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下学期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下学期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按照无人值守超市门口张贴的指引,顾客从用手机注册,到进行人脸识别,整个过程只需30秒。
与传统超市不同,无人超市里有68个摄像头,系统能够由此识别每位顾客的脸,实时记录顾客的消费行为。
无人超市里的每一款商品都有专属的“电子身份证”,记录着类别、规格和价格。
顾客拿着商品通过智慧化结算通道,电子身份识别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所选货品的清单及价格,手机自动确认交费,完成结算过程。
在雄安新区,“刷脸”不仅可以便捷地购物,还可以便捷地入住酒店。
客人只需使用身份证,即可进入人脸识别自助认证系统,几秒钟完成自助选房和手机扫码支付,2分钟即可自助办理入住、续签、退房等手续。
客人入住时,无需使用房卡,只需站在门前即可通过人脸识别开门。
(摘编自“薏柏科技新闻资讯”《雄安新区无人值守超市和酒店的人脸识别技术》)
材料二:
各类生物识别技术比较表
考虑安防系统本身的特点,识别特征采集的安全性、使用的便利性、系统的响应速度以及识别性能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些方面,人脸、指纹是有优势的。
现有的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多采用指纹、人脸作为识别特征。
另一方面,在安防系统中部署生物识别系统,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安防设备,对现有系统的改造宜尽可能小,成本造价宜尽可能低。
综上,我们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是现阶段与安防系统成功结合的首选。
(摘编自“中国安防网”《基于人脸识别的火车站监控解决方案》)
材料三: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
当前,人脸识别已经应用到地铁安检、
动车检票、移动支付等多个日常生活领域,但存在滥用的风险。
网络中大量存在的针对电商平台、特定设备的“过脸”技术解答与教程,不断地钻技术漏洞,滥用人脸信息。
人脸识别企业也发生过相关数据泄露事件,超过250万人的核心数据被获取,容易滋生数据黑灰产交易,进一步扩大安全风险。
对于包括安全风险在内的人脸识别技术的诸多隐忧,我们该如何应对?许多国家正在不断探索。
美国没有在联邦层面制定关于人脸识别数据收集和使用的统一的法律,而是由各州针对生物特征信息单独立法。
其中伊利诺伊州与加利福尼亚州颁布的《生物信息隐私法案》最为典型。
综合这两部法案,其对人脸识别的规制体现如下特点:一是明确人脸识别数据属于生物信息;二是确立知情同意原则,法案要求初次收集面部数据需要告知当事人生物信息收集的情形、收集目的、信息留存时间,并获得书面同意,在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得将面部识别数据出售于第三方;三是规定企业法定期限删除义务,当面部收集数据的目的已达成或距信息主体与企业最后一次联络已满三年时,应该销毁相关数据;四是确立企业审计制度,需要对技术使用相关情况提供报告。
面对面部识别可能侵犯公民隐私的现状,欧盟成立了人工智能高级别专家组,进行伦理审查。
专家组此后发布报告,提议政府应承诺只部署和采购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其设计宗旨应尊重法律,符合伦理原则,保障技术对全社会的向善品质。
在专家组不断评估的同时,立法也不断跟进,以期保护公民免受公开监视,甚至为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设定国际通行的清晰、可预测的标准。
(摘编自蔡雄山、袁俊《如何应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隐忧》)
1.下列最不需要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的一项是
A.无人驾驶汽车避开街上的行人B.储户到银行柜台办理开户业务
C.警察用“天眼”寻找失踪人口D.门禁系统阻拦陌生人进出小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雄安新区的一些超市和酒店引进了人脸识别技术,顾客通过“刷脸”就可以获得便捷的服务,大大节约了时间。
B.指纹、人脸等五种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安防系统时,如果不考虑数据采集的安全性,视网膜识别技术最为适宜。
C.安防系统现阶段之所以首选人脸识别技术,是因为它在几个关键指标上存在综合优势且设备改造成本相对较低。
D.人脸识别企业核心数据泄露事件以及网络中大量的“过脸”技术解答与教程,引发了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的隐忧。
3.针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隐忧,应采取哪些措施?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其内涵可以从精神、物质、制度和活动形式四个层面进行解读。
汲取其合理成分,可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古代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
书院大儒朱熹曾言:“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
”(朱熹《朱子全书》)简言之,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
因此,当前大学或可借鉴传统书院的精神文化,坚守德育为先的理念,从思想上将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知识的同时追求学生人
格的完善。
书院选址体现着体验感悟的治学精神,书院建筑布局体现着传道授业的理想追求,书院景观体现着修身济世的远大志向,而传统书院物质文化可弥补当前大学校园建设的不足。
比如,大学的选址要兼顾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努力营造浓郁的建筑文化氛围;借鉴书院“中轴线”的设计原则,凸显图书馆和教学楼的中心地位,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和学校的主要功能;校园景观设计中,多种植梅兰竹菊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尽量给学生创造环境幽雅和人文情怀兼具的场景等。
