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精选试卷(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选用60粒菜豆种子,将种子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干滤纸的培养皿内;②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到4o C、25o C、40o C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③观察并记录哪个培养皿的菜豆种子先发芽,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该探究涉及的实验方法是对照法
B.甲同学觉得①步骤有问题,应选择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并且认为数量太多会造成浪费,建议每组3颗即可
C.乙同学认为②步骤有问题,垫好滤纸后应尽可能多的往上面洒水,保持水分充足D.丙同学认为③步骤有问题,建议观察并记录每个培养皿中萌发的菜豆种子数
2.t℃时,给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量溶液中的下列各量变化正确的是
A.B.C.D.
3.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4.“天舟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开展俗称“太空加油”的推进剂补加实验,为“天宫二号”送货,如图为“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示意图。
成功对接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球B.月球
C.太阳D.“天宫二号”
5.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B.磁性物质
C.真空带D.金属物质
6.下图是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拟南芥”幼苗照片,带两片子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拟南芥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一定会萌发
B.拟南芥种子萌发时胚芽最先发育
C.拟南芥种子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
D.拟南芥种子萌发初期营养来自于土壤中的有机物
7.青春期是儿童逐渐发育为成人的重要时期。
下列关于青春期描述正确的是()
A.一般男孩比女孩早1~2年发育B.男女第一性征开始出现
C.生殖器官逐步发育和成熟D.身高和体重停止增长
8.科学老师把海波溶于水,倒在长方形玻璃缸内。
两天后,玻璃缸内液体密度呈上疏下密的不均匀分布(如图所示)。
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缸中,请问缸中的光路图表示正确的是()
A.B.C.D.
9.鱼类为了能够在水中看物,鱼眼的晶状体几乎圆得可以“混珠”,以此来保证有足够的折射力。
传说中生活在海洋里的美人鱼,上岸后,如图能正确表示它的眼睛的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小明在电视上观察到雌雄牛蛙以“抱对”形式进行繁殖,牛蛙的受精和发育方式是() A.体内受精、体外发育B.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C.体外受精、体外发育D.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11.下列是光源的是()
A.闪烁的星星B.道路两旁起警示作用的反光胶带
C.发光的电灯D.璀璨的钻石
12.如图所示,固定有磁体的小车A、B靠的较近,松手后两车向相反方向运动。
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A.松手后两车都运动,是因为两车都有惯性
B.A对B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B对A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A对B的排斥力与B对A的排斥力,作用效果相同
13.如图为伦敦四大地标性摩天大楼:“对讲机”、“小黄瓜”、“奶酪刨”、“碎片大厦”。
其中一座大楼的设计因考虑不周,曾经由于玻璃反光将停放在附近的小桥车某些部件烤化了,你认为这座大楼最可能是()
A.对讲机
B.小黄瓜
C.奶酪刨
D.碎片大厦
1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
A.生态关系B.能量关系C.物质关系D.食物关系
15.如果,一束白光A入射到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其中1、3表示两束边缘色光,2是中间色,则()
A.1是紫光,2是绿光,3是红光B.1是绿光,2是红光,3是紫光
C.1是红光,2是绿光,3是紫光D.1是红光,2是紫光,3是绿光
16.如图,一束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处应是紫光
B.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底片会感光
C.经过三棱镜光会发生折射,所以光经过三棱镜都会色散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的示数变大
17.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真空罩中的闹钟
18.为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在4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各随机放入100粒豌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下表。
以下说法科学的是()
培养皿甲乙丙丁
场所阳光下阳光下黑暗中阳光下
纸巾干湿状态潮湿干燥潮湿潮湿
温度(℃)2323235
发芽数(粒)890900
A.该实验能证明阳光可以促进种子萌发
B.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C.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D.乙、丙可以形成对照,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
19.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图乙中,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C.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
20.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养料来源于()
A.母体B.胎盘C.精子内的物质D.卵细胞内的卵黄二、填空题
21.用手机拍照是人们记录生活的常用方式。
(1)小明用手机拍照,为了更清楚地拍摄花蕊,小明将镜头靠近花蕊,手机镜头会自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调大”、“调小”或“保持原来”)焦距,使成像清晰。
(2)镜头离花蕊太近而超过了镜头焦距的调节范围时,成像模糊,小明可以选择在镜头前加一块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使成像清晰。
22.如图是位于某江上游的一座水库,水库在优化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等方面成绩显著,已成为一处避暑、休闲胜地。
(1)修建水库时工程师将堤坝设计成如上图所示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
(2)清澈的湖水使人能清楚看到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若岸上一指示灯距水面的高度是1米,则指示灯在水中所成的像离指示灯的距离为________米。
23.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在图中的电源上A是_______极(填“正”或“负”)
(2)试管1与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试管1内气体的溶解度大于试管2内气体的溶解度,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值偏________(填“小”或“大”)。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
24.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图线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选填图中“a”“b”“c”或“d”)。
25.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________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它方向是
__________,与质量成________,其大小的计算公式________,其中g=________;它表示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26.观察下图桃花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⑩_____和⑾_______(填“名称”)。
(2)花开放后,雄蕊中的花粉就散发出来,落在⑤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3)受精后,花瓣、花萼等先后凋落后萎缩,子房不断发育而形成__________
27.如图是十字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
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
看出汽车是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到车
内的人,但是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_________,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夜
