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需要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需要技巧
——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有感这是美国海姆·G·吉诺特的最后一部经典巨著,是美国父母和教师协会推荐读物,它以31种语言畅销全球。

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在生活中家长、教师和孩子该怎么相处。

书中写道:老师是教室里的决定因素,老师个人的方式方法,决定着教室里的气氛;老师的情绪,左右着教室里的氛围,老师拥有巨大的力量……一个老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老师们需要具体的技巧,以便有效而人性化地处理教学中随时都会出现的事情——令人烦恼的小事、日常的冲突和突然的危机。

在出现问题时,理论是没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如何获得这些技巧来改善教学状况和课堂生活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编辑并摘自原文)
打开本书,一开始并不是很在意,翻过了序言,再翻过引言,然后是“致读者”、“目录”,并没有引起我特别大的兴趣,然而一翻到第一章,《老师们的心声》,就被吸引着一行一行地往后看,因为我在这里看到了自己曾经和现在还有的一些想法,我知道这些想法不是那么好,但是却比较无奈,于是很想知道这本书怎么来改变老师们的这些无奈的想法,怎样知道老师与学生真正有效的沟通。

细细读一个又一个的小案例,很有启发,也有了一些感悟。

那些案例,很多也是在我们身边发生,都是一些非常平凡的事情,但是不同的处理方式,却有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就比如案例《我总是被骗》,讲了一个小男孩因为体育课下课了,失去了最后一个投篮的机会,因此抗议“每个人的机会都比我多。

我总是被骗”,老师对男孩说:“为了改变你对这种状况的感受,你再投3次篮吧。

我等你。

”就是因为老师这样的一个态度,使孩子投篮后既愉快又满意。

我想,如果是我,或许会和他说,下课了,我们来不及了,得回教室喝水,上洗手间,还要上下一节课呢。

仔细比较,前面的老师,他灵活、富有同情心,用了短短的几秒钟时间,使学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而相比较后面这种我可能采取的方式,却显得多么的死板,而且对孩子的心情丝毫没有帮助,或许如果这样处理,这个男孩只能后面的时间都不愉快,而且处在一种被忽略的感觉中,也很有可能影响到后面课程的学习。

长此以往,他的心理也将不健康快乐。

再比如:一个八岁的孩子,一天回家吃午饭时生气的说:我不要回学校了。

她妈妈没有跟她陈词滥调地讲,小孩子一定要上学,怎么怎么不应该发脾气,而是理解的说:“你看上去很烦,能告诉我怎么了吗?”“老师把我的卷子撕了,我那么努力地答题,她居然只看了一眼就撕了。

”妈妈说:“没有得到你的允许吗?怪不得你这么生气呢!。

”这位妈妈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她知道想帮助女儿消除怒气,就必须带着理解和同情跟她说话。

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行为。

作为教师和父母,我们都深有感触:当我们发怒时,我们的行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

我们大喊大叫。

然而当这一切结束时,我们会感到内疚,我们郑重地在心中决定,以后绝不能重复这样的行为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依靠周密计划的程序,可以在爆发前有系统地减轻紧张情绪。

从这我就想到我们老师有时对带有情绪,有怒气的学生,通常的做法是:冷处理,把他放一边,或是马上强制他不准发火。

我们也不妨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

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

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

一个孩子表现好,我们通常总会夸赞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等评价性的赞扬。

但在这本书中说到:在心理疗法中,从不会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学生,你真棒!这些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都是要避免的。

为什么呢?他们需要免受评价性赞扬的压力,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

夸奖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与人格。

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成绩的真实情况,称赞的时候要做到明确、详尽的描述,孩子能从这些信息和赞赏中受益,远比哪些对品格的评价要有效得多。

这一点上我觉得我自己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交流时做得还不错。

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

批评和评定性的称赞是双刃剑,两者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

为了避免下判断,心理学家建议我们不要发表批评意见影响孩子,而是
指导孩子。

在批评孩子时,我们会不经意间攻击了孩子的人品和性格。

而指导孩子时,我们应该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好不要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

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首先是要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

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

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其次,还要还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

父母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父母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最后,作为父母还要学会倾听。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时是不需要用嘴去说,而是要用耳、用心去听。

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方法。

有时我们作父母的,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总是希望孩子听自己的,却很少主动去听孩子的。

让我们每一个作父母的都来试着克制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在家里我们尽量的少说,多听。

那么我们就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不是一个人孤立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与人进行交流。

所以当培养孩子的方法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时,孩子才会茁壮成长。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要彼此尊重。

当我们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时,我们就帮助了他们培养希望。

如果每一个孩子享有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那我们的学校教育就能事半功倍了,做为教师更是要注意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科学、健康的教育和培养。

我们要承认努力、表达感激,但是我们不能评价孩子,不能给他们定性。

所以,让我们改变自己,掌握一定的技巧,让我
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杭州市文一街小学政苑小区张杭梅
20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