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壁垒”+——华为并购美企失败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衄
壁垒。 2.美国国内政治舆论环境和并购的国际政治选择时机不当 “中国威胁论”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遏制中国崛起, 消弱中国竞争优势成为美国某磐政客的梦想。不让中国企业进入则是他 们的一惯手段,美国《财富》杂志曾言:“美国告诉中国,可以不断购 买我们的国债,但请不要对我们的企业投资。”华为并购案发生,适逢 中美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高度紧张,围绕着人民币升值展开的对华施压 行动空前强硬,针对中国兑现人世承诺的一系列责难亦是前后不断,贸 易争端更是愈演愈烈。另外,美方认为华为具有官方背景,其总裁任正 非是原解放军军官,中国官方的嫡系企业,和中国军方有千丝万缕的联 系。因此,美国亚利桑那州参议员乔恩・凯尔说,“我们非常担心这笔 交易对国家安全构成的隐忧”。美国众议院部分共和党议员更是提出一 份不具约束力的决议案,呼吁布希政府阻挡这笔有华为参与的并购交 易。国际的舆论和现实的政治选择最终也成为华为并购的失败之一。 3.企业对跨国并购认识不足 在美国,许多问题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安伞甚至还有些民族 心理的问题。高科技及电信资产也被视为特别敏感的目标,而华为恰恰 是高科技和电信资产两大关键词的受害者,因此CFIUS紧盯这次并购亦 属于其工作职责。事实上,自华为2008年联合竞标3Corn失败后,其就 成了美国政府高度关注的目标。但遗憾的是,华为的法律顾问并没有吸 收教训处理好与CFIUS的关系,其事先未征得CFIUS的批准便完成专利 收购。另外,在美国如果并购达到一定规模,对美国国会进行公关,做 美国议员的T作以及在民众中树立良好且温和的企业形象也是必要的。 从上可以看出,华为海外并购是的失败中美博弈的国际政治的大背 景,华为并购失败不仅仅是公司问题,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力量对比也有 着深刻关系。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国际政治风险预知与消除
由于国际竞争加剧引发的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导致的政治环境的变化 风险,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如2005年中海油收购美 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失败和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 联手收购3Corn公司失败都和国际间的政治斗争不可分割。预知国际政 治风险。消除潜在危险,具体说来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 努力: 第一、充分利用国际机制的多边协调作用。通过现有法律和政治经 济框架维护正当权益 是在国际投资领域却缺少类似Ⅳro这样的国际规范规制国际投资 行为。面对CIFUS这样的不透明审查和对各国企业的不公平对待,督促 建立避免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公平、公正、开放国际投资制度来保护国 际投资法律制度是必要的。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受不利经济环境影 响,许多国家对外资进入本国敏感产业开始设限,对外来资本准人的审 查的隐性投资保护主义政策成为国际投资领域的最大障碍。如果建立有 关国际投资的多边机制,中国就可以以美国为违背协议为由,通过诉诸 类似WTO这样的世界组织来反映中国的立场,减少保护国家安全在内 的各种理由对跨国投资活动进行阻挠和十预。2008年5月,中美战略与 经济对话双方就已经承诺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 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美国承诺将遵循透明和严格的法定时限.确 保为所有外国投资。无论其来源地,提供一致和公平的待遇,并将继续 努力澄清相关审查程序中的关键定义和概念。虽然这种双边的对话一定
程度上减轻了双方的不信任感,但是实践操作过程却非常困难。华为此 次遇挫,国防安全只是一个借口,表明美国目前投资保护主义情况非常 严重。只有建立多边协调机制,通过国际机制的有效运作才能为参与各 方提供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机制。 第二、营造互信的政治环境 战略竞争并不必然引起冲突,只要双方有合作交流的机制,消除沟 通不畅,合作共赢仍然是大趋势。2009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时关 于推进中美关系的五点主张中,其中第一点就是“持之以恒增进中美战 略互信”。目前,中美已建立起60多个对话交流机制,涵盖了政治、经 贸、外交、科技、军事、文教等众多领域。具体到并购审查机制,除了 中国企业通过方式采取应对措施之外,更应将此提到更高的层面上来解 决,使之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一样,成为美中战略对话的一个重要 议题,从战略角度寻求解决方案,将政治因素排除在外,给中国公司公 正的待遇和地位。特别要加强和美国政府的沟通,通过各种途径,通过 外交渠道应该开展对美国的对话,摆脱认知问题的干扰,建立双方最基 本的信任,减少战略误判、增进理解、建立战略互信既是化解中国企业 跨围并购的.