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禁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禁烧
高永明
【摘要】@@ 2009年以来,江苏省姜堰紧紧围绕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市的工作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疏堵并重、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工作思路,通过宣传发动、示
范带动、市场拉动、行政推动等工作措施,扎实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现了秸
秆机械化全量还田50%以上,综合利用率85%以上和全面禁烧的目标.
【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
【年(卷),期】2010(000)003
【总页数】1页(P21)
【作者】高永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委
【正文语种】中文
2009年以来,江苏省姜堰紧紧围绕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市的工作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疏堵并重、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工作思路,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带动、市场拉动、行政推动等工作措施,扎实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现了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50%以上,综合利用率85%以上和全面禁烧的目标。

规划先行绘好三张图
一是绘好综合利用规划图。

对照示范市建设标准和省有关会议要求,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基层调研,排各镇区的秸秆产量,摸往年的利用情况,找综合
利用的潜力,研究制订了《姜堰市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实施方案》等,为工作开展理清了思路。

结合姜堰的实际,梳理确定了秸秆利用“八法”:一是机械作业,全量还田;二是腐化熟化,就地还田;三是麦稻互套,直接还田;四是林下覆盖,自然还田;五是墒沟埋草,间接还田;六是转化利用,过腹还田;七是发展菌菇,变废为宝;八是组织收购,加工增值。

现阶段重点推广全量还田、堆积腐化、麦套稻三种办法。

二是绘好任务分解图。

明确2009年全市计划秸秆综合利用89.4万亩,其中机械化还田48.8万亩、麦套稻2.6万亩、稻套麦2万亩、堆腐还田12.6万亩、留茬4.4万亩、墒沟埋草1.4万亩、林下覆盖2.1万亩、收购加工2.9万亩、户用燃料11万亩、其他利用方式1.6万亩,并将上述目标全部分解落实到镇区,逐一定利用方式、定利用面积、定利用总量,确保全市总利用率在85%以上。

三是绘
好工作推进图。

根据不同时间的不同工作要求,先后召开动员会、现场会、推进会、督查会等专题会议,环环紧扣,步步紧逼,按步骤、分阶段、有计划地把工作推向深入。

舆论引导打好三场仗
一是媒体宣传打主动仗。

电台、电视台、报纸联手作战,做到早策划、早安排,高强度、高密度宣传,电视台每天采播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消息,同时每天反复播放政府通告、游动字幕、宣传标语。

二是环境宣传打立体仗。

标语贴到墙头,横幅拉到街头,广播响到户头,宣传车开到田头,文艺演到村头,在广大城乡营造出“铺天盖地”的禁烧氛围。

三是群众宣传打攻坚仗。

在强化面上宣传的同时,抓好与农户面对面、一对一的宣传。

组织广大镇村干部走进农户,当面说服解释;印发《通告》、《致广大农户的一封信》,发放到每家每户;组织企业教职工,发动学生教家长,真正做到了宣传全天候、全覆盖、全知晓,引导农民群众科学利用秸秆资源,实现“变废为宝”。

疏堵结合抓好三件事
一是抓示范引导。

在全市建立了6个万亩综合利用示范带,每镇建立1个千亩综
合利用示范片,各村建立1个300亩全量还田示范方、1个百亩综合利用示范田,用身边的事例引导群众综合利用秸秆。

二是抓技术培训。

一方面,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组织镇村干部、农技人员、农机站长进行学习,当好秸秆综合利用的辅导员、推广员。

另一方面,抽调技术力量,组成30多个培训小组,分赴各镇各村、田边路边,现场讲解、现场操作、现场答疑,编印技术宣传资料,发放到村组干部和农民手中,把综合利用的技术交到群众手上。

三是抓机具组织。

除省补资金外,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明确规定对购买秸秆还田农机具的,除中央和省补外,根据不同机械类型,市补2000-5000元/台不等,打捆机按照大小型,每台分别
补助3.5万元、1万元,有效激发了群众购买积极性,全市各类秸秆还田机具保有量近千台套,有力保证了秸秆机械全量还田的需要。

严防死守编好三张网
坚持农民从“烧秸秆”到“用秸秆”,需要有一个过程,实现全面禁烧,死看死守十分必要。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全市编织了“三张网络”:一是督查网络。

市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督查组,24小时巡逻在田间地头,并设立举报热线,发现火情,及时处置。

各镇村相应成立了督查小分队,昼夜不停地开展监察巡查。

全市参加督查小分队的镇、村、组干部以及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近万人。

二是包保网络。

组织16个市级机关部门分头包保各镇区,机关干部包到镇,镇干包到村,村干包到组,组干包到户,既包白天也包夜间,既包点线也包全面,既包不烧也包不丢。

三是责任网络。

市、镇、村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包镇部门、包村镇干与包保的单位同岗同责、同奖同罚。

同时,对工作不负责、焚烧秸秆破坏性大、影响大的人和事,加大查处力度,该查的查、该罚的罚、该拘的拘,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巩固和提升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的工作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