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与现代英语介词语法特点对比研究及古汉语介词的英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与现代英语介词语法特点对比研究及古汉语介词的英译
摘要:物质决定意识,面对相同的客观世界,不同的民族会有大致相同的意识反映。
而语言是意识的外壳,因此,不同民族在语言结构上会有一些共性。
但由于不同民族在认知心理上会有差异,不同民族的语言又会展现出不同的个性。
本文从语法特点对古汉语与现代英语介词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与分析了古汉语介词的英译的问题。
关键词:古汉语现代英语介词对比
1.引言
古汉语和现代英语两种语言中都有介词。
李载霖先生在他的《古汉语语法学术略》中称:“介词是半虚词,有一定的词汇意义。
他的语法功能是把名词或代词介绍给动词或形容词,表示二者之间的种种关系,如时间、处所、原因、目的、凭借、对象等等。
在一般情况下,介词不单独使用,经常和他所介引的词语组成介宾词组,然后再和动词或形容词发生组合关系,用作状语或补语,从而构成一个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的词组,充当句子的谓语。
”单从定义上来讲,这个定义也可以用来定义现代英语中的介词,此定义反映了古今介词的相同的语法功能。
但古汉语与现代英语中的介词也有差异之处,下文会从语法角度对古汉语介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介词的地方举例说明,并进一步举例归纳古汉语介词的英译。
2.古汉语与现代英语介词语法特点对比
2.1介词的动词特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介词的动词特性,主要是指古汉语中的介词,英语中的介词占少数。
例:(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论郎何颙等,皆名士也,)卓信之,而阴为绍。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董卓信任他们,(他们)暗中却要帮助袁绍。
上面例子中,“为”单独使用,句子中没有其他成分充当谓语,此时,介词就是动词了。
英语中也有一些词既可做介词,又可做动词。
例:They downed a fighter plane yesterday. 他们昨天击落了一架战斗机。
2.2介词结构的句法功能
古汉语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作状语
例: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梁惠王·上》)
(2)作补语
例: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阴。
(《孟子·万章·上》)
英语此结构通常在句中充当状语、补语、表语等,有时也可用作另一介词的宾语或用作名词后置修饰语。
(1)作状语
例:The audience remained very quiet during the performance.
(2)作补语
例:It is wrong to think oneself above others.
(3)作表语
例:The new samples are of interest to many clients.
(4)做另一介词的宾语
例:I didn’t go to bed until after the work.
(5)作名词后置修饰语
例:Abraham Wilson is a man of integrity.
3.古汉语介词的英译
古汉语介词的数量不多,下面以“于”和“以”为例来讨论古汉语介词的英译。
于(於,乎)
(1)表时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
例: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论语·述而):on that day
(2)表地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到”、“从”
例:子路宿于石门。
(论语·宪问):in Shimen
(3)表范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中”、“在…方面”
例: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墨子·公输):in terms of the people (4)表原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由”、“因”
例:喜生于好,怒生于恶。
(左传·昭二五):from love
(5)介绍涉及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给”、“与”、“向”、“对于”
例: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论语·颜渊):inquire politics of Confucius
(6)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了”、“为”
例:死于国事(辞源):die from
(7)表对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比”
例: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史记·项羽本纪):than (8)表被动
例: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荀子·荣辱):by
以
(1)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或“拿”。
例:寿毕,请以剑舞。
《史记·项羽本纪》:with a sword
(2)表示原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因为”、“由于”
例: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for his words
(3)表示时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在”
例: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in spring or summer (4)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
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孟子·梁惠王上):with
以上只列举了两个古汉语介词的英译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古汉语介词的灵活
性和复杂性及翻译的艰难性。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古汉语与现代英语介词的对比及翻译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两种语言的介词结构。
前人对古汉语和现代英语的对比研究并不多,对这两种语言中介词的对比研究更是少有。
通过将古汉语与现代英语的介词从多方面进行对比,有助于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古汉语和现代英语。
古汉语与现代英语的介词对比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彭京. 古汉语语法与现代英语语法的比较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1990,(4):74-83.
[2]范建国. 古汉语与英语后置定语的比较研究[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2):11-15.
[3]李载霖. 古汉语语法学述略[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4]朱先穆,朱胜超. 巧学英语语法[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5]张道真. 实用英语语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罗国梁. 实用英语语法精粹[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