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总供给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供给方程:Y = Y + ɑ ( P-Pe ) ɑ > 0
它表明当价格水平偏离它的预期值时,实 际工资就不等于有充分就业水平确定的目 标值,实际总产出就会偏离充分就业的总 产出。只有当价格水平等与它的预期值时, 实际工资等于均衡工资,实际总产出就等 于充分就业的总产出。
2019/11/17
6
二、价格粘性模型
2019/11/17
3
一、工资粘性模型
工资粘性(Stickiness)是指工资在短期 内变动的缓慢性。很多经济学家利用名义 工资粘性解释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 名义工资粘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劳动 合同的存在。
W = w * Pe
W/ P = w * ( Pe / P)
L = Ld (W/P) Y = F (K, L)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了把失业和通货膨胀联系起来 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模式。
这说明价格水平取决于预期的价格水平和 国民收入水平,随着两者的提高而提高。
2019/11/17
12
将上式再做变形得:
Y = Y +λ/ [(1-λ) β] (P – Pe )
令[ (1-λ)β]= ɑ,就可得到与工资粘性模 型相同的总供给方程:
总供给方程:Y = Y + ɑ ( P - Pe )
Yi = γ (Pi – Pe) + Yi 企业产量 = 常数γ*(企业价格—总价格水
平)+ 企业潜在产量
2019/11/17
20
根据微观经济学,企业只有当自己产品价 格相对于别的产品价格上升时才会增加生 产。但当信息不完全时,企业就不知道总 价格水平,它只能对此进行猜测。
Yi = γ (Pi – Pe) + Yi 价格水平的预期。
2019/11/17
14
(P/Pe)就是工人对价格变动产生的错觉。 当(P/Pe) = 1时。工人对价格预期正确; 当(P/Pe) 〉1时,工人对价格预期低于实际
价格水平;
当(P/Pe) < 1时,工人对价格预期高于实
际价格水平。
Ls = Ls [(W/P) * (P/Pe) ]
2019/11/17
EAS0(Pe=P0)
P0
A
AD0
O
YY
图9.7 供给冲击的市场调节
2019/11/17
29
图9.7显示了石油价格上升这种总供给冲击的宏观 效应。它导致石油实际价格水平的提高,但低于 人们的预期价格。发生总供给冲击后,经济将如 何调整呢?
发生总供给冲击后,经济可通过来调整达到均衡, 经济调整的速度取决于预期调整的速度;
如果工人预期的价格水平大于实际价格水平,即
(P/Pe) < 1,则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就会从E点沿
着劳动需求曲线朝左上方移动;
如果工人预期的价格水平小于实际价格水平,即
(P/Pe) 〉1,则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就会从E点沿
着劳动需求曲线朝右下方移动。这样,工人错觉 就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偏离充分就业的水平。
2019/11/17
17
假定实际价格水平P超过了预期价格水平Pe 如图9.4 所示。
Ls1
Ls2
W/P
(W/P)1 (W/P)2
Ld
O
L1 L2 L
图9.4 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上升
2019/11/17
18
(P/P e)的上升使Ls1向右移至Ls2。而企业比工人拥有更多
的信息,仍按照劳动力的边际产量来雇用工人,劳动的需 求曲线保持不变。因此,当劳动力供给曲线Ls1向右移至 Ls2时,实际工资由(W/P)1下降到(W/P)2,劳动力的均衡就 业量由L1提高到L2,产出水平也有相应提高。类似地,当价 格水平低于预期水平,劳动力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实际 工资将要上升,而就业和产量将会下降。把价格变动与产 量变动的关系用数学表达时表达出来,我们再次得到同样 的总供给曲线:
收入的差额( Y – Y )。
2019/11/17
10
另一类产品价格具有粘性的企业的产品价格由下 式决定:
p = Pe + β ( Ye –Ye ) , β > 0
Pe是企业对未来物价水平和生产成本的预期值, Ye 、 Ye 分别是企业预期实际国民收入和预期潜
在国民收入。为简化起见,假定这些企业的预期
第八章 总供给理论
教学重点: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原因的四个模型;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 击给总产量带来的波动及其调整;菲利普 斯曲线。
