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议论文:“滥竽充数”新说11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滥竽充数”的故事家喻户晓,过去多⽤来批评像南郭先⽣那样不学⽆术、靠蒙骗混饭吃的⼈,骗得了⼀时,却骗不了⼀世,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被揭穿伪装,警⽰后⼈要勤奋学习,只有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住⼀切考验。
今⽇再读,我竟觉得南郭先⽣固然可笑,⽽故事更令⼈深省之处却在于: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前显⽰做国君的威严,⽤⼈不察,⼜不懂装懂,给了南郭先⽣充数之机;齐闵王则不同,看样⼦他是懂点吹竽的,⼀个⼀个地听或欣赏,南郭先⽣这次怎么也混不下去了,便有了“滥竽充数”这个故事。
南郭先⽣何以能瞒天过海,还得到赏赐呢?其根源就在于那个齐宣王良莠不分。
“聪明的”南郭先⽣正是利⽤齐宣王这⼀软肋出尽了风头,也正因为齐宣王爱好门⾯功夫才给南郭先⽣提供了有机可乘的便利。
南郭先⽣——⼀个投机取巧的“寄⽣⾍”,他要⽣存下来,除了滋⽣的⼟壤之外,还需要⼀把“天然保护伞”,⽽这“天然保护伞”当然就是以齐宣王为⾸的那三百来⼈组成的吹竽队伍。
乐队成员明知南郭先⽣没有真才实学,只是“滥竽充数”却不检举他,这便为南郭先⽣的⽣存提供了⼀个理想的空间。
但南郭先⽣还是⾛了,齐泯王登基后,他也喜欢听竽,不过他更喜欢听单⼈独奏,使得南郭先⽣失去了“天然的保护伞”,⾃知⽆法⾏骗只得逃之夭夭,以致落了个让天下⼈耻笑的下场。
由此联想到当今社会,官场腐败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们从报纸上或上看到这样⼀个消息:重庆市的“⿊伞”⽂强“落马”,牵扯出⼀张腐败的关系,导致上百个“南郭先⽣”或锒铛⼊狱,或作鸟兽散。
如果“齐宣王”还在,殊不知,明天或许⼜有⽆数个“南郭先⽣”在“武强”的⽻翼下化蛹成蛆……难怪有⼈感叹:“不是蝇蛆除不尽,只怪⼟壤不⼲净”!
常⾔道:“治病要求本,斩草须除根。
”现实⽣活中的某些不能洁⾝⾃好的⼈,实在应该像南郭先⽣那样,有点⾃知⾃明的德⾏;从根本上反省⾃⾝存在的问题,从⾻⼦⾥剃除那些邪恶的念头,不要⼼存侥幸。
切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到,必定要报”。
评语:这是⼀篇独辟蹊径、思路新颖的考场佳作。
作者并不是为那个不学⽆术的“南郭先⽣”翻案,⽽是以哲学思辨的观点从另外⼀个⾓度看问题,注⼊了成语“滥竽充数”新内容,针砭了现实⽣活中某些当权者充当投机者的“保护伞”,祸国殃民的丑恶⾏径;警⽰那些⼫位素餐、贪污腐败的部分官员,不要钻营投机、⼼存侥幸,⽽要清明廉政、洁⾝⾃爱,把塑造“公仆形象”作为⾃⼰的本分,为⼈民做好事、办实事。
本⽂运⽤多向思维的⽅式构思⽴意,并联系现实⽣发拓展,深⼊分析,说理透辟,既扩充了成语的内涵和新意,⼜使得⽂章富有时代⽓息和规箴功能,读后引⼈深思,促⼈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