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咏物诗的鉴赏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者:黄少群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 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神似”。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 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 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 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反问句的深意——同情冤魂,揭露社会 的黑暗不公。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声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全诗纯用白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 却句句写柳,而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 女郎的身影,婀娜多情。咏柳实际是咏人,对 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
2、咏柳自伤
柳枝在一年中先后经历从明 媚春天到萧条衰败秋天的过 程,这极容易触动那些先得 志后失意的人的情怀,诗人 便借咏柳抒写自己的或他人 的心志。
答:(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 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 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2007安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 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 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 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 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 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 立业的志向。
(2006重庆卷)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 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手法:托物言志、象征
情感:贬斥、嘲讽 由柳枝的随风摇摆不定 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 无常的得志便猖狂的势 利小人小人。
唐多令.咏絮 林黛玉
❖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 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 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身世飘零,命运不幸, 未来的不可期望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 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 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 同?
❖答案:(6分) (1)“觉春 生”、“安排著”、“只待”。 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 和“千红万紫”。
❖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 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 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临江仙 .咏絮 薛宝钗
❖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 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 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
❖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 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 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高贵、美丽 ,有憧憬
3、咏柳送别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 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古人常折柳送别。
高考咏物诗设题特点归纳
❖1、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 ❖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能
仅仅抽象概括。 ❖2、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
法)?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
托物言志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
❖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 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 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 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 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 精妙之处。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 法。
❖ (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 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 (2)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 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 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 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 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 的悲叹之情。
鸟之哀啼 人之哀情 羁旅乡思
特征:鹧鸪之声“行不得也哥哥 ”, 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 。 本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
这首诗歌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类比,将鹧鸪与山鸡比较,鹧鸪的高雅风 致和美丽的山鸡同列; 烘托,以人的感受(征袖湿”、“翠眉 低” )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比兴,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 佳人游子在江边踽踽独行?
4.写作技巧:象征;正面描写,侧
面烘托;比喻、拟人、对比等。
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 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 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 义。
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 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 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 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 一类诗歌。
因个人遭遇而明志或冀望; 讽喻社会现实; 归纳普遍哲理.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 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 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 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 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 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 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 想感情。
❖(20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 后回答问题。(6分)
❖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 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 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 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 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 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 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 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 (3)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 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柳的美好:枝条繁盛、随风飘舞、轻 盈袅娜的姿态之美,秀色夺目、柔嫩多姿 的色彩美与终日寂寞、无人理睬的荒凉冷 落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首联写柳树无处不在。“掩映”“参差”写 出了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 出时间是春天。 颔联写柔长的柳枝在春风的 吹拂下,翩跹起舞。“风流”“婀娜”写了柳 的体态轻盈,宛若妙龄女郎,非常动人。颈联、 尾联写绵延不断的柳色牵引着诗人的目光,越 过桥堤,来到了繁华的人间。花飞似“雪”则 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而其中也暗含离凋谢 不远的意味,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
2005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 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 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 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 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 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 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 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 长期远离京城。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此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 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 用了什么手法?(4分)
❖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 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 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 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 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 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2)结合下片的
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 用壁立的寒山、空 旷的大地、澄碧的秋
离亭赋得折杨柳
暂凭尊酒送无聊,
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
春风争拟惜长条?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于无可奈何的分别,只能暂时 凭借杯酒来驱遣离愁。既然不能挽回, 那就好好保重身体。除了死亡没有比分 别更痛苦的了,春风就不要吝惜长长的 柳条,让分别的人们尽量攀折吧!面对 杨柳依依,枝条曼舞,一派多情难舍之 状,友人却要分别而去,此情此景,怎 不令人生怨?
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不 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 梦》第三十七回)
❖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 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 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 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 “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 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 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 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1、咏柳喻人
在众多植物中,杨柳抽丝发芽较早,因此常 为敏感的诗人捕捉来描写春天。约定俗成, 杨柳成为春天的代称。杨柳柳枝纤细苗条, 与美女的身材相吻合,因此古人常以杨柳作 为美女的写照。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莫辞”表现 了作者被贬后渴望有人 援引的心情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试分析“小松”的形象。
这首诗写小松刚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 以致被埋没在深草之中,但他并不示弱,逐 渐成长,是那些小草无法比拟的。人们往往 忽视、不认识小松将长成凌云大树的远大发 展前途,等到松树真的凌云参天之时,才去 称赞它的高大。作者以松喻人,告诫人们要 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 要及早给以重视、关心和培养,使之早日成 才。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世人目光短浅。
2006年(湖南卷)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飞流直下三千尺:(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千古长如白练飞:(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
布的色彩和形态
❖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 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 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不同意。 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 势显得壮阔。(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 圆其说,也能给分)
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 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
❖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 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
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 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 是(2分)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 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神似”。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 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 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 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反问句的深意——同情冤魂,揭露社会 的黑暗不公。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声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全诗纯用白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 却句句写柳,而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 女郎的身影,婀娜多情。咏柳实际是咏人,对 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
2、咏柳自伤
柳枝在一年中先后经历从明 媚春天到萧条衰败秋天的过 程,这极容易触动那些先得 志后失意的人的情怀,诗人 便借咏柳抒写自己的或他人 的心志。
答:(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 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 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2007安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 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 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 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 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 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 立业的志向。
(2006重庆卷)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 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手法:托物言志、象征
情感:贬斥、嘲讽 由柳枝的随风摇摆不定 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 无常的得志便猖狂的势 利小人小人。
唐多令.咏絮 林黛玉
❖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 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 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身世飘零,命运不幸, 未来的不可期望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 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 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 同?
