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谜《红楼梦》之宝钗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谜《红楼梦》之宝钗论
尝读陈寿《三国》,见人材林立,而众材皆为所包者,诸葛君是也;奸雄并峙,而群奸皆为所用者,曹孟德是也。
若宝钗者,实於《红楼》部中,合孔明、孟德而一人者矣。
黛玉之慧,湘云之豪,探春之敏,皆大观园内所杰出者也,而宝钗则以螃蟹代东,深情体贴,燕窝养病,作意馈遗,成佩麟之心交,接梁鸿之眉案,颦卿、疯子尽入彀中;虽探春摄政,利弊立陈,以才自恃,而大体小惠,适得其宜,能使玫瑰香者当即心折无异词,谓非一部《红楼》,众材皆为所包乎?凤姐之黠,袭人之阴,平儿之巧,亦两府中所最著者也,而宝钗则以姑表私亲,权奸属意,鸳鸯替绣,近侍倾心,既设计以瞒婚,复议郎之伴读,灵凤名花皆为颐使;虽平儿应对,朋比为奸,无隙可乘,而利齿伶牙,笑摸其脸,途使荣莉妆者不复巧言之如流,谓非一座大观,群奸乐为所用乎?其才如此,其好若彼,宜其金玉同文,称心如意,又何愁绛珠之不死哉?又何虑神瑛之不终哉?孰知能夺潇湘之魄,而竟不能夺怡红之心,非特不能夺怡红之心,而且不能覊怡红之身。
离恨有天,郎痴竟去,其故何也?岂艳冠群芳,蘅芜之美丽,色不足以悦之乎,抑青云柳絮,才不足以敌体乎?岂羞笼香串,蘅芜之旖旎,情不足以动之乎,抑天恩祖德,论不足以正心乎?而吾谓皆非也。
盖木石之盟,两情相结,生死不渝;蘅芜金锁之说,久为绛珠所隐忧,实为恰红所深恨。
是蘅芜之与怡红,情不相属,本非意中人也明矣。
以绛珠所隐忧,而果如所忧,其何以对绛珠也?以生平所深恨,而适蹈其恨,其何以能终日也?且以本非意中之人,而欲强纳於意中,代婚於病裏则可,移情於梦後必不能也。
况绛珠死矣。
况绛珠之死,因姻事之不谐也;况绛珠之死,因夺壻之有人也。
死者抱恨以终,生者以新间旧,谅痴情之公子必不若是其恝也。
是不待僧之送玉,而前言在耳,吾知怡红之不负斯语矣。
何深谋积算之蘅芜竟计不及此也?或谓蘅芜能料绛珠之死,而不能料神瑛之去。
不观其新婚之次日,明以林妹妹已死之言相告,是欲斩怡红之痴,断其情根,以期白首可以偕老矣。
初不料死者不能复生,原可绝怡红之妄想,而生者早有前誓,
难以挽怡红之盟言也。
是蘅芜之不知怡红也,是蘅芜之不知怡红专情於绛珠也。
其才也,其奸也,皆其愚也。
是才之误蘅芜也,是奸之误蘅芜也,是才与奸之误蘅芜而不自悟也。
钗埋雪裏,冷落弧闱,亦可伤矣。
——《红楼梦论辨》(西园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