教学难点: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长期、 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2019/11/17
1
第八章 总供给理论
教学目的:对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 斜的原因作进一步解释:在短期总供给曲 线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的 波动和长期调整;考察菲利普斯曲线。
2019/11/17
7
为分析价格粘性对总供给的影响,先考虑 单个企业的定价决策过程,然后对所有企 业进行加总,得到总供给曲线。假定产品 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垄断企业依据产品 的成本来制定价格,产品成本主要取决于 两个宏观经济变量,一般物价水平P和收入 水平Y,两者的提高都会导致企业产品价格 的上升,如图9.2所示。
2019/11/17
4
W/P W/P1 W/P2
O Y Y2 Y1
d L=L(W/P) L1 L2 L (a) 劳动需求
Y=F(L,) P P2
P1
Y=+(P-P)
O
L1 L2 L
(b) 生产函数
O
Y1 Y2 Y
(c) 总供给曲线
图9.1 工资粘性模型
2019/11/17
5
图9.1描述了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
实际国民收入和预期潜在国民收入相等。则产品
价格就等于:
p = Pe
2019/11/17
11
把上述两类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加权平均, 就能得到总的物价水平:
P = λ Pe + (1-λ )[ P +β ( Y – Y )] 变形后得:
P = Pe + [ (1-λ )β /λ ]( Y –Y )
Y = Y + ɑ ( P-Pe )
由于工人错觉的存在,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波动导致产出 (国民收入)的波动,即产出偏离它的潜在水平。
2019/11/17
19
四、不完全信息模型
此模型假定经济行为人掌握的信息是不完 全的,这一假定将价格水平的运动和企业 的供给决策联系起来。
代表性企业的供给曲线:
15
将劳动的需求和供给曲线绘到同一坐标轴 内就得到劳动市场的均衡模型, 如图9.3 所示:
W/P P/P<1
L=L(W/P×P/P)
(W/P)*
E P/P=1
P/P>1
L=L(W/P)
O
L*
L
图9.3 劳动市场的均衡
2019/11/17
16
如果工人预期的价格水平与实际价格水平相等,
即(P/Pe) = 1,则E点就是长期均衡点。
2019/11/17
31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及其修正 • 1.菲利普斯曲线 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A·W·菲利浦斯在对 英国1861-1957年的失业和货币工资的数据 进行仔细研究以后,做出了一条失业与货币 工资变化之间存在着反向的关系的曲线,这 条曲线就被称为Philips” curve。这条线 表明失业较少时工资趋于上升,反之,则下 降。
预期的因素,卢卡斯称之为附加预期的总 供给曲线。
2019/11/17
23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AS向上倾斜,表明总产量 与实际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化,而与预期价格反方 向变化。实际产量偏离潜在产量的关键在于实际 价格偏离了人们的预期价格。在短期内,人们对 实际价格的预期会出现偏差,而企业、居民都是 按预期价格进行决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此造成短期价格、工资 缺乏伸缩性,使实际的产量偏离充分就业产量。 而长期内,人们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使预期 和现实趋于一致,这样价格、工资就具备充分的 灵活性,实际产量和潜在产量达到一致。
若令上式nγ =ɑ, 则我们再次得到非常熟悉的总供给
曲线:
Y = Y + ɑ ( P-Pe )
2019/11/17
22
五、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xpectation augmented aggregate supply curve)
与第七章的总供给曲线相比,本章讨论的
总供给模型Y = Y + ɑ ( P-Pe )增加了
Pe是企业对
2019/11/17
21
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
Y = nγ (P – Pe) + Y
P = Pe时,经济的实际产出正好等于潜在产量;
P 〉 Pe时,经济的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量,经济就 处于过热状态;
