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发展研究论⽂
⾼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发展研究论⽂
摘要:近年来,⾼校体育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对体育⽼师的教学能⼒提出了越来越⾼的要求。

⽼师具备符合要求的教学能⼒,有利于提⾼教学质量、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以下介绍了体育教师教学能⼒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校体育实⾏课改的必要性,探究了新课改下⾼校体育教师发展教学能⼒的要求。

关键词:⾼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发展
体育教师教学能⼒是⽬前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科⽼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和主要能⼒。

⽼师在具备新课改需要教学能⼒的基础上进⾏教学⼯作,能够使所培养的学⽣及时满⾜社会发展的⼈才要求,能够加快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因此,课程改⾰视野下探究分析⾼校体育⽼师教学能⼒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1体育教师教学能⼒的基本内涵
所谓教师教学能⼒,指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具备科⽬教学的专业能⼒,进⽽⼜有教师职业能⼒之称。

职业能⼒是⽼师利⽤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制定教学计划、设定教学⽬标以及完成教学任务中的过程中所表现的⼼理特征。

从中可以看出,理论知识和技能是相互作⽤、相互影响的,⽼师要想提⾼职业能⼒,就要在兼具两者的同时,正确处理好⼆者的关系。

在⾼校体育中,⽼师的教学能⼒要具备⼀定条件,其中,技能和知识是必要条件,⼼理和⽣理是⽀持条件。

在实际的⾼校体育教学中,教学能⼒⼜可以细分为操作能⼒和认知能⼒,⼀定程度上能够充分彰显职业魅⼒和优势[1]。

2⾼校体育课程改⾰的必要性
⾼校是培养社会发展专业性⼈才的重要场所。

在新形势课程改⾰的影响下,⾼校体育学科作⽤与以往传统的'体育学科作⽤相⽐具有多元性,传统⾼校体育教学只是侧重培养学习者的体育技能和⾝体素质。

现如今,⾼校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习者全⾯发展,在提⾼体育技能和⾝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学习者的理论知识,培养学习者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且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定程度上能够满⾜当今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为了促进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校体育实⾏课程改⾰是极为必要的。

体育课程改⾰的过程较为漫长、体育课程改⾰的内容较为系统,在进⾏每⼀阶段的课程改⾰时,都要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学校的发展⽅向相协调,进⽽当前课程改⾰视野下⾼校体育的改⾰能够促进社会正常、有序运⾏[2]。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校体育课程改⾰要以调动学⽣参与性、提⾼学⽣运动技能、促进学⽣⾝⼼健康、提⾼社会适应能⼒为⽬标对学⽣进⾏⽬的性培养。

从中能够看出,⾼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向越来越明确,学⽣参与新课改体育课程学习后,学⽣的综合素质能够⼤幅度提⾼、学⽣的个⼈能⼒能够明显增强,这在⼀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我国的市场竞争⼒、提⾼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社会⼤发展、⼤繁荣,有利于加快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3新课改下⾼校体育教师发展教学能⼒的要求
3.1驾驭教材的基本能⼒。

⽼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标、教学⽅案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以尊重学⽣发展差异性和新课程标准为前提,进⽽⽼师要对体育学科的教材进⾏全⾯掌握、细致了解,有侧重的梳理教材知识,在结合本班学⽣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传统⾼校体育在进⾏教学活动时,对于体育理论知识,⽼师基本是照本宣科,不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法的改变,学⽣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传输,⼀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学⽣充分发挥⾃⾝的想象⼒;对于体育技能,⽼师经常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体育动作练习,⽼师在教学中占据着绝地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视野下⾼校体育教学,⽼师能够将体育教材的理论知识熟记于⼼,并且能将理论知识活学活⽤,与以往相⽐,⽼师的教学⾓⾊实现了从传播者到指导者、参与者的巧妙转变,在充分开发教材资源的同时,能够促进学⽣全⾯进步,进⽽有利于教学⽬标的及时完成,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良好实现。

因此,⾼校⽼师只有具备驾驭教材的基本能⼒,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才能寻找到适合的教学⽅法,优化教学质量[3]。

