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侧脑室占位影像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肿瘤内可有散在钙化,钙化明显时在T2 加权图呈较低信号。增强扫描呈均质显
著强化或稍不均质显著强化
• 鉴别诊断 • 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需要与侧脑室脑
膜瘤区别,两者均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 但脑膜瘤边缘光滑,而乳头状瘤边缘呈 颗粒状凹凸不平或呈分叶状,侧脑室脉 络丛乳头状瘤常见于幼儿,而脑膜瘤主 要见于成人,另外,脉络丛乳头状瘤可 分泌过多脑脊液,使整个脑室系统扩大, 是提示诊断的重要征象。
• 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还需要与侧脑室 室管膜瘤区别,两者都多见于儿童,但 室管膜瘤与室壁间有广基相连或跨壁生 长,而乳头状瘤因过度分泌脑脊液而表 现有脑室系统扩大。
• 11.2. 2脉络丛乳头状癌 • 又称恶性脉络丛乳头状瘤,约占所有脉
络丛
肿瘤的10%~20%。易出现在较大儿童。 CT和MR表现与乳头状瘤相似,难以区别。
11.2侧脑室占位病变
• 11于第三脑室。绝大多数出现在5 岁前,尤其易发生于1岁前。男性多于女 性。肿瘤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也可位 于侧脑室体部。左侧多见,偶可见于双 侧。
• 肿瘤大体标本呈灰红色,质软,无包膜, 但与脑组织分界清楚,肿瘤多呈乳头状、 小结节状、绒毛颗粒状,出血、囊变、 坏死少见。
球大小3-22mm,两侧侧脑室脉络膜丛 的大小和钙化程度可不对称。
• 双侧侧脑室被两侧透明隔分隔,绝大多 数情况下两侧透明隔互相融合,偶尔也 可未融合其间充满脑脊液,形成透明隔 腔。透明隔腔向后延伸超过室间孔,形 成第六脑室。透明隔腔的脑脊液通过室 间孔进人脑脊液循环。另外一个正常变 异的脑脊液腔是中间帆腔,位于第三脑 室顶的后部,与四叠体池相通。
侧脑室三角区以脑膜瘤最为常见。
• 少数侧脑室脑膜瘤可以很大,形态可很 不规则,并向周围脑实质内生长,境界 欠清楚,这时确定脑膜瘤的诊断比较困 难,氢质户波谱对这种特殊形态脑膜瘤 的诊断很有价值。
11. 2.4室管膜肿瘤
• 室管膜肿瘤包括室管膜瘤、间变性室管 膜瘤、粘液状室管膜瘤和室管膜下瘤。
• 室管膜瘤常见于侧脑室和四脑室,也可 以发生在幕上或幕下脑实质。
11. 2. 3脑膜瘤
• 脑膜瘤发生在侧脑室少见,但对侧脑室 肿瘤来说,脑膜瘤是成人侧脑室最常见 的肿瘤,最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
• 肿瘤小者常呈类圆形,形态比较规则, 边缘圆滑,境界清楚,侧脑室脑膜瘤可 以很大,大的肿瘤形态常稍不规则。肿 瘤可以推压钙化的脉络膜丛移位。同侧 颖角常扩大。
• CT平扫表现为侧脑室内均质等密度或稍 高密度肿块,境界清楚,肿瘤内钙化常
侧脑室占位病变
解剖
•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前部 以室间孔与三脑室相通,侧脑室 形状很不规则,大致与大脑半球 的外形一致。按照侧脑室的形态 和部位。可分为前角、体部、后 角和下角四部。
