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织金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 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
1.根据句意,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工匠们传承、坚守、钻研、创新,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

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历史人物。

清晨,我漫步在桃花湖畔,听到阵阵的鸟鸣声,我的心情更加愉快。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将书法艺术表现得。

A .追求评判清脆淋漓尽致
B .追赶判断清冽惟妙惟肖
C .追赶评判清脆惟妙惟肖
D .追求判断清冽淋濟尽致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4 月12 日,沼山镇杨井小学留守儿童迎来了鄂州职业大学中职学院的“爱心妈妈”志愿团队。

B .通过《国家安全》主题教育课,师生进一步增强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C .会上老师对防溺水“六不准”,及溺水自救自护、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知识作了重点宣讲。

D .保育老师从孩子年龄特点和生活环节为切入点,如:我会排队、如何保护牙齿?怎样预防感冒?如何正确洗手?及驱蚊防蚊的方法等方面,组织了一堂特别的教学活动。

3.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一项是( )
尊敬的老师:
您好!收到您惠赠给我的大作,心里十分高兴,连夜拜读,如在海滩上拾到一颗珍珠,颇有收获。

您嘱咐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

敬请原谅。

A .惠赠
B .拜读
C .大作
D .八斗之才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准无误的一项是( )
A .在“课内比较学”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的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B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

C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业。

D .央视“激情广场”在黄州遗爱湖公园激情上演,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5.诗、文名句填空。

(请注意:(1)~(6)题为必答题; (7)~(10)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 上,只批阅前两题。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兔从狗 窦入, 。

(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 ,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6.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阅读《水浒传》连环画中的插图及文字,完成小题。

①上面六幅插图及文字是《水浒传》中鲁达的故事,请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排列顺序。

(只填序号)
②只见鲁智深右手向下,把
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
截,把腰一撑,将那棵柳树连根拔起。

③鲁、林二人真是英雄识英
雄,好汉识好汉,他们就在
菜园中结为兄弟。

⑤郑屠挣不来,那把尖刀也
丢在了一边。

鲁达抢前一
步,踏住他的胸脯,提起拳
头,一面打一面喝骂。

⑥长老因鲁智深前番闹了僧堂,这次又大醉, 打坏了亭子、 金刚……就叫鲁智深到方丈处歇了。

①鲁智深揪住大王头巾,一下 按在床边,那大王刚要挣扎, 鲁智深抡起拳头,拳脚齐下,
打得大王连叫“救命”。

④薛霸棍未落下,忽听松树背
后雷鸣似的大喝一声, 一条铁
禅杖飞出来,把水火棍一挡,
那棍子早飞了出去。

②请从上面六幅插图及文字中选择一幅,概述其故事情节。

名著中的反面人物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请从下面两组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该人物的性格特征。

①两个舅舅(《童年》)②孙侦探(《骆驼祥子》)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孰视之()客之美我者()期年之后()皆朝于齐(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 .文章以“三问”“三比”“三赏”“三变”巧妙构思,一方面赞美邹忌是善于婉劝的治国之才,另一方面表达齐威王虚心纳谏、赏罚分明的君王素养。

B .本文以齐王纳谏和齐国大治为中心,可见齐威王知错就改,勇于革新,是贤明的君王。

C .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

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 . “窥”字表现了邹忌不盲目自信、冷静理智、有自知之明的个性。

4 .文中的齐威王和链接材料中的宋昭公都面临着相同的政治环境,却有不同的结局,请说说原因。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选自《新序》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元吉年十四,岁饥,与兄行籴①旁县,道遇盗,利其粟,将劫之,兄惧走匿,元吉不为动,徐绐骂曰:“庸县官使吾运粟,许夫防我而不至,若岂防夫邪?后有粟车数十两,若其防后至者。

”盗以为然,散去。

福寿②在金陵,盗陈也先、潘甲率兵数千,自称为元帅,声言讨贼,索军食城下,守将闭门伏不出。

福寿忧不知所为,元吉造门请见论事。

福寿起问计,答曰:“今城中无一军而盗兵悍甚,此难与争锋,当以计破之。

盗索刍粟,公宜开城门,陈刍粟车,若将馈之者,而阳以好言绐之,请一元帅以卒来取刍粟。

彼闻吾言不测吾浅深两人必相让则主者必自来吾以计杀之而制其一人易矣。

”福寿从其言,既而潘甲果自来,执杀之。

也先失势所,自败去。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

少为县吏。

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塘,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③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

