优势。)
17
3、纵横家鼻祖苏秦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期的韩 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 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 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 年。
苏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于 诸侯之间,从出身卑微的一介寒 士成为身挂六国相印的显赫人物。 他说服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以一 己之力促成了一个空前庞大的联 盟,他卓尔不凡的政治才能受到 了一代一代文人志士的敬仰,被 誉为纵横家的鼻祖。
20
原文: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
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 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21
译文:
秦王说:“我听人说的是,羽毛不丰满的鸟不可 以高飞,法令不健全的国家不能用刑罚,道德不 高尚的君主不能役使民众,政教不顺畅的国王不 能劳烦大臣。今天先生郑重其事地不远千里来到 庭上想要指教我,我愿意以后再请教。”
苏秦始将连横
《战国策》 刘向(整理)
1
2
一、《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 要记述了战国时二百四五十年间谋臣策 士的言论和活动。作者不可考,大概是 战国时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西汉刘 向重加整理,按国别整理为十二策,定 名为《战国策》。
3
目录学之祖-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 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 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 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 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 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 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 名“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 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 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
⒍苏秦到赵国展示才华,以便孤立、抵制秦国。 ⒎苏秦终于得到赵王重用,赵国因此崛起。 ⒏苏秦在赵国功成名就,准备前往楚国服楚王, 路过家门与家人相见,家人视自己为贵客,苏秦从中悟 出:“在世界上,还是钱、权的最有效用。”
38
四、思索与探讨
㈠纵横家的人生价值取向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 《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独具 格的人生观。两者对于义与利的取舍截然不同:儒家羞于 言财利,主张舍生取义,忘怀个人得失,追求品德的高尚 和理想的人格;纵横家重利轻义,渴望个人成功,追求功 名利禄,崇尚奇谋权变,因而朝三暮四之为仕,鸡鸣狗盗 之行径,于儒家来说是大不当,于纵横家来讲却是实现自
(苏秦成功后,家人对他的态度迅速好转,苏秦从中悟出一个道 理:“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忽视地位和金钱。”)
35
(一)课文大意
本文描写了当时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游说各国,牟取功 名富贵的经过。
先是以连横之谋,游说秦惠王而惨败,后又经过自己 发奋苦读,以合纵之谋,游说赵王而一举成功,直至成为 六国之相。
刻画了一个执著追求个人成功的说客,他追名逐利, 欲求闻达。文章也描绘了苏秦两次回家的遭遇,反映了当 时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势利。
安步当车
惊弓之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9
二、战国养士之风与 《战国策》的时代背景
1、士的兴起
古代作为“四民”(士农工商) 之一的“士”,指“学习道艺”的 人,商、西周时将“士”划入最低 级的贵族阶层,春秋初年到中叶, 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有食 田,有的以俸禄为生。《国语·晋语 四》:“大夫食邑,士食田。”春 秋末年以后,士才逐渐成为统治阶 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到了战国, 养士之风盛行,士的地位有了新的 提高,相当一部分人登上了政治舞 台,直接参与政治活动。
为迟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
7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明主爱其国,忠臣爱其名。 物舍其所长,知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以财交者,则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道者国必危。
8
《战国策》的成语
画蛇添足
不遗余力
不翼而飞
返璞归真
侧目而视
18
三、课 文 讲 解
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 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 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 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 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惠王认为条件不成熟,拒绝接受苏秦的游说。)
22
思考:苏秦失败的原因?
苏秦的说辞,运用了大量的对偶排比来铺陈描写,制造了 一种气势,但是,只是从地理位置,论述了秦国称帝的有 利条件。其真正的“利”没有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假使 秦国按照苏秦的方法做,其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时机是否 最恰当?这些,我们都看不到。因此,秦王必然顾忌这些。 当然这只不过是苏秦第一次游说失败的原因之一。更主要 的原因一个就是苏秦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第二有政治理 想、有野心;第三资历不够,政治资历、学识、经济都不 足,最后的结果是不被认可。
23
原文: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 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媵履蹻, 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色。 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24
译文:
苏秦说服秦王的奏文上交了十次,仍得不到施 行。苏秦穿的黑貂皮衣服都破了,百斤黄金都 用完了,费用已经匮乏,他才离开秦国回家。 打着绑脚,穿上草鞋,背着书籍,挑着行囊, 形体瘦弱,容貌憔悴,脸色黝黑,表情羞愧。 回到家,妻子不下织布机迎他,嫂子不给他做 饭,父母不跟他说话。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史记》
原文:苏秦谓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 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 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 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 相之尊者乎?”
26
译文: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 把我当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全都是我苏秦 不好啊。” ”于是,当天晚上取出藏书,摆开几十 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阴符》的谋略,伏案诵读, 选择自己熟悉的来研究。读书想睡觉时,就拿锥子 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他说:“哪有说服国 王却不能让国王拿出金玉和锦绣衣服来、取得公卿 宰相尊位的人呢?”
