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县农业及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胜县农业及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目录
一、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2)
二、自然资源 (3)
三、农业产业现状 (6)
四、存在问题 (8)
一、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一)行政管辖与人口
龙胜全县辖3个镇7个乡,119个村委会,1658个村民小组,50664户,总人口17.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1万人,占85.71%,农业劳动力8.41万人,其中外出打工1.48万人。
(二)土地利用现状
全县土地总面积380.7万亩,其中:农业用地面积25.43万亩,占6.68%,其中水田9.46万亩,旱作地8.92万亩,果园地面积7.04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65.28万亩,占69.68%;草地面积17.78万亩,占4.67%;养殖水面面积0.17万亩,占0.04%;其它用地面积72.04万亩,占18.92%。
(三)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种植业:主要粮食作物播种植面积17.92万亩,粮食总产量5.89万吨、粮食单位面积年产量328kg/亩/年,人均粮食拥有量345.87kg/人/年;其中水稻种植面积9.1万亩,稻谷总产量4.21万吨。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0.46万亩,总产量0.05万吨。
水果7.04万亩,总产量3.88万吨。
罗汉果种植面积3.7万亩,产量7857.35万个。
蔬菜种植面积9万亩,总产量8.61万吨。
茶叶种植面积0.26万亩,产量0.038万吨。
畜牧业及渔业:牛存栏6.8万头,出栏1.34万头;猪出栏12.2万头;羊出栏1.9万头;家禽出栏116.31万羽;肉类总产量1.17万吨。
渔业养殖面积0.11万亩,渔业总产量0.07万吨,其中养殖产量0.04万吨。
林业:主要用材树种(杉木、松木)面积126.6万亩,蓄积(万立方米);主要经济林树种面积15.33万亩、年均产量(kg/亩/年)。
在耕地面积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9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7.92万亩。
在林地面积中,森林面积264万亩、森林覆盖率74.3%。
(四)农业组织机构和农业技术人力资源
县农业局是主管农业的行政和技术部门,下设水果办、经作站等10个股室和10个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
县乡共有农业行政人员7人,农业事业管理6人,农业技术人员59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34人。
目前农业技术管理体制正在改革中。
全县注册了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但运行正常起作用的只几个。
(五)生产总值
龙胜农民收入渠道:⑴沿河部分农户靠柑橘、茶油;⑵林木多的靠原来的用材林;⑶出售生猪、山羊、家禽;⑷外出打工。
2008年龙胜全县生产总值24.86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5.64亿元、13.11亿元、6.12亿元;全年财政收入2.0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8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元。
农业、林业、牧渔业生产总值分别为2.658亿元、1.451亿元、1.531亿元,分别占第一产业的47.13%、25.73%、27.14%。
全年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93.85万人次,比2007年增长11.62%,实现旅游总收入5.5亿元,增长40%。
全县有70个贫困村,95%都在高山半高山,是广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二、自然资源
(一)地理位置与面积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桂林市的西北部,界于东经109°43°至110°21',北纬25°29'至26°12'之间,幅员面积2538平方公里。
行政管辖属桂林市,县城龙胜镇与桂林市距离公路里程87公里。
(二)地形地貌和水系
龙胜县属中高山地貌,四周为越城岭与八十里大南山两大山脉环抱,主峰福平包,海拔1910米;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犬牙交错,盆地
零星分布;浔江(古宜河)从中穿过,出县境处石门塘为海拔最低点,海拔163米。
浔江水系呈树枝状遍布全县。
(三)植被
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常绿针叶林,植被垂直带谱分布明显,南山有高山草甸植被,素有“小云贵高原”之称。
龙胜县境内40%的土地面积森林茂密,全县绿化率74.3%,有较丰富的林木资源。
(四)气候
龙胜地处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量充沛,山峰连绵,河谷幽深,温差极大,年平均气温18.1°C,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为-4.8℃,年积温>10°C 5133℃,平均无霜期314天。
年降雨量平均1543毫米,相对湿度85—90%,降雨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7月,造成夏季阴雨、多雾、寡日照,全年日照1244小时,是广西
摘自《龙胜各族自治县水果自然资源调查及区划报告》(龙胜县区划办1987.12)
日照时数最少的县。
寡日照,高湿有利于高含水量作物(如蔬菜)的生长及产品的形成,而不利于禾谷类籽粒的形成。
秋冬常严重干旱制约了冬季农业的发展。
还常有洪涝、冰雹和冻寒等灾害性天气。
(五)龙胜县土壤类型及耕地分布