也是防止国际政治风险的最有效手段。 第三、树立良好公共形象,与投资国建立好的公共关系 跨国并购是一项系统T程,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尽可能采取多种 渠道增强与目标公司所在国政府的沟通。比如,外交渠道、两国的民间 友好机构或在目标公司所在国的有影响力政治人物牵线搭桥等,取得目 标公司所在国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并尽可能在社会就业方面适应当地政 府的要求,同时争取目标公司的友好合作,使当地政府从T业发展及社 会发展出发,给予跨国并购方以宽松的政治环境。院外游说、公共关 系、舆论媒体以及外资委涉足,都可能成为跨国并购的关键因素。在对 待CIFUS问题卜应注意美国民意。在此基础上开展适度的院外游说工 作,主动引导媒体,不断调整宣传营销策略.在国会和媒体作负面时, 采取正确的对应措施。将负面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中国要反对以所谓 国家安全等理由限制外来资本流入。同时投资企业,也要积极调整自 身,规避投资国的设限政策,注意遵循一些国际投资的惯例,尊重东道 国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建立起好的公共形象,助推企业跨国并购 成功。 最后、注重收购技巧,提高自身科技水平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应有技巧地进行收购,例如从小规模投 资、小股权比例做起,尽量绕开有可能触碰所谓国家安全雷区的行业领 域。华为并购三叶案显示了在跨国并购中。企业在完成可能具敏感性的 跨境并购前,一般都要申请接受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华为在跨国收 购中对投资国准备不足也是其失败原因之一。面对CIFUS的严厉的审 查,一方磁中国要全力推动美国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另一方面中 国企业则要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随着中国的科技实力和水平不断提 升,美国对华高科技封锁将越来越没意义。 总之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 由自由主义向保护主义转变,国际政治因素成为其实施保护主义的考量 因素。因此,认识国际经济体系的潜规则,重视国家力量的十预,注意 经济因素以外的东道国国内政治结构的作用,合理规避全球化带来的政 治负效应,及早做出应对措施,将有助于中国企业预知风险。增加并购 成功几率。 (责任编辑政治冈素分析
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力量对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如G2的概念 提出和G20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这些新名词的出现都预示着一个趋 势,即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 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与美欧等传统的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是不 相容有时甚至是冲突的,具体到中美两国来看,有时更加的凸显出其背 后的国际政治冈素。 1.美中国际战略竞争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全球竞争的转向领科技制高点的争 夺和创新优势的竞争。中美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相互渗透和碰撞, 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合作与竞争,构成了中美关系以至世界政治的一些 新特点。谁占领了战略制高点,谁有更强的运筹帷幄能力,也就掌握竞 争的主动权。金融危机前,美国的经济过于依赖虚拟化经济、消费品和 能源进口的美国;金融危机后,美国提出要蕈建“再工业化”实体经 济,扩大以技术创新引领的出口的战略。而对中国来讲,。金融危机后, 中国不能再靠巨额投资和依赖出U拉动,必须改变以高投人、高消耗、 牺牲资源和环境来发展经济的模式,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推动自主创新 产业的发展战略。中美两国各自的国内改革,不仅会产生合作动力,也 会带来新的摩擦和战略的竞争。比如,美国就业艰难,要减少进口依 赖,增加储蓄,就会有更多的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H台,促使人民 币升值;推动出口,保护海外企业的利益,又会同中国提升自主创新产 业抢夺制高点,这些争夺引起如谷歌事件、“网络战”以及美国在华企 业的抱怨等等。 华为并购的国际背景是中美的战略冲突一个缩影。200万美元的收 购案透漏出的是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竭力遏制中国的“国家战略”。美国 外资审议委员会对如此小规模的交易进行审查,凸显出嗣绕对中国的安 全担忧。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企业在美并购设置了多霞障碍,在传 统手段无法奏效的情况下,已上升到采取“国家安全审查”手段来打压 中国企业,这也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个动向,是国际政治的贸易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国际政治壁垒”