书院由德行“足为多士模范”的“山长”主持教学、引领学术,参与管理者多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
根据学生主体需要和内在潜能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学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
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规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涵盖阅读目的、进德立品、修身养性、阅读技法等方面。
针对当代高校的制度文化困境,我们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采用积极地“劝谕式”话语,制度设计应以师生发展为本,达成刚柔并济的管理。
书院主要有三种活动形式。
讲会指大家集中共同探讨,平等开展学术交流和争鸣,有问题可当面请教老师。
而公元113年,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去访问湖南岳麓书院的张栻,则开创了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
书院山长还经常带领生徒离开课堂去游历,“绝其尘香,存其道气”,使生徒“聆清幽之胜,踵明贤之迹,兴尚友之思”,强化社会责任感。
以此为鉴,高校教学应运用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式等方法;在学术交流中应直面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师生关系要平等和谐,形成尊师重道、敬业爱生的氛围。
(摘编自《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院作为历史上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教育组织,独具特色,有当代借鉴的合理性。
B.传统书院的教育理念与古代圣贤教人为学之意相合,把德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C.书院的物质文化体现着治学精神、理想追求、远大志向,表现出很强的人文情怀。
D.朱熹跨省访问不同学派的名师,通过讲会的形式平等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探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总后分,论述了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论证结构清晰。
B.二至五段分别论述传统书院在精神、物质、制度和活动形式等内涵的合理之处。
C.文章就传统书院的物质和行为文化分别从三方面分析,均采用例证法、引证法。
D.二至五段介绍传统书院的文化价值和管理特色,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借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高校在选址、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方面因重视文化氛围,所以注重人文情怀。
B.书院注重师生发展,尤其注重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据此制定了学则、学规等。
C.书院不仅在课堂内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还经常由山长带领生徒们走出课堂游历。
D.传统书院是由学生承担管理责任,当代高校也可借鉴此形式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来世我愿意做托斯卡纳①的一棵树
陈丹燕
①要是有来世,我想我不愿意再做一个人了,做一个人,是很美,可是也太累。
我来世想做一棵树,长在托斯卡纳绿色山坡上的一棵树。
要是我的运气好,我就是一棵形状很美的柏树,像绿色的烛火一样尖尖地伸向天空,总是蓝色的,金光流溢的天空。
②我的树梢是尖尖的,在总是温暖的绿色的山坡上静穆地指向天空,好像是一个在沉思着什么的人,其实我没有思想,也不再了解思想的疼痛。
我站得高高的,边上就是在古代战争中留下来的城堡。
我能看见很远的地方,变成了孤儿的拉斐尔正在度过一条蓝色的小湖,他要到罗马去画画,他忧郁地看着托斯卡纳美丽的坡地,这是他在告别自己的故乡。
而在一个阳台上,达芬奇正在给蒙娜丽莎画着肖像,她微微笑着,是那种内心细腻的人,为了掩盖自己而挡在面前的微笑,没有这种心思的人,会觉得那种笑很神秘的。
年轻的米开朗基罗从翡冷翠老城里的一扇木门里走出来,他的脸带着受苦的样子,他的天才压死了多少代画家,可他觉得自己的一生是不幸福的。
而在圣马可修道院里,安波切利在墙上画出了世界上最美的天使报喜。
我终于有机会看看我喜欢的画家。
虽然这一次我的心不再会有疼痛而甜蜜的感觉,可我终于是看到他们了。
③我长在山坡上,天天晒太阳,鸟在我头上叫,风从我的树枝里经过,像梳子经过长长的头发。
我的一生只要好好地站在那里就行了。
要是有风把我吹倒了,经过的人都说:“该死的风。
”不会说:“你为什么还躺着伤心,快自己站起来,上帝都说了,你要自救,上帝方能救你。
”我希望在我无尽的生生世世里,有一世是这样一棵可以放任自己,甚至对自己都可以不负责任的柏树。
我只能生在那里,站在那里,枯死在那里,没有选择,也不承担责任。
爱树的人要是一定要把我挖回家,我就死在他家的院子里,让他内疚。
要是没有人打扰,我就一辈子在自己熟悉的山坡上,边上每一棵橄榄树都是世交,从来也没有迁徒时的凄惶。
要是风轻轻地吹过的话,我弯了自己的树梢,路过这里的但丁看到了,把我风里好看的样子写在他的书里。
几百年都过去了,人们到但丁在托斯卡纳的故居去参观,还能听到一个柔和的男声,用优美的意大利语,朗诵着这个片段。
④我在夏天的黄昏里像一个墨绿的影子一样,没有感情,只是将自己被夕阳拉长的树影子投在驿道上,那是古老的驿道,还是美第奇家族为了征服整个托斯卡纳而修的。
我看到_________急急地骑着马经过,回到阿拉维去接他的,去奔赴一个悲剧。
可是我不会感到伤心。
我只是把自己的影子轻轻覆在他的脸上和身上,短短的一分钟。
许多年以后,他们的故事被写成了书,画成了画。
一个中国的小姑娘坐在她的单人床上看翻译成中文的这本书,看到了一棵长长的柏树在路上。
她指着画上的树,对她的妈妈说:“它看上去真的伤心啊。
”但实际上,我一点也不伤心,因为一棵树是没有心的。
⑤做托斯卡纳山坡上的一棵柏树,一生一世,面对的只是在阳光里宛如流蜜的绿色大地,这是多么好的来世。
可是人到底有来世吗?