P < Pe时,经济的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量,经济就处 于衰退期。这种以信息为基础的总供给模型的最初研 究,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卢卡斯进行的,所得到的 价格和产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常被称为卢卡斯总供 给曲线。
教学要求:理解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 倾斜原因的四个模型;掌握总需求冲击和 总供给冲击给总产量带来的波动及其调整; 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及长期、短期的 菲利普斯曲线。
2019/11/17
2
第一节 总供给模型
本节介绍四种主要的总供给模型,各模型 的出发点不同,但得到的结果类似,那就 是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而是一 条向上倾斜的直线。
由此得到与工资粘性模型相同的结论:产 出(国民收入)的波动,即产出偏离它的 潜在水平与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有关。
2019/11/17
13
三、工人错觉模型
模型的中心假定是企业和工人并不具有相 同的信息,工人有时会混淆实际工资和名 义工资。
Ld = Ld (W/P) Ls = Ls (W /Pe) (W / Pe) = (W/P) * (P/ Pe) 工人预期实际工资 = 实际工资*工人错觉
价格粘性是指价格在短期内变动的缓慢性。价格 粘性模型是指由于产品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在这 个价格水平上企业可能无法销售出所有的产品, 这时劳动力需求曲线将随着经济周期而移动,从 而使实际工资变动能表现出某种顺周期性。对名 义价格粘性产生的原因有许多解释,如菜单成本 和近似理性行为,这将在第十一章作详细分析。
2019/11/17
8
MC2
P
MC1
P
MC
P2
P2
P1
P1
MR2 D2
D MR
O
Q2 Q1
Q
MR1
O
Q2 Q1
D1 Q
(a)物价上升
(b)收入上升
图9.2 企业最优价格的决定因素
2019/11/17
9
产品价格灵活变动企业的产品价格由下式决定:
p = P + β ( Y –Y ) , β > 0
β 反映了收入水平变动对企业定价影响程度 的大小。这一等式表明:产品利润最大化的 最优价格取决于价格水平P和总收入和潜在
内,总需求扩张如果没被预期到,总需求的增加 会使实际产出增加;但当人们完全预期到价格变 动后,总需求扩张不再有实际影响,只反映为价 格水平的上升。
2019/11/17
26
LAS
P
EAS*
E*
P*
E2
EAS1 EAS0
P1
E1(P>Pe)
P0
E0
AD0
AD1
O
Y
图9.6 总需求扩张的效应
2019/11/17
发生总供给冲击后,还可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 对付,经济可调整到充分就业的均衡,但价格水 平比冲击前上升,如图9.8所示。
2019/11/17
30
P
LAS
EAS2(Pe= P2)
C
P2 P1
EAS0(Pe=P1) B
P0
A
AD1
AD0
Y
O
Y
图9.8 供给冲击的政府调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总供给冲击的通货膨胀 效应同它的衰退效应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27
反映在货币政策上,如果政府的货币政策 被人们完全预期到了,货币扩张将不存在 任何实际效应,货币变动是完全中性的。
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实际经济生活没 有影响,只有未预期到的宏观政策才能影 响实际变量。
2019/11/17
28
二、总供给冲击
P
LAS
EAS2(Pe=P2)
P2
P1
B(P<Pe)
2019/11/17
24
LAS(P=Pe) P
EAS2(Pe=P2)
P2
B
EAS2(Pe=p1)
P1
A
P<Pe
P>Pe
O
Y
图9.5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
2019/11/17
25
第二节 总产量的波动和调整
本节用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来考察总需求冲击 和总供给冲击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
一、总需求冲击 图9.6显示了总需求扩张的宏观效应。说明在短期
2019/11/17
32
从菲利普斯的发现到相应得出物价水平和失业之 间的联系只有一步之遥。由于价格和工资是密切 相关的,可以把上述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工资变化 转化成价格变化,这一步是由萨缪尔森和索洛在 1960年完成的。他们研究了大萧条之后到60年代 之间的美国数据,发现物价水平和失业率之间是 反方向变化的。
