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长丰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测试考试题目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长丰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测试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爆发出比平时更大的力量,产生更敏捷的反应。

此时如测定其体内激素水平,明显提高的是()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性激素
D.甲状腺素
答案::B
解析::
肾上腺素的分泌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

当一个人突然面临危险时,肾上腺素就会快速分泌,并使人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从而激发身体中的潜能,使人的体能大大增强,以更好地应对危机。

2.手表:怀表
A.抹布:台布
B.钢笔:毛笔
C.屏风:窗帘
D.门廊:门柱
答案::B
解析::
手表和怀表都属于表,功能类似;钢笔和毛笔都属于笔,功能类似。

故答案选B。

3.下列不属于达·芬奇作品的是()。

A.《向日葵》
B.《最后的晚餐》
C.《岩间圣母》
D.《蒙娜丽莎》
答案::A
4.下列哪一作品属于王实甫的作品()
A.《窦娥冤》
B.《救风尘》
C.《单刀会》
D.《西厢记》
答案::D
5.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薛老师,向新人学的学生家长推荐了自己妹妹承办的奥数、书法、音乐、美术四个培训1班,并要求至少报其中的两个。

该老师的做法()。

A.正确,反映了教学的需要
B.正确,体现了敬业精神
C.不正确,违背了教学规律
D.不正确,违背了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答案::D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为人师表”一条指出,教师应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结合题干,本题选D。

6.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7.小东虽然才10岁,但篮球打得好,足球踢得也很棒,可就是学习成绩不好。

对此,班主任很发愁,总是提醒他“你不要总是贪玩,把心放在学习上,这才是你应该做的!”该班主任的做法()。

A.正确,班主任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
B.不正确,班主任只注重知识学习
C.正确,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是班主任的职责
D.不正确,班主任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答案::B
解析::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题干中,班主任只关注了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小东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球打得比较好,教师应该贯彻长善救失原则,肯定小东的长处、优势,发挥其长处,突出其优势,使小东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促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8.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活动
D.课堂教学
答案::D
解析::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答案选D。

9.2007年11月10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
A、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B、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C、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D、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答案::A
解析::
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资金。

10.下列情形中,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的是()。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
C、侮辱、殴打教师造成其重大伤害的
D、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
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B项中的行为是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1.针对“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蒋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

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A、诲人不倦
B、教学相长
C、循循善诱
D、因材施教
答案::D
解析::
因材施教指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2.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A、受教育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答案::A
解析::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对中小学生来说,受教育权是其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我国《宪宏》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对中小学生来说,受教育权是其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

常见的学生受教育权包括:(1)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

(2)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

(3)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

(4)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

(5)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的同等权利。

故选A。

13.小学生潘某与陈某课间打羽毛球,击球中,潘某所挥的球拍突然脱手,击中了一旁观看的李某,导致其左眼受伤,对于李某的伤害,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是()。

A.潘某监护人
B.陈某监护人
C.李某班主任
D.李某的学校
答案::A
解析::
14.运动会上甲班、乙班、丙班各派了三名运动员参加了5000米长跑比赛。

比赛之前四名评委对比赛进行了预测。

评委一说:“甲班是长跑传统强队,所以前三名非甲班莫属。

”评委二说:“据我所知,后起之秀的乙班和丙班有运动员能够进入前三名。

”评委三说:“第一名如果不是甲班的,就是乙班的。

”评委四:“这次比赛与以前比赛大不相同了,前三名甲班最多占一位。

”比赛结束后,发现四名评委中,只有一人的预测是正确的。

根据上述信息,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
A.前三名都是甲班的
B.第一名是甲班的,第二名是丙班的,第三名是乙班的
C.第一名是乙班的,第二名是甲班的,第三名是丙班的
D.第一名是丙班的,第二名是甲班的,第三名是甲班的
答案::D
解析::
假设A项成立,则评委一的话为真,评委三的话也为真.与题干中“四名评委中,只有一人的预测是正确的”矛盾,所以A项不成立。

假设B、C项成立,则评委二、三、四的预测是正确的,与题干矛盾,所以B、C项不成立。

故选D。

15.第一幅具有立体主义倾向的毕加索的作品是( )。

A.《格尔尼卡》
B.《亚维农少女》
C.《照镜子的姑娘》
D.《吉他与酒杯》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文化素养——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

于是,他画出了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少女》。

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16.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唐代在各种书体中都出现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书法家。

有图为《多宝塔碑》(局部),其书写者是()
A.张旭
B.柳公权
C.怀素
D.颜真卿
答案::D
解析::
颜真卿是唐代的大书法家。

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

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今尚存。

楷书,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

17.有人曾经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也不是照相机,而是艺术家、创造者。

,’这说明教师职业劳动的过程具有()
A.时代性
B.随机性
C.无规律性
D.创造性
答案::D
解析::
教师是艺术家和创造者,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18.温室效应是造成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

下列气体中不是温室气体的是()
A.甲烷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答案::B
解析::
大气中某些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热),使之不能散射到宇宙中,具有很强的温室作用,这些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氮气不能吸收也不能发射红外辐射,不是温室气体。