——选自陈丹燕《今晚去哪里》
注:①托斯卡纳位于意大利中部,首府翡冷翠,今译为佛罗伦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1.模仿下列句子造句:
我就是一棵形状很美的柏树,像绿色的烛火一样尖尖地伸向天空,总是蓝色的,金光流溢的天空。
2.简析文章第②段引述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安波切利等人物的作用。
3.赏析第③段划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4.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入文学人物名。
5.简析最后一段划线句的作用。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中“这一次我的心不再会有疼痛而甜蜜的感觉”,表达“我”看了那幅画的感受,因为“我”已成为一棵没有思想的树,所以看到喜欢的画也无动于衷。
B.第②段中“他的天才压死了多少代画家”,实际上是在赞叹米开朗基罗的才华,以至于他之后的几代画家都不能超越他。
C.第③段结尾描写人们到但丁故居参观的场面,目的在于表现但丁作品流传的久远,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D.题目“来世我愿意做托斯卡纳的一棵树”,表达了作者对托斯卡纳的热爱,托斯卡纳的美景深深打动了作者。
她只想沉浸在这个氛围之中,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E.本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对现实的描摹中融入丰富的想象,语意隽永,意味深长。
F.作者是女性作家,语言细腻柔和,在娓娓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索。
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今之作文者,如人相见,作揖曲躬之际,阔别致谢,寒温都尽。
及其执茶对坐,别无可说,不过再理前词,往往重复。
又如俗人唱曲,以一句为数句,以一字为数字,不死不活,希图延场;及其当唱之处,则又草草读过而已。
噫!此所谓“时套”也。
今之作揖不如是,则人必怪之;唱曲不如是,则无人击节赏音。
作文之趋于时尚,亦如是矣。
其病在于无师友传授,而少浸润之于义理,徒逞其私臆,求作新奇,不知反落套矣。
②钱生伯庸,其家师于岳水部之初。
其至金陵,以之初书谒见于予。
予观其人,不为时俗所染,岂非欲随地求师而汲汲于义理者①,予愧浅率,不足以答伯庸。
伯庸归,试以其文质之尔师之初②。
之初之作人,无时套者也,其论文亦如之。
[注]①汲汲:急于得到的意思。
义理:文章的思想内容。
②尔:其。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家师.于岳水部之初(_______________) (2)以之初书.谒见于予(______________)
2.文中认为,造成作文弊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用原文)
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所说的“时套”在之中的具体表现。
4.下列各项中的“序”,与《钱伯庸文序》的“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伶官传序》
B.《新序》
C.《白莽作<孩儿塔>序》
D.《<激流>总序》
5.试比较本文中“钱生伯庸”与《师说》中“李氏子蟠”两人在求学背景与学习表现上的异同。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热,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字梦得)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抒写和刘禹锡聚会时的兴奋,从“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自己的回顾。
B.颔联“共”字表明两人争相付钱却囊中羞涩,暗示二人有相同的处境,都想以酒解闷。
C.颈联写两人喝酒之时引经据史作为酒令,倾听对方的吟诵,胜过聆听美好的音乐。
D.诗题虽为“闲饮”,诗中却深藏醉而不能忘忧的复杂情感,全诗言简意富,语淡情深。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
(《论语》)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
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7、《红楼梦》里用“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描写两个主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个人
物,结合具体事件介绍其性格特点。
80字以内。
8、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请你从“惊蛰”“芒种”“立秋”“大雪”……中任选一个,描写与此节气相对应的自然或人文景象。
要求语言生动,具体形象;不少于150字。
②近日某学校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严肃课堂纪律,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
该系统不但可以识别每个进出教室的学生,还能识别学生发呆、打瞌睡、玩手机等行为;每个同学每节课的低头次数、举手次数等信息也会被记录在案,作为综合测评成绩的重要指标。
对此有人表示支持,有人表示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③请从《平凡的世界》《呐喊》《红岩》《边城》中选择一个人物,以他(她)的口吻给同一作品中另一人物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抒发自己的悔恨之情。
