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职高一语文《一点通》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第一卷
一、1. D 2. D 3. B 4C 5C 6D 7A 8D 9D 10 D
11D 12C 13 C
二1.D 2.D 3.C 4.C 5.D 6.C 7.B 8.D 9.C 10.B 11. B 12. D
第二卷
一1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

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

2一方面,作者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这一切一定会过去的,当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之后,再回过来思念这一困境中勇敢地面对现实,执著地追求理想的过程时,将会为自己的坚定、顽强、不屈不挠而深感欣慰,那将会倍感亲切。

另一方面,作者要表达的对人生的看法是,人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人的经历应当是丰富多样的,所以,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砺,更是一种宝贵而亲切的精神财富。

3这个问题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在诗中,诗人的意思是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能与之硬抗,故只能暂时保存实力,耐心等待,当有一天时机成熟时,将完全而彻底地爆发。

二是在生活中,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往往会无所适从,常常会失去理智,这时候首先需要的是冷静沉着,故必须“镇静”。

这里,“镇静”就是“不慌乱”,即便把它理解为“忍耐、忍让”,那也是说不要急功冒进;“镇静”,才能保持清醒,才能看准时机。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抗争,更有效地抗争。

所以说,“须要镇静”同样是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1【答案】九天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 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
2示例:你如果是月亮就不要抱怨不能发出太阳的光辉
假如你是一只鲲鹏就决不能满足于燕雀的志趣
假如你是一尊金佛就决不能满足于门神的位置
三、作家作品的不同风格(略)
四、略
五、[写作提示]:“色”即颜色,颜色是丰富多彩的,颜色是有其象征含义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调出色彩、调出健康、调出好心情、调出自我的认识。

“为生命着色”,就是让生命丰富多彩,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生命色彩,就是渴望自己有对生命的个性化感悟。

色彩的象征含义,有热情的,有快乐的,有青春的,有理智的,有高贵的……生命里可以有一种颜色,也可以有多种颜色。

有的人生命里缺少色泽,一生毫无生机和美感可言;有的人生命的色调单一,或平淡,或单纯;有的人生命里五彩缤纷,有红,有蓝,有绿……
审题立意的角度有:为什么着色,着什么色彩,着色(不着色)会怎样。

可以写自己生命里的色彩,为什么会拥有这种色彩;可以写他人生命里色彩,他(她)为其奋斗思想、历程、结局等;可以抒发生命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的情感;可以记叙、描写自我为着色的经历,可以议论为什么要让生命有色彩等;可以写正面积极的方面,可以写反面消极的内容。

可以借鉴教材里素材,屈原为生命涂抹上汨罗江一般的颜色,司马迁为生命涂抹上黄土地一般的颜色,陶渊明为生命涂抹上秋菊一般的颜色等。

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都可写。

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
第一卷
一、基础知识:
1.C
2.B
3.C
4. B 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含贬义。

用在此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5.B A项句式杂糅,应把全句主语换为“他的诗”。

C项成分残缺,在“经济社会”前面加上一个介词“在”。

D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各种国际性犯罪活动”前面加上“打击”。

6.A B项中不应用问号,此句是无疑而问。

C项中“我呀!”中的感叹号应放在句末。

D项中冒号用错,应用逗号
7.B 8.B
9. D(《风赋》是宋玉的作品
10.A 11. A(这句话直抒情怀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而不是“含蓄”地表达
12.D 13.A(A项侧重于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是虚写,其他三项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丰富的联想、想像,但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景物。


二、阅读理解
14.D 15.A 16.C 17.C 18.B 19.B 20.A 21. D 22. D 23.B 24.D
25.C(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具有诗化、情态化的特征)26.B(A项作者引用《海棠》诗是为了说明诗与小园互为比兴,互为增色;C项中"被树阴遮住了"错解了原文的"在阴影里";D项所引诗歌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

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
27.A(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是说明诗与建筑之间关系密切,如果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建筑也就缺少了情态化、形象化)
第二卷、
一、简答:
28.参考答案:说明瞿塘峡口自古以来一直是三峡的最险处,更渲染了瞿塘峡之险。

29.参考答案:因为船行得特别快,而且阳光是“一注”,所以阳光像闪电样射下并且乌云突然隐去。

30.参考答案:因为云雾在层峦之上,阳光可以照到,在日光的映照下
显出红色。

长江两岸山峰高耸,挡住了光线,因此只有中间山峰遮不到的地方才有光亮。

山峰又高低不一,所以留下的光路也曲曲折折的。

31.参考答案:比喻的手法,闪电般的阳光,形象地衬托了峭壁的险峻。

二、语文综合实践
32. 答案:他双手插在裤兜里,用跟狠狠地将门踹开,摇摇晃晃,慢慢腾腾地走进了教室。

33.答案:真诚就像开满枝头的花朵,总是能结出友谊的果实。

真诚好象一条清澈的小溪,心灵就是小溪的源头。

三、表达与交流
答案示例:①王亮,我现在有一些题还没做,你呢?也没做吧。

我们还是先回家去把作业做完吧。

②老板,我想叫正在你这儿上网的王亮同学一块回家做作业,我想你一定会支持我的,是吗?
四、小作: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点。

