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简城学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简城学区八下期中语文试卷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凫.水(fú)争讼.(sòng)幽悄.(qiāo)无人问津.(jīn)
B.亢.奋(kàng)褶.皱(zhě)追溯.(sù )风雪载.途(zài)
C.潺.潺(chán)冗.杂(rǒng)磅.礴(bàng)黄发垂髫.(tiáo)
D.腐蚀.(shí)领域.(yù)灯盏.(zhǎn)三棱.镜(líng)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B.那时自己对人情事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D.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的陨石的撞击。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经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
B.这次的演出,集合杰出的艺人同台亮相,其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
C.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看到世界上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
D.学习中,我们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杭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5.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水尤.清洌(格外)B.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C.犬牙
..差互(狗的牙齿)D.悄怆
..幽邃(凄凉)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见渔人,乃.大惊B.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D.潭西南而.望乃记之而.去
(3)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A.全石以为底。
用全部石头作为小潭的底部。
B.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有一百来条。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时隐时现。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久居住。
(4) 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和树,着意渲染了寂寞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B.本文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
C.写岸上景物,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D.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
“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6.默写古诗文。
(1) ,胡为乎泥中?(《式微》)
(2) ,君子好逑。
(《关雎》)
(3)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
(4) 请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任选一首,先写题目,再写出其颔联
和颈联。
7.关于“我们该怎么吃饭”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老鼠为什么爱大米
人类问老鼠:“你为什么爱大米?”老鼠说:“它能填饱肚子,还能让我变得更聪明。
”
这并非异想天开﹣﹣日本名古屋明治大学的药理学家在老鼠身上进行了细致的实验。
实验显
示出大米至今鲜为人知的神奇功能:老鼠喜爱的大米具有许多有益的特性,特别是能提高动物的
智力。
随着实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员发现,未被淘洗过的米对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着非常有益的作用。
吃这种米饭的老鼠,不易受β﹣淀粉状朊蛋白的影响(这种蛋白能杀死脑细胞,诱发早老性痴呆症。
这种疾病多发于人的老年阶段,最终会导致患者智力的完全丧失)。
同时,大米可谓容易发胖的人们的福音,它富含维生素,用它做成的食品不会刺激胃液分泌。
它所含的黏性淀粉能在胃里形成保护膜,让我们远离胃病。
材料二:主食不可偏废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70%.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
甚至有关专家指出,降低主食比例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的寿命。
材料三:相关的调查
①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84名2﹣6岁营养不良小儿中,粮食摄入量只占需要
量的66%,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总热量的40.48%.换句话说,这些营养不良患儿中,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
②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称:有24.08%﹣30.23%的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在
上海市的一项调查中,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分别约有10%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
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
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
孩子肚子虽然不饿,可是学习紧张,大脑却缺少能量,难免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到学习质量。
③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
营养学家认为,一般来说,
孩子吃每顿饭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
进食过快不利于身心健康。
吃得过快,使吃饭只起到填饱肚子的作用,既起不到激发和培养饮食乐趣的作用,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④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中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人数持续上升,米、面、粗粮等主食摄入量呈
明显下降的趋势。
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
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
⑤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
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
这样,在吃主食时,他
们就会缺乏食欲,吃得很少甚至根本不吃。
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又会出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
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会被破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1) 统观二、三两则材料,可以看到我们在“吃饭”上存在哪些问题?请用简洁语言分条概括。
(2) 材料三中的画线句列举了一系列数字,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3) 在我们身边,常有同学午餐、晚餐时不喜欢吃饭而喜欢到小店买零食吃。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
对这类同学进行规劝。
8.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奇妙的东西。
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
满着爱,它将伴随我们的成长,丰富着我们的人生,同时我们也都是在献出自己的爱,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有些,我们正在感受着,老师、父母、长辈,甚至陌生人的爱;有些,我们正在期盼着,无私、真诚、深沉,甚至是永恒的爱……
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有真情实感;
(3)不少于600字;
(4)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9.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答题。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1) 这首诗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 这首诗的后两句与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运用的修辞手法上有
何相同之处?请做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②其所如③,或立于陂田④,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放鹤亭记》【注释】①扉:门。
②纵:任凭。
③如:到、往。
④陂田:水田。
⑤傃:沿着。
(1) 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立于陂田或:有时。
B.作.亭于其上作:建造
C.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旦:早晨
D.故名.之曰“放鹤亭” 名:命名
(2) 翻译句子
i 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ii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3) 结合选文,说说放鹤亭的主人的人生态度。
11.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内容,解答后面问题。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
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
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
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
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
①此段文字出自名著《》,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②“他”因为什么事被关押审问?。
12.现代文阅读。
拾荒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
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
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
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
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
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
个拾荒老乡那儿。
”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
王婆婆摸了摸缝在
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
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
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
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
一束阳光从窗户
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
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
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
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22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 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 →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
相求,决然离去→②
(2) 阅读第⑥段画线句,请分别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 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⑬段仅用“一年后”
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 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
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13.综合性学习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
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完成“低碳生活”的相关问题。
(1) 低碳生活是指:
(2) 在“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的主题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
请写出你的开场白。
答案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A.有误,“幽悄”的“悄”应读作“qiǎo”;
B.正确;
C.有误,“磅礴”的“磅”应读作“páng”;
D.有误,“三棱镜”的“棱”应读作“léng”。
故选:B。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
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A.有误,“躁热”应为“燥热”;
B.有误,“人情事故”应为“人情世故”;
C.有误,“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
D.正确。
故选:D。
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BD.正确。
C.有误,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对象错误。
故选:C。
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句式杂糅,改为“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的”;
B.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使得”;
C.正确;
D.搭配不当,去掉“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
故选:C。
5. 【答案】
(1) C
(2) A
(3) C
(4) B
【解析】
(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
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BD.正确;
C.有误,“犬牙”意思:像狗的牙齿一样。
故选:C。
(2)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运用。
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A.于是;
B.作为/向;
C.作为/因为;
D.表修饰/表承接。
故选:A.