16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南北为纵,
是以魏国、韩国、赵国为中心,北联燕国,南联楚 国,东联齐国,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霸权和侵 略的国际战略。此战略核心人物就是苏秦。
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东西为横,
曾是齐、秦两国用武力迫使弱国听命,继而兼并其 他弱国的国际战略。在战国后期齐国衰弱之后,连 横便成为秦国专用的吞并六国的谋略。此战略核心 人物是张仪。
四类为食客,包括 鸡鸣、狗盗、任侠(恶 霸)、奸人、罪犯、赌 徒、屠夫、刺客等等无 赖凶人,如 “以三寸之 舌,强于百万之师”的 毛遂,帮助信陵君“窃 符救赵”成功的侯嬴、 朱亥,还有《战国策》 中可歌可泣的荆轲等。
12
13
超 强 “ 毛 遂 自 荐 ”
14
2、春秋战国形势
15
战 国 文 化 圈
己人生目标的必需。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室,三 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文心雕龙》
39
㈡语言纵横捭阖,文采裴然
纵横家游说诸侯,目的是要打动诸侯,采纳自己的 建议,从而一夜成名,功名富贵双收。这就必须要有滔 滔不绝的口才和华丽辉辩的言辞,不仅说得透彻,入木 三分,而且要说得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诸侯喜欢听。
4
《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1、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 2、宣扬争名逐利的人生观。
曾被视为“畔经离道之书”。
5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一、长于说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描写人物的形象极为生动。 三、运用譬喻、寓言增强论者的说服力。
6
《战国策》的名言名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
10
士之种类
一类为学士,如 儒、墨、道、名、法、 农等专门家。
二类为策士,即 所谓的纵横家,苏秦、 张仪;善于“讽齐王 纳谏”的邹忌,“不 辱使命”的唐雎,敢 于“犯颜劝诫”的触 龙,以及为孟尝君 “营就三窟”的冯谖, 亦有纵横家的气度和 风采。
11
三类为方士,一是 天文、历法、地理、医 药、农业、技艺等学科 的专门家,一是阴阳、 卜筮、占梦、神仙、房 中术等骗取衣食的游客。
27
原文: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 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 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 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28
译文:过了一年,苏秦终于揣摩明白了,说:“这次我一定
可以说服当世的君主啦!”于是苏秦又来到赵国的燕乌集,在 华美的宫殿中拜见赵王,与赵王亲切地交谈。赵王非常高兴, 封他为武安君,授予宰相大印。让他享用兵车百辆,锦缎千匹, 白玉百双,黄金万两,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 行合纵散横的计谋,以此来抑制强大的秦国。因此,苏秦在赵 国当宰相的时候,函谷关两边的国家不相往来。
33
原文: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 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 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 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 上,势位富贵可忽盖可乎哉!”
34
译文:苏秦准备去说服楚国国王,路过洛阳,他的父母听说了, 打扫房屋,清扫道路,演奏音乐,摆上宴席,到三十里远的郊外 迎接。妻子卑恭地不敢正视,恭听他教诲;嫂子小心翼翼跪拜请 罪。苏秦说:“嫂子,怎么以前傲慢,现在卑恭呢?”嫂子说: “因为你的地位高而且金子多。”苏秦说:“啊!贫穷就连父母 都不认儿子,富贵就连亲戚都畏惧。人生在世,地位和财富,怎 么能够忽视呢!”
36
(二)自然段大意 ⒈苏秦最早向秦惠王进谏秦国一统诸侯国的优势。 ⒉秦惠王认为条件不成熟,拒绝接受苏秦的游说。 ⒊苏秦进谏:天下不可能只靠军队和武力解决问 题,如果那样,战争就会越来越多。 ⒋苏秦向秦王进谏没有成功,生活十分拮据便回 家,被家人冷落。
37
⒌于是,苏秦开始锥刺大腿,诵读姜太公的《阴 符》,终于从中悟到了说服天下的道理。
(苏秦到赵国游说,以便孤立、抵制秦国。)
29
原文: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 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 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 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 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 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 外。”
30
译文: 在此期间,天下如此广大,百姓如此众多,王侯 们的威势、谋臣们的权力,都取决于苏秦的策略。 不费一斗粮,不出一兵,不打一仗,不断一弦, 不折一箭,诸侯国之间就比兄弟还亲。贤人在位 而天下归服,一人得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 “把力量用在政治方面而不用在武力方面,用在 朝廷之上而不用在四境之外。”
31
原文: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 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 轼撙衔,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杜左右 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32
译文:在苏秦事业辉煌的时候,黄金万千为其所 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道路;山东六国, 如草从风,倒伏于前;从而使赵国在诸侯中的地 位大大提高。而以前苏秦只是一个出身于穷门陋 巷,贫寒困苦的穷书生罢了。现在却是乘马坐车, 横行天下,在朝廷上说服各国的国王,使国王的 谋臣有口不能言,天下人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人了。 (苏秦终于成功,得到赵王重用,赵国因也此崛 起。)
19
译文:
苏秦最初用连横理论向秦惠王游说:“您的国家,西边有巴、 蜀、汉中的财富资源,北边有胡地的貉、代地的马等自然资 源。南边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边有郩山、函谷关的坚固。 田地肥美,民众富足,战车万辆,勇士百万,肥沃的原野辽 阔,储藏的积蓄丰富,占据的地势有利,这就是所说天下富 国、天下强国。凭借大王您的贤能、百姓的众多、军队的使 用、兵法的训练、您可以吞并诸侯,统一天下,登上皇位。 请大王费心,请允许我陈述预期的效果。” (苏秦最早向秦惠王进谏秦国一统诸侯国的优势。)
17
3、纵横家鼻祖苏秦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期的韩 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 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 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 年。
