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M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BIM技术是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其通过信息化技术表达建筑构件,
对项目建筑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展示,应用在水利工程中,可以直观体现建筑信息,按实际工程方案要求优化数据,缩小实际参数与设计参数之间的误差,提高工程
设计的先进性和设计质量。
但由于人们的认知限制,技术水平有待加强,制约了
水利工程建设发展。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设计;施工应用
引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指利用3D数字模型,将有
关工程项目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有效集成,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BIM技术可以为项
目生命周期管理、数字水利枢纽建设、水利枢纽运营提供解决方案,为运营管理
部门创造价值,为设计产品延长服务周期,提高生产力,助力企业成长。
为了使BIM技术运用更加稳定、健康,必须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制订符合其发展要求
的方案,并逐步完善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
1 BIM研发理念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系统,源于“节能增效”。
1973年在全球石油危机影响下,美国企业都在考虑如何提高行业效益。
ChunkEastman教授提出了BIM概念,此后经历了萌芽、产生及发展的不同阶段。
Eastman教授认为BIM的出现能便于实现建筑工程可视化及量化的分析。
随着水
利工程迅猛发展、建设规模增大、技术难度明显提升,其勘测、设计、施工、运
维等数据量日益增长;且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多,各专业协同标准严格。
基于“节能增效”的技术理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引入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模拟)。
对于水利工程,建立完善的
BIM信息模型后,能对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数据和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便于不同
参与方使用,具有节能增效,提升经济及社会效益等诸多优点。
2 BIM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1 深基坑边坡设计
水利工程施工区地形复杂。
如果在勘探阶段无法对基坑的开挖和填筑进行分析,将影响后期施工。
水利工程地质勘探需要借助无人机拍摄,为了直观体现地
质情况,还应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工作人员可以对周边生态系统维护做提前规划,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做好相关准备,避免水利工程填挖边坡环节缺乏依据,提高对
工程施工的细节把控程度,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2.2 可视化、联动化、多专业协调设计
基于BIM软件的三维模型可以准确绘制图纸,包括每个项目的剖面图和详图,从而提高设计效率。
令人兴奋的是,BIM建模具有联动功能,所有模型、视图、
截面和细节在一次更改中自动更新,减少了设计修改引起的联动修改。
众所周知,在水电站设计中,各专业的设计冲突时有发生。
不言而喻,BIM模型联动实时更
新在减少碰撞冲突和设计变更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另外再结合有限元计算,实
现设计的系统分析,更高效率地实现设计的校核与优化。
BIM的应用,不仅大大
提高了效率,还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下面系统介绍规划与设计阶段的
BIM应用。
水利工程的规模大,一旦发生变更,带来的变更数据也是庞大的,全
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始终的优势比较明显。
在规划设计阶段,根据基本资料,
建立三维地形地质模型,然后多专业在线协同设计,这种协同有跨部门的也有专
业间的,融合了大量的计算分析过程,项目管理层可以在后台在线进行设计进度
管理,设置最终交付成果。
2.3 利用BIM可视化仿真展示混凝土坝施工过程的三维动态过程
由于施工现场受温度、应力、浇筑机械设备配置、浇筑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施工过程采用分段浇筑混凝土坝的方法。
然而,混凝土坝的浇筑量巨大,通常需
要数千吨甚至数万吨混凝土。
此外,混凝土坝的施工限制太多,难以安排人工浇
筑顺序和进度。
目前,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根据浇筑层数、每月
增加的混凝土浇筑强度等参数,采用经验类比法。
然而,由于缺乏对大坝工程进
行量化分析的技术,不能准确地判定各个阶段的施工进度,以及混凝土坝的抬高
过程能否满足大坝建设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与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如今可以在
计算机上实时地仿真模拟大坝的施工过程。
通过对混凝土工程的各种施工方案进
行仿真模拟对比,并进行数值比较,可得出科学、合理、准确的施工进度规划。
在此基础上,将多种可能对灌浆过程产生影响的可变参数输入计算机中,构建出
一个基于此模型的水库大坝仿真计算程序,再利用该软件进行水利水电项目的仿
真建造,输入可实现的机械配合方案和相关技术参数,即可得到最优机械利用率。
3 BIM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 技术交底与质量安全控制
借助信息软件,可自动生成水利工程的三维模型及相关设计说明、原理图、
进度图、运输方案等,并可结合工程造价进行可视化图纸审查、碰撞检查和数据
库建立。
确保在水利工程施工前完成相关试验,避免工程设计中的缺陷,提前发
现工程的难点和不足。
工程图纸审查过程中发现专业碰撞点54 个,避免因盲目
投入施工造成原材料浪费或者重复施工。
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应将施工实际情况通
过照片传输至数据库系统,并借助 BIM技术进行模块关联,工程管理人员及监理
人员可以借助信息化系统实施远程监控,避免施工人员由于自身专业性不强而延
误施工进度。
3.2 施工阶段的 BIM 应用
BIM技术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改变了工程项目的重心,数字化交付模式大
大减少了设计变更产生的系列负面效应,这使得项目的施工阶段有更多的精力做
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组织方案,减少工期延误,材料浪费等问题。
施工
阶段的BIM技术应用可以从技术应用和管理应用两个角度来看,一是使用BIM技
术对项目进行BIM施工深化设计、施工方案预演、模拟关键施工过程等,提高施
工的规范性,降低返工风险,保证施工质量;二是以BIM模型为基础,加载相应
的管理功能,实现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竣工管理等。
3.3 模型信息创建和表达
首先,创建模型信息。
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应借助BIM模型准确表达工程建筑
实体的特征,以信息为载体,实现从二维图到三维图的转换,确保建模效率。
工
程技术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建模知识。
BIM设计的三维效果应避免传统的渲染形式,而是利用水利工程的基础数据,准确呈现工程的各种参数,增强实用性,确保水
利工程的顺利实施。
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建模工具不断更新迭代,目前广泛应
用Autodesk、3Dmax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结合水利工程实际,建立完善的
建模平台,确保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效应用。
其次,模型的信息表达。
BIM模型具备完善的数据信息,可以从基础的图纸、文字对模型精准地表达,BIM
技术可以优化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实现可视化沟通,模型的信息表达具备多样化、丰富化特点。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发展,水利工程领域已经应用了神经网络、人工智
能技术,项目工程施工采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借助各类资源,不断完善工程
管理组织机构及优化管理模式,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
监理人员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的互融、互通,便于各专业协同施工,提高水
利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 孙斌.BIM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3):
13-14,22,72.
[2] 孙少楠,张慧君.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6(20):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