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十年《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问题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教育2。
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六十年《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问题研究综述□柳"
内容摘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我国词史上的名作,也被认为是豪放词的奠基之作。
由于流传过程 中词句本身的错漏,断句的参错及词句意义诠释不同等原因,整首词的主题思想始终众说纷纭。
近六十年来,有关该词主题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解读,虽无定论,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对有关该词主题的相关研 整,为有关研及参。
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 论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四十七岁,已被贬在黄州两年。
经历乌台诗案的他心境已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人生大起大落后,自小接受的儒 家传统思想与佛老等观念不断冲突融合。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蕴 含了他内心丰富而蕴藉的情感。
上世五十年了大有
内的
争论,随后有该主题思想的论也 。
历年的:
作的 作 ,苏轼 的心境,的 ,
的主题 了 的
,苏轼 了自 的 心与
情,人生,的 情 :苏轼人生的 感 ,苏轼于 中 了 的
《念奴娇 壁怀古》
上有 ,在 传中
人不断,后世
作有 很大的
的统 ,传
宋词中有的经典”'
入$〇世 $版教材无一不选取 作中小学生必读的学作品。
强大的 生命
使得何3念奴娇.壁怀古》,如何其思想主题,始终 成 注的问题。
进取用世的志向抒发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的代表,用激昂慷慨,其
中露风人物与英雄业绩
的向往。
许多学抒
的苏轼积入世的情感,纵
然结尾看似,但仍旧挡不住
呈 的镑礴气象与豪迈
《吹剑录》中“学士 ,须
西大汉,执铁绰板,‘大东
去’’’[2]的记载,也成许人将其
定位抒取用世情感的佐
证 于苏轼的用世心态有两
不同倾向的,中
是作身处逆境却仍旧壮心未已
的 热情,而有些则 抒
的 他 却壮的
但无论 ,
苏轼心中仍有积用世的
思想,有 业的 。
在许 学 看 ,苏轼 想
三国豪,雄往事追怀的背
后,他 能 豪一般
积 的热切情感,中充
的是他一腔 热 于
1979年 的3雄
苏东*念奴娇壁怀
古+》[3]主 他
在宋积 积 的 境 ,
苏轼的不断,
中激 的 热情 中
的他宋的切
,结尾的 情 不能
的激昂情感 的
在 生了 大的 ,
起了一些论争,也有许学
受 而主 似的观
中其 作品 热
的情感 争的 ,
风人物[4]同样
苏轼的 生始终 有积 用
世的情怀,然 后作中
有 的 慨,但 抒 的
自业的 ['
的《诗论〉,中 ,词中
物壮 的风 ,于苏轼
中 的事业心,露
的 他的 想 元 论
苏轼*念奴娇壁怀古>的主题》
[7],
主 的 作 苏轼始终
注 家的战事情,无论
的 ,的
追 ,则 了他 的
豪情 强 的 主 思想
与上 观 有 不同的,
些学 苏轼 中的 取情
怀,通过中露有志难申
与 无路的苦闷的。
吴雪涛《苏轼壁怀古探》[0]
联系苏轼的生平,他从年少
就怀抱负,在黄州 丨虽
有雄心壮却付水,故去
雄名留青史的倾与神往,更
凸了他对建功的渴望,尾的
颓唐情 他心中 处境不
的直接抒 黄炳辉于《中古
典学名作简》[9]中苏轼当
时虽政治处境险恶,但他壮未
泯,的下片他在追怀后
产生的名未就的落拓感,但
也 了他心中的豪迈
壮
古丨典I重I读丨
又村认为苏轼在当时虽已经历了人生挫败,但词中充溢的豪气不减当年,仍满是“书剑报国”的气 概[1#]。
壮志难伸的怨愤并非是消极 怠世的反映,背后实际上是他矢志报国的积极感情。
二.思古慨今的苦闷诉说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黄州期间苏轼处境困顿。
《念奴娇•赤壁 中
苏轼思 情
意到了其中的情 绪,认为题是怀古,实则是苏轼
此 他 ,
的 怨 中的不 气 ,诗
了 思的豪,3
背后 愤 情
苏轼的 <念奴 娇 >》[11]中认为“乌台诗案”对苏轼 的 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时 的 愤 他 的
的 在一”,苏轼在 对 3 人时 一 情3
实念 又充满了不
气。
词 的 是一 豪 又 的气 。
苏轼在豪时3
情绪 3 实时
又 B,”[12]。
f
B感,’
”。
唐玲玲认为这首词集 中抒了苏轼的“赤壁 ”之情 [1(]。
在高唱“大东去”时,是以充 沛的情抒对大 的。