华为并购美企失败探析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谢法浩
、,、,、,VVVV、/、,、,,V、,V、,VVVVVVVV、/V’、,h’、,VVV、,VVV、,、/、,—、/、/、,、,V
> > > > > > > >l > > >
摘要: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随着中国影响力上丹,国际政治因素正成为中国企业开 拓国际市场的障碍,本文拟对2011年中国华为公司并购美国企业3LeafSystenrs的失利的国际政治因素进行分析,来探析国际政 治因子对中国企业并购失败影响原因,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操作建议。 关键词:华为并购
国际政治


< <
探析
Abstract:With the growing influence of China,Chinese enterprises face uncertainty and risks in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
tion.International political factors am considere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factors
last,this attic・le will provide available advices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when they compete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Key
Words:Hua.Wei
merg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s
< <

obstruction when these companies extend international market.This passage will focus
on
on

real example that
HuaWei Company merged∞American company called 3Leaf Systems unsuccessfully.At
-◆一、CIFUS与华为并购失败
CFIUS即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是由美国多个政府 部门联合组成的机构。负责审查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跨境并购,并向美 国总统提出建议。CFIUS一般只对涉及军事安全的事务进行审查,近年 来还加大了对涉及军事的高科技产品的审查。虽然2010年9月华为200 万美元收购3Leaf的部分资产向美商务部递交申请,并获得批准,但是 根据2011年2月15 El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要求“华为剥除其在去年5 月份收购的位二f旧金山湾区的创业科技公司3Leaf Systems”的决定,
analysis
^八八/、—7k八八人人^^八人八^/、—,'L^八^八人^人人八八人人八八人八八八八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成为影响国际体系以及国家之间关 系的经济要素之一。随着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中 国企业成为跨阚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成为周内企业快速扩张的选择。中 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临的风险很多,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对市场风 险、经营管理风险以及文化风险等的分析与决策,很大程度上与东道国 的国际政治因素密切相关。2011年中国华为公司在并购美国企业3Leaf Systems的交易中失利,就隐藏着美国的围内政治因素和中美双方博弈的 国际政治因素。 方面则潜藏着中美博弈的大局和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互动。
华为的第二次在美并购以失败告终。在之前的2008年3月,也是因为美 国外围投资委员会以涉及美国国家安全为由驳回了华为收购3Corn公司 的要求。对于否决的原因,CFIUS因其审议属于“高度机密”,有理由 不对外公开而予以拒绝。 CIFUS是继“337条款”后阻止国外企业收购的新的干涉手段。从 (CFIUS)来说.美国对国家安全的担忧,有技术性的,也有战略性的。 美围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指出美国的瓦联网战略要像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 地位一样,也是不能接受其他国家赶超的。在“337条款”无法生效的 情况下,将外国投资委员会(CIFUS)审查作为新的干涉手段,华为就 是这种新型“国际政治壁垒的牺牲品”。这些非贸易壁垒的实质是美国 政府继续阻挠华为进入美国市场。事实上,华为收购遇挫并非个案,正 如商务部的声明所说.近年来美国有关方面以包括保护国家安令在内的 各种理由,对中国企业在荚贸易投资活动进行阻挠和干扰。这种审查机 制究其实质,一方面是为了维持和巩同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优势,另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