(略)
五、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略)
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B
2.B
3.B
4.B
5.B
6.C
7.A
8.D
9.B 10.D 11.D
12.D
二、阅读理解
㈠16.B 17.B 18.A 19.B
㈡20.D 21.C 22.D 23.B
㈢24.B 25.C 26.A 27.B
第Ⅱ卷
三、简答题
28.说明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在人类身上似乎找不出什么明显的论据。

29.举例子、列数字、引用(举例说明略)
30.“大概是因为”是提出自己的推测:作为高级动物,可能演化的情况要比其他动物复杂,但这页是千百万年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

至于说是“玩笑话”可以理解为作者借此表明认为从结果看人类进化的情况更加完美的观点。

因为艾伦推论只是“似乎”找不到证据,所以自己的看法只是假说,并非结论。

各种假说都有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

科学注重求实,不能贸然下结论。

(本题解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1.“似乎”表示艾伦的推论在人类身上目前还找不出什么明显的证据,如果删去“似乎”一词,就不准确了。

四、应根据题目的提示,按“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顺序,抓住特征,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作解释、分类别、作比较等),用准确的语言将事物说清楚说明白。

五、略
六、略
期中测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计30分)
1 2 3 4 5 6 7 8
B D B B D
C B A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D
C A C B
二、阅读训练(每题2分,计34分)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B D A B A D D B
25 26 27 28
C B C D
29.B(褪毛的原因有关移居的说法“另外两种普遍的看法”不涉及: A、1 3涉及“移居”的说法, 2不涉及)
30.A(B是论据, C不是第一段“他的理论”所谈的问题, D项的人类理源理论与人类褪毛理论关系倒置)
31.C项谈的是“失去覆盖在身上的毛”的原因, 不是进化问题。

32.A(B不是“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问题, 而是起源地点不同, C项应是不一致的)
三、简答题
1.【解析】(1)两者都有“流泻”的特点。

(2)两者都有朦朦胧胧、不甚清晰的特点。

【答案】(1)月光的流泻与流水的流泻相似
(2)叶子与花在薄雾中朦朦胧胧的状态同梦境中朦朦胧胧的状态相似
2.【解析】这句话是用来说明月亮是不是朗照给人的不同感觉。

【答案】酣眠指满月的状态。

小睡指月亮被淡淡的云笼罩着若明若暗,不
能朗照的状态。

3.【解析】从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和描写的顺序来分析理解。

【答案】不可以;“参差”指高高低低,“斑驳”指颜色不均,这是从大处到细处的描写,如果颠倒了,意思也没有多大妨碍,但有一点无序的感觉。

而第二句一变,意思就不同了。

原句“弯弯”是修饰“杨柳”的;“稀疏”是形容“倩影”的,且与“斑驳”遥相呼应,一个色彩“淡”,一个色彩“浓”。

一改就没有了原句的神韵。

第四单元测试卷答案
1—5 BCDCD 6¬—10 ABCDB 11—15 DCCDB 16—21 CADDBC
22、①尽②按照③穿④约束
23、①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是不曾有过的事。

24.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行动25.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26.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些27.非名之则利之也。

第五单元测试卷答案
1—3 ADB 4—6 BBD 7CBD 8—10BBD 11—14ABCC 15—18ABAC 19—23CBBBD
24.例如:“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用武力侵略的手段迫使清廷开放通商口岸。

“碰了一串钉子”指清廷对帝国主义武器侵略的无奈,与帝国主义列强相继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指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届统治者,由闭关锁国的政策改成了卖国求荣的政策。

25.捧、挂两个动词,是特意选用的两个词。

捧,本可用“带”;挂,本
可用“展览”。

换作捧与挂,不仅使几位“大师”形象逼真、媚态百出,而且带上了强烈的讽刺意味,表达了作者的极大愤慨。

26.言外之意是说这些文物的下落不知究竟怎样了。

是对统治者卖国行径的揭露。

27.反语。

统治者媚外求荣的伎俩已经到了“用活人代替了古董”的地步。

“进步”的实义是“倒退”、“无耻”和“下贱”,用反语,给以辛辣的讽刺,表达强烈的愤怒。

28.中心是论述和批判“送去主义”即卖国主义。

与“拿来主义”形成对比关系,先破后立,由“破”引出“立”。

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1.B 2. A 3. C 4. C 5. C 6. D 7. D 8 .D 9 . A 10. D 11.B
12 .B 13. D 14. A 15 .B
二、(一)16.A
17.D(夏四奶奶并不理解儿子所从事的事业,反而因为儿子是被官府所杀,不是“良民”而羞愧。