顾身&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月”的感,看似 ,实则是在狱后无可
奈何情的一诉说,传 了被排斥 不得志的忧愤
情。
余美云《也苏轼%念奴娇•赤壁 >》[14]联系苏轼言获罪的
背 3 这 词是 抒怀寄意,表达的是他“理想 实 矛盾中产生的苦闷”。
赵逵夫《也 谈苏轼< 念奴娇•赤壁 >中的几个问题》[15]重点对词的断句词
句含义进行了深入的诠释,手
苏轼是在思 情。
他 时
获罪,情复杂,词虽 丨
豪,结尾又 ,但背后
实际上潜藏的是他造贬后的怨
愤。
三.颓唐虚无的消极喟叹
苏轼在词的末尾对世界人生
的思索与感慨是对该词主题理解
生分歧的重要原。
上世纪
研究对这词的主旨持消
极虚无的解释,并就苏轼此虚
无 进行了批驳。
此类点认
为“人生如梦”的是苏轼在
后 消极的
3 词非但不是他的世
3 实是他在击后
的 意 。
在 黄苏的《
园词话》%中评该词道,“意谓自
消磨壮殆尽也”。
迩冬《谈
苏轼一词%念奴娇•赤壁>》
[17] — 认为词中虽 时的
豪气,但结尾处“人生如梦”的困
,不求解决问题O—樽
还酹月”的 ,反映的是一
消极情绪。
在苏轼词中不一
生的这O梦”与O”的
,虚无的 ,这种
虚无唐的情感是不得表
的。
对此类 点的
批驳 3 上持这 点的
人。
在 1979年 后,
一 对他的点进行
3 大 的 解。
国就的点[18],
在的背
3苏轼在了 的 3
时 想联 3 但 上的
败他对实时感到极,
无。
词 的
并非是报国志,而是
后的一 。
非《< 念奴
娇•赤壁 > 主题 [19]主
词中充斥了消极感,一
的虚无思想。
苏轼
国3 。
结尾 句的
解 了 的这 3 是苏
轼认 到 是
的 人3 如 也已
尽的 。
苏轼在 人时3对
人生的意义产生了,尽是虚
无 的思想。
《念奴
娇•赤壁 后《赤壁联
系 [20],从分析苏轼深层的
理状 ,认为这组诗抒
的都是苏轼对生命存在价的
苦恼。
占全词大半上的豪风
格实际上掩盖了苏轼内想要表
的深层 ,令 人产
生该词主旨是积极报国的误解。
《念奴娇•赤壁 中对人的
实际上表的是苏轼对
的否定,是对永恒大的
无奈想要越的感。
四.寄情自然的通脱旷达
思 ,适,苏轼看
到如画 由衷赞,《念奴娇
赤壁 中尽显苏轼的 潇
洒,这 点得到了大部分‘
的支持。
他认为苏轼虽此时
情复杂,但结尾的“一樽还酹江
月”词冲破了 低 :
愤的情绪,表了赤壁
相类似的情感,是寄情于天地间
的宽慰对生活的热爱。
祥耀在《苏轼的%念奴
娇•赤壁 >》[21]中反对去
“人生如梦”看作消极情绪的
点,结合 词的情感流向:
者的际进行审视,认为词的结
尾虽 消极的意味,但最终呈
的是 对人生世界的思
3 这 类似于《赤壁 中
的哲理思索才真表了 的
想法。
袁伯诚 认为词中是苏
轼复杂情绪思想上的矛盾3对
的敬仰对生活的
无成的忧愤,词中虽
有伤感思,但最终能乐
的精坚持对生活的[22]。
袁
行霈的《 唱-一苏轼%念奴
娇•赤壁 >》[23]认为 词的主
2〇18。
9>^
学教育
旨是在“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 感情”。
而思古以发出的幽情,是 其奔放才情逐渐被现实消磨的感 慨,但最终他仍旧能够寄情山水 之间,向江月寻求安慰。
鲍跃华《< 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质疑 系苏轼黄州前后的遭际,认为词 中苏轼对人生的深入思索,展现 出了他以 对人生的人生 深入
中的“风流”、“周郎”、“梦”等内 涵,
苏轼的遭际前后《
,》中的
,认为苏轼怀念, 中怀 对 的向
, 为 梦的
感 , 感慨
之下,他旧
以
入
风
流的
[25& 《< 念奴娇•
怀古"
會旨
放
》[26&出
出 现了 轼的
情
]前
》
,是 轼 遭
后 中
,寻找超脱
的
,安 , 出了
的 安《轼!念奴娇•怀古"意旨
》[27]对 :苏轼 中
的情感 -
,认为 事,是以战事的描绘为主线,其中蕴含了苏
轼的政治思 中歌颂了以弱胜强的
绩,展现了作者的
强兵思 松考察了 创
作的具体时间,认为应于元丰四 年十二月,创作的直接原因或是 “灵州之败”间。
据此认为苏轼 中应是借古以讽今,借题发挥,有 掩盖自己对战争的反思和对现 实的讽喻。
《念奴娇• 怀古》模糊的
句象,丰富蕴藉的情感蕴含,
使得 着多角的阐释空间
恰巧也正是它在巨大的
艺术感染力之,能够千百年 后旧着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诗无达诂,由
句
的
,
&学教育2。
1809
对苏轼生平经历其思想认识的
,以 者自身所处代、
的差异等原因,都会导致
对 的理 近六十
年
的释
经
致深入
50年代90年代之间, 的
I
,
者
会
主 情感 的颇,使得 《念奴娇•赤
怀古》主题的 大都强调 苏轼的建功思 强烈的爱国情 怀,导致主题理 为激主
近年 者 的 为
, 向 主题理 为苏轼
是
发思古之幽情”,他身处
,怀 古人
,但 旧的
着句
释 发 ,
为 , 近年
的主题 中产生了多 I
, 逐渐 向
作 身, 发 其艺术之
苏
的 之处
以
为今后的深入
:
以及中小学文学作品的教授与学 习有着一定的意义及参考价值。
©
参考文献
[1]
郁玉英,王兆鹏.宋词第一名篇《念
奴娇•赤壁怀古》经典化探析[J ].齐鲁学刊, 2009(6):115-121,
[2] (宋)俞文豹.吹剑录全编[M ].上海-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38.
