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09高三语文冲刺周考试卷(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09冲刺周考语文试卷(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症结/症状哄闹/一哄而散成见/图穷匕见
B.剽窃/缥缈胼胝/民脂民膏岱庙/严惩不贷
C.恪守/联络谄媚/陷害忠良拮据/诘屈聱牙
D.评判/频率琢磨/卓有成效契约/锲而不舍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爱心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你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B.张检查官厉声问道:“请问这个贪官给了你什么好处,你替他为虎作伥,干出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C.在职场里竞争有时候机会很多,有时候却机会不等人,如果老是瞻前顾后,高不能攀,低又不就,可能会坐失良机。
D.昨天晚上,那小偷可真够猖狂,李大伯一家就在客厅看电视,他竟然登堂入室,把几个房间里的首饰和现金一扫而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教育乱收费的存在,既有认识不到位、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监督检查不严等原因造成的。
B.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到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提高,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
C.过去的一年中,美元汇率在全球外汇市场上一路下滑和人民币在国际上信誉日增,一直是金融专家和媒体关注和评说的话题。
D.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4、从下面两则广告中挑选一则,分析其语言表达技巧和作用。
(5分)
①长城电扇: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②联想电脑: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答:选
分析:
5、根据例句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4分)
例句:生命像一江春水,它从高山上发源,聚集起许多细流,向大海奔流。
(1)
(2)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6—9题。
佟客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
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
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
”董曰:“君遨游四海,阅人綦②多,曾见异人否?”佟问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
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
”董又奋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
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
董授
之。
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
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
”遂于衣底出短刃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
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
邀佟至家,坚留信宿。
叩以剑法,谢不知。
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挐③。
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
”少顷,似加榜掠,呻吟不绝者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
”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
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
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
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
”烛之已杳。
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管遗灰焉。
乃知佟异人也。
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
昔解缙与方孝儒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后,不听床头人呜泣哉?”
邑有快役某,每数日不归,妻遂与里中无赖通。
一日归,值少年自房中出,大疑,苦诘妻。
妻不服。
既于床头得少年遗物,妻窘无词,惟长跪哀乞。
某怒甚,掷以绳,逼令自缢。
妻请妆服而死,许之。
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俄妻炫服出,含涕拜曰:“君果忍令奴死耶?”某盛气咄之,妻返走入房,方将结带,某掷盏呼曰:“咍,返矣!一顶绿头巾,或不能压人死耳。
”遂为夫妇如初。
此亦大绅者类也,一笑。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 跨蹇(jiǎn):骑着毛驴。
② 綦(qi):很。
③拏(ná):纷乱。
④坐名相索:点名要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慷慨自负每:常常 B.适自海外归耳适:刚刚
C.烛之已杳烛:点燃 D.乃知佟异人也乃:才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董生“慷慨自负”的一组是(3分)
①董又毅然自许②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 ③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
④邀佟至家,坚留信宿⑤董按膝雄谈⑥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董生有狂妄白大的缺点,既不白知,也不知人。
遇到佟客,夸耀自己的宝剑何其锋利,然而其剑根本无法与佟客削铁如泥的利刃相提并论。
B.父亲被盗贼拷打时,董生壮气冲天,寻弓觅矢,要与盗贼拼命,其行为恰恰印证了他是一个孝子,最终还是佟客仗义出手,帮其退贼。
C.蒲松龄认为,想要尽忠孝,是人人都具有的基本品质,然而,最终是成为义士还是懦夫,往往就在一转念之间。
D.某快役发现妻子与人私通之事,十分恼怒,强令妻子白缢以谢罪,可最终还是没能忍下心。
9.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十℃汉语。
(9分)
(1)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
译文:
(2)叩以剑法,谢不知。
译文:
(3)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次盱眙县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全诗紧扣“夕”来写,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3分)
答:
(2)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联系全诗看,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5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 ,__________ 。
(《荀子?劝学》)
(2),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3),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4)文章合为时而著,。
(白居易《与元九书》)
(5),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20分)
停止与开始彭程
①在这个人人争先恐后日夜兼程的时代,有谁肯逆风而行,想一想有关停止的话题么?
