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殖后 生殖中 生殖前
A---bc
B--cd
C--de
出生率大小:A>B>C
繁殖期个体数占总体的比
例大小 B>A>C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
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
31
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
④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和体型较大的动 物种群,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和某些昆虫等
20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21
一段时期,标志 个体与非标志 个体混合
※计算: 种群数量/总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22
⑤公式成立条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 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 有迁入和迁出。 ⑥标记的要求。 a.标记不能过分醒目。 b.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寿命和行为 不会产生伤害。 c.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 间不能消失。
4.短期记忆与____有关, 神经元的活动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尤其与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5.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依次
在__脑__干__、__ 脊髓、大脑皮层、小脑 判断:1、静息电位是零电位 2、组织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则静息电位减小 3、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4、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一定会有反射 5、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5.突触是由__突__触__前___膜_______、___突__触__间__隙_______Leabharlann _、突__触__后___膜___组成
× 判断: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双向传导
在生物体内,兴奋是通过反射弧的形式单向传递的;而在离体的
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 2.突触后膜受到刺激时一定会发生电位的变化
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引 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 3.给予刺激后一定会产生兴奋
产生兴奋具备的条件: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
1
1.调节机体的最高级中枢是大__脑__皮_,层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 枢是__脊__髓_
2.大脑皮层除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机体的反射活动外, 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3.当言语区_S__区受损,患运动型失语症
N=(4+6+8+8+9)/5=7只/hm2
例3、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
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
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
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
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
多少只?
N=(42×38)/12=133只
25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物种出生率】
2.表达方式:通常以a%表示 3.举例说明:例如2007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出生
1862个孩子,该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862% 4.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α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
AD
4
A.生长素的作用使半边茎外侧细胞分裂速度比内侧细胞分 裂速度更快 B.半边茎的弯曲方向说明茎内外两侧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 感程度相同 C.图乙中弯曲角度α1对应两个生长素浓度说明生长素的作 用具有两重性 D.若弯曲角度α1大于α2,则稀释前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应该 为10 μmol·L-1
3.性别比例的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 密度的变动。
34
①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 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人和高等动物。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29
四、年龄结构
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种群 年龄组成情况
A 幼年多,老年少
B
各年龄期比例适 中
C 幼年少,老年多
出生率和死 亡率情况 >
= <
种群数量 变化趋势
增加
波动 降低
所属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30
衰退型
全错 2
如下图实验,甲、乙、丙切去顶芽,丁顶芽不切除。将切下的乙顶 芽立即放回原位置;将切下的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 琼脂块置于丙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图示单侧光照。下列对
B 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
A.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2 侧芽1 B.主枝直立生长的只有丙 C.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 乙 丁 D.丁中4号芽较5号芽优先生长 5号优先4号生长 3
②100在cm该×物1种0分0c布m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 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1面9 积
(2)标志重捕法
14
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时
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处理:计上不计下,记左 不计右
15
⑤方法步骤:
准备:观察地形,注意安全
↓
确定调查对象:如一块农田中的荠菜或蒲公英等
↓ 样方数量: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
数目一般为10个 确定样方
样方大小: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
大小一般为1 m2的正方形 ↓
原因是_神___经__递__质__只___存__在__于__突___触__前__膜__的__突___出__小__泡__中___,__且__只__能___由__突__触 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神经递质是由__突__触___小__泡___产生,由_突__触__前__膜_____以__胞__吐_____方式 释放,体现了膜的___流__动______性,其释放与高尔基体有关
9
1 种群密度
1.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2.表示方法: 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如: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中田鼠的数量
3.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直接反映种群大小
10
要点探究 (2)曲线图 ①图解:
②析图:甲属于增长型,乙、丙属于稳定型, 丁属于衰退型
32
要点探究
(3)柱形图
①图解:
衰退型
增长型
稳定型
33
五、性别比例(性比率)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 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26
5.自然种群出生率(物种出生率)与人口出生率的比较
人口出生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总数
影响自然种群出生率的因素:主要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
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除一定的自然条件外,人口政策、人们的 生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的人口的出生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2007年
全国
实心圈表示统计 或测量的个体, 虚线表示圆形样 方的直径。
5.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 18
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例1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地 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40cmX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
23
调查对象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程序
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 ④易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 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 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 24
例2、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 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 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么, 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 只/hm2)?
12
③样方的选取 1.样方数目的确定:取样的多少随调查地段的 总体面积而定。总体面积大,选取的样方数多 些,一般来说,选取的样方越多,求得的种群 密度约接近真实值
2.样方大小的确定: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3.常用的选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 法
13
④选样常用方法 五点取样法
适用于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非长条形时(或植 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 成的全部棉蚜
D.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
E.菜市场中的所有白菜
F衡水监狱的所有犯人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 是一个有机单元,种群具有区别于单独生物 个体的特征。
8
2.种群数量特征
——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 种群密度和分布型 ★ 出生率和死亡率 ★ 迁入率和迁出率 ★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①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 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 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 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③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 只,其中一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 总鼠数为 39 X 34/15=88只
3.(示意图与曲线图)有人将植物幼嫩茎段纵切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
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茎段的半边茎向内侧弯曲生长如
图甲,弯曲角度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若将切割后的茎段
浸没在某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半边茎的弯曲角度为α1, 将该生长素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后,测得半边茎的弯曲角度为
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常用的有五点取样
法和等距取样法
16
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 做好记录 ↓ 计算种群密度:某植物种群密度=
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之和
样方数
17
⑥注意事项 1.调查对象选取熟悉的,容易计数的植物,一般选取双 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由于蔓生或丛生,从地上部分难 以确认是一株还是多株,一般不作为调查对象 2.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能参入主观因素 3.种群密度的估计应以多组邻近样方的平均值为准,即 要舍弃数据差异特别悬殊的样方后再求平均值 4.计数原则: 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4.特点: ①不同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有差异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很低 11
5.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①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
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 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 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②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一般双子叶植物)也可用于 昆虫的卵数量调查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植 物上的蚜虫、跳蝻和活动力弱的动物:蚯蚓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形式是_电__信___号__/_局__部__电__ 流/神经冲动
传导方向为与__膜___内__电__流__方___向一致 ,传导的特点是_双__向__传___导_______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__突__触_____结构来完成的,传递形 式是_电__信__号___—__化__学___信__号__-_-_-_电__信号 ,传递特点是___单__向___传__递_______
5
6
一、种群特征
1.种群概念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
体的集合体,叫种群。
例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它是由鱼苗、小鱼和 大 鱼组成;
一个种群中有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 一个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种群 是物种的具体单位、繁殖单位、进化单位7
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C )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12.1
6.93
5.17
江苏
9.73
7.07
2.66
上海
9.07
6.03
3.04
北京
8.32
4.92
3.40
天津
7.91
5.86
2.05
出人口生自率然>增死长亡率=:出种生群率密-度死增亡长率
27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通过降低出生率)
28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 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