18.C(文中有“秋天的后半夜”和“第二年的清明”,应是半年)
19.AD
(二)20.C 21.D 22.C 23.B
(三)24.C 25.D 26.B
(四)27.D 28.D 29.A 30.D 31.C
三、32.略
33.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盛气凌人低声下气幸灾乐祸
34.夏瑜被害事件通过其他人的语言对话来侧面刻画强调革命者不被人理解,更反映群众的愚味麻木,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义。

四、提示:在交谈双方观点都很鲜明是,要注意能够找出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对方,但是要注意谈话双方的身份,不可恶言相向。

五、提示: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可从肖像、动作、心理等方面入手,将任务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重要的事突出其特点。

六、小作文(略)
七、大作文(略)
期末综合测试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
1---5 DBCBD 6---10 CBCBB 11---15 BBDDC 16---18 CCC
二、阅读理解
19---22 BCBC 23---26 ABAC 27---30 CDCB
三、文言知识
31---35 BBADC 36---40 DDADA
四、简答题
41.略
42.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盛气凌人低声下气幸灾乐祸
43.夏瑜被害事件通过其他人的语言对话来侧面刻画强调革命者不被人理解,更反映群众的愚味麻木,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义。

五、六、七、八略
综合测试卷答案
第一章
二、填空题:
13.{3};{2,3};{1,3};{1,2,3};14.{4,9,16}; 15.1或—1或0 16.必要 17.1或0 18.A 三、解答题: 19.1或0 20.(-∞,-2] ∪ [3,4] ; (-2,3); (∞,-2] ∪ [3,4]; (∞,-2]∪{3}; 21.{-3};{5}; 22.1=a 或7=a 或2≤a ;23.B ⊆A ;24.x=3 25.必要非充分条件
第二章
二、填空题:
13.{-2,-1,4,5}; 14.[-3,3] 15.(-∞,-2
1
) ∪ (1,+∞) 16.[-1,0]∪ [2,3) 17.(-1,1) 18.(-5,1) 三、解答题:
19.< 20.(-∞,2) ∪ (3,+∞) ; [-12,3] 21.a=1,b=-2,(a+2)(b-1) = -9 22.(-4,-1] ∪ [3,4) ;R 23.当a>0, (-∞,-4a ) ∪ (3a ,+∞); 当a<0, (-∞,-3a ) ∪ (-4
a
,+∞) ; 当a<0, 0≠x 24.a <-5
3
≤1 25.
(-1,2);a= -1,b= -2;R x ∈
第三章
二、填空题:
13.[0,1] 14.2 15.-4 16.12
+--x x 17.[0,1] 18.0
三、解答题: 19.[
52,74] 20.[-7,7) ∪ (7,+∞) 21.A={-1}; A={-1}或A=∅ 22.f(x)=3
5
34+x 23.是;略 24.1,37;a ≤-5或a ≥5 25.0; [-1,0)
第四章
二、填空题:
13.(1,1) 14.(0,1) 15.<0 16.(0,3
2
) ∪(1,+∞) 17.3 18.y 轴 三、解答题:
19.51
5353)21()21()31(<< 20.[1, +∞), [1, +∞); R x ∈, (-1,+∞) 21.1 22.2或2
1 23.1
24.-1或0 25.(-21,3
1

第五章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3.191°; —169° 14.z}2
|{∈+=k k x x ,π
π 15.π4 16.11
5
-
17.21
18.
3
π;32π
三、解答题:
19.证明略 20.tan α 21.略 22.
21;252923.21;2±;22± 24.5
7
- ;
257-
25.z}6
7265262|{∈+=+
=±=k k x k x k x x ,或或π
πππππ
期中
二、填空题:
13.> 14.)(%)1(+∈-=N x p a y x
15.3 16.{(1,2)} 17.[-8, +∞) 18.(-1,0]
∪ [2, 3)
三、解答题:
19.(-∞,-1)∪(-1,2); [
7
4
52,] 20.
(1,2)∪(4,5); [2,4] 21.132 22. 625,50max
==y x 时当 23.⎪⎩

⎨⎧
>+≤<+≤<=5
,28.153,5.35.130,8x x x x x y ;16.4元 24.21-<m
25.m=-1;奇;增函数
期末
一、选择题: 13.{-3,-2,-1,0,1,2,} 14.5≠c 15.15,1-- 16.3
23- 17.31- 18.1-
三、解答题:
19.a =2或-4,b =3 20.{x |30<<x };{x |42<<-x } 21.(∞-,53) }2
3|{-<x x 22.5≥a 23.512,1312-
- 24.3
7
,2- 25.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