苏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于 诸侯之间,从出身卑微的一介寒 士成为身挂六国相印的显赫人物。 他说服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以一 己之力促成了一个空前庞大的联 盟,他卓尔不凡的政治才能受到 了一代一代文人志士的敬仰,被 誉为纵横家的鼻祖。
20
原文: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
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 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21
译文:
秦王说:“我听人说的是,羽毛不丰满的鸟不可 以高飞,法令不健全的国家不能用刑罚,道德不 高尚的君主不能役使民众,政教不顺畅的国王不 能劳烦大臣。今天先生郑重其事地不远千里来到 庭上想要指教我,我愿意以后再请教。”
苏秦始将连横
《战国策》 刘向(整理)
1
2
一、《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 要记述了战国时二百四五十年间谋臣策 士的言论和活动。作者不可考,大概是 战国时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西汉刘 向重加整理,按国别整理为十二策,定 名为《战国策》。
3
目录学之祖-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 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 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 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 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 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 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 名“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 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 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
⒍苏秦到赵国展示才华,以便孤立、抵制秦国。 ⒎苏秦终于得到赵王重用,赵国因此崛起。 ⒏苏秦在赵国功成名就,准备前往楚国服楚王, 路过家门与家人相见,家人视自己为贵客,苏秦从中悟 出:“在世界上,还是钱、权的最有效用。”
38
四、思索与探讨
㈠纵横家的人生价值取向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 《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独具 格的人生观。两者对于义与利的取舍截然不同:儒家羞于 言财利,主张舍生取义,忘怀个人得失,追求品德的高尚 和理想的人格;纵横家重利轻义,渴望个人成功,追求功 名利禄,崇尚奇谋权变,因而朝三暮四之为仕,鸡鸣狗盗 之行径,于儒家来说是大不当,于纵横家来讲却是实现自
(苏秦成功后,家人对他的态度迅速好转,苏秦从中悟出一个道 理:“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忽视地位和金钱。”)
35
(一)课文大意
本文描写了当时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游说各国,牟取功 名富贵的经过。
先是以连横之谋,游说秦惠王而惨败,后又经过自己 发奋苦读,以合纵之谋,游说赵王而一举成功,直至成为 六国之相。
刻画了一个执著追求个人成功的说客,他追名逐利, 欲求闻达。文章也描绘了苏秦两次回家的遭遇,反映了当 时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势利。
安步当车
惊弓之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9
二、战国养士之风与 《战国策》的时代背景
1、士的兴起
古代作为“四民”(士农工商) 之一的“士”,指“学习道艺”的 人,商、西周时将“士”划入最低 级的贵族阶层,春秋初年到中叶, 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有食 田,有的以俸禄为生。《国语·晋语 四》:“大夫食邑,士食田。”春 秋末年以后,士才逐渐成为统治阶 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到了战国, 养士之风盛行,士的地位有了新的 提高,相当一部分人登上了政治舞 台,直接参与政治活动。
为迟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
7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明主爱其国,忠臣爱其名。 物舍其所长,知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以财交者,则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道者国必危。
8
《战国策》的成语
画蛇添足
不遗余力
不翼而飞
返璞归真
侧目而视
18
三、课 文 讲 解
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 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 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 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 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惠王认为条件不成熟,拒绝接受苏秦的游说。)
22
思考:苏秦失败的原因?
苏秦的说辞,运用了大量的对偶排比来铺陈描写,制造了 一种气势,但是,只是从地理位置,论述了秦国称帝的有 利条件。其真正的“利”没有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假使 秦国按照苏秦的方法做,其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时机是否 最恰当?这些,我们都看不到。因此,秦王必然顾忌这些。 当然这只不过是苏秦第一次游说失败的原因之一。更主要 的原因一个就是苏秦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第二有政治理 想、有野心;第三资历不够,政治资历、学识、经济都不 足,最后的结果是不被认可。
23
原文: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 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媵履蹻, 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色。 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24
译文:
苏秦说服秦王的奏文上交了十次,仍得不到施 行。苏秦穿的黑貂皮衣服都破了,百斤黄金都 用完了,费用已经匮乏,他才离开秦国回家。 打着绑脚,穿上草鞋,背着书籍,挑着行囊, 形体瘦弱,容貌憔悴,脸色黝黑,表情羞愧。 回到家,妻子不下织布机迎他,嫂子不给他做 饭,父母不跟他说话。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