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

”父曰:“非尔所图也。

”坚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

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

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

由是显闻。

①籴(dí):买米。

②福寿:人名,后文陈也先、潘甲均为人名。

③匏里:地名。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 .利其粟,将劫之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B .也先失势所,自败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 .会海贼胡玉等/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D .非尔所图也/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彼闻吾言/不测吾/浅深两人必相/让则主者必自来/吾以计杀之而制其一人/易矣。

B .彼闻吾言/不测吾浅深/两人必相让/则主者必自来/吾以计杀之/而制其一人易矣。

C .彼闻吾言不测/吾浅深两/人必相让/则主者必自来/吾以计杀之而制其一人/易矣。

D .彼闻吾言不测/吾浅深/两人必相让则主者/必自来吾/以计杀之/而制其一人易矣。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福寿忧不知所为,元吉造门请见论事。

②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

4 .元吉、孙坚两人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

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

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

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

骄忿非伯主之业也。

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

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齐。

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释]:①秦王:指秦武王。

②《诗》:即《诗经》。

③智伯瑶:又称智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

④范、中行:指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

⑤三家:指赵、韩、魏三国。

⑥梁君:指梁惠王。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鲜克有终( )
(2)卒为三家笑( )
2 .翻译下面句子。

(1)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

(2)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3 .选文中,进谏者向秦王提出了哪两条忠告?
4 .从个人成长角度,谈谈读文后你获得的启示。

10.现代文阅读
春季的气候变化无常。

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

“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春季天气转暖以后,人们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现下降,会经受不住“倒春寒”时突然袭来的冷空气的刺激。

与此同时,天气变暖会使细菌迅速滋生。

如不注意预防,“倒春寒”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尤其是抵抗能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更容易受冻感冒。

在“倒春寒”袭击时,怎样保健呢?
一、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防寒保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

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

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

在阳光充足的中午,便可适当减少衣物。

二、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锻炼出汗后,更容易受寒,不能过快减少衣物或吹风降温,要迅速擦干汗水,及时换上干燥衣服,注意保暖。

三、应讲究科学的饮食,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四、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区域逗留,安全度过气候多变的春天。

五、要多喝水,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1 .下面对“倒春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倒春寒”是春季天气变暖后,因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形成的。

B . “倒春寒”对于春季农业生产来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C . “倒春寒”的冻害会造成南方的早稻、北方的冬小麦烂种烂秧。

D . “倒春寒”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2 .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1 自然段运用了作诠释、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倒春寒”及其对农作物危害的知识。

B .第2 自然段加点词“尤其”“更容易”强调说明了老人和儿童的健康易因“倒春寒”的影响受冻感冒,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 .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从主到次,逐条解说,条理清楚地介绍了遭遇“倒春寒”时的保健知识。

D .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注重直接、平实地介绍知识,让人读来明白如话,便于理解,容易遵照执行。

3 .根据上文介绍知识,用自己的话谈谈“倒春寒”时在学校上体育课该如何保护身体健康?
11.议论文阅读
习惯成自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

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

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

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

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

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

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

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

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

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

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

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

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

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

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

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 .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2 .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3 .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应用
12.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1)(猜一猜)
下边的图画展示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一个节气,并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2)(理一理)
把下面一段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是( )
①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节气制度又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节气制度自始至终就是农事历法,与农耕生活相始终
③二十四节气源于物候历,即根据自然现象的季节变化划分时间,确定农时
④这些都为它在现代化条件下的传承和创造提供了契机
⑤也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秩序、追求天人和谐的古老智慧
A.①③②⑤④
B. ①③②④⑤
C. ③②①⑤④
D. ③②①④⑤
(3)(找一找)
二十四节气能科学的指导农事,很多古诗中也蕴含着科学,你能找出下列古诗中的科学现象么。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现象: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现象: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根据情境,完成微写作任务。