要求:感情真挚,合乎情理;不超过15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李子柒,90后四川姑娘,短视频博主。
她的作品以中国人古朴传统生活为题材,围绕衣食住行展开。
她在国内短视频平台粉丝有3000万,在国外视频平台粉丝有746万。
同时李子柒在天猫开了旗舰店,根据估算,李子柒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了5亿元。
有人说,她是为梦想拼搏的年轻人;有人说,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有人说,她讲好了中国故事。
但也有人说,视频中的农村生活不是这样的,是脱离了实际的摆拍,是为了推广自己产品的炒作。
要求:围绕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4.A
5.B
6.①避免技术滥用,修复技术漏洞,防止信息泄露;②完善相关立法,强化安全管理;③进行伦理审查和伦理约束,保障技术向善,设定国际通行的标准。
【解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材料三第一句,“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无人驾驶汽车只要避开人就可以,是不需要识别是谁的,所以“无人驾驶汽车避开街上的行人”是不需要人脸识别技术的。
故选A。
5.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如果不考虑数据采集的安全性,视网膜识别技术最为适宜”错误,材料二图表,应该是“虹膜”最为适宜。
故选B。
6.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
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
“当前,人脸识别已经应用到地铁安检、动车检票、移动支付等多个日常生活领域,但存在滥用的风险”“技术解答与教程,不断地钻技术漏洞”,可知避免技术滥用;“美国没有在联邦层面制定关于人脸识别数据收集和使用的统一的法律,而是由各州针对生物特征信息单独立法”,可知完善相关立法;“欧盟成立了人工智能高级别专家组,进行伦理审查。
专家组此后发布报告,提议政府应承诺只部署和采购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其设计宗旨应尊重法律,符合伦理原则,保障技术对全社会的向善品质”,可知进行伦理审查和伦理约束。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4.寻找所需信息。
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5.整合得出结论。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6.构建文本意义。
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2、1.D
2.C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
位,然后仔细分析。
D项,“通过讲会的形式平等开展学术交流”错误,偷换概念。
结合“公元113年,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去访问湖南岳麓书院的张栻,则开创了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分析,朱熹的活动形式是“会讲”,而非“讲会”,这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形式。
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均采用例证法、引证法”错误。
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分析,分析传统书院的物质文化并未采用引证法。
文章并未对传统书院的物质文化进行分析,只是做了概括介绍,下文中举的例子是当前大学应该怎么做的内容,是传统书院物质文化对当前大学的启示,因此后面的“例证法”也不当。
故选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当前高校在选址、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方面因重视文化氛围,所以注重人文情怀”因果颠倒,原文说“兼顾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努力营造浓郁的建筑文化氛围”,即“注重人文精神”是因,“营造文化氛围”是果,因果表述颠倒。
B项,“书院注重师生发展”无中生有,结合文本第二、三、四节内容分析,原文只是说注重学生发展,没有明确注重“师生”发展。
D项,以偏概全,“传统书院是由学生承担管理责任”错,原文只是说“参与管理者多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即多由品正、学优的学生参与管理,不是由任何学生均能承担管理责任。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1.我就是一条蜿蜒崎岖的河流,像腾飞的巨龙一般盘踞在东方大地之上,总是耀眼的,祥云闪耀着大地。
2.他们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都在托斯卡纳留下了他们艺术创作的印记,引用这些人物,表现出作者对托斯卡纳迷人的人文环境和艺术氛围的热爱和向往。
3.运用反复,用三个“要是”来想象“我”作为一棵树在死去后、孤独时和被人欣赏时的不同状态,表现“我”不论在怎样的情境下都追求无忧无虑、独立自由的生活,渴望与托斯卡纳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对这片艺术圣地的向往。
4.罗密欧、朱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