3.2组织教学的基本能⼒。

由于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限度的实现教学效果,就需要⽼师发挥⾃⾝的组织教学能⼒。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课堂⼤部分时间都是⽼师在授课,虽然课堂学习井然有序、课堂管理⽐较有效,但是学⽣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会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学⽣的主观能动性也会逐渐削弱,不利于学⽣⾃由发展。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师⿎励学⽣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进⾏⾃主学习、⼩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对学⽣探究意识、合作
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

⽼师在实际体育教学中,能够合理分配⾃⾝与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关系,⽼师将学⽣作为学习的中⼼,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指导作⽤。

与此同时,⽼师能够有效组织体育教材,即有意识的将教材进⾏由繁到简、有难到易的组织和转化。

此外,⽼师还能为学⽣有序组织体育活动,使学⽣在体育活动中享受到活动的乐趣、提⾼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4]。

3.3融合学科学习的基本能⼒。

⽬前,教学改⾰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科间的融合和渗透。

因此,⽼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知识的积累,巩固综合知识的学习基础,这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学⽣提出的跨学科问题,⽽且能够拉进学⽣与⽼师间的距离,树⽴学⽣学习体育的⾃信⼼。

⽼师要想着实提⾼⾃⾝的融合学科能⼒,⼀⽅⾯要加强各个学科间理论知识的学习,另⼀⽅⾯要加强教学⽅式和教学⽅法的融合与统⼀。

⽼师在进⾏融合学科学习之前,⼀定要正视⾃⾝在某⼀学科⽅⾯所存在的不⾜,并针对不⾜对知识进⾏及时补充学习,同时,⽼师要⾃⾏寻找适合⾃⼰的学习⽅式,进⽽提⾼融合学科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师掌握融合学科知识以后,要巧妙的将知识运⽤到实际的教学中来,进⽽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的。

3.4处理信息的基本能⼒。

现如今,⼈类社会的发展已经步⼊信息科技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范围较⼴,在⾼校体育教学中,⽼师要灵活运⽤信息技术参与体育教学。

备课阶段,⽼师要运⽤多媒体设备制作图⽂并茂的PPT,根据需要适当插⼊视频和⾳频,进⽽集中学⽣在课堂上的注意⼒,满⾜学⽣的学习需要。

课后阶段,⽼师将学⽣的体育成绩、体育总结、体育评价等运⽤多媒体技术进⾏数据记载、⽂字信息储存。

⽼师提⾼信息处理的基本能⼒,能够优化体育教学效果。

3.5教学研究的基本能⼒。

教学研究能⼒是⾼校体育⽼师从事教学事业的基础,教学研究能⼒越⾼,⽼师的专业⽔平和专业能⼒越强,反之,教学研究能⼒越低,⽼师的专业⽔平和能⼒就越弱。

在传统教学中,⽼师不注重⾃⾝科研能⼒的培养,只要完成教书育⼈的任务就算达成教学⽬标。

现如今,⽼师在完成教书育⼈任务的同时,还要培养⾃⾝的教学研究能⼒。

⽼师具备教学研究能⼒,不仅能够加强⾃⾝综合素质,⽽且能够培养优秀⼈才[5]。

综上所述,⾼校体育⽼师在教学中要想发展教学能⼒,⼀定要重视驾驭教材能⼒、组织教学能⼒、融合学科能⼒、处理信息能⼒以及教学研究能⼒这五⽅⾯能⼒进⾏培养和提⾼。

课程改⾰视野中发展体育⽼师教学能⼒,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及时完成教学⽬标。

参考⽂献
[1]赵升,范凯斌.普通⾼校体育教学改⾰研究评述[J].⼭西师⼤体育学院学报,2011(3):61-64+68.
[2]全世民.休闲体育视野下的⾼校体育课程改⾰与研究[J].⾚峰学院学报(⾃然科学版),2015(24):141-143.
[3]张祝平.新《纲要》指导下普通⾼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1):57-58.
[4]王林毅,于巧娥.⾼校体育教师教学基本能⼒发展对策的研究[J].运动,2015(6):70-71.
[5]杨⽂敏.普通⾼校体育教师教学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3(3):82-85.
【⾼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发展研究论⽂】相关⽂章:
1.
2.
3.
4.
5.
6.
7.
8.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