②停止,和躲避、放弃、失败等字眼一样,在通常的理解中,似乎总带有某种消极、贬抑的色彩,不怎么讨人喜欢。
然而停止却是宇宙间的节奏。
在宽泛的意义上,停止包含了拒绝、关闭等涵义,是当下生活的中止,同时也潜伏了新生长的可能性。
从自然物事到社会人生,停止划出了一道分界线,分隔开两种明显区别甚至是极端对立的状态。
③黑夜停止之时是白昼,陆地停止之处是海洋。
狂热的意识形态运动停止之处是安定正常的社会生活。
放下屠刀,才可能立地成佛。
隔了数百年的遥远距离的两个哲人都曾仰望天空,帕斯卡尔感叹:这无边苍穹的无穷寂静使我战栗!灵魂都颤抖了,语言只能遁隐,于是试图解释的动机最终让位给了皈依,前后的性质完全不同;康德读出了启示,由“头上的天空”联想到“心中的道德律”,在他眼里,二者是同样的庄严整饬。
他倒是说了什么,但前提是一定也沉默过,而沉默当然是语言的停止。
语言停止处,是“道”的边界,是老子“恍兮惚兮”的“精”或者“真”,因此连一向信奉实用理性的孔子都不禁表示:“子欲无言。
”
④停止每每意味着变化,至少是变化的前夕。
停止的落脚点是在新与旧的结合处,充满了辩证法的精神。
想一想夏天骤雨前的天气吧!树叶忽然纹丝不动,万籁俱寂,安静得古怪,然而即刻就会电闪雷鸣,将世界重新安排。
⑤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视听关闭时,内心生活的生动活跃才有可能,那是外界声色形相在灵魂之门前的停止。
去了一趟新疆西藏,置身高天远地的风景和善良淳朴的人们中,会有一种生命更新的感觉。
那是拥挤喧嚣冷漠狭隘的都市生活的暂时停止。
当追名逐利的脚步停歇时,才有心境欣赏大自然的美,体会月色溶溶,杨柳依依,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停下来也才能返归内心,与真实的自我对话,才能重建与大自然的和谐,才能思考千百年来哲人的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⑥在歌德笔下,一生求索的浮士德博士最后喊道:美呵,请为我停留!对于今天的我们,一种加以改动的表述也许更为恰当:美呵,请让我为你停留!
⑦即便目标明确,停顿也是必要的。
毕加索一生高峰不断,齐白石衰年变法艺臻极境,奥妙之一,便是他们在绘画艺术之外,还不断温习停止的艺术。
在停止中才能反省,才能酝酿着突变,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⑧所以,耶和华创世,将第七日作为安息日,后世的人们也在这一天停下手中的活计,以便默诵神恩,使灵魂亲近神圣。
停止以极端的方式证实着生命的不息和更新。
⑨现代生活的一大弊端是匆促。
欲望太多,同时又太急切。
快速成为时代的美学,于是生命遭到异化荼毒,目标为手段所替换。
日子仿佛一辆狂奔的马车,然而驾车人在哪里?快并不是唯一目的,如果方向错误,
越快只能是越远。
“梯子应该搭对墙壁。
”西方一位管理学大师这样比喻。
我国一位诗人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要给这件事定位,找到它的坐标,算出其半径和周长,停下来是必不可少的。
此时,停止是一种调整和校正。
在新世纪的喧嚣纷乱中,守护什么?放弃什么?我需要和众人一样么?即便没有资格谈论对时代负责,总该对自己负责吧。
不再有救世主和导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立法者。
试一试停止吧,停止是为了重新上路。
在现状与超越之间,停止是一座桥梁的名字。
⑩据说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口立着这样的标牌,提醒人们留意两侧的风景:“慢慢走,欣赏呵!”慢慢,也就接近停止了。
只有停下来才能欣赏到、读懂一些好的东西,试一试停止吧!如果我们嘱望于新的开始的话。
12、在第二段中,作者说:“停止却是宇宙间的节奏。
”结合全文看,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请分条陈述。
(6分)
答:
13、理解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孔子都不禁表示:“予欲无言。
”(2分)
答:
(2)“梯子应该搭对墙壁。
”西方一位管理学大师这样比喻。
(2分)
答:
14、本文的题目是“停止与开始”,若换成“开始与停止”行不行?为什么?请简要阐述。
(4分)
答:
15、作者提醒当代人“想一想有关停止的话题”。
结合全文,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你受到的启示。
(50字左右)(6分)
答:
Ⅱ选考题(考生从甲乙两大题中任选一题并且只能选做一题作答)(18分)
(甲)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李白无论在美学理论上或艺术实践上,对于美学的主要对象——美,均作了深入地开掘。
在李白心目中,这种美的物质集中地表现为“清”。
清的含义极其丰赡。
既有自然之清,又有人物、事物之清。
大自然不加修饰、雕琢,以天生状态取胜,必含自然之清。
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一例。
至于风清骨峻,则是指人物风神、品格之清;而清词丽句,又是指诗文之清了。
清,既含内容,又含形式。
澄清、净洁、虚空,均可曰清。
《古风五十九首?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依贵清真。
”这里抒发了诗人对于大雅不作,诗道式微的慨叹,指出了建安以后,延及梁、陈推崇靡艳,诗风巨变的弊端,并用“不足珍”句坚决否定之。
所谓“绮丽”是特指六朝所染的风习,而不是泛指诗风的美丽。
因为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与淫艳无涉,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六朝的淫靡诗风影响极大,下逮隋唐,仍未绝迹。
故李白抚今追昔,以古论今,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以振兴圣代(唐朝)的文学。
因而李白所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不仅发扬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战斗精神,而且也给中唐韩愈的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
李白对于“清真”的理解,不仅跨越了古今悠远溟漠的时空而显示出超越性,同时还表现为人物风神的清虚、灵动、潇洒、自由,艺术作品的清朗、淳真、精妙、传神。
且看他所描绘的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
山阴遇羽客,要比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王羲之爱鹅,山阴一道士说:“你为我写《道德经》,当以群鹅相赠。
”王欣然命笔,写讫欣然携鹅而去。
这个小故事原载《晋书》。
李白为了突现“清真”的自由、自然,特以“王右军”为题,作诗以颂之。
为了追求清真,李白决心付出毕生精力。
他在《古风五十九首?其一》中,高呼以清真取代绮丽,赞美群才“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紧接着表示自己的态度:“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文,并以作品证实了自己的诺言。
