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第二单元第一课戏曲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几首著名戏曲选段,了解欣赏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

2、愿意聆听和观看戏曲音乐,乐意搜寻于戏曲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3、初步认识有关戏曲唱、念、做、打的基础知识,感受和体验各种唱腔艺术。

4、能够模仿豫剧的韵味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通过听一听、学一学、做一做实践练习,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重点难点】
了解、认识京剧的行当、脸谱,参与京剧艺术相关活动。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案导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播放《中国戏曲真神奇》(欣赏视频,感受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2、以京剧中旦角行礼的形式向学生问好,并让学生说出在哪种艺术形式中常见,引出课题——中国戏曲。

3、你知道的戏剧剧种还有哪些?
4、京剧概说:四大徽班、重要作用、现代京剧
(三)新授课
戏曲的起源: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戏曲中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组成。

京剧的历史: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
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著名的“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通过课本资料了解京剧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创作背景。

京剧的唱腔特点:声腔是唱腔和伴奏的统称。

唱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

西皮的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明朗、活泼,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二黄的旋律平稳、节奏舒展,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适合于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1、欣赏《迎来春色换人间》
A、简介唱段中的“做”功:在此片段中,杨子荣的“马舞”就是“做”工,通过抬腿、勒马、转身、甩大衣……动作表现跨越林海的情形,以及遭遇猛虎,马惊失蹄的场面。

【拓展】生活中的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行舟、饮酒等,种种不胜枚举。

请欣赏下面的片段,猜猜他们在干什么?(1)欣赏开门、喂鸡片段(2)欣赏饮酒片段(3)学生模仿表演
2、京剧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唱、念、做、打”(京剧的四大功夫)为一体。

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

(课件展示四功的文字解释)
(1)(唱)运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音乐要素和音乐语言,来分析这两个唱段有什么不同?进而引出京剧的两种主要唱腔——西皮、二黄。

(2):念(念白)分为“韵白”和“京白”,欣赏《贵妃醉酒》中高力士片段(京白),《红楼二尤》中“尤二姐”片段(韵白)。

(3)打是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

3、戏曲的乐队:管弦乐部分称为“文场”,“文场”的作用主要是为演唱进行伴奏,并演奏为配合表演而用的场景音乐。

文场乐器包括:曲笛、唢呐、簧管乐器及各种胡琴、月琴、琵琶、阮等组成。

打击乐部分称为“武场”,武场”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舞蹈、开打,使其起止明确、节奏鲜明。

由不同类型的鼓、板、锣、铙钹等组成。


称为“文武场”,或叫“场面”。

4、如果说“唱、念、做、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就是他的骨骼。

在京剧界有“一台锣鼓半台戏”的说法,人物的上场亮相,形象的塑造以及舞台氛围的烘托等方面都需要打击乐器的辅助来表现。

打击乐器贯穿京剧表演的始终。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过场锣鼓《打虎上山》
介绍伴奏对整个戏曲的影响
(1)京剧乐队(场面)分“文场”“武场”
文场指管弦乐器:
武场指打击乐器:
(2)京剧乐队“三大件”
(3)学生同老师合作共同来打打“锣鼓经”。

【先由老师示范,速度慢一些。

其次分小组、分声部做节奏练习。

最后做节奏的配合练习。

(用嘴念,击掌,拍桌子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A:观看图片,根据服装、扮相回答有关各行当的问题
B:重点介绍各种花脸
6、《谁说女子不如男》河南豫剧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

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河南梆剧,、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在河北的部分地区,旧称河南高调。

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

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旦角。

10岁登台,总汇于旦角。

得王镇南先生帮助,13岁
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

她原习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豫东、祥符各调于一炉,并广征博采,收各家各派及一些姊妹剧种之长,大胆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

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乃更加潜心钻研青衣、花旦之表演艺术。

日寇侵华,她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显示了她作为一位爱国艺人的民族气节。

学唱一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7、吕剧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1]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部分地区,起源于以北黄河三角洲,由琴书演变而来吕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 早期剧目有《王小赶脚》、《王定保借当》、《小姑贤》、《王天宝下苏州》、《白蛇传》新中国成立后,吕剧发展迅速,李同庆、时克远、郎咸芬、李岱江、林建华等著名表演艺术家出现
吕剧的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

文场主要乐器是坠琴、扬琴,其次为二胡、三弦、琵琶、笛子、唢呐等,吕剧的演唱方法,男女腔均用真声为主,个别高音之处则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处理,听起来自然流畅。

吕剧的唱腔讲究以字设腔,以情带声,吐字清晰、口语自然。

总结:戏曲,堪称中化艺术的神奇瑰宝:“五彩脸谱七色衣,特技绝活儿数不尽,转瞬斗转又星移”。

戏曲音乐,将民间音乐之大成集于一身。

戏曲中的“唱、念、做、打”更是融“音、诗、画、舞”于一堂。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发现戏曲的“美”,了解戏曲的“魂”!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戏曲篇》。

我国的戏曲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本课将以京剧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通过京剧欣赏、老师传唱学唱、让学生开心的了解身边的戏曲,进而了解我国更多的戏曲文化,弘扬民族音乐、乡土文化,传承戏曲、曲艺文化。

学生学情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较深,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戏曲部分更难接受。

大部分学生对戏曲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难接受,所以学习难度很大。

希望通过身边熟悉的戏曲引导学生喜爱戏曲音乐,把南音引进课堂降低学习欣赏戏曲音乐的难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效果分析
本节通过与学生互动,学唱等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戏曲的乐趣,了解戏的基本常识知识,体验其内涵。

但是由于学生程度不同,且对戏曲了解的较少,一些相关的知识把握不是十分的准确,在讲解时,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不乐于聆听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制定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更深层次的感受戏曲的魅力。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我觉得本课是较为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戏曲本来是比较难上的一个课题,我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教唱歌唱脸谱,让学生不但喜欢音乐鉴赏课,还喜欢戏曲艺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快乐自主的学习,热爱民族音乐。

本课为高中音乐鉴赏课,我突破常规教学,选用了教材之外的内容,把身边的音乐引进课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把鉴赏课与演唱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戏曲艺术的魅力,产生学习了解戏曲的欲望,改变了原本较为枯燥的单一鉴赏课。

让学生有了继续聆听和关注戏曲音乐的愿望。

不足之处的设计主要是在时间控制上,时间不好控制,可多设计一课时,让教学内容细致一点。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喜爱戏曲艺术,喜欢民族音乐,下节课能愿意参与戏曲鉴赏中的评论与评价活动。

能对不同地方特色的戏曲做出评价,进一步继承弘扬、传承民族音乐,那这节课就是成功的一堂好课了。

音乐鉴赏戏曲篇评测练习
1、请根据脸谱分辨代表哪位历史人物?
2、写出下列人物的行当
3、巩固练习
(1)《迎来春色换人间》这一唱段选自现代京剧________ ,此唱段运用了_____、_____两种表演形式。

(2)京剧的唱腔是以_______和_______ 为主。

其中_____的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_______,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3). 戏曲的伴奏乐队称为”________”,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 ) ( ) ( )
(4)京剧的表演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

(5).京剧的四大行当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四大名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一学锣鼓经:(分组练习合作)
5、探究实践
了解一下你感兴趣戏曲剧种
课标分析
《音乐鉴赏》是《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第一模块,也是基础模块,它以聆听和感受为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但从"新课标"的总体理念以及音乐教育价值的外延上,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应始终以文化教育为主线,而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将人文精神贯穿其中。

这就需要施教者兼收并蓄,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