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长春版语文四年级下册-9.梅雨潭(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梅雨潭
一、教学内容概述
《梅雨潭》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选自散文大家朱自清的《绿》。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传神。

文中运用大量的比喻句形象地描绘出梅雨瀑狭长飘逸、水花飞溅的动态之美。

因此它是一篇文字优美、写作方法鲜明的写景范文。

同时也是学生难于理解的篇章,文字的描述具有抽象性,课文插图也是静止不动的。

孩子们没有身临其境目睹其景是很难理解文中语句的。

为了在教学之中让孩子体会瀑布之美,让课文充分发挥其范文作用,让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我在教学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

今天当我看到孩子们因为有了那些精美图片轻而易举的就理解了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我真的很开心!这篇文章共三段。

第一段写作者在山边感知到的梅雨瀑的声色形。

第二段写梅雨亭,“亭正对着那条瀑布”,是作者看潭观瀑的地方,但是,对亭的记叙描写“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却绝非作者在亭内所能观察得到的,弄清这一点,对发展儿童理解空间时间和知觉能力,更好地了解观察点、观察顺序和梅雨亭、瀑、潭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掌握观察方法是颇为重要的。

第三段是作者对梅雨瀑观察联想后,用比喻词句描绘出的一幅梅雨瀑的生动画面。

“动”在这里十分关键,没有“急剧的撞击”就没有“飞花碎玉”,也就没有“梅雨潭”之名了。

然而,文字的描述具有抽象性,插图也是静止的,必须通过
再造想象,才能在头脑里形成这动态美景的形象,从而深入领会文意,感受自然美,和作者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激起共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对梅雨亭、瀑、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用比喻词句具体描绘的方法。

4、在学习课文的过称中,感受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对梅雨亭、瀑、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2、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用比喻词句具体描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对梅雨亭、瀑、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步入中年段有一年的时间了,他们喜欢阅读,愿意模仿他人阅读,但缺少个性化的阅读,往往是用一种语气语调去读每一篇文章。

因此,急需课堂创设有利的阅读氛围及教者在课堂中的指导、引领与示范。

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同时这篇文章以景传爱,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靠简单的说教是不能起到教育效果的,必须运用巧妙的方法促使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

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

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航向。

(二)教师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并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三)学生学法:读、思、议、批注、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