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_________。
28.超市里收银员收款时,往往用一个类似探头的扫描器照射商品上的条形码,扫描器将
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电脑里,从而识别商品的种类和价格。
如图所示,条形码由黑
白相间的条纹组成,其中白色条纹能够_____(填“反射”或“吸收”)各种色光。
29.生产生活垃圾问题是当今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某学校的生物兴
趣小组针对此现状选用“土埋法处理废纸垃圾的原理”作为探究课题。
通过查找资料,他们
知道纸的主要成分中有大量的有机物,土壤中存活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
为了证明霉菌能
分解废纸中的有机物,拟定了以下两个方案:
把同类型的废纸分A、B两组,纸保持潮湿(有利于细菌的存活)
A组B组
方案1先将废纸灭菌,然后放在无菌土中先将废纸灭菌,再接种霉菌,放在自然土壤中方案2先将废纸灭菌,然后放在无菌土中先将废纸灭菌,再接种霉菌,然后放在无菌土中
(1)实验中起对照(对比)作用的是组。
(2)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最合理;在该方案中,A、B两组中的变量是。
30.如上图所示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图
(1)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__________,(填数字)其主要功能是产生_______和分泌雌性激
素。
(2)精子和卵结合一般是在_________中进行的。
(填数字)
(3)胚胎的发育主要是在____________中进行的。
(填数字和名称)
三、探究题
3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
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试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在A位置时,成一个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3)在一次实验中,物体在光具座10cm处,凸透镜在光具座25cm处,光屏在55cm 处,此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的时候,保持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动至37cm刻度处,则此时像距为______cm,像的性质是______。
若将光屏移去,则像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
(4)在实验中,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某同学用一张不透明的纸挡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发现光屏上的像的性质______(“改变”或“没有改变”),像的亮度
______(“改变”或“没有改变”)
32.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
小明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结合回形针从 2.5 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翅身长度(厘米)翅尾长度(厘米)翅身负重竹蜻蜓下落的时间
1440T1
2450T2
3540T3
445一枚回形针T4
545两枚回形针T5
(2)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
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T 1、T2、T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为
___________。
A.T1>T2>T3 B.T2>T1>T3 C.T1>T3>T2 D.T3>T2>T1
3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____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
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____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_____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
此方案中,由于______,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5)如图丙,在卡片平衡时,若要探究二力平衡时而立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你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34.下表为“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培养皿编号种子数量/个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
并相同)
实验结果
120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25℃种子萌发
220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25℃种子不萌发320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4℃种子不萌发
(1)该同学设计的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若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
第一步:取1号和2号培养皿,底部垫上浸湿的滤纸,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号放在黑暗的地方,并将它们置于25℃的环境中。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3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路程越长,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3)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_________________运动。
(4)下列实验中除控制变量外用到以上研究方法的是________________。
A.用真空罩和闹钟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C.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36.为了研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600粒,培养皿(大),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探究步骤:
Ⅰ.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意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Ⅱ.挑选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Ⅲ.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
结果记录如下表:
(1)实验中将脱脂棉用开水浸泡处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意义,实验设计改进的是__________。
(3)为了找到发芽的最适温度(精确到1℃),成该补充的实验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分的空气;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具有完整的胚、胚是有生命的、种子成熟,且度过休眠期。
(2)分析实验设置可知:甲、乙、丙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
【详解】
A .该探究涉及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说法错误。
B .应选择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是为了防止种子自身因素对实验的干扰,但3颗种子数量还是太少,会使得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故说法错误。
C .当洒的水过多时,会使得空气不足,也会使得种子的萌发受到影响,故说法正确。
D .哪个种子先发芽是受到种子自身因素的影响,所以观察并记录每个培养皿中萌发的菜豆种子数更加的科学,故说法正确。
故选:D 。
【点睛】
解答该类试题,要善于找出实验设置中的对照实验和变量。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故A 错误;
B 、蒸发水,会有晶体从溶液中析出,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故B 错误 ;
C 、对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由于溶剂减少,溶质也会析出,即溶液一直呈饱和状态。
由于温度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g 溶解度溶解度
×100%,溶解度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与图象所示不相吻合,故C 正确;
D 、蒸发水,水的质量减小,溶液的质量也减小,故D 错误;
故选C 。
3.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不能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因为会发生爆炸事故。
故选C.