• 前角为侧脑室室间孔以前的部分,向前 外下方伸入额叶内。故也称额角.在冠状 面上呈三角形,其顶壁及前壁由胼胝体
• 肿瘤细胞可脱落,并沿脑脊液循环种植 播散。
• 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少 数也可呈稍低密度。
• MR T1加权图肿瘤多呈等信号或稍低信 号,T2加权图多呈高信号,少数可接近 于等信号,肿瘤内常可见颗粒状混杂信
号,是脉络丛乳头状瘤的MR表现特点, 反映了这种肿瘤的病理特点。
• 肿瘤常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常为颗粒 状、凹凸不平或分叶状,是脉络丛乳头 状瘤的一个特点,肿瘤境界清楚,可因 肿瘤分泌大量脑脊液而表现为脑积水, 肿瘤周围脑脊液很多,肿瘤完全浸泡着 脑脊液中。
若肿瘤侵及周围脑实质则提示可能为乳 头状癌。但是,巨大的良性脉络丛乳头 状瘤也可侵犯周围脑实质。
鉴别诊断
• 因乳头状癌可侵犯周围脑实质,故需要 与室管膜瘤、胶质母细胞瘤及血管畸形 鉴别。侧脑室内胶质母细胞瘤在儿童罕 见。血管畸形在CT强化扫描时呈血管条 样强化,MRT1加权图和T2加权图可见 血管样流空低信号。室管膜瘤与乳头状 癌表现相似,难以区别。
• 下角为侧脑室体部向前下方伸入颞叶的 部分,也称颞角呈弓状,由丘脑后端弯
向前,再转向下内方,尖端距顾极约
2.5mm,下角长轴约与颞上沟一致,其 顶壁外侧大部由胼胝体构成.内侧小部由 尾状核尾构成,底壁外侧部是侧副隆起,
底壁的内侧部为海马构成。侧脑室后角、
下角和体部交界处呈三角形。称三角区。
• 富于血管的软脑膜突入侧脑室.被覆有室 管膜,形成侧脑室脉络膜丛,侧脑室含 有丰富的脉络膜丛,尤其是三角区脉络 膜丛最发达,常呈球状,称为脉络膜丛 球,有时也可见于第四脑室,脉络膜丛
形成,内侧壁为透明隔,外侧壁为尾状
核头。
• 体部为室间孔到胼胝体压部之间的部分, 呈斜位的窄裂状,其内上壁由胼胝体和 透明隔构成,外侧壁由穹隆、侧脑室脉 络膜丛、丘脑背面的外侧部和尾状核构 成。
• 后角为侧脑室向后伸入枕叶的部分.也称 枕角,发育变化较大,两侧常不对称.也 可以缺如,也可以呈长管状。
见,可呈点状或不规则钙化,CT增强扫 描呈显著均质强化。
• MR T1加权图呈稍低或等信号,T2加 权图呈稍高或等信号,有钙化时表现为
低信号区,MR增强扫描呈均质显著性强 化.氢质子波谱与其他部位脑膜瘤表现相 同,可见Cho波明显增高,缺乏NAA波 和Cr波,可出现Ala波。
鉴别诊断
• 侧脑室脑膜瘤与脉络丛乳头状瘤的鉴别 要点是: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发生年龄 小,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少年,而脑膜瘤 常发生于中年人;脉络丛乳头状瘤表面常 呈颗粒状,而脑膜瘤边缘比较圆滑;脉络 丛乳头状瘤同时有脑脊液分泌过多,表 现为脑室普遍扩大,而脑膜瘤仅可能表 现有同侧侧脑室颞角扩大。
• 与侧脑室室管膜瘤的鉴别要点包括:侧脑 室室管膜瘤发生年龄小,一与侧脑室脉
络丛乳头状瘤一样.也主要发生在儿童和 少年,而脑膜瘤常见于中年;脑膜瘤CT 密度和MRI信号比较均匀。而室管膜瘤 常不均匀;增强扫描时侧脑室脑膜瘤常.呈 较均匀显著强化,而室管膜瘤强化常不
均质。根据以上鉴别诊断要点,再加上
• 室管膜下瘤常见于侧脑室。间变性室管 膜瘤常见于后颅凹,也可见于幕上半球 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