大自然本身就是清真的,自然美客观地存在着,它不加雕饰地呈现在人的眼前。
诗文也以清真为贵,尤其是山水诗文更应如此。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李白以下诗句中得到启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
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这里强调出水芙蓉的自然美,诗情雅兴,油然而生。
吟咏之间,不觉清光大来,清音暗生,不禁飘然而有清举、清扬之感。
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清照,才可见出它那本真的状态,才不会将大自然不需要的矫饰强加给大自然。
16、从上下文看,以下对“清真”美学风格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清真”是李白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既指艺术风格,又指人物风神。
B.李白的“清真”既涉及自然的,也涉及人物的,还涉及事物的,是一个含义极其丰富的概念。
C.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他的人格风神都符合李白对“清真”风格的理解。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清真”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说只有完全照自然存在进行自然表现的“清真美”才是真正的美。
17、你认为以下诗句比较符合李白“清真”风格的两句是(3分)()
A.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B.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C.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D.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纾。
18、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证李白对“清真”文风的推崇、开掘?请具体说明。
(6分)
答:
19、李白提倡、强调“清真”有怎样的意义?(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苦闷灵魂的呼声陈孝全
1922年初春,朱自清为生计所迫,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从浙江一师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
六师学生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
但3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
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
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湖畔诗社”。
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5月18日写了《读<湖畔>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
正值此时,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流一时。
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飚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猗伟之声定将充沛于宙合。
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滩一片。
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
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进发出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
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
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的知友叶圣陶说的,“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
他也主张刹那主义: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
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
因为曾答应台州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9月间,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乘轮船到台州去。
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
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一师的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
在工作之余,他才整理思绪,继续创作长诗《毁灭》。
风也依然,云也依然。
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
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却仍须向前!11月7日,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
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转向”。
这便是所谓从小处下手。
随后,他又给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我的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
至于这刹那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筹虑。
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他最后结论是:“我的刹那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
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满足,追求安定和谐。
