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4水文灾害、生物灾害和世界主要自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4水文灾害、生物灾害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2013年7月7日至11日,四川遭遇第四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多地降雨量打破历史极 值。

强降雨已导致四川省 249.7万人受灾,31人因灾死亡,17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119.8 亿元人民币。

另有120余条普通国省县乡道断道,
12座桥梁被冲垮。

据此完成 1〜2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暴雨灾害的 ( )
A.
突发性 B .区域性 C.季节性 D .破坏性
2•四川省暴雨产生的危害性、破坏性极强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强度大 B •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C.防灾意识薄弱 D •救灾难度大
1〜2.【解析】
第1题,四个选项均为暴雨灾害的基本特性,
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恢复难度很大,有的甚至具有毁灭性。

第 泥
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条河流、水库、桥梁出现险情,道路交通受阻,毁坏农田, 使农作物减产,冲毁农舍及工农业设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极大的财产损失。

【答案】 1.D
2.B
中新网2015年8月5日电 据外媒报道,俄罗斯南部日前遭数百万只蝗虫过境,导致至少 800公顷的农田毁于一旦。

当地官员表示,俄罗斯南部上次遭到如此密集的蝗虫灾害至少是在 30年以前。

据此回答 3〜4题。

3•与此次蝗虫灾害相关联的另一种灾害最可能是 ( )
A.
寒潮 B •干旱 C.风暴潮D .洪涝
4•造成虫害增多的人为因素不包括 ( )
A. 土壤水肥条件改变
B. 大棚蔬菜的大面积种植
C. 厄尔尼诺导致气候变化
D. 长期使用化肥、农药 3〜4.【解析】 第3题,蝗虫繁殖的有利气候条件是干湿季分明,且旱灾多发。


4题,
害虫大量繁殖主要是气候的变化和天敌的减少造成的。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的变化,受人类 活动的影响
较小。

【答案】 3.B 4.C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 回答5〜6
题。


其破坏性突出表现是造成人
2题,强降水导致各地
5.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 土地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盐碱化 D •地面沉降 6•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A. 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 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 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 .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5〜6.【解析】 通过读图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从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判
断出该流域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而河流的含沙量则说明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5.B 6.C
读1998年6〜9月长江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变化趋势图
(甲图)、水位变化趋势图(乙图),分
析回答7〜9题。

7. 1998年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小于历史最大流量,但洪水水位却超过了最高水位,下列分 析观点不正确的是(

A. 强降水引发滑坡,泥沙、石块等阻塞河道
B. 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C. 植被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D. 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抬高了河床
【解析】 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水属于暴雨洪水,它的发生与人为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有 关,但并非是滑坡造成的。

【答案】 A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1998年洞庭湖一带洪水的基本特征有 ( )
①洪水流量大 ②洪水水位高 ③洪水持续时间长 ④水位上涨幅度大 A.①②B .②③ C.③④D .①②③④
【解析】 读图知,甲图纵坐标反映河流流量大,乙图纵坐标反映河流水位高,上涨幅度 大,甲、乙两图的横坐标反映洪水持续时间长。

【答案】 D
9•“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

下列关于该描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 洞庭湖水面萎缩,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B. 洞庭湖水域面积小,但蓄水量多 C. 洞庭湖自动调节水量,保持湿地功能稳定 D. 用气象卫星监测到的洞庭湖水情
【解析】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反映了湖泊淤浅、调蓄洪水能力下降的现象。

【答案】 A
io n w 3i
7( a 1 E 月 彳

15 22 21
? 5 闍 30 ifl
丁月
10.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 .干旱
C.低温冻害D .滑坡、泥石流
11. 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B •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 .珠江三角洲
10〜11.【解析】第10题,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等的
说法,荆江河段的防御重点就是防洪。

故选A;第11题,从前面的分析不难选出答案B。

【答案】10.A 11.B
12. 2011年6〜7月间,欧洲很多国家遭受到多年不遇的水灾,造成许多国家的财产损失
甚至人员伤亡。

这些国家处于()
A. 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 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D. 北纬60°〜70°自然灾害带
【解析】欧洲国家多位于中纬度,所以C项符合。

世界上没有D项所指的自然灾害带。

【答案】C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滑坡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是以重力为主要的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发生发展的斜坡变形运动,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 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等特点。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为: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这是滑坡发展的内在因素;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这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图”。

材料三:下表是对重庆地区已发生的577个滑坡的统计分析。

雨型滑坡数/个占总滑坡数的比例/%
016428.4
小雨,[0,10)mm9616.6
中雨,[10,25)mm8114.1
大雨,[25,50)mm498.5
暴雨,[50)mm18732.4
滑坡数与当日降雨量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下列(填入下列字母代号)。

A.青藏高原B .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D .内蒙古高原
E. 四川盆地周边地区原因是:
(2)根据材料三,滑坡与__________ 雨的关系最为密切,试分析滑坡与降水时空分布的关系。

【解析】(1)看图可知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地点。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原因主
要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有土质疏松、地质不稳定,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等,人为原因有人类破坏植被,不合理开挖坡脚、不合理排蓄等。

(2)根据材料三看出暴雨时
滑坡发生次数最多,占比最大。

故滑坡与暴雨关系最为密切。

由表中数据可知暴雨的影响最大,
滑坡的发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降水多是重要条件,因此降水多的地区和时段滑坡发生几率大。

【答案】(1)BCE ;原因: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处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等。

(2)暴滑坡一般发生在雨季,滑坡常发生区一般为(全年、季节性)降水丰富的地区。

14.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 mm称为暴雨,100〜200 mm称为大暴雨,
大于200 mm称为特大暴雨。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

(1) 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 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多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解析】第⑴ 题,由图知最大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的降水主要受
夏季风影响,东南沿海还受到台风影响,因而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第(2)题,可从洪水的形成与分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其中洪水形成不仅
取决于降水集中程度、植被覆盖情况等影响汇水速度的因素,还取决于地势、河道、湖泊等影响排水、蓄洪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影响灾情大小。

【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

(2)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④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淤塞;⑤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等。

(答对三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