C0能吸收红外辐射,但其在大气中难以长时间稳定存在,也不表现出温室效应。

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有水汽、二氧化碳、甲烷和臭氧。

19.近来,“差生测智商”“差生教室外考试”“收取”“不听话押金”等一系列教育乱象频出,引起社会热议。

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A.这些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冷暴力”
B.这是不尊重学生、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C.这些做法会给学生留下心灵创伤,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D.这些做法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是一种有效的“惩罚教育”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的教育乱象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种做法变相地给学生分了等级,不仅不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反而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0.双击窗口标题栏,会使窗口()。

A.关闭
B.另存
C.在“最大化”和“还原”之间切换
D.没有反应
答案::C
解析::
双击窗口标题栏,会使窗口在“最大化”和“还原”之间切换。

21.某小学组织春游,老师事先已反复讲了注意事项和要遵守的纪律,可六年级某学生却对此置若罔闻,攀爬公园内标有“禁止攀登”告示的假山被摔伤。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应该负责的是()。

A.学生自己负责,因为他违反了纪律
B.学校负责,因为老师没有尽到管理职责
C.学校负责,因为春游是学校组织的
D.学校和他自己共同承担责任
答案::A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由学生本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间是()。

A.1914年
B.1918年
C.1939年
D.1945年
答案::C
解析::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3.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A.增设军机处
B.采用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答案::C
解析::
明朝:废丞相制度,设六部尚书;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废大都督府,设五军都督府。

隋唐:采用三省六部制。

元朝:废除尚书、门下两省,以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清朝:增设军机处。

24.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喝酸奶能降低儿童患蛀牙的风险。

在此之前,也有研究人员提出酸奶可预防儿童蛀牙,还有研究显示,黄油、奶酪和牛奶对预防蛀牙并没有明显效果。

虽然多喝酸奶对儿童的牙齿有保护作用,但酸奶能降低蛀牙风险的原因仍不明确。

目前一种说法是酸奶中所含的蛋白质可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预防有害酸侵蚀牙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项研究发现( )
A.黄油、奶酪和牛奶的蛋白质成分没有酸奶丰富,对儿童牙齿的防蛀效果不明显
B.儿童牙龈的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能力低,人工加糖的酸奶会增加蛀牙的风险
C.有研究表明,儿童每周至少食用4次酸奶可将蛀牙发生率降低l5%
D.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酸奶对预防儿童蛀牙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C。

解析:本题为加强支持型,本题的论点是喝酸奶可降低儿童蛀牙的风险。

论据有两个:一是对比黄油、奶酪和牛奶没预防蛀牙效果;二是酸奶中的蛋白质能预防蛀牙。

B、D 两项显然不能支持;A项运用到差异法,但显然没有说明还有其他差异存在。

C项巧用数据说明食用酸奶确实可以降低蛀牙发生率,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25.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个代表人物是( )
A.巴赫、海顿、贝多芬
B.海顿、贝多芬、莫扎特
C.巴赫、贝多芬、莫扎特
D.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
答案::B
解析::
专家解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故答案为B项。

2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于()。

A.百日维新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鸦片战争
答案::D
解析::
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英国政府以保护鸦片贸易为借口,发动了对华侵略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和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7.小学生杨某(11岁)携带管制刀具上学,不时威胁其他同学,屡教不改。

由于其父母已逝,跟着爷爷一起生活,爷爷无力管教,希望将其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可由
()提出申请,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A.杨某邻居
B.公安机关
C.杨某所在学校
D.同学父母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28.Excel中,为表格添加边框的正确的操作是()。

A.单击“单元格”中的“格式”
B.单击“单元格”中的“边框和底纹”
C.单击“插入”中“边框”
D.单击“插入”中“单元格”
答案::A
解析::
word中为表格添加边框,可选右击快捷方式中的“边框和底纹”;Excel中为表格添加边框,应选单元格“格式”中的“边框”。

29.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在( )实践
A.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口语交际课中
C.家庭生活中
D.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答案::A
解析::
【解析】A项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其他选项的内容。

二、材料分析题
30.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

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

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

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

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

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似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
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

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

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

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

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问题:
(1)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所产生的作用。

(2)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
(1)①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
②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③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2)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

社会因而会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

社会就会被“异化”。

31.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

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

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

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

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

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

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

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谨慎。

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问题1][简答题]
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
[问题2][简答题]
案情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解析::
1、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

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给学生起奠基作用。

案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也迟到了”、“随手扔粉笔”、“用教鞭敲击讲台面”等等。

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2、案情给我们的启示有:①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②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③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

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32.小芳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

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明天你不要去上学了,到小卖部给你妈帮忙吧,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

”小芳听了后,伤心地哭了。

她想念书,她舍不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

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

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

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

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我说的算。


问题:请从学生的权利方面分析小芳爸爸的行为。

解析::
小芳爸爸的行为是错误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第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且相关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

小芳的爸爸让小芳中途辍学的行为是违法的。

如果小芳的爸爸执意不让小芳上学,当地政府可以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小芳返回学校上学。

三、写作题
33.请以“教师的素养”为题写篇作文。

要求:(1)字数不得少于800字;(2)语言通顺;(3)文章富有逻辑效果。

解析::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