毕业典礼结束后,你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坐着。

不久后,会有新生进入这间教室,会有一个人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

这个人,此前你不曾见过,此后也难相遇。

而他(她)刚从小学跨入初中,带着美好希望与忐忑不安,坐在你的位置
上。

现在,请你跨越时空与他(她)对话,给他(她)祝福和鼓励。

要求:①写一段不少于 150 字的寄语给未来的新生。

②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极致“是一个不固定的状态,所以“追赶”不合适,而“追求”则体现一种态度;“评判“是评价及判断的意思,符合司马迁对“人”的态度描述,并不仅仅是“判断”;“清冽”指清澈、清凉的意思,常用于描写溪水,“清脆”则体现了鸟鸣的美妙;“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符合语境;“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非常逼真与语境无关。

答案:A。

2、A
【解析】
B《国家安全》书名号改为引号。

C“……”“等”去掉其中一个。

D“我会排队、如何保护牙齿?怎样预防感冒? ”问号改为逗号。

3、D
【解析】
D 项表达不得体,“八斗之才”是赞颂别人很有文学才华,不能用来形容自己。

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B“落英缤纷”是落花繁多的样子,而语境里杜鹃开得正盛;D“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不是开心高兴的意思。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⑴长风破浪会有时⑵梦回吹角连营⑶今夜月明人尽望⑷雉从梁上飞⑸巴东三峡巫峡长⑹山回
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⑺悠然见南山⑻春色满园关不住⑼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⑽千磨万击还坚劲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句默写。

需要注意“雉” 、“阙” 、“坚劲”的书写。

6、(1)561234 示例:①鲁智深拳打小霸王。

②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③鲁智深与林冲义结金兰。

④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⑥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2)示例:①两个舅舅自私自利,残酷无情,毫无人性:为了家产,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打了起来,连阿廖沙母亲也不放;想把原本给阿廖沙母亲的嫁妆重新分掉。

极其残忍:小茨冈的死和他们的自私有直接关系,经常戏弄小茨冈和格里戈里,陷害阿廖沙的父亲。

②孙侦探贪财、奸诈、欺凌弱小。

《骆驼祥子》中祥子被孙侦探敲诈,使他的买车计划又一次落空。

祥子为了给被特务跟踪的曹先生送信,到曹家被孙侦探抓住。

孙侦探骗祥子说他与乱党曹先生串通,需要花很多钱疏通才能免罪。

这样祥子的钱全被骗走了,买车的希望又一次破灭。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文学名著题,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名、时、地、评、作)、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1)六幅插图及文字是《水浒传》中有关鲁达的故事,其故事情节依次是:①鲁智深拳打小霸王;②鲁智深倒拔垂杨柳;③鲁智深与林冲义结金兰;④鲁智深大闹野猪林;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⑥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按照小说中故事先后顺序是:⑤-⑥-
①-②-③-④。

据此本题可作答。

(2)①《童年》讲述了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其中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甚至他们连阿廖沙母亲也不放——想把原本给阿廖沙母亲的嫁妆重新分掉;他们经常戏弄小茨冈和格里戈里;陷害阿廖沙的父亲。

表现出自私、贪婪、庸俗、残酷无情,毫无人性的特点。

②《骆驼祥子》中的孙侦探——在祥子第一次买上车后,因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们逮捕,不但丢了车,还得天天伺候这些当兵的,这些个兵的头头就是孙排长,这时孙排长还并未露面。

祥子第二次遇到孙排长的时候是在曹先生被搜查的时候,此时孙排长已经成为了孙侦探,可成为侦探的他依然摆了祥子一道,从祥子这敲诈了祥子的积蓄。

可见其是一个贪财、狡猾、奸诈、欺凌弱小的坏人。

作答时选择其一分析即可。

二、阅读
7、1 .同“熟”,仔细认为……美满一年朝见
2 .(1)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

(2)能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

3 .B
4.齐威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因为他拥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拥有善于纳谏的宽广胸襟。

宋昭公落得个“逃亡”的下场,是因为他一直被谄谀者包围,缺乏法家拂士的辅佐,听不到正直的谏言。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此题要注意“美”在这里是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美”;“朝”是动词,意思是“朝见”。

2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蔽”“谤讥”“ 闻”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B 项有误,全文以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为中心,表现了邹忌高超的讽谏艺术。

4 .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所以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一直被谄谀者包围着,他听不到谏言,故“ 出亡”。

选自《战国策》作者:刘向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 “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 ”妾说: “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 ”客人说: “徐公不如您美丽。

”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 “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 “你说得很好! ”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