考点:化学与生活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如果说“天舟一号”是静止的,那么选取的参照物应该是“天宫二号”。
5.C
解析:C
试题分析: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半导体、磁性物质和金属物质都是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选C.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6.C
解析:C
【分析】
种子萌发不仅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且种子不在休眠期。
【详解】
A、根据分析种子萌发不仅需要外界条件,而且需要自身条件,所以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拟南芥的种子就一定会萌发错误,A错误;
B、拟南芥种子萌发后,胚根生长最快,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B错误;
C、由图可看出拟南芥植物的根主根发达,侧根短而细,属于直根系,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C正确;
D、在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子叶中。
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青春期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男孩开始身高突增晚于女孩。
【详解】
A、青春期一般女孩比男孩早1~2年发育,A错误。
B、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属于第一性征,第一性征是一出生就可区分的,而不是青春期就开始出现,B错误。
C、青春期的生殖器官逐步发育和成熟,C正确。
D、青春期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D错误。
故选:C。
【点睛】
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A
【分析】
光只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详解】
如果水里海波的密度均匀分布,那么光在里面肯定沿直线传播;实际上里面的海波密度上小下大,当光线斜向上射入时,相当于光不断的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上,所以会不断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光的传播路径是向左不断弯曲的。
故选A。
9.B
解析:B
【分析】
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要看清近处的物体需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要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详解】
根据鱼眼的晶状体几乎圆得可以“混珠”可知,鱼眼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大,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如果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那么像必须向后移动,即需要光线发散,应该用凹透镜矫正。
故选B。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2)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详解】
牛蛙是两栖类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
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可见牛蛙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1.C
解析:C
【分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详解】
闪烁的星星、道路两旁起警示作用的反光胶带、璀璨的钻石,本身不能发光,都是反射的光,因此不是光源;发光的电灯可以自己发光,是光源。
故选C。
12.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固定有磁体的小车A、B靠得较近,松手后两车向相反方向运动,选项A松手后两车都运动,是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两车均受到力的作用,选项A说法错误;选项B中A对B的排斥力,受力物体是B车,故该力使B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选项B说法错误;选项C中B对A的排斥力受力物体是A车,故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选项C说法正确;选项D中A对B的排斥力与B对A的排斥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故作用效果不相同,选项D说法错误;答案选C.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13.A
解析:A
【详解】
A.伦敦四大地标性摩天大楼之“对讲机”其形状相当于一个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会聚的光线正好落在停放在附近的小轿车某些部件上,使得小轿车某些部件被“烤”熔化了,选项符合题意;
BCD.小黄瓜是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不能汇聚光线,“奶酪刨”、“碎片大厦”是平面镜,会发生镜面反射,也不能汇聚光线,故这三个都不能使小轿车的零件损坏,选项不符合题意。
14.D
解析:D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消费者吃生产者,生产者被消费者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即食物关系就构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织构成了食物网。
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
因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所以答案选择D。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5.C
解析:C
【详解】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其中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所以1是红光,3是紫光,2是两者间的任一种,故选C。
1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因此B处应是紫光,故A正确;
B.因为紫外线会使底片感光,而A的外侧是红外线,因此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故B错误;
C.经过三棱镜光会发生折射,所以光经过三棱镜都会色散,故C正确;
D.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变大,故D正确。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
不符合题意;
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
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不符合题意;
D.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符合题意。
18.B
解析:B
【详解】
试题分析:A、对比甲、丙实验结果,发现有无光照对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A错误;
B、通过甲、乙对照,甲、丁对照,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B正确;
C、通过甲、乙对照,甲、丁对照,只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不能证明充足的空气,C错误;
D、乙、丙有两个变量,分别是水分和光照,不能形成对照,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