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 专题1.2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单选题
1.2019年1月3日,中国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

据科学论证,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宇宙天体撞击形成的。

据此完成第1题。

有关此次探月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不用降落伞是因为月球上无大气
B.月球背面环形山更多可能是无地球的屏障保护
C.月球背面更适宜天文观测是因为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D.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答案】1.C
【解析】降落伞的原理是利用空气的阻力,降低下降速度,月球质量小,周围没有大气,因而月球降落不能使用降落伞,A对;月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是一样的,月球背面始终背对地球,砸落在月球背面的陨石多,而面对地球的正面有地球的屏障保护(地球质量大,能够捕获更多流星体,极大地减少了坠落在月球的陨石数量),因此月球背面环形山比正面多,B对;月球背面更适宜天文观测主要是因为背面不会受到人类发射的各种无线电波和光线的干扰,观测环境是非常安静、稳定、独立的,月球背面受太阳活动影响同样较大,尤
其是新月时,月球背面面向太阳,受太阳活动干扰明显,C错;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日期是1月3日,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D对,因此说法错误的选C。

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如图为“‘Trappist—1’天体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2-3题。

2.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级别类似于()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3.天文学上的“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宜生物繁衍的区域.材料中“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最有可能()
A.大于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
B.相当于木星与太阳的距离
C.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D.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答案】2.B 3.D
【解析】本题以“Trappist—1”恒星系统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天体
系统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就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一个恒星系统.由材料中的“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可知“Trappist-1”类似于太阳能发光的一颗恒星,由此可知“Trappist-1”系统是类似于太阳系的一个恒星系统,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3.若“Trappist—1”质量与太阳相似,那么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而材料中提到“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可知宜居带和“Trappist-1”距离远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下图中的S天体的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态水含量超过地球。

S、Y围绕木星旋转,S天体的自转周期为7天。

读图回答下列4—5题。

5.Y天体是
A.恒星B.星云C.行星D.卫星
5.关于S天体,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表层平均温度低的原因是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
B.冰盖下面有海洋是因为其自转、公转的周期适中
C.存在液态水可能为生命的进化发展提供条件
D.木星为其表层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提供能量
【答案】4。

D 5.C
【解析】4.由村料可知,Y天体绕着木星旋转,应该是木星的卫星.D 符合题意。

5.由材料可知,S天体的自转周为7天,自转周期长,S天体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其表面气温较低。

A不符合题意;由于S天体的表面温度较低,有冰盖减少了水气蒸发,是冰盖下海洋得以保存的原因。

与其自转、公转周期没有关系.B不符合题意;液态水是生命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存在液态水可能为生命进化发展提供条件。

C 符合题意;木星是行星不会对S天体提供能量。

D不符合题意。

随着地球上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和化石燃料后遗症的不断凸现,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太阳能资源的开发.“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可以实时跟踪太阳,通过水平和竖直旋转集热板,确保太阳光线总是垂直照射其表面,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

下图为“追日型”太阳能集热板图片.
完成下列6-7题。

7.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中,经一年测试,下列测试结论正确的是( )
A.纬度越低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大
B.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大
C.纬度越低的城市,竖直旋转角度越大
D.纬度越高的城市,竖直旋转角度越大
7.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能开发利用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
A.极地上空B.中纬度上空
C.副热带上空D.赤道上空
【答案】6.C 7.D
【解析】6.根据材料得知,“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是通过水平和竖直旋转集热板,确保太阳光线总是垂直照射其表面,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那么就需要考虑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从最小值的0度开始到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该地纬度数值)。

那么纬度越低,得到的太阳高度角也就越大,那么要求竖直旋转角也就越大,C正确。

水平旋转角度受到季节变化影响,夏半年,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纬度越高,需要的水平旋转度角越大;冬半年,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纬度越低,需要的水平旋转度角越大。

综合来看,描述比较片面,排除A、B选项。

故正确答案选择C。

7.题干中说明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能开发,那么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故又称天文辐射。

天文辐射的分布规律就是太阳辐射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分布规律, 天文辐射的分
布和变化不受大气影响,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白昼长度。

综合来看,全年赤道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从赤道向极地随纬度增高而减小,极小值出现在极点.故正确答案选择D。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等。

下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四条曲线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9.四条曲线表示的城市中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10.③曲线表示的城市7、8月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太阳高度大B.受高压控制,晴天多
C.纬度高,日照时间长D.海拔高,大气削弱作用弱
【答案】8.D 9.A 10.B
【解析】
8.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与北京、上海和昆明相比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小,选择D。

9.从全球来看,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的季节太阳辐射强度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的季节太阳辐射强度小;从图中的曲线变化可以看出①曲线表示的城市春季太阳辐射强度大,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小,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选择A。

10.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雨带的推移规律可知曲线①对应北京,②对应昆明,③对应上海,④对应成都;上海7、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大,故选B。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回答下列11—12题。

1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12.图中M处地壳厚度约为()。

A.38千米B.42千米C.44千米D.46千米
【答案】11.C 12.B
【解析】11.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结合等值线的分布可知,地壳的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C选项正确。

故选C.
12.本题主要考查特殊等值线的判读.如图,M所在的等值线介于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其数值可能为42,也可能为44,依据图示经纬度可以判断出M处位于四川盆地,地壳厚度相对较小,应为42千米,B选项正确。

故选B。

13.2012年12月7日,日本东北(33。

0°N,144.6°E)发生了里氏7。

3级地震.若下图表示本次地震的时距曲线(地震波随时间而传播距离差异),回答下题。

关于此次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
A.距震中越远,a、b传播速度越快
B.距震中越近,逃生的准备时间越少
C.本次地震是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
D.汕头接收到本次地震a波比b波早了约2分钟
【答案】13.B
【解析】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横波的传播速度慢。

横波造成的破坏严重,纵波与横波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间隔时间短,逃生的机会少。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通过的介质有关,与距震中的远近无关,A错误;距震中越近,纵波和横波的时间间隔越短,越不利于逃生,B正确;本次地震应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C错误;由图知a传播速度慢,b传播的速度快,汕头接收到本次地震b波比a波时间早,D错误。

故选B。

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面14-15题。

14.该钻井
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
15.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B.喷出岩
C.变质岩D.沉积岩
【答案】14.A 1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类型。

14.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往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
为33千米,“钻井深8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故A正确,B错误。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故CD 错误。

15.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2018年6月3日,中美洲危地马拉的富埃戈火山猛烈喷发。

据此回答16-18题。

16.富埃戈火山喷出熔岩最可能来自
A.地壳B.上地幔C.岩石圈D.下地幔
17.富埃戈火山喷发形成
A.岩溶地貌B.峡湾地貌
C.熔岩地貌D.雅丹地貌
18.近两年,全球火山活动频繁,这会使全球气候变暖趋缓.原因是火山灰
A.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B.能够使地面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D.对地面保温作用减弱
【答案】16.B 17。

C 18.A
【解析】16.熔融岩浆主要来源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主要由坚硬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因此岩浆来源于上地幔,B 选项正确.
17.火山喷发形成火山,或者岩浆从地壳断裂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形成的熔岩地貌,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岩溶地貌、峡湾地貌和雅丹地貌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因此C选项正确。

18.大量火山灰进行大气层,这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削弱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全球变暖趋缓是有可能的。

大量火山灰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地面辐射会减弱。

BCD错误,A正确.
第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答案
1——10 CBDDC CDDAB
11-—18 CBBAD BCA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