[3]
刘乃昌.横槊气概,英雄本色一谈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齐鲁学 刊,1979(4):46—48.
[4]
颜中其.关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古》的主题(与段国超同志商榷)[&].齐鲁 学刊,1980(2):82-86.
[5]
周子瑜.身处逆境,雄心未已一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西华师范 大学学报,1980(2):92—97.
[6] 张志岳.诗词论析[M ].哈尔滨:黑龙
江人民出版社$1963:163.
[7]
王元明.试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古》的主题[M ]//苏轼研究会.东坡词论丛.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262-270.
[8]
吴雪涛.苏轼赤壁怀古词探讨[&]. 河北学刊,1981(1):163-168.
[9]
.中国古典文学名作筒析
[M ].厦门:鹭江出版社,1986:161.
[10] 王又村.未 国惭书剑—漫
I 古丨典I 重I 读
话苏轼的人生观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 古》[&].湖北师范学 学报,1982 (3): 128-134.
[11] 詹安泰.略谈苏轼的《念奴娇》[&]. 语文学习,1957(5):5-7.
[12] 吴功正.豪放悲壮,辞彩飞扬—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吉林教育.1981(1):
47-49.
[13]
唐玲玲.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
怀古》[&].语文教学与研究,1979(1):16-18.0 0 [14]
. 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古》[M ]//苏轼研究会.东坡 丛.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255-261.
[15]
赵逵夫.也谈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中的几个问题[&].西北师大学报, 2001$38(5):10-13.
[16] 唐圭璋.词话丛编[M ].北京:中华$1986:3075.
[17] 陈迩冬.谈苏轼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M ]//中 文教科
学编 .阅读 $ 7 出版社,
1962:91-95.
[18]
段国超.似是一种失败的心理(就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与刘乃昌 同志商榷)[&].齐鲁学刊$1980(1):78-80
[19] .《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 新探[&]求是学刊,1988(15):62-67.
[20]
.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苦
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广 州大学学报$1998(1):47-51.
[21] 祥耀.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
怀古》[M ]// 文学出版社编 .宋词鉴赏集. : 文学出版社$1983:183-187.[22] 袁伯诚.谈苏词《念奴娇•赤壁怀 古》[&].宁夏大学学报$1980(1):39-41.
[
23] 袁行霈.千古绝唱--苏轼《念奴
娇
•赤壁怀古》[&].文史知识$1985 (8): 38-42.[
24] 鲍跃华《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
质
疑[&].开封大学学报,2002(16):8-10.[25] 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微观 分析个案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
012:160-170.[26] 张金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不能 算豪放词[&].西北师大学$1993$30(3): 13-16.
[
27] 苏培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意旨新探[&].西南技大学学报$2003$20 (3):14-18
[28] 杨松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新探[&].中国苏轼研究$2016⑴:98-119.(作者介绍:柳鹤,集美大学文学院硕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