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用电计量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wer Technology
︱308︱2017年6期论用电计量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秦卫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于电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用电计量管理也带来了更多的难度。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接线错误和用户窃电等一些人为的因素,用电计量装置经常出现偏差和故障等各种问题,常常导致电能计量出现错计、漏计和多计的情况。
这对供电企业和用户来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用量计量管理模式的创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用电计量;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TM6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6-0308-01
前言
电能是人们生活和生产所依赖的必需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传统的用电计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管理需求。
为了使供用电双方的利益都不受到损害,用电计量管理模式必须要进行创新。
因此,供电企业要广泛使用当前高性能计算和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完善和创新用电计量管理模式,以达到推动电能计量系统稳定长久发展的目的。
1 创新用电计量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电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电能交易、管理和计量系统,这样既能保证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国幅员辽阔,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环境恶劣,给电能的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尤其是人为窃电问题,经常会给供电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还有接线错误等问题,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用电计量的错计、漏记或者多计,供电企业和用户之间必然有一方的经济会遭受损失,这对供电双方和谐关系的建立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如果供电企业还使用传统的用电计量管理模式进行用电计量管理,第一,与现代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匹配,第二,增加了人为的处理因素,第三,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
总的来说,如果供电企业继续使用传统的用电计量管理模式,用电计量工作效率会不断降低,这对用户和供电企业双方都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供电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在现场管理、管理水平和管理平台等方面加以创新和完善,既为供需双方的经济效益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也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降耗节能。
2 用电计量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2.1 明确用电计量管理职责
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是当前用电计量管理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过去我公司变电站采集终端远程曾经无法抄到电能表的指示数,最后利用远程控制将现场设备重新启动,发现设备均不在线,无法实施远程操作。
电费中心工作人员只好选择电话连线,但是现场却处于无人状态。
最后工作人员亲自赶到现场,发现现场的变电设备正在被智能化改造,大部分的设备都处在检修的状态。
现场距离单位来回较远,加上班组的人数不足,这一来一回耗费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我国当前供电企业用电计量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管理人员对实际人员状况和设备缺乏有效的了解,从而导致物力以及人力的不必要浪费,而且这对电智能化发展和工作效率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用电企业要对此加以重视,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第一,责任到人。
注重各个岗位和各个部门工作的衔接、制约和配合,在用电计量管理每个环节都实施闭环动态管理,除了将责任细化到每个人的头上,所有制定的措施同时还必须到位,严格执行奖惩制度。
管理人员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明确自身的责任,对设备的状态和人员状况做到详细的了解和掌握。
第二,严格执行用电计量管理制度。
在组织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形式,由行政一把手直接实施管理,重视用电计量管理工作,将其放在突出位置,促使管理工作制度标准化和制度化。
2.2 加大管理培训力度
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对于管理工作的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公司变电站曾经几次出现电能表报警情况,而且两次报警都是由于功率因数低到0.3引起的。
经过厂家技术人员、标准表校验人员和计量人员的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电能表之所以报警是因为电能表的程序发生了计算错误。
针对这一现象的处理办法就是提高功率因数,后来的具体实验也证明了着处理办法的正确性。
由此可见,对于异常情况的处理办法,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
鉴于此,供电企业可以将用电计量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故障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将其制定成册,让相关的技术人员做到人手一本,不定期进行翻阅、查看,对于故障和异常情况出现的概率进行汇总和分析,除此之外,供电企业还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加大管理培训力度,提高用电计量管理人员现场处理问题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效率。
2.3 创新信息管理平台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用户窃电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造成供电企业的经济损失,还会给用户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之前我司就发生过用户窃电事件,当地某企业,到了晚上就越过互感器用电,这种用电方式导致用电不被计量,在白天的时候又会恢复正常用电。
供电公司在月底核算电费的时候,发现该用户的用电量明显减少,而线损人员发现该月的线损率增加,后来通过专业人士分析,找出这个现象的根源,即用户窃电。
用户窃电现象通常都是在核算电费的环节才能被发现,是一个倒推理机制,即使后来发现了,但是想要取得实际的证据却十分困难。
按照传统的用电计量管理模式,核算电费人员在发现电量异常的情况后,要联系抄表员,而抄表员接着要联系计量人员,最后由计量人员进行处理,这一过程非常繁杂,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加上如果遇到用户抵赖的现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不仅会增加,工作任务量也会增加。
针对这种现象,供电企业需要创新信息管理平台,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对用户的用电实施自动监视,做好超前防控,并且要将系统自动监视技术向用户进行宣传,提高用户的遵法守法意识。
此外,用电营销管理人员要应用“电厂及变电站电能采集系统”和“自动化用电系统”,对用户的电力负荷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加强对个别“特殊”用户的密切监控,从而消除用户窃电现象,提高用电计量管理效率。
2.4 细化现场操作
电能计量是一个复杂的电能计量系统,任意一个环节的工作出现遗漏或者疏忽,都会造成电量损失和计量错误。
因此,供电企业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操作进行细化,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制定“作业程序卡”、“作业指导书”等一些规范化的操作手册,对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步骤进行细化,使计量人员的操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降低和避免错误接线失误的概率。
在设备投运前,计量工作人员要明确“作业程序卡”、“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对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和计量电压的技术做到熟练掌握,在实际工作中要遵守工作流程,规范作业程序,严格做到不漏项、不跳项,全面检查电流回路和二次电压,对于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计量异常要做到有效防范和杜绝,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降低工作任务量的目的。
3 结论
综上所述,对用电计量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当前用电企业想要获得长久稳定发展,必须要采取的措施。
创新用电计量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为电能供需双方的经济效益提供有效的保障,还能提高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对电能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创新用电计量管理模式,可以促进用电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充晓勤.对客户实施用电检查时应注意的事项[J].农村电工,2013(6): 15-17.
[2]陈志远.用电检查与反窃电工作的几个问题[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2.(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