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不甘沦落,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
在台州斗室中,他将纷乱的思绪幻化为生动形象,借助想象的羽翅,谱写自己的心曲。
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
或在夕阳斜睨的傍晚,或在灯光溶溶的良夜,他们时常来到他的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
正当《毁灭》于1923年3月在《小说月报》发表时刻,朱自清接受了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的聘请,离开亲爱的台州六师同学,到温州去了。
(节选自《朱自清传》之四)
16.下列对朱白清“刹那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一刹那有它相当的位置,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
B.生活中不必思虑过多,只需求取一刹那的舒服和享乐,回顾与前瞻,都是自寻烦恼。
C.“刹那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的平凡主义。
D.“刹那主义”体现出—种“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务实精神和坚实风格。
17.下列对评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评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索直至确立了“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人生信念的“转向”历程。
B.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湖畔>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C.评传第7节所勾勒的六师学生向朱自清请教问题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氛,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特点。
D.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的胜任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是成功的。
18.文章第3节引用叶圣陶的话说“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
请联系全文,说说朱自清是怎样认真处世的。
(6分)
19.从全文看,朱自清为什么苦闷?他苦闷的灵魂发出了哪些呼声?(6分)
五、作文(70分)
20.(70分)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
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么可贵的一天。
?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
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④不得抄袭。
⑤不少于800字。
(一)参考答案
Ⅰ必考题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B (piāo,zhī,dài A项:zhēng/zhèng,hōng/hòng,jiàn/xiàn;C项:kè/luò,chǎn/xiàn,jié/jí;D项:píng/pín,zuó(zhuó)/zhuó,qì/qiè)
2、C (A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捐,舍弃。
B伥,伥鬼。
古代迷信传说,人被老虎吃掉后变为伥鬼,又去引诱人来给老虎吃。
后比喻给恶人做帮凶。
这里“替他”与“为虎”语意重复。
C①形容办事谨慎,考虑周密。
②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此处用②项意义,符合语境。
D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
3、C (A.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B.“语序不当”或曰“照应不周”,“关系到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提高”,应改为“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D.缺少主语,去掉“在……里”
4、① 这则广告利用“长城”的双重(双关)意义(2分),既强调了品牌名称(l分),又表现了企业生产的规模、暗示了产品质量(2分)。
(能答出“回文”形式,加1分,但最后得分不能超过5分)②这则广告利用“联想”的双重(双关)意义(2分),表明联想电脑(l分)和联想的思维方式(1分)一样,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东西,字句中透出自信(1分)。
(答出“采用疑问句式,启人思考,令人回味”,加1分,但最后得分不能超过5分)
5、【参考答案】(1)生命像一首劲歌,它在晴空中回响,激荡着千万心灵,朝蓝天飞扬(2)生命像一棵大树,它在大地上扎根,生长出无数枝干,向天空伸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6.(3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词义理解。
能力层级为B级。
几个词语的义项课文或平时常用词语都出现过。
C“烛”应为“照,照亮”,如姚鼐《登泰山记严明烛天南”。
A“每”《项脊轩志旷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B“适”,如《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
汝。
”D“乃”,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7.(3分)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属于常见题型。
②为董生询问佟客经历的话,表现出董生的好奇心;④为董生热情邀请佟客去家里,表现出董生的诚挚;⑥是快役的行为,不是董生的行为。
8.(3分)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与分析”,能力层级C级。
原文为“妻牵衣泣。
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
”在妻子的哭泣中,董生壮念已消,两人舍弃父亲躲到楼上,寻弓觅矢是为了自卫,不是去救出父亲,恰恰反映出董生色厉内荏和不忠不孝,并且最终也不是佟客仗义出手,盗贼拷打董父本身就是佟客使用幻术戏弄董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