(3)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选择时,要观察选项是否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
还要观察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是否正确。
A.全石以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
暗的看不见。
D.正确。
故选:D。
(4)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本文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故选:B。
6. 【答案】
(1) 微君之躬
(2) 窈窕淑女
(3)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注意“宦”的书
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注意“楫”的书写)【解析】
7. 【答案】
(1) ①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②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
入量也低于需要量;③吃饭过快;④以零食代替主食。
(2) 用一系列的数字说明了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中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突出了树立平
衡膳食结构的观念的迫切性。
(3) 示例:同学你知道吗?大米富含维生素,用它做成的食品不会刺激胃液分泌,可以让我们远
离胃病;而常吃零食会使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
这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会缺乏食欲,最终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解析】
(1)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解答此题在读懂材料二、三的基础上,可从中筛选出句子作答。
材料二中表现:“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材料三中表现:“小学生和中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
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吃得过快,使吃饭只起到填饱肚子的作用”“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根据这些句子来概括出答案。
(2)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从句子内容来看,主要给出一组数据,来说明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中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可以判定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 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
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
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同学;其次针对情况,同学午餐、晚餐时不喜欢吃饭而喜欢到小店买零食吃;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
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8. 【答案】触及我心灵的爱
背影,《背影》,不同的背影,同样饱含深情。
﹣﹣题记初次翻开语文书,一幅图片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个笨拙的身影,正在艰难地攀爬着高高的铁道月台。
于是我开始品读文章,那是朱自清的《背影》。
正当我想要温习功课时,“吱呀”一声门开了,爸爸轻轻地走过来,手中捧着杯子,热腾腾地冒着气。
“爸,怎么不敲门就进来了,真是的!”我不满地向他埋怨道。
“我,我给你倒杯水,怕你渴了。
”说完,他放下杯子转身离开,那背影在灯光的包围下,有些似曾相识。
《背影》读过一遍,却不太理解“背影”背后的含义,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些:朱自清的父亲为了不让儿子受苦,宁愿自己艰难地爬上铁道对面的月台买橘子,那是爱子情深。
我总觉得朱自清太矫揉造作,为一个父亲的背影流了两次泪。
可我却不知道,有一天我也会为了那个背影流下泪来。
一个冬夜,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路上行人稀少,寂寞而冷清。
枯叶从树上飘落,打了个旋儿,还未回到树根就被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我坐在公交车上,颠簸着到了站。
只看见路灯下有个背影,穿着单薄的衣衫,在寒风中瑟缩着,呵出的白气如一缕青烟,又化作一只蝴蝶,飞走了。
旁边还有我再熟悉不过的“小毛驴”。
不知为何,两行清泪顺着眼角流下,流进嘴里,咸咸的却暖暖的。
我站在暗处,他却发现我了。
我用手一抹,向他奔去。
“爸!”坐在电动车上,我搂着爸爸的腰,却发现他早已被寒风冻得冰凉了。
“爸,你怎么穿这么少?”“哦,走得急,怕错过你的车。
没关系,我不冷。
”一句话让我心头一热。
车在街道的路灯下穿行,昔日顶天立地的背影何时变得不再挺拔?泪又来了,溢满眼眶,再也抑制不住,湿了爸爸的衣衫。
流吧,让我温热的泪给爸爸带来些许温暖。
语文书中,那幅画依然吸引着我。
再读《背影》,我终于读懂了那种爱,藏匿在深情的背影中。
图片上父亲艰难的背影,爸爸灯光下的背影,不同的背影,却同样饱含深情。
再读《背影》,我也终于理解了朱自清情不自禁的泪流。
读懂《背影》,我在成长。
“吱呀”一声,门又开了,我轻轻走进爸爸房间,手里捧着一杯热茶,热气氤氲,温暖着爸爸和我…
【解析】【审题立意】这是一个比较难的作文,要求大家能理解“爱”的含义,从生活中感受到心音震动的旋律,然后讲清起因经过结果,写出自己的感悟就可以了。
这里的爱可以是来自父母的爱、来自老师的爱,也可以写来自陌生人的爱。
【思路点拨】最好在你的生活中选一个场景,一句真情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流泪。
比如参考一下朱自清写父亲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