❖答案:(6分) (1)“觉春 生”、“安排著”、“只待”。 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 和“千红万紫”。
❖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 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 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临江仙 .咏絮 薛宝钗
❖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 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 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
❖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 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 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高贵、美丽 ,有憧憬
3、咏柳送别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 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古人常折柳送别。
高考咏物诗设题特点归纳
❖1、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 ❖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能
仅仅抽象概括。 ❖2、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
法)?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
托物言志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
❖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 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 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 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 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 精妙之处。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 法。
❖ (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 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 (2)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 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 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 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 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 的悲叹之情。
鸟之哀啼 人之哀情 羁旅乡思
特征:鹧鸪之声“行不得也哥哥 ”, 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 。 本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
这首诗歌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类比,将鹧鸪与山鸡比较,鹧鸪的高雅风 致和美丽的山鸡同列; 烘托,以人的感受(征袖湿”、“翠眉 低” )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比兴,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 佳人游子在江边踽踽独行?
4.写作技巧:象征;正面描写,侧
面烘托;比喻、拟人、对比等。
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 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 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 义。
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 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 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 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 一类诗歌。
因个人遭遇而明志或冀望; 讽喻社会现实; 归纳普遍哲理.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 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 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 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 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 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 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 想感情。
❖(20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 后回答问题。(6分)
❖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 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 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 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 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 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 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 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 (3)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 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柳的美好:枝条繁盛、随风飘舞、轻 盈袅娜的姿态之美,秀色夺目、柔嫩多姿 的色彩美与终日寂寞、无人理睬的荒凉冷 落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首联写柳树无处不在。“掩映”“参差”写 出了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 出时间是春天。 颔联写柔长的柳枝在春风的 吹拂下,翩跹起舞。“风流”“婀娜”写了柳 的体态轻盈,宛若妙龄女郎,非常动人。颈联、 尾联写绵延不断的柳色牵引着诗人的目光,越 过桥堤,来到了繁华的人间。花飞似“雪”则 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而其中也暗含离凋谢 不远的意味,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
2005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 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 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 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 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 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 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 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 长期远离京城。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此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 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 用了什么手法?(4分)
❖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 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 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 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 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 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2)结合下片的
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 用壁立的寒山、空 旷的大地、澄碧的秋
离亭赋得折杨柳
暂凭尊酒送无聊,
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
春风争拟惜长条?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于无可奈何的分别,只能暂时 凭借杯酒来驱遣离愁。既然不能挽回, 那就好好保重身体。除了死亡没有比分 别更痛苦的了,春风就不要吝惜长长的 柳条,让分别的人们尽量攀折吧!面对 杨柳依依,枝条曼舞,一派多情难舍之 状,友人却要分别而去,此情此景,怎 不令人生怨?
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不 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 梦》第三十七回)
❖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 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 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 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 “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 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 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 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1、咏柳喻人
在众多植物中,杨柳抽丝发芽较早,因此常 为敏感的诗人捕捉来描写春天。约定俗成, 杨柳成为春天的代称。杨柳柳枝纤细苗条, 与美女的身材相吻合,因此古人常以杨柳作 为美女的写照。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莫辞”表现 了作者被贬后渴望有人 援引的心情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试分析“小松”的形象。
这首诗写小松刚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 以致被埋没在深草之中,但他并不示弱,逐 渐成长,是那些小草无法比拟的。人们往往 忽视、不认识小松将长成凌云大树的远大发 展前途,等到松树真的凌云参天之时,才去 称赞它的高大。作者以松喻人,告诫人们要 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 要及早给以重视、关心和培养,使之早日成 才。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世人目光短浅。
2006年(湖南卷)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飞流直下三千尺:(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千古长如白练飞:(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
布的色彩和形态
❖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 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 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不同意。 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 势显得壮阔。(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 圆其说,也能给分)
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 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
❖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 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
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 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 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 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