它表明当价格水平偏离它的预期值时,实 际工资就不等于有充分就业水平确定的目 标值,实际总产出就会偏离充分就业的总 产出。只有当价格水平等与它的预期值时, 实际工资等于均衡工资,实际总产出就等 于充分就业的总产出。
2019/11/17
6
二、价格粘性模型
2019/11/17
3
一、工资粘性模型
工资粘性(Stickiness)是指工资在短期 内变动的缓慢性。很多经济学家利用名义 工资粘性解释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 名义工资粘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劳动 合同的存在。
W = w * Pe
W/ P = w * ( Pe / P)
L = Ld (W/P) Y = F (K, L)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了把失业和通货膨胀联系起来 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模式。
这说明价格水平取决于预期的价格水平和 国民收入水平,随着两者的提高而提高。
2019/11/17
12
将上式再做变形得:
Y = Y +λ/ [(1-λ) β] (P – Pe )
令[ (1-λ)β]= ɑ,就可得到与工资粘性模 型相同的总供给方程:
总供给方程:Y = Y + ɑ ( P - Pe )
Yi = γ (Pi – Pe) + Yi 企业产量 = 常数γ*(企业价格—总价格水
平)+ 企业潜在产量
2019/11/17
20
根据微观经济学,企业只有当自己产品价 格相对于别的产品价格上升时才会增加生 产。但当信息不完全时,企业就不知道总 价格水平,它只能对此进行猜测。
Yi = γ (Pi – Pe) + Yi 价格水平的预期。
2019/11/17
14
(P/Pe)就是工人对价格变动产生的错觉。 当(P/Pe) = 1时。工人对价格预期正确; 当(P/Pe) 〉1时,工人对价格预期低于实际
价格水平;
当(P/Pe) < 1时,工人对价格预期高于实
际价格水平。
Ls = Ls [(W/P) * (P/Pe) ]
2019/11/17
EAS0(Pe=P0)
P0
A
AD0
O
YY
图9.7 供给冲击的市场调节
2019/11/17
29
图9.7显示了石油价格上升这种总供给冲击的宏观 效应。它导致石油实际价格水平的提高,但低于 人们的预期价格。发生总供给冲击后,经济将如 何调整呢?
发生总供给冲击后,经济可通过来调整达到均衡, 经济调整的速度取决于预期调整的速度;
如果工人预期的价格水平大于实际价格水平,即
(P/Pe) < 1,则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就会从E点沿
着劳动需求曲线朝左上方移动;
如果工人预期的价格水平小于实际价格水平,即
(P/Pe) 〉1,则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就会从E点沿
着劳动需求曲线朝右下方移动。这样,工人错觉 就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偏离充分就业的水平。
2019/11/17
17
假定实际价格水平P超过了预期价格水平Pe 如图9.4 所示。
Ls1
Ls2
W/P
(W/P)1 (W/P)2
Ld
O
L1 L2 L
图9.4 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上升
2019/11/17
18
(P/P e)的上升使Ls1向右移至Ls2。而企业比工人拥有更多
的信息,仍按照劳动力的边际产量来雇用工人,劳动的需 求曲线保持不变。因此,当劳动力供给曲线Ls1向右移至 Ls2时,实际工资由(W/P)1下降到(W/P)2,劳动力的均衡就 业量由L1提高到L2,产出水平也有相应提高。类似地,当价 格水平低于预期水平,劳动力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实际 工资将要上升,而就业和产量将会下降。把价格变动与产 量变动的关系用数学表达时表达出来,我们再次得到同样 的总供给曲线:
收入的差额( Y – Y )。
2019/11/17
10
另一类产品价格具有粘性的企业的产品价格由下 式决定:
p = Pe + β ( Ye –Ye ) , β > 0
Pe是企业对未来物价水平和生产成本的预期值, Ye 、 Ye 分别是企业预期实际国民收入和预期潜
在国民收入。为简化起见,假定这些企业的预期
第八章 总供给理论
教学重点: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原因的四个模型;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 击给总产量带来的波动及其调整;菲利普 斯曲线。
教学难点: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长期、 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2019/11/17
