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历史课件】2017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 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 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 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 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历史分期及其依据
近代史
新航路的开辟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世界 (1500年前后) (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1640)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鸦片战争(1840年) 中国开始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辛亥革命(1911年) 中国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
段 (C)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C )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5.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B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贞观政要》
隋朝的统一给中国历史带来怎 样的影响?
1.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 2.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3.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举制与大运河
1.科举制的创立。 (1)读史料: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 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 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 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4)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①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人才, 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②地方上的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 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2.大运河的开凿
(1)大运河开凿的基本情况。
时间:605年 在位皇帝:隋文帝、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 对全国的统治
(2)看 图,说说 大运河的 最北端是 哪一座城 镇?大运 河的中心 是哪里? 最南端是 哪座城镇?
(3)大 家可以依 次说出大 运河的四 段河流的 名称吗?
海河
涿郡(北京)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长 洛阳 黄河 安
3.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 大运河。
4.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 了科举制。
课堂小结
隋 与 隋朝 朝隋 的唐 统更 一 替 唐朝
国家统一 589年 开创科举制 大运河的开凿 隋炀帝的暴政
618年 李渊 长安
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A )
(3)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 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 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五、家国情怀
(一)概念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二)目标
(1)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能 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现代史
(1917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代化道路的探索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 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 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 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 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 问题进行论述。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 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 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材料二: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 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 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 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 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2)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 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 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 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攻打高丽
2.隋炀帝暴政的结果。
隋炀帝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许多地方势力 也叛隋自立,武装割据。618年,隋炀帝在江 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3.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人物:李渊 都城:长安
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1.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2.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 段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
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
江南河 余杭(杭州)
江苏--浙江
想一想?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 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 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二、时空观念
(一)概念 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二)目标 (1)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理解它们的意 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2)能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 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 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 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况和说明。 (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 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 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
情景引入
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 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 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 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
合作探究
一、隋朝的统一
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隋 581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 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3.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
动脑筋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 大运河?开通后的影响是什么?
原因: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影响: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联系的加强。
三、隋的覆灭与唐的建立
1.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修运河、下江南
营建东都洛阳
(2)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推举制度 及其
影响。
(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 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 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3)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 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 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 的现状。
589
581年,杨坚建立隋பைடு நூலகம்,杨坚就是隋文帝。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时间 项目
人口
垦田
粮仓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3000多万人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4600多万人
5500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7.唯物辩证法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二)目标 (三)史料的分类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五)运用史料的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 2.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孤证不立,搜集更多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四、历史解释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 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 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 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 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历史分期及其依据
近代史
新航路的开辟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世界 (1500年前后) (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1640)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鸦片战争(1840年) 中国开始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辛亥革命(1911年) 中国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
段 (C)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C )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5.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B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贞观政要》
隋朝的统一给中国历史带来怎 样的影响?
1.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 2.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3.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举制与大运河
1.科举制的创立。 (1)读史料: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 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 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 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4)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①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人才, 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②地方上的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 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2.大运河的开凿
(1)大运河开凿的基本情况。
时间:605年 在位皇帝:隋文帝、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 对全国的统治
(2)看 图,说说 大运河的 最北端是 哪一座城 镇?大运 河的中心 是哪里? 最南端是 哪座城镇?
(3)大 家可以依 次说出大 运河的四 段河流的 名称吗?
海河
涿郡(北京)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长 洛阳 黄河 安
3.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 大运河。
4.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 了科举制。
课堂小结
隋 与 隋朝 朝隋 的唐 统更 一 替 唐朝
国家统一 589年 开创科举制 大运河的开凿 隋炀帝的暴政
618年 李渊 长安
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A )
(3)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 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 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五、家国情怀
(一)概念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二)目标
(1)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能 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现代史
(1917年)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代化道路的探索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 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 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 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 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 问题进行论述。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 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 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材料二: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 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 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 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 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2)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 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 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 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攻打高丽
2.隋炀帝暴政的结果。
隋炀帝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许多地方势力 也叛隋自立,武装割据。618年,隋炀帝在江 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3.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人物:李渊 都城:长安
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1.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2.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 段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
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
江南河 余杭(杭州)
江苏--浙江
想一想?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 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 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二、时空观念
(一)概念 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二)目标 (1)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理解它们的意 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2)能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 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 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 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况和说明。 (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 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 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
情景引入
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 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 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 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
合作探究
一、隋朝的统一
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隋 581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 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3.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
动脑筋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 大运河?开通后的影响是什么?
原因: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影响: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联系的加强。
三、隋的覆灭与唐的建立
1.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修运河、下江南
营建东都洛阳
(2)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推举制度 及其
影响。
(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 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 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3)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 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 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 的现状。
589
581年,杨坚建立隋பைடு நூலகம்,杨坚就是隋文帝。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时间 项目
人口
垦田
粮仓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3000多万人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4600多万人
5500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一、唯物史观
(一)概念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二)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7.唯物辩证法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二)目标 (三)史料的分类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五)运用史料的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 2.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孤证不立,搜集更多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四、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