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湖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考试(文)新课标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1.5分,总共60分)
1、“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舆论导向对事物发展有决定作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有: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3、“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别国的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
功。

”这主要是因为: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
D、意识依赖于物质
4、人们对燃烧现象曾有两种相反的解释,燃素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质释放燃素的过程;氧化
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化合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的过程。

以上两种解释:
A、二者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二者是对客观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的正确反映
C、由于各自的知识构成不同,形成了对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反映
D、由于阶级立场不同而形成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
5、“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

但风气如果坏下
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上述这段话主要强调:
A、意识对物质的依赖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D、精神有时也决定物质
6、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唯物主义,因此:
A、唯物主义者必然做到从实际出发
B、唯心主义者总是从主观出发
C、只要从实际出发就不会犯错误
D、要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7、一个阶级、政党和社会集团对国家的发展道路、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选择要顺应历史
进步的潮流,就必须充分考虑本国的国情。

这是因为:
A、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从本国的国情出发
B、正确认识本国的国情,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才能做好工作
8、近代科学产生之后,科学幻想层出不穷。

这种科学幻想:
A、是根据已知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进行的想象
B、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
C、是人脑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D、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9、下列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心外无物和上帝创世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因为;
A、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从实际出发
B、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决定作用
11、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研制出的运载工具缩短了地球的空间距离;生产出的空调设备
改变了盛夏的室温;发明的可视电话使千里之遥的通话成为面对面的谈心。

面对这些事实,我们可以说
A、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类可以改造它
B、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它
C、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削弱了
D、科学技术的进步标志着新的规律不断地被人们创造出来
12、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全局
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
B、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C、整体功能决定部分的性能,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整体与部分难以界定,相互渗透
13、古代人们曾把慧星的出现,视为不祥之兆。

经过牛顿、哈雷等科学家的研究和论证,人类
终于对慧星有了正确的认识,消除了偏见。

这证明了:
A、联系是无条件的,普遍的 B 、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D 、联系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14、狐狸总是昼伏夜出,进行捕获猎物的活动,它总是盼望太阳别出来。

当公鸡鸣叫时,白天
就要降临,狐狸以为公鸡把太阳叫出来的,就把公鸡咬死了。

但是尽管没有公鸡报晓,太阳仍旧出来了。

这则寓言表明: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
C、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稳定的
D、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15、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
生活。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A、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是联系在一起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运动都是绝对运动
16、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离不开事物的联系,主要因为: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B、联系就是运动、变化和发展
C、发展也是联系,是事物的历史联系、前进的联系
D、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的相互影响、互制约才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7、我们要大步追赶经济,要在新的科技革命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紧紧咬住一个“新”
字,要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上下功夫,真正搞出中国的创新体系来。

这是因为: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矛盾具有特殊性
18、“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这里的物质是指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世界上万事万物之和
D、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19、下列属于物质现象的是:(1)声音和色彩(2)磁场和电场(3)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4)人们制造出来的各种产品(5)生产资料所有制(6)电磁学
A、(1)(2)(3)(4)
B、(3)(4)(5)(6)
C、(1)(2)(5)(6)
D、(1)(2)(4)(5)
20、下列属于意识现象的是
A、假象
B、影子
C、空想
D、磁场
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

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期望按照“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是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

据此回答21-23题
21、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主义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第一性
22、从哲学上看,“地形”与“地图”的根本区别在于
A、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有规律的,后者是无序的
D、前者是社会现象,后者是自然现象
23、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的哲学依据是:(1)错误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2)物质决定意识(3)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符合(4)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1)(2)(3)
B、(2)(3)(4)
C、(1)(3)(4)
D、(1)(2)(3)(4)
进入新世纪以来,欧洲一些科学家计划进行人类克隆。

他们认为克隆人技术是人工生育技术的一大进步,将给人类带来福音。

而另外一些人出于不同的宗教观点和对社会伦理可能出现混乱的担忧,反对进行克隆人类。

据此回答24-25题。

24、述材料说明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B、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差别
D、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5、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立场不同②世界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③所处环境不同,生活水平不同④知识构成不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6、据2002年6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重庆人喜吃辣椒,但重庆市场上的辣椒却大多来
自外地。

巴南区瞄准这个市场,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辣椒种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社会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改变的
D、只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27、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辨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
2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29、2002年的春天,肆虐的沙尘又一次铺天盖地而来,人们苦不堪言。

专家分析,沙尘天气除
气候原因外,但更重要、更直接的是人类对草原植被等的乱垦乱伐导致的土地沙化所致,
这一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沙尘天气的出现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忽视或违背事物的客观联系,必然遭到惩罚
C、人类只能消极适应自然
D、人类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0、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离不开事物的联系这主要是因为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B、联系就是运动、变化和发展
C、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D、发展也是联系,是事物的历史联系,前进中的联系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淡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

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增强。

此方一些城市实行累进收费制度,大幅度提高水价,严格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项目。

与此同时,国家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

据此回答31-32题。

31、由于严重缺水,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增强。

这说明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自然界限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32、国家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

这一做法表明
A、整体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C、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D、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3、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34、静止是:(1)运动的特殊状态(2)一种不显著的运动(3)绝对的不运动
(4)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和事物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发生质变
A、(1)(2)(3)
B、(2)(3)(4)
C、(1)(2)(4)D.(1)(3)(4)
35、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
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两人的观点都正确,因为他们都正确地说出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两人的观点都错误,因为他们都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C、前者正确,它说明了物质是运动的;后者错误,它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前者错误,它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后者正确,它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6、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认为,一切运动都不过是人们主观意识的变化。

这一观点
A、是正确的,因为它肯定了事物的运动变化
B、承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C、否认了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对静止
D、是一种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我国有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第37-38题。

37、“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一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B、物质是不灭的
C、新生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39、以下属于规律的是
A、水往低处流
B、春夏秋冬依次更替
C、新陈代谢
D、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40、人类制造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

这一事实说明
A、规律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B、在一定条件下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C、人可以认识、改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D、人可以创造条件,使规律起作用的具体形式发生变化
二、主观题(40分)
41、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的结合工作,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统一起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原理,简要说明我们为什么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统一起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10分)
42、根据所说内容简要分析说明:“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0分)
43、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是主观的,请作简要说明(8分)
44、背景:十六大报告提出;实行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会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发达国家的信息化都是在实现工业化后再实现信息化,在全球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不能再走常规的发展道路了,因此十六大提出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请用所说知道简要分析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12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B A B
D D A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C A C
D B B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B C C A B B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D D C C D B C C D
41(1)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世界,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分)
(2)人的认识也是变化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属意识的范畴,它以客观的事实为根据。

由于实际生活在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5分)
(3)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统一起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1分)
42两句话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或系统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要求在一切活动中应该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因此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43、见课本
44、答案:物质决定意识,因此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确定我国的工业化道路必须从当今时代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出发
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十六大制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会指导和推进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事物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时代发生了变化,实现工业化的途径也应该有新的思路,不应该走常规发展的道路而应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