1
第八章 总供给理论
教学目的:对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 斜的原因作进一步解释:在短期总供给曲 线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的 波动和长期调整;考察菲利普斯曲线。
2019/11/17
7
为分析价格粘性对总供给的影响,先考虑 单个企业的定价决策过程,然后对所有企 业进行加总,得到总供给曲线。假定产品 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垄断企业依据产品 的成本来制定价格,产品成本主要取决于 两个宏观经济变量,一般物价水平P和收入 水平Y,两者的提高都会导致企业产品价格 的上升,如图9.2所示。
2019/11/17
4
W/P W/P1 W/P2
O Y Y2 Y1
d L=L(W/P) L1 L2 L (a) 劳动需求
Y=F(L,) P P2
P1
Y=+(P-P)
O
L1 L2 L
(b) 生产函数
O
Y1 Y2 Y
(c) 总供给曲线
图9.1 工资粘性模型
2019/11/17
5
图9.1描述了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
实际国民收入和预期潜在国民收入相等。则产品
价格就等于:
p = Pe
2019/11/17
11
把上述两类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加权平均, 就能得到总的物价水平:
P = λ Pe + (1-λ )[ P +β ( Y – Y )] 变形后得:
P = Pe + [ (1-λ )β /λ ]( Y –Y )
Y = Y + ɑ ( P-Pe )
由于工人错觉的存在,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波动导致产出 (国民收入)的波动,即产出偏离它的潜在水平。
2019/11/17
19
四、不完全信息模型
此模型假定经济行为人掌握的信息是不完 全的,这一假定将价格水平的运动和企业 的供给决策联系起来。
代表性企业的供给曲线:
15
将劳动的需求和供给曲线绘到同一坐标轴 内就得到劳动市场的均衡模型, 如图9.3 所示:
W/P P/P<1
L=L(W/P×P/P)
(W/P)*
E P/P=1
P/P>1
L=L(W/P)
O
L*
L
图9.3 劳动市场的均衡
2019/11/17
16
如果工人预期的价格水平与实际价格水平相等,
即(P/Pe) = 1,则E点就是长期均衡点。
2019/11/17
31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及其修正 • 1.菲利普斯曲线 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A·W·菲利浦斯在对 英国1861-1957年的失业和货币工资的数据 进行仔细研究以后,做出了一条失业与货币 工资变化之间存在着反向的关系的曲线,这 条曲线就被称为Philips” curve。这条线 表明失业较少时工资趋于上升,反之,则下 降。
预期的因素,卢卡斯称之为附加预期的总 供给曲线。
2019/11/17
23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AS向上倾斜,表明总产量 与实际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化,而与预期价格反方 向变化。实际产量偏离潜在产量的关键在于实际 价格偏离了人们的预期价格。在短期内,人们对 实际价格的预期会出现偏差,而企业、居民都是 按预期价格进行决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此造成短期价格、工资 缺乏伸缩性,使实际的产量偏离充分就业产量。 而长期内,人们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使预期 和现实趋于一致,这样价格、工资就具备充分的 灵活性,实际产量和潜在产量达到一致。
若令上式nγ =ɑ, 则我们再次得到非常熟悉的总供给
曲线:
Y = Y + ɑ ( P-Pe )
2019/11/17
22
五、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xpectation augmented aggregate supply curve)
与第七章的总供给曲线相比,本章讨论的
总供给模型Y = Y + ɑ ( P-Pe )增加了
Pe是企业对
2019/11/17
21
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
Y = nγ (P – Pe) + Y
P = Pe时,经济的实际产出正好等于潜在产量;
P 〉 Pe时,经济的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量,经济就 处于过热状态;