土壤多为砂岩、页岩,少量为花岗岩、石灰岩、石英岩母质发育而成的山地薄层土壤;土壤垂直分布较明显,海拔500米以下多为山地红壤,500-800米多为黄红壤,800-1350米多为黄壤,1350米以上则以黄棕壤为主。
PH值一般在4.4~6.5之间。
水稻土有机质含量3~4%居多,自然土有机质高的可达10%以上,自然土壤适宜林木、茶叶的生长;由花岗岩发育成的高山黄棕壤最适于种植夏秋萝卜;由砂页岩发育成的黄红壤最适于罗汉果的生长。
表二:龙胜县农业用地海拔分布情况统计单位:亩
(六)旅游资源
龙脊梯田景区是广西二十一个区级景点之一,国家AAAA景区。
主要是梯田观景(包括平安、金坑两片区)及沿线的红瑶、壮寨的民
族风情、歌舞、手工艺、漂流等。
温泉景区国家AAAA景区,主要是泡温泉、森林公园、民族歌舞、土特产及沿线的红瑶寨风情等。
花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万亩。
农家乐旅客较多的有:位于龙胜镇的金车(以村貌为主)、坳背(集自然溪流、村庄、果树为一体的乡村美景);泗水乡的里排(枇杷、杨梅之乡)等。
正开发的有:平等南山红色风光游(有红军长征经过之乡、红军楼、侗族鼓楼、风雨桥、百家宴,南山牧场和水库风光等)、西江坪森林保护区(林海、水库、瀑布)、彭祖坪自然风光游(草地、溪流、瀑布、植物)。
三、农业产业现状
(一)蔬菜
1、半高山西红柿主产于海拔700~1100米的半高山,如伟江
乡、平等乡的小江等。
常年种植面积约6000亩,商品产量3000~5000公斤/亩,价格变动在0.6~3.6元/公斤(2009年1.4~3.6元/公斤),正常年份亩纯收入3000~10000元/亩。
据收购商反应,我县这些地区产的西红柿外观和硬度比其它地区
如资源县产的要好很多,说明我县这一项目有较好的竞争力。
2、南山萝卜南山地处我县西北,海拔1400~1800米的高山丘陵,地势开阔,总面积约10万亩,
土壤由花岗岩发育成,肥沃、疏松,
适于萝卜的生长。
地势较平缓利于
机械操作,一户可种10~200亩。
4~10月都可播种,主栽品种为“白
美人”,60~70天可收获,产量
2500~5000公斤/亩;品质脆嫩,
主销往桂林、柳州,单价1~1.6元/公斤,市场及价格较稳定,亩纯收入3000~4000元。
一年同块地可种两季,所以在南山种萝卜的农户,年收入都在几万元以上。
南山萝卜地风光
3、紫长茄主产于马堤乡,常年种植面积2000~3000亩,亩产量4000~8000公斤,由该地果蔬专业合作社组织供种,收购产品,销往广东,收购价0.6~1.6元/公斤,亩产值3000~5000元。
4、辣椒龙脊辣椒:具特别的香味及清爽的辣味,倍受旅客及当地消费者欢迎,常供不应求。
订单辣椒:韩国、泰国朝天椒有一定基础,种植800~1000亩,收购价2.5~6元/公斤。
(二)罗汉果
罗汉果因花期气候条件要求严格,过热、冷和干燥条件下,点花都难受精,所以罗汉果适宜种植的地区不多,广西只有龙胜、临桂、永福三县为最适宜种植区(也是原产区),特别是最近几年,龙胜成为桂林市最大罗汉果产区,常年种植面积1万亩;价格也较稳定,单果收购价0.3~1元,亩产值4000~6000元。
(三)水果
1、椪柑广西柑橘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5年)将龙胜县定为全区10个椪柑优势产区之一。
龙胜椪柑的品质曾获农业部银质奖。
椪柑又是龙胜县唯一可出口的水果产品,目前已有两个合作社的出口果园获得注册登记。
虽然目前效益正处于低潮,但有望可恢复到价格1.60~2.50元/公斤,平均亩产3000~4000公斤,扣除每亩成本2000元,纯收入达6400~8500元。
2、早蜜梨具有可种植范围广,我县从海拔200米~1400米都可种植;熟期为7月上中旬,能避过其它梨如北方雪梨大量上市的时期;外观和内在风味都较好。
3、春夏熟水果枇杷、杨梅在我县旅游沿线及农家乐都获得6~10元/公斤的好效益,而且产品常供不应求。
四、存在问题
由于龙胜山陡、平地少、夏季阳光少、冬季干旱自然条件限制,经济贫困,思想观念难统一,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等,龙胜农业的发展难度较大。
1、资金投入不足。
结构调整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建立示范基地,加强市场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制定和实施标准化生产等需要大量财政资金无偿投入,减少因调整而造成的风险。
由于县乡镇财力
有限,远不能满足需要。
2、科技指导不到位。
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不健全,机制不活,对于如何采取措施加强农民技术培训,高新技术推广和生产中的技术指导,如何调动广大科技干部积极性等问题,还没有找到更有效的办法;目前乡镇科技人员很多兼任其他工作,没有较好的条件使他们专心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同时,全县农技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推广经费极少,难以在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发挥应有的作用。
3、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①交通不畅:虽然近几年来,基本开挖了通村、组、自然屯公路,但道路设计的级别本来就低,加上完工后无专人管理,所以造成路况极差,除伟江乡村组公路较好外,其余的基本不能通大货车。
②水利设施不全。
我县大部分的水利少而散,圳渠渗漏严重,而上级制定修缮标准,我县没有几处能达到。
县内没有一处山塘(水库)是用来抗旱的,许多稻田是望天田,水果,旱地更不用说灌溉了,冬季干旱,95%的田地无水可用,也无法使冬季农业正常开展。
③无初加工和预冷储存设施。
所有产品都是没进行初加工和小包装,档次上不了,效益低;无预冷设备,产品不能远运,如南山萝卜未经预冷,运到广州就变质,所以目前南山萝卜只能在附近的桂林、柳州销售。
④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不高等等,这些问题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敬请各位专家及领导,为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发展的方向、可发展的项目、采取那些措施才能实现等提出宝贵意见和具体发展规划方案。
龙胜县农业局
20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