P < Pe时,经济的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量,经济就处 于衰退期。这种以信息为基础的总供给模型的最初研 究,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卢卡斯进行的,所得到的 价格和产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常被称为卢卡斯总供 给曲线。
教学要求:理解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 倾斜原因的四个模型;掌握总需求冲击和 总供给冲击给总产量带来的波动及其调整; 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及长期、短期的 菲利普斯曲线。
2019/11/17
2
第一节 总供给模型
本节介绍四种主要的总供给模型,各模型 的出发点不同,但得到的结果类似,那就 是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而是一 条向上倾斜的直线。
由此得到与工资粘性模型相同的结论:产 出(国民收入)的波动,即产出偏离它的 潜在水平与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有关。
2019/11/17
13
三、工人错觉模型
模型的中心假定是企业和工人并不具有相 同的信息,工人有时会混淆实际工资和名 义工资。
Ld = Ld (W/P) Ls = Ls (W /Pe) (W / Pe) = (W/P) * (P/ Pe) 工人预期实际工资 = 实际工资*工人错觉
价格粘性是指价格在短期内变动的缓慢性。价格 粘性模型是指由于产品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在这 个价格水平上企业可能无法销售出所有的产品, 这时劳动力需求曲线将随着经济周期而移动,从 而使实际工资变动能表现出某种顺周期性。对名 义价格粘性产生的原因有许多解释,如菜单成本 和近似理性行为,这将在第十一章作详细分析。
2019/11/17
8
MC2
P
MC1
P
MC
P2
P2
P1
P1
MR2 D2
D MR
O
Q2 Q1
Q
MR1
O
Q2 Q1
D1 Q
(a)物价上升
(b)收入上升
图9.2 企业最优价格的决定因素
2019/11/17
9
产品价格灵活变动企业的产品价格由下式决定:
p = P + β ( Y –Y ) , β > 0
β 反映了收入水平变动对企业定价影响程度 的大小。这一等式表明:产品利润最大化的 最优价格取决于价格水平P和总收入和潜在
内,总需求扩张如果没被预期到,总需求的增加 会使实际产出增加;但当人们完全预期到价格变 动后,总需求扩张不再有实际影响,只反映为价 格水平的上升。
2019/11/17
26
LAS
P
EAS*
E*
P*
E2
EAS1 EAS0
P1
E1(P>Pe)
P0
E0
AD0
AD1
O
Y
图9.6 总需求扩张的效应
2019/11/17
发生总供给冲击后,还可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 对付,经济可调整到充分就业的均衡,但价格水 平比冲击前上升,如图9.8所示。
2019/11/17
30
P
LAS
EAS2(Pe= P2)
C
P2 P1
EAS0(Pe=P1) B
P0
A
AD1
AD0
Y
O
Y
图9.8 供给冲击的政府调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总供给冲击的通货膨胀 效应同它的衰退效应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27
反映在货币政策上,如果政府的货币政策 被人们完全预期到了,货币扩张将不存在 任何实际效应,货币变动是完全中性的。
预期到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实际经济生活没 有影响,只有未预期到的宏观政策才能影 响实际变量。
2019/11/17
28
二、总供给冲击
P
LAS
EAS2(Pe=P2)
P2
P1
B(P<Pe)
2019/11/17
24
LAS(P=Pe) P
EAS2(Pe=P2)
P2
B
EAS2(Pe=p1)
P1
A
P<Pe
P>Pe
O
Y
图9.5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
2019/11/17
25
第二节 总产量的波动和调整
本节用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来考察总需求冲击 和总供给冲击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
一、总需求冲击 图9.6显示了总需求扩张的宏观效应。说明在短期
2019/11/17
32
从菲利普斯的发现到相应得出物价水平和失业之 间的联系只有一步之遥。由于价格和工资是密切 相关的,可以把上述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工资变化 转化成价格变化,这一步是由萨缪尔森和索洛在 1960年完成的。他们研究了大萧条之后到60年代 之间的美国数据,发现物价水平和失业率之间是 反方向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